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地的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采煤塌陷区混推和粉灰充填两种复垦模式与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埋化性状的研究,探讨了塌陷区复垦地的肥力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塌陷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提供了技术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区泥浆泵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徐州矿区为例,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泥浆泵复垦土壤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正常农田相比,泥浆泵复垦土壤质地表层偏粘性,底层偏砂性;土壤容重表层偏高,底层偏低;土壤团粒结构含量偏低。随着复垦后时间的推移,泥浆泵复垦土壤不断熟化,表现为土壤容重表层不断降低和底层不断增加,以及土壤团粒结构不断增加的演化特征,后者则以0.5-3mm团粒结构的形成速度较快。至复垦后第13年泥浆泵复垦土壤容重和团粒结构基本接近正常农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通过实地试验与现场采样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垦时间不同的粉煤灰复垦土壤里砷(As)、镉(Cd)、铬(Cr)、汞(Hg)、铅(Pb)、铜(Cu)、硒(Se)、锌(Zn)、、镍(Ni)和氟(F)等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以土壤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时,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整体处于受污染状态。其中,表层复垦土壤受到Cd、Se、Zn、F 4种元素污染较重;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适合旱作,不适合用作水田;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表层复垦土壤的污染指数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4.
土地复垦是恢复土地使用价值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进入到最活跃、最迅速的发展期,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土地复垦政策的执行和复垦工作的成效。对土地复垦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进行了概述,结合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内容、框架及关键指标,对不同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典型分析,并从复垦项目的明确性、复垦方案的整体性、复垦的可行性、复垦措施的针对性、复垦经费的合理性等5个方面,阐述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中应当把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露天矿复垦土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露天采矿破坏了原有的土壤剖面并极大地改变了土壤特性,因此,构造一个最优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态条件是土地复垦的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国外露天矿复垦土壤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外工矿区地复垦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就国外工矿区破坏土地的复垦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复垦方向、复垦地生物适宜性、土壤改良、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7.
采煤沉陷地新型修复材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煤引起的土地不均匀沉陷是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土地荒芜的主要原因,但在目前的复垦工作中,矿区覆土来源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复垦的进度。本研究利用有机、无机废渣混配的一种新型复垦材料(基质)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糠醛渣以4:1~9:1的质量比混配的新型基质适合苜蓿、黑麦草和其它类似植物正常生长的肥力标准,为沉陷地的修复提供了新的理论与途径,而且以废治废,大大降低了复垦成本。同时,对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扩大耕地面积,促进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土地复垦难的问题,在编制了万隆硅砂矿的土地复垦方案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彰武县万隆硅砂矿土地复垦方案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照土地复垦方向的不同,分别计算了各复垦单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并利用复垦项目的效益费用比和静态投资回收期,评价了土地复垦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万隆硅砂矿土地复垦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为2.13 a,即在土地复垦后第二年末即可收回全部成本并有部分结余。土地复垦方案的效益费用比为2.5,远远大于1,说明该矿土地复垦方案是合理的。万隆硅砂矿土地复垦方案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其长远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9.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矿山复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通过比较国内外矿业废弃地复垦,找出中国矿业废弃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本市实际情况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本市矿山复垦、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概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与土壤科学、植物营养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有着密切关系 ,是关系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矿山开采中的环境问题 ,并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复垦类型、复垦工艺和复垦技术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秸秆填埋复垦技术主要用于修复东北地区耕地中的侵蚀沟,研究复垦后原沟道的导排水能力以及秸秆的腐解速率,旨在为沟毁耕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村选取一条复垦后的侵蚀沟为试验区,对土壤入渗能力、渗井入渗能力、秸秆层的持水能力、复垦后的土体排水能力系统测定分析,评价复垦后的导排水能力;对填埋不同年限的秸秆取样分析,评价秸秆腐解速率。结果表明:1)复垦后原沟道位秸秆层储水量为463 kg/m3,雨季产生径流能够完全被秸秆层储存,复垦后耕地能承受44~80 mm/h的均匀降雨,95%的地表汇流转为地下径流,大大减少径流对地表的冲刷,实现了变地表径流为地下导排水,复垦后未二次冲刷成沟。2)秸秆捆的厚度平均每年下降1.4 cm,秸秆层下降部分可被春季翻耕以及雨季汇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填充,复垦后原沟道位未出现塌陷。3)经过20 a的填埋,秸秆不同组分的腐解速率不同,其中半纤维素与纤维素腐解较快,木质素几乎不发生腐解,其占比由26.8%上升至38.8%。填埋的秸秆长期处于厌氧环境,且被水浸泡,约半年处于冻结状态故腐解缓慢。秸秆填埋侵蚀沟,可以修复沟毁耕地,实现复垦和地块的完整,可广泛用于东北黑土区约20万条耕地中侵蚀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矿业用地存在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单一、使用粗放,开采占地方式多、占用数量大,各类占用破坏严重,重开发生产、不注重保护治理,矿山开采企业经营困难、难以落实复垦政策等五大特征。文中提出了解决矿山用地问题的途径,提出拓宽供地方式、建立专门复垦管理机构、专门基金、多方承担复垦工程任务和加强执法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业序列的中国多层次土地复垦标准体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中国土地复垦事业健康发展,该文根据标准体系以及土地复垦行业的具体特点初步阐述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的内涵,提出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同时在分析中国土地复垦标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按土地复垦的专业序列(包括调查、评价、规划、设计、预算、施工、监测与管理)从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3个层次初步构建了土地复垦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中国土地复垦标准体系表,提出了27个标准,可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供技术 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复垦省际格局分异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索土地复垦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有助于制定全面推进土地复垦的策略。该文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因子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9-2013年中国(除港、澳、台)复垦土地数量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复垦土地数量水平呈现弱空间自相关和三级梯度空间特征;空间聚集性较弱,探测到一个高-高的复垦数量水平聚集区,位于华东地区;任务、驱动、保障是影响土地复垦格局及数量水平的三类重要因子,当前中国土地复垦主要以经济驱动为主,任务驱动为次;东部地区主要动力为资源压力和经济吸引力,中部地区亦受土地资源压力驱动,但活跃的矿业活动负面影响了复垦土地数量水平,西部地区复垦任务重,但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作用。最后,从完善复垦任务驱动机制、改革复垦政策导向、加强复垦科技转移、统筹协调复垦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煤塌陷地复垦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采煤塌陷区适农土地表土剥离复垦和混推复垦对复垦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垦前比较,两种方式复垦后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与混推复垦比较,剥离复垦后表土养分含量稍高,但其养分含量变异也较大.由于复垦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复垦后土壤容重和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剥离复垦后0~20 cm耕层土壤容重、土壤硬度明显低于混推复垦,前者的土壤孔隙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混推复垦土壤剖面毛管持水量高于剥离复垦.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和复垦工程费用结构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土地整理与复垦是人类对土地的善意干扰,通过整理复垦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保障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土地整理复垦对象分为低质土地、零散破碎土地、不规则土地、废弃建设用地、灾害损毁地、退化土地等,其工程基本由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其它工程构成。通过对华北地区土地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的统计,分析各项工程的费用构成,归纳出项目敏感因素,提出降低土方量和其它费用的外部途径,从而降低项目总费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的矿区土地受损及环境恶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也一直受到世界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概括国内外土地复垦历程及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土地复垦新进展及我国在土地复垦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针对我国新发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借鉴国外先进土地复垦的理论和技术,探讨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为探寻适合中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的土地复垦新技术,该文选取济宁市北部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新技术,包括技术工艺流程、复垦后地貌景观、复垦土壤剖面状况、复垦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结果表明:1)短距离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在济宁市北部试验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土地复垦率为100%,耕地面积恢复率达95%,证明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的可行性;2)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剖面的保水保肥性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复垦农田的表层(0~20 cm)、中层(20~50 cm)和底层(50~80 cm)土壤的含水量、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表层(0~20 cm)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均小于对照农田相应层的含量,且复垦农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较为缺乏,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3)实地测产发现充填复垦农田的产量只有对照农田的一半左右,说明需要对充填复垦工艺进行革新和复垦土壤进行改良。论文在分析引黄充填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需要革新的4个方面: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革新、水沙快速分离的充填排水工艺革新、动水条件下高效取沙设备的优选与革新以及远距离管道输沙技术参数优选。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对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等省很多矿区的采煤沉陷地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壤生态肥力不仅能反映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肥、气、热的能力,还可反映土壤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故能够用于煤矸山复垦地土壤质量评价。以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矿区植被复垦后8年的煤矸山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复垦为林地和复垦为草地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生态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1)复垦林地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群落PLFA总浓度和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群落PLFA浓度均明显高于复垦草地,而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低于复垦草地。(2)土壤生态肥力评价结果表明,复垦林地土壤生态肥力水平优于复垦草地,这主要缘于复垦林地中较强的根系作用和较多的根系分泌物形成了有利于营养物质迁移转化以及微生物和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本研究可为煤矸山复垦植被的选择和复垦地后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复垦模式及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总数来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微生物总数呈增加的趋势,复垦13a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624.35×105~1 448.19×105 cfu/g,平均可达1 183.01×105 cfu/g(除自燃地外),最高的和原地貌已相当。2)在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复垦地0~20 cm表层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3)不同复垦植被配置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作用不同。在同一地点不同复垦模式复垦7 a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紫穗槐>沙枣>沙棘。不同复垦模式复垦13 a,从微生物角度评价它们的生态效益是:云杉×油松×落叶松>刺槐×油松×榆树>刺槐×柠条>冰草×刺槐×柠条。4)从土壤微生物与复垦土壤养分的相关系数来看,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