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分析稻蟹共作和蟹单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利用Miseq平台对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的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两种模式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门,肠道中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水体中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Armatimonadetes菌门;底泥中为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两种模式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属,肠道中有14个,水体中有18个,底泥中有13个。稻蟹共作与蟹单作肠道、水体、底泥的Chao、ACE丰富度指数,以及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两种模式下水体、土壤及肠道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的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柔膜菌门(Tenericu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较分析后发现:一些厌氧、高亚硝酸盐环境下的常见优势菌属在蟹单作水体、土壤中的丰度显著高于稻蟹共作,稻蟹共作条件下养殖河蟹的肠道微生物构成上更接近野生河蟹,其肠道细菌群落特点也反映出共作养殖环境优于单作模式,且有利于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沿海河蟹育苗水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变化进行了测定 ,研究了水体中细菌种群数量及河蟹幼体体内异养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河蟹育苗水体中 ,总异养菌数和弧菌数都随着幼体发育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高趋势 ,总异养菌数从Z1期的 3.3× 10 3 cfu/ml上升至M期的 5 .2× 10 8cfu/ml;弧菌数从 7.8× 10 2 cfu/ml上升至 5 .2× 10 6cfu/ml。幼体体内的异养菌数量表现为由高而低的趋势 ,总体水平在 10 3 ~ 10 5cfu/g之间。育苗水体中异养菌组成主要包括弧菌属、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浓度杜仲皮水提物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肌肉营养成分、肠道组织学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45.56±4.12)g的虹鳟幼鱼为研究对象,试验设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虹鳟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0.5%、1%、2%、4%的杜仲皮水提物,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添加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 4%添加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肠道皱襞、固有膜及肌层结构完整,其中,0.5%、1%和2%添加组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但对照组、4%组杯状细胞数量未见变化; 2%、4%添加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0.5%、1%添加组(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添加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2%、4%添加组(P0.05),但与对照组、0.5%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与对照组相比,有害菌群中2%添加组肠道物种丰度下降最为明显,4%组除布鲁氏菌科Brucell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物种丰度显著升高外,其余均显著降低(P0.05),有益菌群中4%添加组肠道慢生根瘤菌科Bradyrhizobi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物种丰度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4%杜仲皮水提物能较好地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养殖池塘底泥Biolog Eco板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周边底泥1#和中部底泥2#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文献中常用的5种预处理方法底泥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碳源利用模式和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培养3 d后周边底泥1#样品异养细菌总数(7.73×105 CFU·m L-1)显著低于中部底泥2#样品(3.48×107 CFU·mL-1)(P0.05)。不同预处理方式底泥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六类碳源利用情况、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差异较大。240 h时,1#底泥方法 4和方法 5除对胺类碳源的利用(方法 5显著高于方法 4)外,微生物群落的上述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有多项指标显著优于方法 1、2、3(P0.05);2#底泥方法 5处理微生物群落的多项指标显著优于方法 1~4;且无论在1#底泥还是2#底泥,方法 5主成分分析的平行点均较为集中,说明其平行性较好。因此建议采用方法 5进行养殖池塘底泥的预处理,即10%底泥稀释液在250 r·min-1转速下振荡30 min,经6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上清液直接接入Biolog Eco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养鱼效果,在硝化组和异养组中试养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51 d,比较研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以及消化酶活性、水体及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两组罗非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异养组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显著高于硝化组。硝化组罗非鱼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异养组,异养组的蛋白酶显著高于硝化组。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占比前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其中变形菌门是各组中最主要的菌群。硝化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异养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水体和肠道中最主要的潜在致病菌,而Diplorickettsiaceae和邻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育苗养殖体系内细菌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工厂化育苗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对虾育苗期养殖体系中的异养菌、弧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进行监测。[结果]异养菌、弧菌和致病性副溶血菌数量都是对虾受精卵中高,无节幼体中最低,而后逐渐升高。在整个育苗期,对虾幼体中异养菌和养殖水体中弧菌增加1个数量级,对虾幼体中弧菌和养殖水体中异养菌均增加2个数量级。活饵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很大,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量很低。养殖体系中幼体与水体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0;活饵中异养菌、弧菌与对虾幼体和养殖水体相关性很低或呈负相关。[结论]育苗期养殖水体与对虾幼体中细菌数量变化具有动态联系,严格控制养殖条件副溶血弧菌很难引起幼体疾病爆发,饵料中细菌数量与养殖系统中细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抗菌肽对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抗菌肽应用于反刍动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4只4月龄川中黑山羊,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精料组(A),正常精料+抗菌肽组(C),双倍精料组(D),双倍精料+抗菌肽组(E)分别饲喂精料300、300、600和600 g·d~(-1)·只~(-1),C与E组饲喂3 g·d~(-1)·只~(-1)复合抗菌肽。于21 d晨饲前每组随机选取3只采集瘤胃液,提取样品总DNA,扩增16S rRNA V4区,扩增产物采用Miseq平台测序。结果表明:1)共获得高质量序列629 634条,97%相似度下聚类后共获得13227个OTU。2)所得OTU经物种注释后,门水平上,除D组最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34.30%)外,其余各组最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8.52%~43.68%),且添加复合抗菌肽显著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螺旋菌门(Spirochaetes)含量(P0.05);增加精料量显著增加厚壁菌门与螺旋菌门含量(P0.05),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与变形菌门含量(P0.05)。3)属水平上,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为所有样品中最优势菌属(25.54%~33.88%),添加抗菌肽后,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极显著降低(P0.01),且不受精料量影响,但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与密螺旋体(Treponema)的变化趋势与精料量相关,正常精料组显著降低(P0.05),而双倍精料组无显著变化(P0.05);增加精料量显著增加普雷沃菌属、密螺旋体等含量(P0.05),降低琥珀酸弧菌属等含量(P0.05)。4)各样品在alpha多样性Chao、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上,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添加复合抗菌肽降低变形菌门和螺旋菌门的相对含量,提高部分降解纤维菌属的含量;增加精料量可增加厚壁菌门和螺旋菌门相对含量,降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含量,增加普雷沃菌属相对含量,降低琥珀酸弧菌属相对含量;瘤胃细菌多样性并不受复合抗菌肽及精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底泥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优势菌门均由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Bacteroidetes组成,其中重度黑臭水体底泥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高于轻度黑臭水体底泥,而Bacteroidetes呈相反趋势;黑臭水体底泥中存在丰富的潜在除臭菌,在重度黑臭水体底泥中相关功能菌总相对丰度高于轻度黑臭水体;重度黑臭水体底泥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较低且相似性较差。冗余分析(RDA)及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α-多样性与底泥铵态氮、总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总磷、溶解氧含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溶解氧是影响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纯植物制剂爱菌琦对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28日龄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爱菌琦0.15、0.25、0.35 g·kg~(-1)饲料,测定平均日增重、腹泻指数、死亡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仔猪饲喂不同剂量爱菌琦28 d后,平均体重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爱菌琦0.25、0.35 g·kg~(-1)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结束时体重均显著高于爱菌琦0.15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腹泻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对死淘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总蛋白水平和球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AST、ALT、ALP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爱菌琦具有提高生产性能、降低腹泻指数、维持机体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例对藏羔羊小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给以精粗比例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的基础饲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小肠食靡样品,通过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空肠细菌丰度及多样性指数。【结果】(1)Ace、Chao1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精粗比40∶6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各处理组间和组内Beta多样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2)对门水平细菌分布前十菌群门类进行显著性分析,各处理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其丰度均大于30.7%,且60∶40组远高于其余各组(P0.05);酸杆菌门有随着精粗比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70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80∶20、50∶50组软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门分布趋势相似,均为60∶4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随着精粗比变化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科水平下:鞘脂单胞菌科为优势菌科,且60∶40组丰度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支原体科各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80∶20、70∶30组分别有个体支原体菌科占据小肠细菌90%以上;80∶20组Pyrinomonadaceae最高(P0.05),且有随精粗比降低而丰度下降的趋势;黄色杆菌科30∶7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毛螺旋菌科40∶60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科和噬几丁质菌科的丰度随着精粗比的增高,且在60∶40组时达到最高值(P0.05)。(4)小肠细菌功能基因集中于46个代谢途径,多集中于氨基酸代谢方面、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膜转运等方面。【结论】探索了不同精粗比饲粮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粮精粗比变化,小肠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群落组成与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当饲粮精粗比为60∶40时小肠微生物更适合定植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速度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生长条件相同、生长速度不同的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OTUs和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但两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大黄鱼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超过50%;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科水平上的细菌相对丰度比较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内的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莫拉氏菌科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速度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种类多于生长正常组;变形菌门内菌群变化与大黄鱼生长密切相关,莫拉氏菌科在鱼肠道内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大黄鱼生长变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日龄湖羊Ovis aries羔羊瘤胃上皮细菌多样性及菌群组成差异,为幼龄反刍动物早期断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只出生体质量相近的初生湖羊羔羊,分别于日龄30 d (D30)和45 d (D45)各屠宰5只以获得瘤胃上皮组织,对其进行测序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D45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显著多于D30组羔羊(P<0.05),Chao1指数D45组有增加的趋势(P=0.07)。与D45组相比,D30组羔羊瘤胃细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和肠单胞菌Intestini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小杆菌属Dialister的相对丰度有降低的趋势(P=0.083);而萨顿氏菌属Suttonella、脱硫弧菌属Desulfobulbus和单胞菌属Brachy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有增加的趋势(P=0.083)。相关性分析发现:萨顿氏菌属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P<0.05),拟杆菌属、琥珀...  相似文献   

13.
许禔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12-11114
[目的]进一步评价戊糖乳杆菌R1作为益生菌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草鱼幼鱼中投喂添加由单一戊糖乳杆菌R1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黄霉素,在60 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的总数、总弧菌数和戊糖乳杆菌R1的数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投喂菌液和冻干菌粉后,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的戊糖乳杆菌R1数均呈上升趋势,在30 d后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由于戊糖乳杆菌R1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肠道中的弧菌最明显;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结论]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草鱼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14.
研究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在室内水泥池不同养殖密度下,水体环境因子和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个倒池换水周期中,养殖组1和养殖组2的磷酸磷(pO434-p)、硝酸氮(NO3--N)、亚硝酸氮(NO2--N)和氨氮(NH4+-N)等离子物质的浓度和细菌、弧菌和异养菌数量均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通常在换水后9d或12d达到最高,再次换水后降到极低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养殖密度下,PO43--p、NO3--N、NO2--N和NH4+-N等离子浓度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而低密度养殖池中细菌数比高密度养殖池的细菌数显著更高.养殖水体中的pO43--p浓度与异养细菌数呈负相关关系,NO2--N浓度与细菌数量和弧菌数呈正相关关系,NO3--N浓度与细菌数、异养菌数和弧菌数呈负相关关系,NH4+-N浓度与细菌数、异养菌数和弧菌数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开展海马室内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芽孢杆菌制剂对虾池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在养殖后期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了芽孢杆菌的虾池,芽孢杆菌在虾池表泥和底泥形成可培养细菌的优势菌属,表泥和底泥总异养细菌数量增加而水体总异养细菌数量降低,水体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以及底泥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虾池水体、表泥和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这说明,芽孢杆菌可通过改善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结构,来改善整个虾池的水质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饲料残饵对不同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采用水族缸模拟法,研究15 d内未投放饲料残饵的草鱼(C1)、罗非鱼(C2)和乌鳢(C3)养殖水体与投放饲料残饵的草鱼(T1)、罗非鱼(T2)和乌鳢(T3)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显示,C1、C2和C3组水体溶解氧含量与pH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结束时,C1、C2和C3组浮游植物密度较试验初分别升高43.50%、36.12%和27.57%,多样性指数分别升高5.76%、8.01%和5.63%,水环境稳定。T1、T2和T3组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含量、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磷、氨氮、硝酸盐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结束时,T1、T2和T3组浮游植物密度分别是试验初的11.54倍、9.57倍和8.68倍,多样性指数较试验初分别下降18.11%、12.71%和4.35%,T1和T2组微囊藻为优势种群,而T3组针杆藻为优势种群。综上,无饲料残饵时,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会上升,水体环境稳定。存在饲料残饵时,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升高的同时,多样性指数均下降,水体环境趋向富营养化。不同养殖水体水质指标变化的差异与水体微生物密切相关,而浮游植物组成的变化则可能与水体pH值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冗余分析(RDA)肠道菌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组)、罗氏沼虾+浮萍(Lemna minor)(PP组)、罗氏沼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PF组)、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鲢(PMF组)、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组)、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PMPF组)。养殖64 d,测定水环境因子(浊度、DO、pH、Chl.a、COD、BOD、NO_3-N、NO_2-N、NH_3-N、TN、TP、PO_4-P、TOC)及肠道菌群结构。结果表明: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浊度、PO_4-P、TN和Chl.a具有显著影响(P0.05),MP组PO_4-P浓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肠道细菌多样性指数MP组最大(4.08),最低为PMF组(1.2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虾肠道中相对丰度较大。不同养殖模式最大优势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MP、PMP和PMPF组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PP组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PF和PMF组为Candidatus Hepatoplasma。肠道细菌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TP对罗氏沼虾肠道菌群具有显著影响(P0.05);肠棕气单胞菌(Aeromonas enteropelogenes)、有益菌肠球菌(Enterococcus)和格氏乳酸菌(Lactococcus garvieae)与NO_3-N和TN呈正相关,红细菌属(Rhodobacter)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ranovensis)与TP呈正相关。可见,养殖模式可通过影响水体营养盐尤其是氮磷含量影响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冬季补饲对妊娠期藏母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微生物区系及羔羊生长发育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健康藏母羊440只,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 check,CK)为放牧饲喂,处理组(test,T)在放牧基础上,每只母羊补饲0.1 kg·d-1精料补充料,试验期为45 d(配种后106~150 d).试验结束后,从处理组和对照组中随机选择5只和6只母羊屠宰后分析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细菌菌群组成.同时测定新生羔羊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表明:(1)处理组羔羊的体重、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处理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乙酸和异丁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母羊瘤胃微生物在门和属水平上组成相似,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及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优势菌门;而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 l)、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RC9-gut-group)、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UCG-001)为优势菌属;(4) Alpha多样性指数中,对照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说明对照组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优于处理组;(5)瘤胃微生物功能预测发现,两组母羊瘤胃微生物主要富集于复制和修复(Replication and Repair)、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和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综上,妊娠后期藏母羊的冬季补饲能够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需求,同时提高母羊瘤胃液中TVFA、丙酸和丁酸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瘤胃细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复合益生菌生物消毒剂,探讨其对鸭舍环境、肉鸭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为材料,通过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筛选3株益生菌的最佳复配比例,据此制备复合益生菌生物消毒剂,确定其喷雾消毒周期。选取4日龄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苯扎溴铵消毒组(试验1组)和复合益生菌生物消毒剂消毒组(试验2组),检测各组鸭舍中环境活菌数、有害气体含量、鸭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等指标。【结果】与苯扎溴铵相比,复合益生菌生物消毒剂使鸭舍NH3含量与活菌数分别下降42.21%和24.65%(P0.05),平均日增质量提高8.58%(P0.05),料肉比降低5.36%(P0.05);肉鸭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分别提高35.94%和15.41%(P0.05),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提高7.96%(P0.05),大肠杆菌数量降低5.49%(P0.05)。【结论】复合益生菌生物消毒剂较苯扎溴铵能更好地改善鸭舍环境、提高肉鸭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25±0.61)g的彭泽鲫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4组试验鱼以不同的投喂频率(分别为4、3、2、1次/d)投喂,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彭泽鲫的终末体质量、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升高的趋势,3次/d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最高,显著高于1次/d组和2次/d组(P0.05),但与4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频率对彭泽鲫幼鱼的饲料系数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1次/d组的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显著性的低于2次/d组和3次/d组(P0.05),2次/d组和3次/d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1次/d组和4次/d组(P0.05)。肠道指数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1次/d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3次/d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次/d组(P0.05),与1次/d组、4次/d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与肌肉品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