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转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基因2个子代小鼠的心脏、肝脏、骨骼肌、子宫、卵巢进行组织切片、傅里叶红外光谱及表观生长发育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转FABP基因小鼠与非转基因小鼠无显著差异,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fat-1转基因小鼠对3个脂类代谢关键基因(FASN、PPAR、LPL)的组织表达特性,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ASN、PPAR和LPL在心脏、肝脏、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FASN、PPAR、LPL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心脏、肝脏、骨骼肌的表达情况有很大差异。其中PPAR和LPL基因在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中极显著升高(P0.01),而在心脏、骨骼肌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1或P0.05);FASN基因只在骨骼肌中极显著下降(P0.01),而在心脏和肝脏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说明fat-1基因能够在机体脂类代谢的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发育阶段草原红牛背最长肌FABP4基因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FABP4 mRNA在1、6、12和24月龄草原红牛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ABP4 mRNA在所检测的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6月龄草原红牛背最长肌组织中FABP4 mRNA与另外3个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而另外3个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为深入研究牛FABP4基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关系奠定基础,为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脂质体转染第X期胚盘细胞的方法将外源质粒pEGFP-C2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鹌鹑种蛋X期胚盘下腔,处理种蛋110枚,封口后孵化。出壳9只G0代,出壳率为8.18%。经检验6只鹌鹑中有4只为阳性,阳性率为66.67%。对成年的4只转基因鹌鹑中的1只内脏组织进行PCR分析以及切片荧光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在G0代成年鹌鹑组织中成功表达。将3只成年转基因鹌鹑分别与野生型鹌鹑进行杂交,得到G1代阳性率分别为33.96%、20.59%、10%。再将3只成年转基因公母鹌鹑之间进行杂交,得到G1代阳性率分别为10.87%、42.86%。证实利用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制备转基因鹌鹑是可以将外源基因整合到G0代生殖系中,且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5.
利用脂质体转染第X期胚盘细胞的方法将外源质粒pEGFP—C2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鹌鹑种蛋X期胚盘下腔,处理种蛋110枚,封口后孵化。出壳9只G0代,出壳率为8.18%。经检验6只鹌鹑中有4只为阳性,阳性率为66.67%。对成年的4只转基因鹌鹑中的1只内脏组织进行PCR分析以及切片荧光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在G0代成年鹌鹑组织中成功表达。将3只成年转基因鹌鹑分别与野生型鹌鹑进行杂交,得到G1代阳性率分别为33.96%、20.59%、10%。再将3只成年转基因公母鹌鹑之间进行杂交,得到G,代阳性率分别为10.87%、42.86%。证实利用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制备转基因鹌鹑是可以将外源基因整合到G0代生殖系中,且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6.
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子在家蚕中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质粒,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标记基因对家蚕品种N is-tari进行转基因实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表达EGFP的转化效率,G0代中EGFP阳性蛾区检出占总注射蚕卵的比率达0.618%,且EGFP的表达呈组织特异性。PCR实验分析也证实了标记基因的成功导入。该实验中标记基因及转基因阳性个体均易于检出,为启动子缺陷转基因方法在家蚕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筛选研究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为核移植提供供体细胞,本研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SRA-Ipr1,并研究了牛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进行了Ipr1基因转染.克隆Ipr1基因和SR-A启动子,并构建了巨噬细胞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牛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经传代、纯化后,用电穿孔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SRA-Ipr1转染至经体外纯化的第4~10代牛胎儿成纤维细胞,24 h后观察荧光表达,48 h后加入600μg·mL-1 G418,筛选1周,300 p.g·mL-1持续筛选,然后挑选单克隆,继续扩大培养.对稳定转染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PCR检测和核型分析.结果,转染24 h后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并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PEGFP-SRA-Ipr1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株,经PCR检测在大约1500 bp处有目的片段,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染色体倍型未发生变化,仍是二倍体.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同时保持了遗传稳定性.可以作为核移植进行转基因克隆牛研究.  相似文献   

8.
家蚕转基因研究及肌动蛋白A3启动子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进行荧光观察,发现EGFP在转基因家蚕幼虫期的表达较其它时期强,而幼虫时期强烈的EGFP主要由中肠组织的杯形细胞高量表达所致.这些结果初步表明A3启动子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存在表达的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原核注射法生产的乳腺特异性表达PRL基因小鼠为模型,从外源基因遗传完整性、拷贝数和插入位点3方面对其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为今后大型转基因动物的选育提供基础。采用基因组DNA PCR方法筛选发生外源基因片段部分缺失的小鼠,并进行Southern blot验证,以检测外源基因的遗传完整性;用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外源基因拷贝数,用Genome walking方法分析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结果显示,外源基因片段部分缺失率为1.91%;整合十几个拷贝外源基因的小鼠在便携UV灯下可见绿色荧光,整合2个拷贝的小鼠无绿色荧光;在NW_001073945.1序列的2 025~2 026bp和NW_001030574.1序列的10 760 020~10 760 021bp处插入的外源基因可正常表达。以上结果说明,外源PRL基因在原核注射法生产的转基因小鼠中可稳定遗传;在一定范围内,外源基因的表达量与拷贝数呈正相关;附近无其他基因的外源基因插入位点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FABP5和CRABP2同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动物体内均受视黄酸调节,调控脂质氧化和能量利用。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对山西肉用绵羊母本品系10月龄去势公羊的皮下脂肪、心脏、肾、肝、肺、肌肉6种组织中FABP5和CRABP2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利用GEO DataSets数据比较2个基因在人和小鼠各组织的mRNA表达,以探讨FABP5和CRABP2的组织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ABP5和CRABP2在人、小鼠和绵羊的脂肪、心脏、肾、肝、肺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有组织表达差异和种属表达差异;在绵羊中,FABP5和CRABP2均在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FABP5和CRABP2mRNA均在肝脏中表达最低。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ABP5和CRABP2基因在绵羊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脂质体转染第Ⅹ期胚盘细胞的方法将外源质粒pEGFP C2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鹌鹑种蛋Ⅹ期胚盘下腔,孵化种蛋.提取孵化6d的鹌鹑胚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嵌合体阳性率为84%,证实外源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对孵化至出壳的G0代鹌鹑组织进行DNA提取并PCR分析,以及组织切片荧光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在G0代鹌鹑组织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是一种制备转基因鹌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转基因克隆动物外源基因拷贝数及拷贝数在传代过程中的变化,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α-乳清蛋白(human alpha-lactalbumin,HLA)转基因克隆牛及其子代共5头牛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其中K060923为亲代,172、081、189、隆娃为子代。HLA基因在亲代转基因克隆牛K060923中的拷贝数为1.145,在子代转基因克隆牛172、081、189和隆娃中分别为0.998、1.107、0.891和0.842。结果表明,5头牛中外源基因拷贝数都在1左右,说明人α-乳清蛋白基本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构建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并对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进行RNA水平上的筛选,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提供一种动物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小鼠组织的cDNA,并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胶回收,然后进行扩增片段和空载体的双酶切,将酶切后胶回收得到的Wip1基因全长与载体pcDNA3.1(+)进行连接,获得Wip1-pcDNA3.1(+)过表达载体,最终得到Wip1过表达转基因原代小鼠,并利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小鼠进行鉴定筛选。试验获得Wip1过表达转基因原代小鼠30只,利用Southern blotting方法鉴定出阳性小鼠11只,阳性率为36.67%,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阳性率为32.84%。以上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Wip1-pcDNA3.1(+)过表达载体,并且经过Wip1基因在小鼠组织DNA和RNA水平上的鉴定筛选,成功获得了Wip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4.
旨在用小鼠模型探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到的西门塔尔牛大理石花纹评分性状正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10( S100A10 )对小鼠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来源于C57BL/6品系小鼠腹股沟两侧白色脂肪组织的前体脂肪细胞为材料,体外进行白色/棕色成脂分化。通过siRNA干扰 S100a10 基因表达,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效果,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敲低 S100a10 后,通过油红O染色发现脂滴明显变少;通过qRT-PCR检测白色成脂分化标志基因 Pparg 、 C/ebpa 、 Fabp4 、 Glut4 、 Adiponectin 、 Leptin 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棕色成脂分化基因 Ucp1、Pgc1a、Fabp4、Elovl3、Cox7a 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敲低 S100a10 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FABP4和PPARG在白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FABP4在白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下降;敲低 S100a10 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UCP1和FABP4在棕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显著下降( P <0.01)。综上表明,敲低 S100a10 基因后抑制小鼠前体脂肪细胞的白色/棕色成脂分化,本研究将为探究 S100A10 基因对于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转pGH、IGF-1双基因猪F1代阳性率及表达差异情况,试验采用PCR、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转pGH、IGF-1双基因猪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3头F1代猪中17头为阳性猪,阳性率为32.08%,证实外源pGH和IGF-1基因已遗传到F1代中;1月龄到4月龄转双基因猪与非转基因猪IGF-1和pGH基因平均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月龄转双基因猪pGH和IGF-1基因平均表达量分别是非转基因猪的1.98倍和2.00倍,存在显著差异(P0.05);6月龄转双基因猪pGH和IGF-1基因平均表达量分别是非转基因猪的1.67倍和1.73倍(P0.05)。说明pGH、IGF-1双基因已遗传至F1代猪中,并且能够在猪体内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组织广泛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ce protein,RFP)的转基因小鼠,为肿瘤和干细胞等研究提供动物模型,试验从pdsred-express2-n1载体上酶切后获得线性化的CMV-Dsred基因片段,将CMV-Dsred基因注入ICR小鼠受精卵雄原核内,获得的仔鼠利用活体荧光蛋白观察系统、PCR和Southern-blot的方法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同时用后代小鼠的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荧光蛋白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到组织广泛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小鼠,阳性小鼠基因组中均检测到Dsred基因的整合,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肠道、子宫、肌肉、脂肪和皮肤等组织器官中均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说明成功获得了组织广泛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GFP转基因猪为研究对象,以转铁蛋白受体基因为内参基因,通过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建立针对外源基因GFP和内参基因的双标准曲线和方程。对转基因猪基因组DNA中外源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拷贝数同时定量检测,外源基因与内参基因起始模板拷贝数的比值即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猪中的整合拷贝数。同时,利用Southern-blot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头转基因阳性猪外源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和2,2头转基因阴性猪外源基因拷贝数均为0,结果同Southern-blot检测一致。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高通量、灵敏、方便,可以更好的用于转基因猪外源基因整合拷贝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SYBR G reen I染料法建立检测Mad2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并探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中Mad2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SYBR G reen I为荧光染料,梯度稀释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制作标准曲线,并以此方法分析了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中Mad2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分析小鼠卵母细胞中Mad2 mRNA的表达,该方法灵敏、特异,扩增效率接近100%。进行了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及对目的基因Mad2转录水平的绝对定量。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的理想选择,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中Mad2 mRNA表达存在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isspeptin)在颗粒细胞上有表达,但其对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的技术研究Kisspeptin对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向DMEM-F12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00 nmol/L的Kp-10培养牛颗粒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spase-3、Bcl-2、Fas和Fasl的m RNA表达。结果表明:Kisspeptin可显著促进牛颗粒细胞凋亡,且伴随着Caspase-3、Fas和Fasl m RNA表达上调及Bcl-2 m RNA表达下调(P0.01);流式细胞分析表明,Kisspeptin可使牛颗粒细胞在G1期增加、S期下降(P0.05)。研究结果说明,Kisspeptin可促进牛颗粒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Caspase-3、Fas、Fasl和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m RNA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因打靶技术对家蚕丝素蛋白基因(fib)进行分子设计与遗传改造,探讨从基因水平改良蚕丝性能的可行性。以家蚕丝素轻链基因(fib-L)终止密码子TAA上游1.2 kb(fib-LL)和下游0.5 kb(fib-LR)片段作为基因打靶载体的左右同源臂,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插入到两同源臂的中间,并使其与fib-L基因处于同一读码框,构建基因打靶载体pSK-FibL-L-GFP-FibL-R。将该载体质粒转染BmN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现绿色荧光,表明载体构建成功。将该载体质粒通过精子介导法导入家蚕品种高白的卵,在G0代筛选出茧呈绿色荧光的家蚕,并通过PCR检测证实其为转基因家蚕;用GFP抗体对G3代转基因家蚕幼虫后部丝腺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有分子质量为65 kD的Fib-L-GFP融合蛋白特异性条带呈现。转基因家蚕所产蚕丝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表明通过基因打靶将gfp导入了家蚕丝素轻链基因中,并成功实现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