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
正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是以消化道病变为共症的病毒性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10日龄的雏鹅致死率几乎100%。随鹅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鹅康复后带毒且生长受阻。这两种病即可单独发病,也常有混合感染,无特效药物治疗,是危害雏鹅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小鹅瘟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 d的雏鹅,死亡率95%,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鹅瘟的临床特征为严重下痢,有时有神经症状,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发生渗出性炎症,小肠黏膜因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本病传播迅速,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临床上一例鹅副黏病毒病的病例为依据,通过对鹅病史的了解,针对临床症状,结合主要剖检变化做出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随后对患鹅进行合理治疗,对健康鹅给予紧急灭活苗接种,效果满意,为此对流行病学和预防鹅副黏病毒病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7.
8.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出现肠道黏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鹅均易感染发病,尤以30~60日龄多见.幼鹅发病多与孵化室、育雏室未严格消毒有关,特别是在孵化室育雏的雏鹅发病较多.发病率为10%~60%,病死率为30%~80%.主要症状:精神委顿,无力,常蹲地,不食或少食,饮水增加.拉灰白色稀便,后期拉水样血便和绿色稀便等.少数鹅后期有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发展,一些常见病、易发病严重影响到养殖业健康生产,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面就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鹅副黏病毒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对鹅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雏鹅死亡率可达95%以上。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鹅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11.
12.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本病潜伏期较长,鸽在发病前,外观完全正常,混群时,病毒就传给来自不同鸽群的鸽子,引起此病暴发。感染本病后,病鸽首先发生严重水样下痢,拉黄绿色稀粪,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呼吸困难,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出现眼结膜炎或眼球炎,鼻有分泌物。有的病鸽出现单侧性翅膀或腿麻痹,伴有阵发性痉挛、振颤、头颈扭曲、颈部僵直和头向后仰等症状。乳鸽感染本病易出现大批死亡,青年鸽和亲鸽也会死亡,病鸽死亡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15.
2011年3~4月凤阳县大溪河镇及周边乡镇1月龄以内的雏鹅发生以假食、腹泻、嗉囊气性或液性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临诊检查、治疗效果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鹅瘟与鹅副粘病毒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1流行病学调查 病鹅精神萎顿,少食或不食,排灰白色或绿色黏液样稀便,有时呈喷射状;流鼻涕,呼吸困难;多出现神经症状,也有突然发病死亡的,病程1~8d.日龄小则往往病情急剧,少数耐过鹅会出现歪头,扭脖,生长不良.病死鹅口鼻流出较臭的液体,提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鹅副黏病毒病属于一种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生本病,尤以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养殖风险。但是鹅副黏病毒抵抗力不强,容易被日光、干燥及腐败所杀死,只要及时预防就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及前人文献参考,总结了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病学调查
病鹅精神萎顿,少食或不食,排灰白色或绿色黏液样稀便,有时呈喷射状;流鼻涕,呼吸困难;多出现神经症状,也有突然发病死亡的,病程1-8d。日龄小则往往病情急剧,少数耐过鹅会出现歪头,扭脖,生长不良。病死鹅口鼻流出较臭的液体,提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