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四种典型土壤硫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炯  郑泽厚  吴志峰  刘平 《土壤通报》2005,36(5):720-722
选择黄棕壤、红壤、灰潮土和水稻土等湖北省四种主要土壤类型,对油菜和水稻分别进行盆栽和田间硫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棕壤、红壤和灰潮土三种土壤盆栽油菜施用硫肥后,均能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并增加油菜的干物重,但总体上施石膏的效应比施硫磺要好。水稻土田间水稻硫肥试验后,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但施硫磺粉的效果要比施石膏好,前者的增产率达到27.44%,后者是14.88%。试验前后土壤有效硫的变化进一步说明施用硫肥可以维持土壤硫素平衡,满足作物营养需求。使用澳大利亚KC l—40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硫含量,能反映土壤供硫水平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这对于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土壤有效硫现状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土壤有效硫是作物硫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获取省域范围耕地土壤有效硫基础数据和硫肥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地统计学特征分析和新的土壤有效硫分级指标统计为手段,研究全省土壤有效硫时空变化特点和区域性分布现状,掌握全省耕地土壤硫养分丰缺状况及供给水平,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安徽省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采集农田0—20 cm耕层土样34.5万个。通过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的地统计学分析,按照本省耕地土壤有效硫新的丰缺分级标准,即极缺 (< 10.0 mg/kg)、缺乏 (10 ~16 mg/kg)、较缺乏 (16~22 mg/kg)、中等 (22~34 mg/kg) 和丰富 (> 34 mg/kg) 五级,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指标对应分析,进行省域耕地土壤有效硫丰缺现状和时空分布研究。 【结果】 1) 全省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范围在0.10 ~101.90 mg/kg之间,平均值为24.99 mg/kg,中位数为21.00 mg/kg。2) 全省耕地土壤缺硫概率较大。有效硫含量处于极缺 (< 10 mg/kg)、缺乏 (10 ~16 mg/kg) 与较缺乏 (16 ~22 mg/kg) 水平的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3.76%、20.91%和18.43%。3) 省域总体缺硫状况由东向西递增、南北向中间趋减。按不同农业区域比较,淮北平原的宿州、亳州和阜阳市缺硫最严重,其次是皖南山区,又以黄山市、铜陵市土壤缺硫较严重。4) 土壤类型和时空变化上,以棕壤、黄潮土、粗骨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和砂浆黑土等缺硫最为严重。与20年前研究分析比较,沿江平原、江淮丘陵和皖西农区缺硫趋势减弱,而皖南山区土壤缺硫状况明显加重。目前,棕壤、砂姜黑土和黄棕壤缺硫频率和风险增大,而黄潮土、黄褐土和灰潮土缺硫频率降低。 【结论】 省域耕地缺硫 (< 22 mg/kg) 面积约311.19 × 104 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10%。针对棕壤、砂浆黑土、黄潮土、红壤等九类土壤缺硫比率高 (39.67% ~56.89%之间) 的现状,应推荐含硫化肥或补施硫肥,降低作物缺硫风险。   相似文献   

3.
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及维及对粘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Tyler和Wheatcraft推导的土壤颗粒累积质量一尺寸标度关系,计算了我国主要土壤的颗粒尺寸分布(PSD)分维,结果表明,淡栗钙土,黄绵土,黑垆土,褐土(Lu土)潮土,灰漠土,黑土,黄棕壤,黄壤,红壤及赤红壤(砖红壤)的PSD分维依次增大,土壤粘粒含量增加使其PSD分维增大。结合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特性及土壤粘附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对土壤-固体表面粘附行为的影响。PSD分维高的土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几种主要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安徽省4种主要类型土壤(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和红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剖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SOC,DOC和MB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剖面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表层含量较高.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依次递减;表层土壤SOC含量顺序为:水稻土>砂姜黑土>潮土>红壤,DOC含量顺序为: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红壤,MBC含量顺序为:潮土>砂姜黑土>红壤>水稻土.DOC和MBC分别只占SOC的4.92%~18.97%和1.86%~5.68%.土壤SOC,DOC与MBC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者之间的相关性均分别达到了10%,5%或1%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孙慧珍  张道明  吴汮 《土壤学报》1992,29(3):265-271
地下金属管道在滨海盐土、盐化潮土及黄潮土等弱度淋溶型土壤中腐蚀严重,10年内即可出现多处穿孔,最大孔蚀速率可达1.5毫米/年。穿孔多少主要与土壤的电阻率、含盐量和含氯量有关,其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最大。在砂姜土、棕壤、黄垆土、褐土、栗钙土等中度淋溶型土壤中腐蚀较轻,一般10年内不会出现穿孔。强度淋溶的鳝血水稻土、红壤性、赤红壤性水稻土及赤红壤腐蚀最轻,最大孔蚀速率<0.01毫米/年。处于嫌气状态的南方沼泽性水稻土地区,由于出现微生物腐蚀,最大孔蚀速率可达0.5毫米/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壤分类四十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子同 《土壤学报》1989,26(3):217-225
建国以来土壤分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涉及全国的土壤分类系统至少有9个。可分为三个时期。解放初,采用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系统,以土类为基本单元,土系为基层单元,其中就有我国特有的山东棕壤、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等类型;从1954年开始采用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之后陆续提出了一些新土类,如黄棕壤、黑土、白浆土、砖红壤性红壤等,接着由于对耕地土壤的普查,充实了水稻土、明确了潮土、灌淤土和塍土等的独立土类地位。并提出了其他许多磷质石灰土等新土类。目前正在开始以诊断层如诊断特性为基础、结合我国丰富土壤类型的实际,在已有基础上,建立具有我国特色、具有空量指标的土壤系统分类。但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研究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物法研究土壤含钾矿物与土壤供钾能力间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文娟  鲍士旦 《土壤学报》1994,31(3):267-276
本文主要通过矿物鉴定,生物试验方法,辅以电超滤(EUF)法及常规化学分析研究了黄潮土,黄棕壤,灰潮土和红壤的含钾矿物类型,含钾量及其不同粒级中分布与土壤供钾能力间关系。研究表明,四种壤的含钾矿物,全钾量主要分布于土壤0-50μm部,并以0-2μm部分的最丰富。随着土壤粒径增大,土壤含钾矿物组成逐渐简单化,含量逐渐降低。通过生物试验证明,土壤中三个粒级的供钾能力亦是0-2μm>2-10μm>10-5  相似文献   

8.
我国4种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磷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地表水磷的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采集黑土、潮土、红壤和水稻土4种土壤,采用土柱模拟的试验方法,研究磷素在4种土壤剖面中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渗漏液中TP、TDP的含量、动态变化以及流失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差异性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潮土黑土红壤;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都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不断降低;而潮土剖面呈上下层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2)4种土壤渗漏液中占主导的磷形态不一致,潮土以MRP占主导,黑土和水稻土以DOP为主,而红壤则以PP为主。土壤磷素动态变化方面,潮土表现为TP含量先减后增再减,TDP含量先增后减;黑土表现为TP含量先增后减,TDP含量持续下降;红壤和水稻土TP和TDP含量变化不显著。(3)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中Olsen-P与渗漏液中TP呈指数关系,具有极显著相关性。(4)4种土壤TP、TDP下渗流失量都以潮土最高,其次是黑土和水稻土,红壤流失量最小,磷素流失以TDP为主。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重金属Cd含量为二级水平的4类土壤(红壤、 潮土、 土、 黑土)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再生水灌溉与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pH、 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再生水灌溉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土壤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 1)红壤、 潮土、 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增加显著,分别增加9.09%、 16.08%、 9.92%,黑土上增加不显著; 2)小白菜Cd含量在红壤上显著降低,由对照的0.29 mg/kg降低到0.22 mg/kg,在黑土上比对照增加了18.75%,在潮土和土上影响不大; 3)有效态Cd含量在红壤没有变化,但在潮土、 土、 黑土上增加显著; 4) 4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 5)潮土、 土、 黑土的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2种土壤及其种植的油菜内根圈中几类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测定结果,提出以好气性细菌总数为参照系的比较方法,分析油菜内根同的根圈效应。油菜内根圈对芽孢杆菌(Spore-formingbacteria)和真菌(Fungus)有强烈的抑制效应,其在2种土壤的E值均小于0.15;相对于好气性细菌总数(Totalaerobacteria)而言,2种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相差很大。内根圈芽孢细菌和放线菌(Actinomycetes)在灰潮土中的数量分别是砂姜黑土中的1.84和19.20倍。本体土壤中,好气性细菌总数、耐寒细菌(Psychrotrophicbacteria)、芽孢细菌群在灰潮土中数量分别是砂姜黑土中的47.59、14.62和31.42倍。荧光假单胞菌(Fluorecentpseudomonads)在砂姜黑土中的数量都是发潮土中的1.44倍,它不论在总数还是相对数量上都很低。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K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富比值。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0-20m),而且影响耕层地下层次,但以0-60cm土层的效果显著,且以潮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冬小麦品种‘镇麦168’,以黄棕壤、砂礓黑土、风沙土、红壤、潮土、黑土、黄土、灰钙土、紫色土、砖红壤、盐碱土和棕壤共12种典型农田土壤为基质,在开放式增温系统开展模拟大气增温框栽试验。试验设置常温对照(CK)和增温1.5℃(eT)两个处理,增温处理为冬小麦全生育期增温。以成熟期冬小麦单穗粒数、千粒重等表征产量变化,籽粒淀粉、蛋白质及其组分等营养指标体现品质构成。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增温分别使黄棕壤、风沙土、黑土、黄土、灰钙土和紫色土冬小麦较常温对照减产33.82%、20.96%、16.60%、55.92%、28.45%和21.19%,但潮土冬小麦增产16.13%(P<0.05),其他土壤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2)就冬小麦营养品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在增温作用下较常温对照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且直链淀粉降幅大于支链淀粉,在红壤、黑土、黄土、灰钙土、紫色土、盐碱土和棕壤条件下冬小麦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清蛋白和球蛋白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显著下降,且降幅大于前两者增幅,除红壤冬小麦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以外,其他11种...  相似文献   

13.
土壤硝化作用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累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了9种土壤硝化过程中NO2^-的累积能力和NO2^-在不同土壤中的稳定性,并在3种代表性土壤上检测了NO2^-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和黄棕壤在所有施氨(NH4^+-N)水平下均未出现NO2^-的累积;但砂姜黑土、潮土、滨海盐士、潮棕壤、褐土、灌漠土和灰钙土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NO2^-累积,且随着施NH4^+-N水平提高而增加NO3^-在红壤和黄棕壤中的累积与施NH4^+-N水平无关,但在其它7种pH大于7的土壤中的累积受到浓度NH4^+的抑制。此外,试验还表明,NO2^-在红壤和黄棕壤中不稳定,但在其它7种土壤中相当稳定。土壤硝化过程中产生NO2^-累积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往土壤中添加不同量小麦秸秆,经好气培养1年后,获得不同有机质含量梯度的系列土壤,研究有机质含量对石灰性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磷(P)相关吸附参数和不同水土比下解吸溶液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有机质含量的两种土壤对P的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度均达到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水平。黄潮土和砂姜黑土P最大吸附量(Xm)、吸附结合能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饱和度(DPS)及相同水土比下P解吸溶液浓度与有机碳含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抛物线拐点之前,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P的吸附能力增强,解吸能力降低;拐点之后,吸附能力降低,解吸能力增强。各水土比条件下,P解吸溶液浓度与Xm、K、MBC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DPS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P植物有效性和P流失风险呈先降低后增强的抛物线趋势;土壤供P缓冲能力则先增强后降低。砂姜黑土Xm、K、MBC均明显高于黄潮土,DPS明显低于黄潮土;且其抛物线拐点滞后,拐点横坐标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黄潮土。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解吸曲线较黄潮土排列紧密;砂姜黑土黏粒含量、碳酸钙含量明显高于黄潮土,全P和Olsen-P含量明显低于黄潮土,这可能是影响两种石灰性土壤P吸附–解吸特性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湖南省主要母质类型的稻田土壤,进行土壤全硫,有效硫及其相关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在0.266 ̄0.885g/kg之间,平均0.539g/kg。土壤有效硫变动范围为17.7 ̄135.1mg/kg,平均56.7mg/kg。土壤全硫和有效硫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23(n=40)。(2)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有效硫和全硫含量逐渐减少。(3)耕层土壤C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铅及水溶态NH^+,K^+和速效态磷的含量,研究外源铅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残渣态的铅为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碳酸盐态铅为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铁锰氧化态铅为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有机结合态铅为黄褐土〉砂姜黑土〉红壤;交换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外源铅的浓度增大而提高,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随着外源铅浓度增大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铅在砂姜黑土、铁锰氧化态铅在红壤上则呈现外源铅小于500mg/kg时比例增高,大于500mg/kg时比例开始下降的状况;加入外源铅的土壤中,水溶态的NH4^+和K^+的浓度增大,使其流失的风险性增加;水溶态磷和铅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铅盐被固结,使速效磷的浓度减少,降低了水溶性磷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外源铅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铅及水溶态NH4 ,K 和速效态磷的含量,研究外源铅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残渣态的铅为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碳酸盐态铅为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铁锰氧化态铅为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有机结合态铅为黄褐土>砂姜黑土>红壤;交换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外源铅的浓度增大而提高,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随着外源铅浓度增大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铅在砂姜黑土、铁锰氧化态铅在红壤上则呈现外源铅小于500 m g/kg时比例增高,大于500 m g/kg时比例开始下降的状况;加入外源铅的土壤中,水溶态的NH4 和K 的浓度增大,使其流失的风险性增加;水溶态磷和铅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铅盐被固结,使速效磷的浓度减少,降低了水溶性磷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两种类型土壤中硫素的转移、转化和积累规律,从而指导硫肥的合理施用,本研究测定了黄褐土和潮土烟田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60 cm)土壤在烤烟关键生育期(移栽前、团棵期、现蕾期和收获后)的全硫、有机硫、无机硫和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①团棵期,黄褐土上层各形态硫含量降低、中下层各形态硫含量增加,潮土中上层各形态硫含量增加、下层各形态硫含量下降;现蕾期,黄褐土中层无机硫和有效硫含量降低,潮土中层各形态硫和下层无机硫、有效硫含量均下降;收获后,黄褐土中下层无机硫和有效硫含量降低,潮土各土层无机硫和有效硫含量增加、有机硫含量降低。②在黄褐土和潮土烟田,现蕾期烤烟体内的全硫积累量分别约为当地硫肥施用量的25.35%和11.84%,且与移栽前相比,黄褐土各土层各形态硫在烤烟收获后均显著增加;收获后潮土上层有机硫含量略有降低(-10.21mg/kg)、但无机硫(+175.11 mg/kg)和有效硫(+174.99 mg/kg)含量显著增加,中层各形态硫含量均增加显著,下层有机硫和全硫含量降低、但无机硫和有效硫含量增加。综上,黄褐土和潮土试验点的硫肥施用量均大于需求量。但黄褐土中可能因硫素的转移能力较弱、向有机硫转化的能力较强,硫素更容易在各层土壤积累,而潮土中过量的硫则可能较易转移和淋失,污染其他土壤及地表和地下水,因此,黄褐土和潮土烟田的硫肥施用量均应适当减少,且潮土烟田还应适当减少基肥施用量、增加追肥次数并减小施肥深度,以减少土壤硫素的积累和淋失,从而减少土壤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9.
陈晓芳  高娟 《土壤》2022,54(1):121-127
通过土壤微宇宙培养试验,研究了锯末尺寸、添加量和种类等因素对荧蒽特效降解菌MC(Mycobacterium flavescens)修复污染土壤(潮土、红壤、黑土、黄棕壤和水稻土)的效果.结果表明:锯末联合降解菌MC修复荧蒽污染的黄棕壤效果较好,优化条件下25 d荧蒽降解率为42.63% ±1.05%;该联合修复对黑土和...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潮土和砂姜黑土容重大,穿透阻力强,犁底层紧实等结构障碍。研究提出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方式,并在山东德州的典型潮土和安徽怀远的典型砂姜黑土进行试验。其中,潮土设置旋耕15 cm、旋松一体30 cm两个处理;砂姜黑土设置旋耕15 cm、深翻30 cm和旋松一体30 cm三个处理,研究旋松一体耕作对两种土壤0 ~ 40 cm土层土壤容重、紧实度、水分动态和小麦玉米根系及产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旋松一体耕作显著降低了潮土和砂姜黑土容重和穿透阻力,与深翻相比,旋松一体耕作也显著降低了砂姜黑土容重和穿透阻力。旋松一体耕作显著提高了降水后土壤水分下渗速度、下渗量及下渗深度,进而提高潮土深层,砂姜黑土小麦季表层及玉米季深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旋耕相比,旋松一体耕作分别增加潮土和砂姜黑土小麦产量11.4%和7.1%,玉米产量6.7%和37%(受涝害胁迫),提高直接经济收益1748和3277元hm?2。旋松一体耕作有效改善了潮土和砂姜黑土物理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华北平原土壤耕层结构改良的新型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