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进科 《农家参谋》2012,(11):44-45
推进农家乐的提升发展既是产业发展的规律,也是农家乐经营者的强烈愿望。农家乐要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健身养生的首选,需树立以下理念。乡土特色是生命的理念所谓特色就是区别于他人的,是自己特有的,具有唯一性,乡土特色的反面就是城市特色,如果农家乐跟城里的一样,就失去了农家乐的特色,因此,乡土特色是农家乐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环境下休闲型“农家乐”特色项目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华  陈美  胡玛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50-11352
在分析"农家乐"项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休闲型"农家乐"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特色项目的必要性,并从"农"、"家"、"乐"三者有效结合,不断创新,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遵循多元化原则等方面,对休闲型"农家乐"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特色项目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休闲型"农家乐"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的项目案例。  相似文献   

3.
在农家乐景观环境千篇一律的建设中,莫干山洋家乐作为农家乐的新思路,实现了乡土景观在现代景观中的再生。本文首先介绍洋家乐发展背景,总结洋家乐营造中的理念与特色,即中西文化结合;回归"原汁"的自然;低碳、环保、生态的可持续景观。归纳分析乡土景观元素与其再生设计体现,且从五个方面对乡土景观再生过程中的营造方法与策略展开阐述,一要确立洋家乐的文化品牌,突出主题,提升关注度;二是乡土材料的搭配;三是强调中西元素的对比;四是场所空间的构建;五是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民俗化。  相似文献   

4.
刘巍  杨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691-4696
通过调查北京市郊区开发低碳农家乐的现状,分析出其开展低碳农家乐旅游服务面临的问题,在制定低碳农家乐开发的总体原则前提下,结合低碳农家乐的特点,参考国内外开发低碳旅游的经验,提出了适合北京市郊区低碳农家乐开发的对策。这就是制定低碳农家乐开发的相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大低碳农家乐的宣传力度,培养旅游者低碳旅游意识;保持古都郊区乡土特色,注重产品设计,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敏  应永君 《新农村》2010,(11):8-9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农业主导产业特色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自然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文明、纯朴乡土文化为载体,集参与体验、融于自然、陶冶性情于一体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迅速兴起,该区积极探索农家乐的发展并成功举办了北洋桃花节、  相似文献   

6.
淳安县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近年来,千岛湖乡村旅游日渐红火,形成了千岛湖沿湖一带村村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许多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从乡村旅游当前的实际现状来看,数量庞大的"农家乐"队伍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农家乐"品味低端、产品单一、互动缺乏、消费力弱"等弊端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当前,随着大众对对生态、环保、乡土情怀及深度旅游等的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休闲旅游业也积极朝向乡土方向发展。这项发展趋势促成了各地方独具特色的深度旅游,也带给当地许多业者经营特色民宿的契机,发展"精品民宿"将开辟乡土旅游的新篇章。下面就针对民宿的定义、淳安淳安民宿发展的现状、发展方向及民宿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的创作途径,归纳了"一本三元"的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的创作手法,同时以重庆地区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作了实例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器具统一化"农家乐"餐馆的器具讲究的是协调与舒适。但是,目前许多"农家乐"餐馆使用的餐桌、餐椅、餐具并不统一,给人杂乱之感。因此,经营"农家乐"餐馆,要根据接待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餐具和器皿,如果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1.农家乐所面临的尴尬 如今农家乐旅游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也面临着诸多尴尬. (1)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和特色我国的农家乐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根据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不同,农家乐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现代农业科技型、农村度假型、农家庄园型、民族风情型.但总体而言,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产品构成比较简单,开发程度低,"克隆"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宁洱县农家乐在"6·3"地震后随着农村农居的改善,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到今年2月底,全县共有农家乐84户,从业人员550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大部分农家乐在突出农村休闲氛围的同时,接待服务质量上存在了一些问题,为充分展示"宁洱美食",宁洱县以评特色农家乐为契机,促休闲旅游业发展上新台阶。据了解,评特色农家乐的标准有19项,总分140分。评审委员会根据是否有经营证照、营业场地、建筑装潢、消防安全、服务质量、设施设备和清洁卫生等方面,对申办特色农家乐农户的卫生条件进行审核、整改,督导。最后心园客栈(原新园)、乐土那柯里豆腐汤老店、普洱食府、明燕山庄、林莉饭店等五家饭店脱颖而出成为宁洱县首批特色农家乐,入围普洱百家农家乐。在同心心园客栈,别具一格的土基房院子里挂  相似文献   

11.
对浏阳市农家乐旅游的现状、特色、规划以及保护措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浏阳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模式,可以为大中型城市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拓展农业新功能、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朝阳产业来发展,结合"经营乡村"行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地方特色,通过"特色发展、品牌营销、规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6,(6)
正近年来,浙江省天台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培育了台州市农家乐的发源地——九遮村,探索出了"生态文明+共创共富"的后岸模式。目前,全县创建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0个,共有农家乐经营户(点)217家,2015年前三季度直接营业收入达1.49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1.6万余人从业。但是,该县农家乐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农家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指出"农家乐"植物景观营造应秉持特色性、主题性、多样性、生态性、艺术性的原则。以上海"农家乐"为例,分析了其目前的发展现状,调查了上海"农家乐"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介绍其中常见的园林植物和农业经济作物,并从树木、花卉、农作物角度分析了植物景观造景方式,进而具体针对入口景观区、餐饮区、观光采摘区、垂钓区分析了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指出上海"农家乐"植物景观的营造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就"农家乐"植物景观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2,(4):11-13
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部,是全国著名的竹乡和首个生态县。近年来,安吉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不断推动农家乐特色村提升发展。"县域大景区"、"一版块一主题"、"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等乡村旅游概念的形成、成熟和推动,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乐"特色旅游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服务单一、缺少"农"味等问题,使"农家乐"陷入了1种平台发展期。对此,应该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意识,体现"农"味;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加大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本地"农家乐"形成品牌。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盈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根据“农家乐”自身资源的不同,不同休闲型“农家乐”盈利模式略有区别,但总体上比较单一.研究指出休闲型“农家乐”应该从整合资源、扩大宣传,注重体验、共同参与,不断推新,用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拓展其盈利空间,以此促进休闲型“农家乐”服务项目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休闲型“农家乐”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农家乐”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按照提升发展、打造特色的要求,依托莫干山、下渚湖的自然环境,整合、挖掘各类资源要素,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在做精、做特上作文章,走出了一条具有德清特色的农家乐发展之路,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108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的旅游方式受到游客喜爱,不少村民加入到了经营特色农家乐的行列中。经营农家乐收入固然可观,但收益背后存在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期选取了几个在经营农家乐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以提醒大家树立法律意识,有效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规划建设模式就是把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规划把每一个乡村都转变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景区和载得住乡愁的场所,既保护和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利于推广和方便实施的规划建设模式。对近年来参与设计的湖北省远安县新农村规划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了4种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规划建设模式,即古村落保护的乡土人文旅游模式、自然风光开发的风景旅游模式、旅游配套服务模式和城郊农家乐的乡情体验旅游模式,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