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牦牛与黄杂交F2代犊牛,俗称尕力巴,因遗传缺陷,除少部分用于血清生产外,大多数在出生后就被淘汰。长期以来尕力巴犊牛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随着近年来存栏量的不断加大,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尕力巴犊牛的经济价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已引起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上述现状,我站于  相似文献   

2.
正母犏牛(公黄牛×母牦牛杂交一代牛)由于其生产性能极显著地高于牦牛且适应高寒牧区的特殊环境而倍受当地牧民的欢迎。但用公牦牛或公黄牛与母犏牛杂交繁育的尕利巴牛,是级进杂交的结果,因其对高山草原的适应性降低,生活力下降,故一般在出生后就被淘汰。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畜种资源,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组织实施了"尕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文章旨在为甘南州尕力巴犊牛的育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牦尕力巴犊牛、普通黄尕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为素材,对0~6月龄犊牛分5个阶段进行放牧兼舍饲育肥,[结果]表明:牦尕力巴犊牛与普通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体重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1月龄~5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显著(P0.05);牦尕力巴犊牛与改良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普通黄尕力巴犊牛与改良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5月龄体重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普通黄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0~6月龄育肥效果好于牦尕力巴犊牛,而普通黄尕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育肥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不同品种尕力巴犊牛的生长发育,肉质特性。[方法]分别选择两品种犊牛各10d进行育肥,屠宰并测定分析其各项指标。[结果]6月龄尕力巴犊牛平均体重65.8±5.79kg,黄尕力巴犊牛71.85±3.7kg,屠宰率分别为44.468±3.98%;41.61±3.26%,净肉率分别为26.94±2.26%,28.53±2.38%。[结论]二者具有较好的屠宰率和净肉率,产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8月21日至9月11日于甘肃省临泽牛场进行了102例牛胚胎移植试验,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1 牛只供体为黑白花牛25头,西门达尔牛1头。均按饲养标准饲养。受体为本地黄牛,黑黄一代,西黄一代,还有1头犏牛和2头尕力巴牛(公黄牛×母犏牛的女儿)。1.2 超排采胚在发情周期9~13天,用FSH超排,连续4日,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尕力巴牛10头,平均分为2组,每组分别饲喂尾菜青贮和玉米青贮饲料,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90 d,在试验期结束后采集尕力巴牛的血液及肉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尾菜青贮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和钙含量显著高于玉米青贮(P<0.05)。胴体重和日增重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玉米青贮组相比,尾菜青贮组尕力巴牛剪切力及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P<0.05),屠宰率、熟肉率和失水率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尾菜青贮组尕力巴牛血清中葡萄糖、尿素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P<0.05),其他各项血清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与玉米青贮饲料相比,尾菜青贮饲料可以提高尕力巴牛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具备在反刍动物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牦牛是青藏高原特色畜种,牦牛远缘杂交是传统的牦牛杂交利用生产技术。牦牛与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生产性能明显高于亲本。20世纪70—80年代,引进国外肉牛、奶牛冷冻精液开展牦牛人工授精配种,由于难产、母牛营养等技术问题进展很慢。陆仲等人利用荷斯坦牛或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与黄牛杂交,生产的一代杂交公牛再与牦牛本交生产犏牛,解决了牦牛与奶牛、肉牛杂交难产等技术问题。由于犏牛雄性不育,犏牛与牦牛或黄牛回交产生的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种尕力巴犊牛肉用、营养品质。[方法]选择两品种各10头作为试验组,育肥期后屠宰并测定分析肉品质各项指标。[结果]不同品种尕力巴犊牛肉品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尕力巴牛和牦牛肉营养品质相似,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含量丰富等特点,是优质肉品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开展尕力巴牛在榆中县的适应性研究。[方法]从甘南州夏河县引进20头尕力巴牛,分别以尾菜青贮料和以全株玉米青贮料为粗料开展了为期100天的育肥试验,通过增重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营养价值测定。[结果]表明:育肥期日增重分别为0.85 kg和0.71 kg,屠宰率分别为53.11%和56.36 %,牛肉pH值正常,肉色鲜艳,保水性能强,肌肉较韧,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2.035 %,肌内脂肪1.085 %,育肥经济效益显著,[结论]说明在榆中县进行尕力巴牛夏季育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开展尕力巴牛在榆中县的适应性研究。[方法]从甘南州夏河县引进20头尕力巴牛,分别以尾菜青贮料和以全株玉米青贮料为粗料开展了为期100 d的育肥试验,通过增重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营养价值测定。[结果]表明:育肥期日增重分别为0.85 kg和0.71 kg,屠宰率分别为53.11%和56.36%,牛肉pH值正常,肉色鲜艳,保水性能强,肌肉较韧,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2.035%,肌内脂肪1.085%,育肥经济效益显著。[结论]说明在榆中县进行尕力巴牛夏季育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首次对野牦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 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9.17%、87.53%;精液运动粘度为1.69 cP;总氮量为1437.7 mg/100 ml;精子头短尾长,与家牦牛及黄牛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活力比家牦牛高48%.因此,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与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58%.家畜繁殖力的研究侧重于母畜,公畜繁殖力除奶牛之外重视不足,特别是对于培养程度很低的原始育种--牦牛,至于初步驯化的公野牦牛的繁殖力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公畜繁殖力主要表现于精液品质和受胎率,许多学者从精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测定与受胎率的相关性.野牦牛(Bos mutns)是家牦牛(Bos grannies)最近的祖先,在分类上是同属同种的不同亚种,野牦牛是"优势型"的"原生亚种",家牦牛是退化了的"驯化亚种".从1984年开始在青海省大通牛场驯化了两头公野牦牛,采用假阴道采精并试制了颗粒冻精.1984~1998年14年野牦牛冻配家牦牛近40 000头,受胎率88.9%,繁殖成活率85.97%.公野牦牛不但与同属同种的家牦牛冻精配种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繁殖力,而且和普通牛种黄牛杂交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受胎率.甘肃省礼县畜牧中心1987年开始连续3年购进野牦牛冻精授配黄牛771头,杂交生产野血牦犏牛554头,繁殖率高这71.85%,犊牛生活力强,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牛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以牛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或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牦牛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犊牦牛,成年牦牛、肉牛、奶牛和黄牛也发病。犊牛发病以腹泻、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为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和间质性肺炎,成年牛有时临床表现不明显有时会突然倒毙。20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祁连县引进的新疆褐牛在基础生理指标、生长发育、产奶性能等方面的测定,表明新疆褐牛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褐牛×黄牛(F1)、褐牛×牦牛(F1)、黄牛和牦牛4组各10头犊牛在生长发育方面的测定,发现杂种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母牦牛和公黄牛生的称“真犏牛”。公牦牛和母黄牛生的称“假犏牛”。比牦毛驯顺,比黄牛力气大。公犏牛没有生育能力。外貌介于双亲之间,躯体高大,整体结构匀称,公牛多有角。被毛短,绒毛较少,毛色多倾向父系,适应高海拔、低气冷、冷季跃的生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犏牛、牦牛生长发育、增重效果及屠宰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犊牛培育技术,6月龄犏牛公犊牛和牦牛公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体重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用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犏牛对照组和犏牛设施组的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犏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138.27±3.17kg和113.29±2.87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8.47%和47.91%,犏牛设施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牦牛设施组胴体重及净肉重分别为99.09±2.35kg和79.83±1.91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7.46%和46.29%,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相比,牦牛设施组和犏牛设施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牦牛对照组和犏牛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牦牛犊牛培育技术结合设施化养殖技术,犏牛、牦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显著提高,总增重、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犏牛和牦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以全株玉米、甘蔗稍两种当地粗饲料资源育肥云岭牛×德宏黄牛F1断奶犊牛的肥育效果,选择体重相近(始重87.15 kg±12.35 kg)的云岭牛×德宏黄牛F1断奶公犊(平均月龄6.14月龄±1.16月龄)13头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云岭牛×德宏黄牛F1断奶犊牛生长发育较好,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试验结束时(13.14月龄±1.17月龄)体重达206.07 kg,全期平均增重118.92 kg,平均日增重566.30 g。每头牛增加毛收入2 973.00元,盈利766.27元。说明利用全株玉米、甘蔗稍育肥云岭牛×德宏黄牛F1断奶犊牛效果好,降低了养牛成本,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牛副伤寒病病原及其免疫学特性兀征,张晓明(甘肃省动物检疫总站兰州730030)(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牛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牛的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牦牛发病率最高,主要感染牦犊牛,肉牛和奶牛也有发病,黄牛则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牛隐孢子虫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青海省牦牛、奶牛和黄牛的281份牛粪样进行隐孢子虫检查,发现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6.65%,其中牦牛为39.74%、黄牛为35.00%、奶牛为32.73%。犊牛感染率高于成年牛,暖季感染率高于冷季。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牦牛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对无污染的牦牛奶、肉等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本研究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的冻精杂交改良甘南牦牛,筛选最佳杂交组合。结果发现,与当地牦牛相比,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与本地牦牛杂交的F1代公母犊牛的初生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本地牦牛犊(P<0.05),其中娟姗牛、安格斯、野牦牛的杂交F1代的公犊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30.12%、18.21%和13.21%;3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7.89%、3.70%和1.94%;6月龄体重分别达到了81.26±1.23kg、79.26±1.04kg和78.42±1.13kg,而母犊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77.78±2.26kg、78.07±1.97kg和75.85±1.32kg。因此,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与牦牛种间杂交育种可显著改善犏牛生产性能,这将为提高甘南牦牛生产性能、生产优质牛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改良公黄牛在高寒草地的适应性观察罗光荣(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红原624400)牦牛改良工作中利用冻配技术生产偏牛,繁殖成活率低,改良面窄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更为突出,影响了牦牛改良的深入开展。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采用了引进改良公黄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