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不同覆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土壤盐渍化防治,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0~0.2,0.2~0.5与0.5以上)的盐渍化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其盐分和水分含量,分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水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深度土壤盐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现减少的趋势,相同土层以5月份盐分含量最高,4月最低;而土壤水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增高的趋势,相同土层含水量随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含水量4月份稍高,6月稍低。在相同覆盖度条件下随着土层由浅到深盐分积累逐渐减少,表层0~60 cm 3个土层随时间推移盐分含量变化明显,其他土壤层次变化不大;而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不明显,随时间变化为4月份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多,6月份较低。在不同覆盖度不同土层盐分随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为4月份覆盖度在0~0.2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覆盖度在0.5以上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月份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塔里木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盐分的变化与覆盖度、季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碳氮特征,测定了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群落土壤0~10、10~20和2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颗粒组成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中沙粒、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固沙植被的建植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差异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深层差异不显著。而同一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异。其中樟子松样地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含量影响最大,具有明显表聚性,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含量下降最为显著,而沙柳+油蒿+杨柴样地和沙地柏+油蒿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无显著变化。固沙植被的建植显著提高土壤黏粉粒(0.05 mm)和极细沙(0.05~0.10 mm)质量分数,而显著降低了沙粒质量分数(0.1~1.0 mm),不同植被类型样地各层土壤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样地、沙地柏油蒿样地、沙柳油蒿杨柴样地,而沙粒质量分数与之相反。同一植被类型样地,随土层加深沙粒平均质量分数均呈增加趋势,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则呈降低趋势。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间相关性表明,土壤中黏粉粒和极细沙粒质量分数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而沙粒质量分数却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区域盐渍化过程和分布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地下水埋深、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分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盐分含量主要集中在海拔350~400m,海拔高度与土壤盐分含量之间没有很好的变化趋势;土壤盐分含量在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状况为:冲积洪积扇缘带> 冲积平原中部> 冲积平原下部> 冲积洪积扇中部> 干三角洲地区,冲积洪积扇缘带与冲积平原中部的土壤剖面盐分有表聚和底聚现象,冲积平原下部土壤剖面中间层盐分含量较高;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影响明显,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变浅,土壤盐分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盐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荒地土壤盐分含量最高,表层和底层盐分高于中间层,耕地0~100cm土层盐分含量均较低;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0~100cm土层盐分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滴灌1年与3年表层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土层差异显著,滴灌8年与10年的各层土壤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综上,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分含量受地貌类型、地下水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和滴灌年限因素影响显著,盐分在土壤剖面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计法研究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不同土层、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分布大致为粗沙粒细沙粒粗粉粒黏粒细粉粒≈中粉粒。其中武功山的土壤以粗沙粒、粗粉粒和细粉粒占多数,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属于壤土,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适中,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且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莫索湾灌区土壤剖面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莫索湾灌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绘制了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剖面盐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具有一定的低聚特征,表层土壤平均含盐量最低,60~100 cm的土层含盐量最高;各土层土壤盐分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但整个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0~40 cm的土层盐分属于强变异性,40~100 cm的土层盐分是中等变异性;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均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0~20、20~40 cm土层的块金系数分别为0.698和0.653,空间相关性低于底层;克里格插值分析表明,各土层含盐量均呈斑状、块状分布,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6.
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土壤的综合评价提供定量化标准和理论依据,以该地区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垂直分布特征,并运用分形模型对土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敖汉旗4种不同类型土壤的机械组成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层中均表现为沙粒粉粒黏粒,其中黏粒和粉粒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沙粒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4种类型土壤分形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栗钙土褐土棕壤风沙土,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4种类型土壤中黏粒、粉粒、沙粒对土壤分形维数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因此,仅凭某一粒级土壤的含量不能说明土壤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7.
选取如东县东凌垦区经自然脱盐后的轻中度盐土为研究对象,以邻近中高度盐土为对照,2014年5月~2015年4月定期采集0~20、20~40cm土样测定土壤盐分含量,探讨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蒸发量、温度等对轻中度盐土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高度盐土相比,轻中度盐土的土壤盐分含量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且表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土壤盐分含量与降水量、蒸发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相邻取样点间盐分含量的变化与这一期间的累积降水量在0~20cm土层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另外,降水量和蒸发量对0~20cm土层盐分含量的影响强度高于20~40cm土层。就温度而言,无论是平均气温还是积温与0~20、20~40cm土层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可用y=a+bx拟合。  相似文献   

8.
全婷婷    陈学刚    李勇  杨涵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37-42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采取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3种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样品共45个,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粒度理化指标,并对乌鲁木齐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7.71 g/kg,变异系数为24.10%,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大小关系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研究区土壤呈中性和弱碱性,不同用地类型土壤pH值大小呈现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均值减小的特征;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粗粉粒含量最高,其次为中粉粒、细粉粒,粗砂粒、细黏粒含量较低,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粒径组分分布规律与整个研究区相同;土壤粒径、有机质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建设用地的细黏粒与有机质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他用地类型土壤粒径与有机质、pH值无显著相关性,有机质与pH值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地类型对SOM含量、pH值、细黏粒和粗黏粒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类次生林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特征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为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准确计量及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拔1230~1300 m区域内的杉木、粤松林和竹林内设9个固定标准地,采集不同层次土壤样品32个,测定其SOC、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不同植被类型SOC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间的关系.[结果]杉、松、竹三类林地不同土层S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不同林分变化幅度差异不同,且各土层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三类林地0~40 cm土层SOC存贮有机碳在整个土层所占比重不同,分别为77.7%、77.1%和85.9%.经回归分析发现,杉、松、竹三类林地SOC和土壤容重拟合值R分别为0.632、0.727和0.615,杉木林SOC含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三类林地SOC含量与田间持水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在同一土层中的三类林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黏粒、粉粒、砂粒含量与SOC含量相关不显著(P>0.05),而砂粒与黏粒、粉粒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杉、松、竹三类林地砂粒含量在土壤垂直剖面各层均高于黏粒、粉粒含量.[结论]莽山不同次生林SOC与土壤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机械组成等物理性质可作为营林和增加森林土壤碳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草地过度利用造成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本研究以天山北坡退化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退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评价草地土壤退化提供理论参考。以封育草地为对照,对比放牧草地(退化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含水量及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机械组成中粉粒含量较高,达到70%以上,而且草地退化对土壤机械组成影响不大,仅在15~35 cm土层粉粒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退化草甸土壤表层(0~25 cm)有机碳、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草甸土壤粉粒、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水量极显著相关(P0.01)。因子分析表明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山地草甸,影响土壤性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机械组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黔中喀斯特地区土壤剖面的颗粒组成,了解其土壤特性,为该地区农业耕作、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用简易比重计法分析了土壤剖面颗粒组成,包括粗砂粒、细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黔中喀斯特地区黄壤剖面颗粒组成以粘粒为主,沙粒含量低,各粒级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粘粒粉粒细砂粒粗砂粒,粘粒含量平均值为45.24%;粉粒含量平均值为29.66%;细砂粒含量平均值为19.33%;粗砂粒含量平均值为5.78%。其中,粘粒在20~40cm之间的土层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8.23%。黔中喀斯特地区石灰土和水稻土剖面组成以粉粒和细砂粒为主。相对于其他土层,石灰土表层(0~10cm)土壤的粘粒含量较低,而在10~20cm之间的土层粘粒含量较高。黔中喀斯特地区水稻土剖面各粒级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细砂粒粉粒粘粒粗砂粒,从土壤表层往下1m内,水稻土粘粒含量有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黔中喀斯特地区黄壤剖面的颗粒组成以粘粒为主,质地黏重,土壤透水性差;石灰土和水稻土剖面组成以细砂粒和粉粒为主,其中石灰土土层较薄,而水稻土从土壤表层往下1m内,水稻土粘粒含量有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位于适合人类居住黄海沿岸的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松树林和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土样,测定粘棕壤有机碳含量和机械组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机械组成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松树林和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7.619g/kg和5.971g/kg。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层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松树林土壤粉粒平均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大(R2=0.8822),玉米田土壤砂粒平均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大(R2=0.9786);松树林、玉米田土壤粘粒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小(分别为R2=0.8186、0.6145)。粉粒在各层土壤中所占的平均含量(>32%)最大。松树林土壤的粉粒和玉米田土壤的砂粒含量可以作为有机碳含量的一个预测因子,用来估计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小垮山流域不同退化草地为对象,研究轻度退化(Light degeneration,L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eneration,MD),重度退化(Heavy degeneration,HD)和极度退化(Extreme degradation,ED)下不同层次不同土层深度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养分和质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草地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的颗粒组成中粘粉粒和细粒呈逐渐减少,而中粗砂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而且地表的粒径表现的尤为明显。草地土壤SOC、TN含量均随退化程度的加剧逐渐减小,随土层加深也逐渐减小,而土壤TP含量整体上随着退化阶段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而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TP含量呈逐渐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亚表层(10~20 cm)处达到最大值。土壤粘粉粒与SOC和T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细砂值与TP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磷肥用量下棉田土壤磷素与盐分含量及盐分离子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增加全盐含量,尤其SO24-和Ca2+离子增加明显,但与对照相比,未到显著水平,大量施磷处理也不会显著增加全盐含量;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中施磷量、全磷和速效磷与各种盐分离子的相关性显示,苗期和花蕾期相关性不明显,吐絮期与部分盐分离子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石河子、新疆阿拉尔、内蒙临河、吉林白城、河北海兴及江苏盐城6个地区表层0~20 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土壤质地、粒径组成及盐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为2.59~2.78,且呈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增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黏粒(<0.002 mm)相对含量呈极显著幂指数关系(y=2.3232x0.0583,r2=0.9819,P<0.01).受海拔、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沙粒(0.05~2 mm)和粉粒(0.002~0.05 mm)相对含量、平均质量半径、土壤盐分之间相关性不同,但总体拟合决定系数低于0.2.土壤分形维数主要与黏粒相对含量有关,同时受海拔、气候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94-1800
以晋西北地区忻州市五寨县石咀头村为研究地,采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和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样本,分析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及粒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砂粒、粉粒、黏粒的含量存在差异,粒度组成主要以砂粒和粉粒为主,总体属于砂土和壤土质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粒度参数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柠条地的分选性最好;土壤容重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表现为:杨树林地柠条地蒿地草地,孔隙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其中,蒿地的土壤容重与另外3种植被恢复类型有显著差异(P0.05);4种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且土壤质量含水量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0.890,0.819。  相似文献   

17.
以艾比湖湿地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盐分离子进行定量测定,采用野外取样调查结合实验室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艾比湖湿地边缘带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样点土壤盐分值范围为:0.06~29.69g·kg~(-1),差异较大;各层次土壤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0~5、5~20cm土层变异系数分别为0.99和0.93;20~40、40~60cm土层变异系数均为1.08;K~++Na~+和Cl-是主要的盐分离子,主要盐分包括Na_2SO_4、NaHCO_3和NaCl。湿地边缘带土壤各盐分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l~-与K~++Na~+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7。研究区所有样点土壤盐分含量中值与均值差异较大,土壤盐分主要富集在表层;研究区各层次土壤的垂直分布中,0~5、5~20cm土层属于中等变异程度,20~40、40~60cm土层属于强变异程度;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其中SO2-4和Ca2+含量递减的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实现提高施肥的精度,减少浪费和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质量。[方法]在野外取样、GPS定位、样品分析的基础上,获取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等监测数据。在SPSS和GS+的支持下,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以渭-库河绿洲植棉土研究对象,分析耕层土壤有机质现状及其与盐分之间的相关特性。[结果]渭-库河绿洲植棉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81~17.65 g/kg,盐分为3.17~3.42 g/kg;有机质的变异系数介于13.87%~16.19%,盐分的变异系数介于57.10%~61.99%;有机质与盐分离子在各个土层中相关特征不一,其在中层土壤中与Mg2+具有显著性负相关;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的空间结构优于全盐,且二者不论在哪个土层,各自的空间相关性差异不大。[结论]研究区植棉土壤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在表层、中层、底层其变异系数依次为16.19%、13.87%、14.28%,表层有机质变异强度最大,底层次之,中层有机质变异最小。盐离子在各个土层变异系数有差异,没有明显特征规律。有机质与HCO3-、Cl-、SO2-4、Ca2+、K++Na+等盐离子在表层、中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特征,但相关性不明显。在表层、中层、底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依次为8.58%、6.29%、6.09%,具有递减趋势特征;盐分在土壤表层、中层、底层的含量依次为3.32、3.42、3.21 g/k,各土层盐分的含量相差甚小,与土壤层次的相关性不明显。有机质的分维数大小排列为中层底层表层。不同土壤层级中全盐的空间分维数依次是底层表层中层。  相似文献   

19.
疏勒河灌区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及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疏勒河灌区黄花一号点上利用"S"型布点法分3 层采集土壤样品,对不同层次土壤总盐、pH 及EC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通过土壤盐渍剖面的聚类分析,研究并探讨该地区不同盐分剖面类型土壤含盐量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剖面点盐分除个别点外,大多数剖面盐分分布具有表聚性,土壤含盐量在垂直方向上变异较强,剖面的平均盐分,表层比中间层高56.44%,比底层高93.86%;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中,阳离子含量Na+>Mg2+>Ca2+>K+,阴离子含量SO42->Cl->HCO->CO32-;就各离子与CE的相关性而言,阴阳离子均与EC成显著正相关,其中阳离子以Na+相关性最好,阴离子SO42-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健康状况(健康、中度枯梢、重度枯梢或死亡)刺槐林的生态调查、林下土壤采样,分析了不同健康林地不同采样深度(0260 cm)的土壤属性差异性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在不同健康状况刺槐林地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随着刺槐林退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水分、盐分、粘粒含量和容重显著地增加;(2)在相同健康状况林地的不同土层间,只有土壤颗粒含量存在显著性的差异;(3)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土壤颗粒显著变粗,土壤水分则显著地减少(在健康林地)或增加(在重度枯梢林地),土壤盐分则具有明显的表聚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刺槐林的健康属性与土壤属性相关性大,且土壤水分和盐分是影响刺槐林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土壤属性因素;由地下水位抬升而导致的土壤含水量增加是刺槐林退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