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随着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大气中氟化物的浓度日益增高,对蚕桑生产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为了减轻氟污染对蚕桑的影响,蚕业界有识之士曾从桑蚕氟中毒机理、桑蚕添食解毒剂、抗氟性蚕品种选育以及对污染源的处理等多渠道进行试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桑叶受氟化物污染的程度,在不同桑品种之间是否有差异,对此,笔者于1989年及1990年春,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一些蚕区的工业日渐发达,氟化物对蚕桑生产的危害也有日趋严重的倾向,由于蚕氟化物中毒而招致失收的事件常有发生。因而,氟化物污染问题已日益引起了蚕桑管理部门以及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不少蚕业工作者业已从预防措施的研究转向了对抗氟蚕品种的选育上,希望能育成抗氟的生产品种,以达到最经济又最有效地预防氟化物危害的目的。为从多角度去探明家蚕抗氟性的机理,作者在研究了家蚕抗氟性的遗传规律、蚕氟中毒后血淋巴中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桑蚕抗氟性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陆松 《蚕桑通报》1991,22(3):47-48
七十年代末以后,我国江浙、广东蚕区蚕桑生产受氟化物污染的危害日益严重,引起了蚕业界的普遍关注。对此,人们经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若干相应的措施。但在目前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这些措施对减轻氟化物污染危害的效果都不甚理想。因而,生产上迫切要求在养蚕上采取综合防氟措施的同时,提高蚕品种的抗氟性能。有关桑蚕对氟化物抵抗性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张远能等(1982)对32个桑蚕品  相似文献   

4.
引进和选用抗氟性强的蚕品种,对氟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来说,是稳定蚕茧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杭嘉湖蚕区氟污染严重,成为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轻氟化物的危害,我们选用了抗氟性较强的品种,于1996年春期,选择了氟污染较严重的桐乡市羔羊乡和氟污染较轻的嘉兴郊区蚂桥乡分别设点作蚕品种抗氟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构报告如下:1 供试蚕品种抗氟蚕品种繁花×春梅,以菁松×皓月作对照。2 试验方法在蚂桥和羔羊乡各选一农户,设立试验区和对照区,两者的饲养条件及技术处理相同,都采用普通育。无论氟污染严重还是较轻,试验区和对…  相似文献   

5.
添氟选育的蚕品种其后代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以氟化物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愈来愈严重,蚕儿受氟化物中毒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摆到了蚕桑生产较为重要的位置上。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控制污染源外,提高蚕品种的抗氟性也是经济有效的办法。培育抗氟蚕品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当前对蚕桑生产威胁最大的是来自各工矿企业烟囟排放的有毒气体——氟化氢。桑叶对大气中的氟化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氟化氢由气孔进入叶片,并在叶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蚕食之则中毒死亡。为了减轻氟污染的危害,蚕业界人士曾从桑蚕氟中毒机理、桑蚕添食解毒物质、抗氟性蚕品种选育及安装排氟设备等多渠道进行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图探讨桑品种与氟污染的关系。笔者对现行14个桑品种(包括少数新品种),在桑叶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含氟量测定,为桑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省主要蚕区之一——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区,自一九七九年秋蚕以来,由于社、队工副业的迅猛发展,氟素严重污染了大气,普遍出现氟中毒蚕,导致蚕茧生产大幅度减产。氟污染大气对蚕桑生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是前所未有的。顺德县几年来因氟素污染估计损失760多万元;该县的主产区——勒流区,由于氟中的影响,蚕桑生产连年减产,据不完全统计1979—1980两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氟污染对蚕业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加强对桑蚕品种抗氟性的资源普查,分析不同品种抗氟性能与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无论是对抗氟机制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还是对抗氟品种的选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  相似文献   

9.
家蚕抗氟性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氟化物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对此人们经过研究提出了若干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培育抗氟能力强的蚕品种是经济有效的办法[1],祝新荣等[2]对几个蚕品种进行添氟选择,并对后代的抗氟能力进行了鉴定,姚陆松[3]对3个蚕品种进行抗氟性选择实验,认为添食具有明显效果。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家蚕的抗氟性系统选择效果和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探讨。1材料和方法1.1供试委品种青松B、丰一、秋丰、皓月B、54A、92A、法408。1.2系统选择方法从1993年春季开始,对供认蚕品种分别建立添食NaF选择系和不添食NaF正常…  相似文献   

10.
近数年来,我省主要蚕桑产区的顺德,南海,中山等县(市)工副业生产发展很快,设置于蚕区的砖瓦厂林立,使蚕桑每年都出现严重的煤烟中毒,特别早干旱季节影响更大,去年6月中,下旬开始我场连续出现几批原种中毒,使我场连续几批蚕不能制种,严重影响蚕种场的生产,为了摸索大气污染规律、探讨减轻大气污染危害的措施,我场成立大气污染试验组,在华南农学院卢铿明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对现行家蚕品种抗大气污染的调查;用石灰水处理氟污染桑叶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本省主要蚕区每到秋蚕季节,特别遇久旱无雨之时,蚕桑生产普遍受煤烟中毒为害,倒蚕剩桑,有的颗粒无收,损失十分严重。成为目前蚕桑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新课题。煤烟中毒,日本六十年代已有所研究和报导,但行之有效的防除方法,至今仍未见提出,国内对此研究亦少。根据资料报导。使蚕儿发生煤烟中毒而死亡的主要成份是煤烟中的氟化物。为了探讨不同蚕品种对煤烟中毒抵抗性能的差异,为今后选拔和培育抗氟素中毒性能强的生产实用品种提供抗源基础材料。因此,我们于一九八一年间,  相似文献   

12.
夏秋品种耐氟性比较及耐氟性与虫质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主要产区的杭嘉湖地区,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氟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导致蚕茧生产欠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就蚕品种而言,对现行品种和选配定型的杂交组合进行耐氟性测定,从中筛选出耐氟性强、茧丝质优的蚕品种,应用于氟害地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据此,我们于1991年中秋,参考杨  相似文献   

13.
秋丰×白玉在春季饲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秋丰×白玉由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是一对耐氟性强、产量高、丝质优的夏秋用家蚕品种,系浙江省抗氟污染、提高茧丝品质“秋种春养”的主推品种,专养秋丰×白玉夏秋用家蚕品种可以显著提高茧产量、质量,对促进我们吴江蚕桑老区的传统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4年春蚕期在吴江市震泽镇开始引进,进行农村试养;2005年春蚕期在吴江市桃源镇大规模推广饲养了5300张。  相似文献   

14.
菱湖区是湖州市蚕桑重点区,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氟污染日益扩大和严重.据湖州市环保局测定,1991~2000年全区春期5个点10年平均含氟量达到42.5mg/kg,最大值为127mg/kg.根据湖州市蚕业科学研究所在1999、2000年对菱湖区秋期桑叶监测表明,2个点平均上部桑叶含氟量为107.1mg/kg,下部桑叶含氟量为174.3mg/kg.为此,我们除了认真贯彻防氟技术措施外,着重在蚕品种上做文章.1992年起,菱湖区从湖州市蚕桑科学研究所引进饲养抗氟性较强的夏秋品种丰1×富日.9年来饲养数量不断增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家蚕品种间耐氟性比较及生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章娥  曹志清 《蚕业科学》1999,25(4):258-260
为稳定氟化物污染地区的蚕桑生产,选育推广耐氟性较强的蚕品种是重要途径。前报[1]对部分现行生产用家蚕品种的耐氟性及遗传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报则对蚕品种的耐氟性强弱与幼虫消化液蛋白酶活性及中肠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的关系作了分析,旨在为耐氟蚕品种选育提供生化指标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蚕品种953×954,菁松×皓月(对照种)。12 耐氟性测定参照文献[1]的方法。1998年春用NaF配制80、160mg/kg2种溶液,设清水对照区。1龄普通育,2龄起蚕分区,每种浓度NaF溶液设2个重复处理区,每区20头,2龄起蚕连续添食至3龄空…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危害蚕桑的几起重大污染事件工业废气是近半个世纪随工业发展在蚕桑上出现的一种新毒害,它是通过污染大气对蚕桑进行危害的。建国以来,由于防治科技的普及、养蚕技术的提高和工业的发展,传染性蚕病虽逐年减少,但工业废气所引起的蚕桑毒害却有所上升。五十年代初期浙江某些蚕种场桑叶受到造纸厂、绢纺厂的煤烟  相似文献   

17.
氟化物对蚕桑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大气中氟化物的含量,正在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增加,影响蚕桑生产的事例也在不断增多。因磷肥、铝电解、砖瓦、玻璃、炼铁等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各种氟化物污染空气后,会被桑叶吸收积累,蚕儿吃了这种受氟污染的桑叶,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影响蚕茧生产。为了解氟化物对蚕桑的影响及氟在蚕体生态系中的积累和转移情况,我们进行了下列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宿迁市重点蚕区氟污染的来源、污染特点、污染规律及氟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调查和讨论,并扼要提出了宿迁蚕区消除氟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蚕桑生产受大气污染的危害,在国内外早已见诸报导。日本五十年代初开始发生蚕桑煤烟为害,研究证实主要为氟中毒。国内某些工厂(例如玻璃、钢铁、磷肥、炼铝、砖瓦)周围,蚕桑生产受氟污染的危害也陆续发生,但多数还是局部的,零星的。近年来,珠江三角洲蚕区桑叶因受到大气氟污染,使大批桑蚕中毒死亡,蚕茧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为害的机理、发生的规律、防治的措  相似文献   

20.
在预防春蚕氟污染中毒的农业技术措施中,饲养对氟污染桑叶耐受力较强的蚕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比较不同蚕品种对氟污染桑叶的耐受力,以便氟污染区选择饲养耐氟力较强,产量、产值较高的蚕品种,于1988年春蚕期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