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致病性病毒主要损害鸡的法氏囊组织,破坏B淋巴细胞,使鸡出现免疫抑制。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笔者在近两年的临床诊疗实践中,深入不同鸡场诊治10余起,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2~15周龄鸡群中发病,3~6周龄鸡易发。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而经由空气和直接接触也可传播。  相似文献   

2.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和死亡率高,鸡场一旦感染发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由于这种病毒对大多数消毒液和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场反复发生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起因是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侵害对象为3~12周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雏鸡孵化36周左右,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这个时候的鸡群比较容易感染,但是不会因为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而死亡,会出现免疫系统被抑制和免疫缺陷,进而会导致其它的免疫疫苗失败,因而经常因为混合感染其它疾病。虽然现在我国各地已经加强了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但此病仍然是威胁鸡产业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然而,又因为多数雏鸡是在母源抗体水平甚高的日龄被感染的,所以病毒感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引起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本文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鸡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所引起的疾病总称。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鸡群对特定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或消失,常使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不典型,而且继发感染显著增加,因而不易诊断。当鸡群出现高死淘率,饲料转换率低,生长不一致;疫苗接种后呼吸道不良反应增加且不易消除;21~24日龄法氏囊与脾脏大小比例失常;法氏囊萎缩等症状应怀疑发生免疫抑制。导致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呼肠孤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3~6周龄的鸡.该病毒将会导致鸡出现免疫抑制,从而使其极易发生免疫失败的问题,极大的影响鸡的抗病能力,这就使其在感染其他致命性传染病时,很容易出现死亡的后果.该病主要是在养鸡国家流行,我国作为养鸡大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也十分广泛,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7.
方远穆 《畜牧与兽医》1993,25(4):183-185
<正> 传梁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危害我们养鸡事业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感染鸡可发生免疫抑制的免疫缺陷,故引起养鸡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及免疫程序加以探讨。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谈谈鸡的免疫系统与法氏囊病毒。1 鸡的免疫系统鸡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胸腺、法氏囊、骨髓。外周淋巴组织包括:哈氏腺、脾、盲肠、扁桃  相似文献   

8.
《兽药市场指南》2007,(10):14-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养鸡业的一大杀手。其危害不仅在于法氏囊病毒感染禽体后的高死亡率。更在于一旦受到该病毒感染。则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受创.使整体免疫力直线下降.而且极易造成新城疫、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的继发和并发感染。因此.传染性法氏囊病又被称为“禽类艾滋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本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然而,又因为多数雏鸡是在母源抗体水平甚高的日龄被感染的,所以病毒感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引起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本文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军 《吉林畜牧兽医》2010,31(12):28-2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鸡。本病特征:发病率高,病程短,鸡感染后导致免疫抑制,可以继发多种疾病或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1.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发病,只感染鸡,多侵害3-6周龄的雏鸡,小鸡在0-6周龄时,主要靠法氏囊对疫苗病毒产生免疫抗体,如果鸡感染了法氏囊病毒,那么就使鸡失去了免疫的一道屏障,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感染。1病史某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7000只,38日龄就诊时值7月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和传播途径广等特点.鸡传染性腔上囊病可感染不同品种的鸡,肉鸡的发病率高于蛋鸡,而且以3~6周龄雏鸡发病率最高.由于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以法氏囊受损为主要临床特征,容易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暴发,因此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药物治疗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供同行参考、交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以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法氏囊水肿和肌胃、腺胃交界处条状出血等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危害2~15周龄的鸡,但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只要有易感鸡存在并暴露在污染的区域或环境内,任何时候均可被感染。近期,根据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任何品种、任何季节均可感染,传播性快,死亡率高,对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下面就我市暴发的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鸡感染IBDV后粪便排毒的时间为两周。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以及鸡场的工作人员可以机械带毒,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但病毒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6.
<正>1珍珠鸡白血病的危害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该病珍珠鸡感染后死亡率通常较高,尤其是雏鸡和青年鸡。病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受影响,其体重减轻、羽毛生长缓慢、产蛋量下降,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等方式在珍珠鸡群中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高,强毒感染时死亡率高,还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容易造成其它疫病的继发,是目前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目前认为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2型,两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1型属于强毒,致病力强。该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病毒传染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上发病鸡主要表现为头部下垂,呈现昏迷状态,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灰白色的稀便为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以传播,但以3—6月份的发生流行率最高。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成为威胁家禽养殖行业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经常会造成整个鸡群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身体的抵抗能力逐渐加强,抗体水平不达标,经常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例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并发感染,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疾病的诊断难度相对较大。本文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发病现状,探讨了鸡传染性发生囊病的诊断与防治过程,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鸡法氏囊炎是传染性强、传播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发病急、病程短.鸡最易感染,小至11周龄,大至开产鸡群均有发生,成年鸡因法氏囊已退化,故呈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