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容器苗人工造林是一种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造林生产技术,对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利用大棚对樟子松进行容器育苗,出圃后再进行人工造林,旨在提高樟子松人工造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横山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沿,总土地面积4333km2,总人口33万。地貌以无定河、芦河为界,分为北部风沙草滩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草原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90mm左右,且多集中在秋季,森林覆盖率32.3%。近几年来风沙区樟子松造林成绩喜人,累计人工造林面积达1万hm2,2009年春樟子松人工造林0.33万hm2,成活率达85%以上。几年来,横山县沙地樟子松造林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沙地先搭设沙障,然后通过整地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套笼—生物防虫等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樟子松树坑肥力、蓄水保墒和防鼠兔啃食等效果,从而改善樟子松生长的小气候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材质优良 ,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 ,也是城镇道路、庭院绿化的适宜树种 ,对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樟子松树高可达 30 m,胸径可达 1m,树皮上部红褐色为片状脱落 ,下部黑褐色为鳞片状开裂。樟子松群系自然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及大兴安岭西麓、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局部沙地。1953年辽宁省樟固台沙地引种造林成功。我省从 70年代引种以来 ,育苗和造林皆获成功 ,林木生长良好。目前樟子松已成为我省造林的主栽树种 ,也是世界银行贷款山西林业项目推广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耐寒性强 ,群系分布区是我国最寒…  相似文献   

5.
自六十年代初,在伊克昭盟东部沙区的沙地、沙漠和梁坡地开展了以油松、樟子松为主的造林试验证明,松树比现实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小叶杨、自榆更为耐旱、耐瘠薄,生长更为迅速。但由于成活率低,阻碍了松树造林事业的发展,为此根据伊盟沙区气候特点作了植松季节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53-58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造林为例,介绍了松树造林技术(2a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SAP松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8~12a生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杨树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与有关试验示范技术。3)系统推介了3种模式:(1)早期的固沙、生态混交模式(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现代的固沙、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流动、半流动沙地工程或生物围封+草方格+灌木+自然恢复生草、工程或生物围封+沙障+灌木+自然恢复生草2种生态治理模式与固定沙地绿伞等22种用材经济利用混交模式。(3)以樟子松为主的3种混交林模式:在大一间房实验区,于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三家子实验区,于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增加阔叶、经济树种,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林实验区,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地上营造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4)幼林抚育提倡集中在造林后3~5年进行,并采用林农间作等措施与以耕代抚的经营方式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5)指出要实现沙地多功能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首先要兼顾到整个沙地生态体系,在宏观上采取统筹的经营措施,使营造的沙地人工混交林在时间空间上有合理的布局。其次,为确保整个人工混交体系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必须使每一片人工林发挥出较佳的效益。6)结合半干旱地区沙地的造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存在的生态建设粗放、经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利、生态建设治理效果欠佳、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等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建设与管理水平、强化科技示范支撑、实施生态移民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梳理、归纳了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了试验区的环境因子,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在试验区性状表现良好。樟子松在流动沙丘造林,必须先固定流沙、引种驯化成功的关键措施是造林时间适当拖后、栽植时适当深植,苗木根系要剪根,铲除干沙层以及松树幼根要埋土越冬。  相似文献   

8.
自1980年在本场固沙造林试验地内,对沙地几个造林树种的树叶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目的是了解与掌握生长在沙地树种的耗水情况,以及经营培育好沙地绿化成果。一、供试材料的选择采集与测定供试材料采自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固定沙地上人工栽植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olica Litvin.)、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赤松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植被时,应该充分利用沙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沙地中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选择最佳造林地;确定合适的人工植被类型;重视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樟子松造林初期的2~4年内,影响樟子松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首先是风沙流动强度,其次才是水分状况;在造林2~4年以后,环境中的水分状况成为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干旱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孙海鹏樟子松虽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低温等特性,但这些特性是在樟子松成林后才逐渐表现出来的。刚从苗圃地栽植到造林地的樟子松幼苗,根尖伤口尚未愈合,对水、肥要求比较敏感,处于娇嫩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特别是在干旱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11.
沙地和丘陵山地樟子松造林技术默青樟子松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优良针叶造林树种,是解决“三北”防护林体系中造林树种单调,针叶树种比例过小的理想树种,1986年由自治区林业局三北站下达任务,敖汉旗林业局承担了樟子松沙地和丘陵山地造林技术的中间试验项目。在认...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in.)作为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已被广泛引进我省,并在我县安家落户,累计造林总面积达一万余亩。1967年在沿海沙地栽植的樟子松已蔚然成林,显示了在我省沿海沙地的适生特性。该树种不仅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西部沙地面积约6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白城地区和四平市的西北部。这里沙丘起伏,土壤瘠薄,气候干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而且生长缓慢。为进一步探讨白城地区沙地引种樟子松造林成效,本文从樟子松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沙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论  相似文献   

14.
论章古台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是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风沙土条件下建成的。樟子松固沙林降低了温差变幅,提高了空气湿度,增加了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20~30年生林分乔木层生物产量达2.7~3.4t/(hm2·a),发挥了显著的小气候效益和改良土壤作用。针对章古台樟子松沙地造林模式存在的密度偏大、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出现的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更新造林和对中龄林经营改造,改进和完善了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延长了樟子松固沙林的生育周期。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50年代初期,我区红花尔基和辽宁省章古台就开始进行樟子松沙地造林;以后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也都先后在沙地引种栽培樟子松,并已积累了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的成功经验。我区伊克昭盟东胜市丰场壕黄土丘陵,乌兰察布盟察右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樟子松被广泛应用在沙地造林中,但对樟子松在沙地改良中的应用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经验,就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沙地人工群落构建技术、沙地樟子松林经营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得出在沙地改良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樟子松的沙地适应性,应用生态恢复理论及先进营林理念,合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快沙地改良的速度,稳固沙地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应用模式(“六位一体”造林技术) 主要内容: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是榆林市横山县林业技术干部根据当地实际总结出的集保水、防晒、防虫为一体的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即: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先行搭设生物沙障,再栽上灌木如紫穗槐、柠条、沙蒿等固定流沙,套种以蓖麻,然后每亩混交栽植33~40株樟子松。其主要技术路线是搭设障蔽—大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套笼—生物防虫。  相似文献   

18.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章古台沙地自引种樟子松成功后,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有松树—黄波罗锈病、红蜘蛛、松纵坑切梢小蠹虫、松梢螟和球果螟、松毛虫、松枯梢病。通过营造混交林、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合理修枝等营林措施,结合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控制林分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实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沙地造林注意事项扎木苏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耐瘠薄、干旱等特点。樟子松在比较干旱贫瘠的石质山地和沙地上均能生长好,寿命较长,一般可生长150~200年。樟子松喜酸性土壤,不耐盐碱,在—40℃风力较大的严寒地区照...  相似文献   

20.
在临泽干旱荒漠绿州沙地进行樟子松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基本适应干旱荒漠绿州的气候条件和水土条件,在补充灌溉条件下,樟子松能在人工平整的沙地上良好地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