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蹄叶炎又称蹄壁真皮炎,为蹄壁真皮层的弥漫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多发于蹄尖壁真皮,有的也发生于蹄侧壁和蹄踵壁的真皮。急性蹄叶炎,表现高血压症与剧烈疼痛性跛行。转为慢性时,常发生蹄骨变位与蹄关节变形。多半为两前肢同发,或两后肢同发,但四肢同发或一肢单发较为少见,马骡多发,牛也有发生。一般成年畜发病率最高,2岁以下的幼畜较少发生。2017年9月,三家乡赵某饲养的两头毛驴突然出现体温升高39~40℃,全身颤抖,出汗,呼吸促迫,脉搏加快。站立时两前肢前伸,蹄尖翘起,以蹄踵负重,头高抬,重心后移,两后肢尽量伸于腹下,时间稍长便欲卧地。强行驱赶时,先用力把后肢提伸到腹下,然后才慢慢移动前肢,呈紧张步样。起步、转弯都非常困  相似文献   

2.
所谓栽蹄病(又叫滚蹄、突球),乃为慢性属腱炎(指(趾)深屈腱炎),在长期患病过程中,患肢结缔组织增生,硬固、腱肥厚似假骨,由于癜痕收缩而造成腱短缩,引起腕关节及指关节的腱性挛缩,则表现为腱性突,球(栽蹄、滚蹄)。轻度栽蹄,运动时,以蹄尖着地,蹄踵,蹄底悬空;重度栽蹄,球节前突,  相似文献   

3.
张华 《新农业》2011,(6):25-25
奶牛蹄叶炎是指蹄真皮弥漫性、腐败性炎症,常见且多发。奶牛一旦患病,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发展,卧地不起,采食量明显降低,产奶量也开始下降,甚至停产,严重者只能淘汰。  相似文献   

4.
肉牛蹄叶炎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全身代谢紊乱而导致局部病变。肉牛蹄叶炎是指蹄壁发生浆液性、弥漫性炎症。牛患病后会出现明显跛行,不安、疼痛、食欲减退、饲料报酬下降、生产性能显著降低、体重变轻等情况,甚至还能导致蹄底溃疡、蹄变形及白线病等其他蹄病的继发,严重时可导致提前淘汰,严重损害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从该病的病因进行总结,主要介绍了正常生产中如何进行治疗与预防措施,以期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省地处北疆,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誉有北大仓的美名。随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深加工,促使养殖业特别是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截止至2015年末,全省奶牛和肉牛存栏数1 693万头。规模化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遍布东北大部分地区,小规模饲养场和农户散养也到处可见。由于其缺乏饲养技术,圈舍棚栏设置简陋,导致牛易患蹄叶炎。牛的蹄叶炎是在蹄壁真皮弥漫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炎症多发生在蹄尖壁的真皮,也可发生在蹄侧壁、蹄踵壁的真皮。常见两前蹄同时发病,一蹄或四蹄发病则较少见。本病  相似文献   

6.
正在繁忙的"三夏""三秋"生产中,大牲畜常由于道路不平出现踏空跌倒或负重受惊急转、蹴踢、蹴空而引起闪伤病。此病常表现3种情况。1.前肢闪伤。症状:前肢突然异常,并随运动而加重,行走时患肢难提,昂头点脚,步幅短缩,敢踏不敢抬,站立时患肢前伸,有时蹄头着地,触摸患部疼痛敏感。治疗:当归100克、川断80克、土元50克、乳香40克、没药30克,共研为末,白酒200克为引,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疾病大部分是因蹄子变形 ,导致的腐蹄病 ,即蹄叶炎、蹄冠炎。1 病因引起奶牛蹄子变形的原因很多 ,根据云南省种畜场在牛群采取放牧饲养蹄病发生率低改为舍饲而发病率高的情况分析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舍饲后 ,牛体四肢长期站立于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易导致蹄子变形 ;其次是  相似文献   

8.
<正> 腐蹄病是由于异物刺激蹄部,牛栏潮湿,使蹄部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烂蹄现象。严重影响牛肢势、蹄形及使役,使成年奶牛产量下降。 (一)病状 病初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走路跛行,有痛感,喜卧地,站立时患肢不愿着地。蹄间隙发生冠峰  相似文献   

9.
李岸峰 《云南农业》2002,(11):20-20
临诊时不要惊动病畜,应就地观察。各种家畜都有固有的姿势,患病后则出现反常。 ①马患结节病时伸腰摆尾,站立不安,回头看腹,不愿走动,弯腿欲卧,卧地滚转等;②患破伤风时,耳紧尾直,头颈伸直,眼急惊恐,瞬膜外露,腰腿僵硬,呆立不卧,行……  相似文献   

10.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奶牛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基层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据笔者调查约80%的奶牛场户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蹄病,成年产奶牛发病率约20%,产奶量高的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1.
疾病对种公牛精液品质和生产均有很大影响,因种公牛利用时间达8~10年,成年种公牛体重达到900~1000kg以上,在运动、爬跨时易造成蹄损伤引发蹄病,造成蹄部肿胀疼痛,行走站立困难,无法爬跨完成生产,导致精液品质下降,轻则影响正常精液生产,重则终生不能采精,甚至淘汰。管理站种公牛常见的蹄病有腐蹄病、蹄叶炎、蹄冠炎通过综合防治措施,蹄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亚临床性蹄叶炎对于乳业影响较大,因为它可引起产奶牛蹄底溃疡、白线病和指(趾)部溃疡。在发达国家,该病常见于集约化饲养的、高产奶牛场,是需要人们重点关注的疾病。1病因分析亚临床型蹄叶炎的病因还尚未搞清,牛蹄叶炎病因的经典学说是瘤胃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造成胃中牛链球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羔羊蹄软症俗称软蹄症或系部软弱,常见于初生仔山羊,是由于腱不能伸直所引起的,其特征是蹄部不能着地,站立行走困难。病因由于母羊孕期营养不足,致使胎儿在胎期发育不良和身体衰弱,因此容易见于多胎的情况下。临床症状胎儿娩出时,即见前肢或后肢的球关节软弱无力。可发生于一肢或两肢,以前肢最为多见。病羊行走时,可见球  相似文献   

14.
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奶牛患肢蹄病,轻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度下降;且病牛很快消瘦、  相似文献   

15.
<正>牛漏蹄病又名腐蹄病,或称化脓性蹄炎,是由坏死厌氧丝杆菌引起的。按漏蹄的部位不同,可分毛边漏、蹄心漏和罗圈漏;由于渗出物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干漏、湿漏和血漏。病初患牛蹄甲发热疼痛,走路跛行,不愿着地,在硬地行走时,  相似文献   

16.
蹄叶炎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给饲养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一)西医诊断与治疗1、病因多为采食高能量的饲料,引起轻度瘤胃酸中毒,乳酸内毒素及其它血管活性物质通过瘤胃吸收到蹄部而引起。2、临床症状急性蹄叶炎两前肢或后肢跛行明显,前肢常向前伸出,后肢  相似文献   

17.
奶牛腐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乳牛的后蹄,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必须及时防治。 一、临床症状 1、初期表现为成年泌乳牛后蹄不负重,站立时患蹄球关节以下屈曲,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跛行逐渐明显,不敢踏地,蹄冠部潮红、肿胀、疼痛,后期形成“三蹄跳行”,喜卧且食欲减退,产奶量急剧下降,精神沉郁,消瘦,不发情。  相似文献   

18.
荷斯坦奶牛     
1.形态特征毛色黑白花或红白花,皮薄有弹性,各部位匀称,头颈结合良好,体躯长、宽、深,肋骨间距宽、长而开张;胸深、宽,背线平直;屁股长、平、宽;四肢结实,蹄质坚实,蹄底呈圆形。公牛头有雄相,腹部大小适中。母牛头部清秀,腹大而不下垂;乳房细致,乳静脉明显,乳房大而不下垂,前伸后延,附着良好,乳头大小适中,垂直呈柱形,间距匀称。  相似文献   

19.
牛腐蹄病是由于异物刺激牛的蹄部,牛栏潮湿,使牛蹄部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烂蹄现象。病初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走路跛行,有痛感,喜卧地,站立时患肢不愿着地,严重侵害真皮,蹄边出现“倒坎”,有的蹄壳部分脱掉即“脱爪”。如果不及时护理治疗,患牛会卧地不起,最后衰弱死亡。治疗牛腐蹄病时需要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并经常增加牛的放牧运动和日照时间,使蹄匣干燥,并注意防止蹄部被异物刺伤,以减少感染机会。现介绍几种治疗方法供选择:1.轻症药物治疗每天用10%硫酸铜溶液浸蹄即可,若有异物刺入,则一定要先取出异物。当皮肤化脓坏死时,…  相似文献   

20.
一、病因 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过食高牛和青年母牛的蹄叶炎通常是为了促进生喂易发酵饲料(如高湿玉米)或产奶牛吃剩造成的。头胎母牛第一次采食高能产奶日于脓毒性乳房炎、脓毒性子宫炎及肺炎感内毒素或其他介质可引起该病。因此初产叶炎发病率高。多数牛的蹄叶炎与饲喂发水化合物饲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