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名优茶生产与锌肥施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吴洵 《茶叶通讯》1994,(4):9-11
目前,各种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已由高山地区走向低丘地区,由长江中下游茶区走向华南茶区,由中小叶种走向大叶种。但是,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不只涉及制茶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栽培管理问题。在栽培管理上如何加强茶园土壤农化管理,尤其是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促进名优茶生产,这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现就名优茶生产与锌肥施用问题谈一点看法,仅供生  相似文献   

2.
顾冬珍 《茶叶》1993,19(2):42-44
衢州市农业局同各县(市)组成的"名优茶生产加工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协作组,通过推广早采、勤采、标准采,改变修剪时期,改进施肥方法,应用节能技术,实行名茶标准化管理及改进包装等技术措施和技术培训,调整茶类结构等多项工作措施,加快了名优茶发展,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及衢州名茶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施肥量、喷叶面液、不溶耕、秋末轻修剪、全年采摘上中档茶的综合配套技术是茶树增加产量、净产值和利润以及提高茶叶品质的最佳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吴洵 《中国茶叶》1994,(3):34-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优茶生产和开发已成为当前茶叶生产的热点,其发展速度之快,开发品种之多,生产效益之好是其他任何大宗茶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各种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已由高山地区走向低丘地区,由长江中、下游茶区走向华南茶区,由中、小叶种茶区走向大叶种茶区.然而,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不只是涉及制茶工艺问题,同时也涉及到茶园的栽培管理问题.在栽培管理上,如何加强茶园土壤农化管理,合理施肥,促进名优茶生产和开发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几点看法,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名优茶生产园的栽培管理罗莲媛(湖南省湘潭农校·湘潭·4111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趋向名优化,名优茶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因此,各地兴起了“名优茶热”。无疑这对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繁荣市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  相似文献   

6.
浙江十里坪农场四大队地处金衢盆地,是典型的低丘红壤地区,拥有生产茶园393亩,由于茶园土壤养分贫瘠,茶树品种杂乱,加上管理不善,导致茶树长势弱,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下,1991年产值仅为6.9万元,亏损3.3万元。针对这种局面,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1992年开始实施了“一培二改三配套,春茶重点抓高效”的综合配套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茶叶产值连年翻番,在实施该技  相似文献   

7.
提高湖南红壤茶园茶叶生产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湖南省农业创汇的拳头产品,在农村经济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全省现有茶园10.2万公顷,茶区人口2000万,常年产茶量7.5~8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0%以上,仅次于浙江省而居全国第二位,茶叶年产值达3亿元,农业税收达5000万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全省60%以上的茶园和75%以上的茶叶产量是分布在丘陵红壤地区,茶叶是该地区最具优势的重要作物之一,红壤茶区是湖南省外销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名优茶生产的发展,茶树栽培的某些技术措施与观念也发生了不少变化,这种变化,急待人们去研究并加以修正和完善,以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就近年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同行们一道进行研究和讨论。 1.施肥标准问题:在名茶生产发展前,新昌县一直沿用每产100kg干茶施纯氮10~12kg的施肥标准,后来随着亩产的不断提高与树龄的增大,施肥标准也相应提高到12~15kg,在亩产超过250kg时,其施肥标准又提高到15~18kg。当然这种施肥标准只适用于大宗茶,如果将之搬到名茶上,就会造成缺肥而带来减产、降质。虽然同样都按产量计算,但由于名茶与大宗茶存在质的不同,每千克名茶的芽数要比大宗茶多10多倍,这些茶芽孕育过程所需的养分自然也就大为增加,因此,采制名茶比大宗茶所需的养分要多得多。目前新昌县采用的施肥标准,高、中、低三档名茶与大宗茶的比例分别为1:6、1:4和1:2左右,即生产100kg高档名茶按600kg大宗茶的施肥量计算。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对名茶凡是按这样的标准施肥的,均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提质效果。名茶施肥这一  相似文献   

9.
10.
曾庆楣 《茶叶》1998,24(3):126-128
长江三峡地区开发名优茶系列的有利条件是:生态环境宜茶,茶树品种优良,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区域优势。但要形成规模,提高效益,必须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建设好生产基地;二是提高现有名茶;三是研究各种茶类搭配和开发特种茶;四是加强茶叶保鲜研究;五是逐步开展低档茶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12.
台湾茶园由手采改机采的配套技术与管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祖法 《茶叶》1990,16(4):32-35
一、前言台湾是乌龙茶区。在1983年以前,多为手工采摘,虽在少数茶区早有机械采摘,但仅限于青心大有等制茶品质较差的品种茶园,而在制茶品质较佳的青心乌龙、武夷、台茶12号等品种茶园中极少施行机采。  相似文献   

13.
三明市辖九县二区一市,是界于闽南北之间的新兴多菜类生产区,1993年茶园面积18.64万亩,产茶8327t。在开发名优茶方面起步早,具有一定的优势,1993-1994年名优茶的产量稳定在680t左右,其中明前名优绿茶和秋毫约160t,约占1993年全年绿条总量4338t的3.69%;春秋高档优质乌龙茶和台菜以及冬片约520t,占1993年乌龙茶总量3447t的15.08%。据估算,名优茶总产值达1460万元,约占菜叶总产值5100万元的28.63%,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开发量不多(特别是名优绿茶),没有形成规模;平均价低。为此,作者试就三明市名优茶开发的优…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湖南省小麦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合小麦优良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实施,通过1989-1994年5个年度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小麦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规范是:选用良种合理布局,适时旱播,促进冬发;适当密植,增加本苗;合理配方科学施肥;化学调控,促蘖增产化学除草,综防病害。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黔东南州稻田生态类型复杂的特点,进行了杂交中稻高产技术的研究。在正确选用和合理布局当家组合后,高产途径应立足穗数、力攻穗重、实现穗粒兼顾。高产栽培按叶龄模式在N—n叶(N指主茎总叶数,n指伸长节间数)以前实现适期够苗,N-n叶以后在颖花分化、结实率、干物质积累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程静  李兰英 《福建茶叶》2009,32(4):26-28
本文是关于名优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的综述。对茶叶全程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工艺及过程、原材料、产品标准、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控制,并且针对其中两个重要环节,即茶树栽培与茶叶生产加工,进行具体分析。以预防为主,提出一系列清洁化生产的具体措施,建立可追溯性体系以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黄婺  胡坪 《茶叶》1991,17(4):4-7
(一)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茶叶大面积丰产丰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根据省农业厅浙农人字(88)171号等文件的要求,选择绍兴、新昌、余杭三县的41038亩茶园为试验园,通过实用  相似文献   

20.
周兆生 《作物研究》1995,9(2):43-43
江永县芋田间、套种栽培的效果及配套技术周兆生(湖南省江永县农业局湖南江永,425400)江永县种植香芋(即槟榔芋)有悠久的历史,以“桃川香芋”久负盛名。近年来,植芋面积在600hm2以上,单产17t/hm2左右。为提高芋田效益,发展立体农业,从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