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程心俊  王周琼  李述刚 《土壤》1996,28(5):241-246
本文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首先以盐积层、碱积层等检索出盐成土,将难于改良的盐土和碱土完全集中起来,然后用新建立的干旱土表层和干旱土特有的诊断表下层检索出干旱上。并根据钙积层、石膏层、盐积层、粘化层以及雏形层等诊断层,按此顺序检索正常干旱土亚纲各土类,基本上与原半荒漠土壤和棕漠土、灰漠土等主要土类相对应。文中列举各主要亚类的理化分析结果,并对干旱土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概念和指标作了较明确  相似文献   

2.
宁夏中部地区典型灰钙土的发育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宁夏中部地区地带性土壤——灰钙土的发育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研究区内挖掘8个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剖面形态观察,采集分层土壤样品,测试理化性状。结果发现:(1)灰钙土中发生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弱腐殖质积累、弱淋溶淀积过程。(2)8个供试剖面中检索出的诊断依据有淡薄表层、干旱表层、雏形层、钙磐等诊断层,黄土和黄土状沉积物岩性特征、半干润/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温性土壤温度状况、钠质特性、石灰性等诊断特性和钙积诊断现象等。(3)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可将8个供试剖面初步归属为雏形土、干旱土2个土纲,干润雏形土、正常干旱土2个亚纲,简育干润雏形土和简育正常干旱土2个土类,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钠质简育正常干旱土2个亚类。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标准》将供试剖面初步划分为5个土族,5个土系。(4)参比研究表明,灰钙土在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中的分类类别不是简单一对一的关系,发生分类中相同的类别可对应系统分类中不同类别,系统分类定量化的分类指标使土壤分类更加量化,减少了同名异土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干旱土壤资源特点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其国  顾国安 《土壤》1995,27(1):1-5,11
本文阐述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特点;干旱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和石膏高寒干旱土等主要类型干旱土壤的分布,理化性状以及主要诊断特征;并根据干旱土壤资源开发受水热因素制约,易盐渍化,沙漠化,后备土壤资源数量少,质量差的特点,提出了其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20,(2):253-262
为研究新疆地区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问题,选取了该地区8个典型的盐土剖面,通过分析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物理化学性质,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8个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划分出其所属高级和基层分类单元。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括盐结壳、钙积层、石膏层、盐积层等11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可划分为盐成土1个土纲,正常盐成土1个亚纲,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2个土类,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潜育潮湿正常盐成土等6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划分为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等7个土族和陶家宫系等8个土系。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个典型干旱土和盐成土的代表性单个土体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确定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研究过程中发现CST对于干旱表层的判定条件与盐积正常干旱土的定义有矛盾之处,致使分类时将一些含有盐积层的土壤划归到干旱土中,从而使干旱土扩大,盐成土减少,不利于盐成土的...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勒泰山区土壤形成特征有有机物质积累特征、粘化特征、钙积特征、盐积特征和相应的化学组成及粘土矿物特征。ba值0.99~2.41,粘粒Sa 3.53~4.84,Saf 2.63~3.57,土壤淋溶风化程度不高,R2O3在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灰色森林土中略有移动,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本区山体高大,土壤垂直分布完整,东西差距显著,具有温带荒漠草原土壤垂直分布的典型特征,在干旱中温带的山地土壤中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地调查与土壤理化分析相结合对阿尔泰山南部山区的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确定该区域主要的土壤形成特征有有机物质积累特征、粘化特征、钙积特征、盐积特征和相应的化学组成及粘土矿物特征;按土壤发生学分类将主要土壤类型划分为9个土类,从高到低,形成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谱,并比较了东西部差异;该区域具有温带荒漠草原土壤垂直分布的典型特征,在干旱中温带的山地土壤中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陈敏辉  郄欣  王珂  齐雁冰  常庆瑞  刘梦云 《土壤》2021,53(3):628-636
在分析陕西省境内9个黑垆土剖面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及基层分类检索标准,确定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9个黑垆土剖面的腐殖质层厚度介于30~120 cm,通体均具有强石灰反应,CaCO_3含量介于12.5~189.5 g/kg,其中6个剖面具有30~45 cm的堆垫层。黑垆土共包括淡薄表层、暗沃表层、雏形层、黏化层、钙积层5个诊断层和堆垫现象、钙积现象、盐积现象3个诊断现象,均腐殖质特性、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以及石灰性4个诊断特性。9个黑垆土剖面在高级分类上可检索为淋溶土和雏形土2种土纲,向下继分为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钙积暗沃干润雏形土、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以及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4个亚类;其土族鉴别特征可分为黏壤质混合型温性、壤质硅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壤质混合型温性等6个土族以及胡家庙系、崾崄系、崔木系等9个土系。但目前的系统分类检索结果未能体现黑垆土具有深厚腐殖质层及堆垫现象的典型特性,因此黑垆土的系统分类归属仍需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建议新增堆垫干润雏形土土类或堆垫简育干润雏形土亚类,以体现人为农业生产活动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类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选择溶提技术研究我国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的锰矿物类型的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铁锰结核都含有锂硬锰矿,除山东钙积潮湿变性以钙锰矿占优势外,其它样品中的锰矿物均以锂硬锰矿为主,结晶程度较高;湖北武汉和枣阳的粘磐湿润淋溶土的铁锰结核含有钠水锰矿和羟水锰矿;湖南宜章富铝湿润富铁土、湖北枣磐湿润淋溶土和山东钙积潮湿变性土的铁锰结核中的有钡硬锰矿;湖南桂阳富铝湿润富铁土的铁锰结核中检测出少量的铅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气候干旱,淡水十分缺乏,但苦水资源尚丰,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势必发展苦水灌溉。该区为底层盐化灰钙土,苦水灌后大量盐分积累在上层土壤中,导致表土很快发生次生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土壤盐分随水分而运动,两者在行迹上是密切一致的。土壤的积盐和脱盐,就是土壤水分随着灌水及气候季节变化而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土壤钙、镁、钾、钠的迁移和聚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西藏土壤钙、镁、钾、钠的含量变化和迁移聚积特征。结果表明,碳酸盐土的盐基氧化物总量高于硅铝土,且以CaO占优势,后者则以K2O占优势。土壤各类盐基元素含量的剖面层间变异系数(CVP)的大小趋势为CaO最大,MgO次之,Na2O与K2O均较小,显示钙是盐基迁移聚积中最活跃的元素。据土壤剖面的盐基聚积指数(BAIP),西藏主要土壤盐基的迁移聚积可分为盐基表聚型(BAIP1.0)和底聚型(BAIP1.0)两种基本模式。土壤盐基迁移聚积主要由钙(有时伴有镁)的迁移聚积引起,一般与钾、钠无关,故概括为积钙作用。积钙作用按其成因分为:①表聚型生物积钙;②化学积钙,又可分为底聚型和亚表聚型;③表聚型化学-生物积钙。  相似文献   

12.
张晓娜  王数  王秀丽  王瑞  刘颖  杨震 《土壤》2016,48(3):565-573
以北京地区不同土纲典型剖面为例,通过观察土壤薄片,利用ENVI图像统计分析功能,从土壤微结构、粗骨颗粒、土壤形成物与孔隙几个方面研究其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不同土纲典型剖面土壤之间微形态差异明显。淋溶土典型剖面土壤发育完全,Bt层常见到黏粒淀积胶膜;雏形土与新成土土壤微结构发育程度较低,没有淀积黏粒存在,但雏形土形成了B层,存在孔洞状结构,钙积现象明显,土壤发育较新成土成熟。人为土明显表现出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侵入物、动植物遗迹多见,土壤发育最为成熟。  相似文献   

13.
桑以琳 《水土保持研究》1998,5(3):84-87,121
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开发区地处荒漠-沙漠地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土壤类型主要有灰漠土(盐积正常干旱土)和风沙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其肥力水平较低,特别是有风蚀,沙化等问题,但这里有光热充足,人为破坏少,植被覆盖度高,以及可以引黄河水灌溉的优势,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荒漠-沙漠土壤资源的意见,以可持纽发展方针做指导,加强预防和保护意识,按照一水、二林、三农牧渔工副的顺序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土壤引黄灌溉固碳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实地调查、采样与分析,研究5种类型土壤在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对引黄灌溉耕作固碳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溉耕作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5种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灌淤土>潮土>新积土>风沙土>淡灰钙土;与同类型未灌溉耕作的土壤比较,灌溉耕作使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幅排列次序为:风沙土>潮土>灌淤土>淡灰钙土>新积土。宁夏引黄灌区的土壤固碳效应因土壤类型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植被下土壤的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土壤保持有完整的发生层次,有明显的A层、过渡层(AB)、淀积层(B)与母质层(C);土壤颜色、结构和养分在剖面层次上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最高可达到31.5g kg-1;土壤碳酸钙有明显的淋溶淀积,在剖面中下部形成淀积层;颗粒组成以0.05-0.01mm粒级的细砂粒为主,其次为<0.002mm的粘粒;土体矿质全量中,S iO2占绝对优势,A l2O3次之,化学元素的含量顺序依次为S i A l>Ca>Fe>K≈Mg>Ti>Mn。土壤发育处于物理风化为主阶段,化学风化较为微弱,矿质元素的移动不明显。供试土壤共分属2个土纲,2个亚纲,3个土类和3个亚类,其中YW-2、4属于钙积暗厚干润均腐土,YW-3、5属于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YW-6属于钙积暗沃干润雏形土。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典型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河南省选取8个典型土壤剖面,对其进行景观特征、剖面形态学特征的描述及其理化性质的分析,并确定其在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Taxonomy)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归属于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壤质混合型非酸性温性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黏壤质混合型温性斑纹钙积干润淋溶土、黏壤质混合型温性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和壤质混合型非酸性温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族;并在此土族基础上,根据土系划分规则和河南地区淋溶土诊断特征及构型特征,尝试提出"土系对比检索逻辑图"以阐述土系参比划分的逻辑过程。通过对比,可将8个典型土壤剖面划分为7个土系:汤阴系、汲水系、神沟系、尚庄系、侯集系、枣林系和尚店系。  相似文献   

17.
欧锦琼  卢瑛  胡丹心  周志军  秦海龙  熊凡  阳洋 《土壤》2023,55(6):1336-1346
为明确广西岩溶地区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区域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挖掘20个典型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与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分类检索。结果表明,大多剖面出现明显的复钙现象。供试剖面的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归属为人为土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潜育、铁聚和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土类,复钙、铁聚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7个亚类,在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归属上,可划归出17个土族和续分为20个土系。考虑广西地区水耕人为土耕作层Ap1碳酸钙相当物含量往往低于犁底层Ap2的现象,而现行水耕人为土复钙亚类的检索中“表层土壤”的“表层”不尽明确而可能导致的亚类误判,建议将其修改为“水耕表层(耕作层或犁底层)土壤”;另外,由于实际调查发现广西地区的一些铁聚水耕人为土也具有复钙特征,建议在检索中增设复钙铁聚水耕人为土亚类。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宁夏山地土壤的发育特性及其系统分类归属,基于宁夏土系调查项目挖掘的典型剖面,选取10个发育在宁夏贺兰山山地(剖面编号为3、11、13、14和108)和六盘山山地(剖面编号为73、82、119、120和121)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剖面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尝试对山地土壤的发育特征和系统分类归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发育在宁夏的10个山地土壤高级单元归属为新成土、雏形土、淋溶土和均腐土等4个土纲,正常新成土、干润雏形土、湿润雏形土、冷凉淋溶土、湿润均腐土等5个亚纲,干旱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雏形土、暗沃干润雏形土、冷凉湿润雏形土、简育冷凉淋溶土、斑纹湿润均腐土等6个土类,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暗沃冷凉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冷凉淋溶土、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等6个亚类,续分为10个土族,包括粗骨砂质硅质混合型温性—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粗骨砂质长石型温性—石灰干旱正常新成土,壤质长石混合型石灰性冷性—普通简育冷凉淋溶土,砂质硅质混合型非酸性冷性—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等,10个供试剖面在土族完全分异,因而续分为10个土系,包括葡萄泉系、一堆系、滚钟口系、六盘山公园系、绿塬腰系等10个土系。(2)海拔对宁夏山地土壤的发育特征有着明显影响,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腐殖质积累过程逐渐明显、土体淋溶过程加剧、土体石灰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土壤水分条件逐渐改善,处于高海拔位置的山地土壤土体底部有弱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形成铁子和铁锰胶膜;土壤pH逐渐减小,土壤酸碱性发生一定的变化。(3)受成土环境和成土因素的作用,土壤发育规律在诊断特征上的反映为随海拔高度的抬升呈现一定的垂直分异规律,其中诊断表层由淡薄表层演变为暗沃表层;土壤水分状况经干旱/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向湿润土壤水分状况演化;土壤温度状况由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变为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德成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2011,43(4):623-629
本文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变性土诊断标准,对我国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的砂姜黑土所有土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归属判别。结果表明:总共的54个土种中(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20、6和15个),34个可以划归为变性土(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7、16、5和6个),合计面积228万hm2(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1万、59万、24万和14万hm2);26个砂姜黑土土种可划归为砂姜钙积潮湿变性亚类,8个为钙积潮湿变性土,其余属于雏形土或盐成土。对砂姜黑土的系统分类应该主要依据其黑土层的特性,而砂姜的存在与否只是决定亚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梭梭是西北干旱区人工固沙植被建设的主要树种,人工固沙梭梭林建植后植被系统的演变受土壤发育的影响。在河西走廊中段临泽平川绿洲边缘选择0、3、6、9、16和40 a时间序列的固沙梭梭林地,研究人工固沙植被建植后的土壤发育过程,探讨梭梭植物与土壤反馈作用及其对植被系统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梭梭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黏粉粒、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逐渐增加,但显著变化发生在种植9 a以后的0~20 cm表层土壤,而盐分的积累发生在0~100 cm整个土层,20~80 cm土层的盐分积累量高于表层0~20 cm;盐分组成中,24 SO-、Ca2+和Na+含量随着梭梭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16 a和40 a梭梭林土壤剖面中有显著积累。梭梭种植16 a和40 a后,0~10 cm土层SOC含量较未造林沙地分别增加3.3倍和5.7倍、0~100 cm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分别增加5.4倍和6.5倍,表明梭梭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盐分积累较SOC和养分积累更为显著。盐分的积累可能对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负效应,进而影响人工植被系统的稳定性。在流动沙地建植人工梭梭林40 a的时间序列上,土壤从干旱砂质新成土向干旱正常新成土发育;随着盐分的进一步积累和干旱区钙化过程,最终可能演变为钙积正常干旱土,但需更长时间尺度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