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给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田合理使用地膜栽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马铃薯产量以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最高,马铃薯产量与不同的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相关性不同,且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垄双行全覆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方式最有利于增加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以及马铃薯的产量,可以作为当地马铃薯增产种植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著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5年生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时期与施肥方式对根际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寒富苹果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覆膜施肥>覆膜不施肥,不覆膜施肥>不覆膜不施肥.覆膜施肥处理在不同施肥时期均显著提高了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且对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覆膜处理和施肥处理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也有所增加,但作用效果随施肥时期和取样时期不同有所差异.不同的施肥时期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10月1日施肥的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并且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最高;根际放线菌数量则是9月20日施肥的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会宁县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式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在M型大垄垄上种植和全膜双垄在大垄垄侧种植两种模式的集雨效果较好,马铃薯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41233.8、38051.9kg/hm^2,较露地宽窄行起垄覆膜方式分别增产64.94%、52.20%。  相似文献   

6.
10a生苜蓿翻耕后,与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和荞麦进行草田轮作,对各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10月,土壤微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真菌则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同一时期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P0.05),作物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现增加的趋势,玉米、高粱参与轮作方式的土壤酶活性高于作物连作方式及谷子、马铃薯参与轮作的方式。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r=0.386);草田轮作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园0~40 cm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覆盖、生草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处理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脲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而后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果树生长最旺盛的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而土壤放线菌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②与常规裸地耕作相比,采用覆盖后能不同程度增加果园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真菌和细菌的数量,且均以秸秆覆盖效果最佳。③从空间分布来看,旱作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分层现象,除过氧化氢酶外,总体表现为上多下少的规律,且覆盖对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④覆盖处理可提高苹果产量,改善品质,其中以秸秆覆盖效果最好。因此,在旱作"雨养"果园采用秸秆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湛江市东海岛大坝红树林区和非红树林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分离;采用滴定法对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进行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比色法对脲酶和多酚氧化酶进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通过比较发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最多于非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且不同红树植物林地土壤微生物多少也不一样.从酶的活性看,红树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非红树林土壤,且这几种酶的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及高垄深沟栽培,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供肥状况,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且在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产量状况表现为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高垄深沟栽培>常规栽培>稻草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下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 其酶活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4个盐胁迫梯度下4个甘蔗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水平为0.0%、0.2%、0.5%、0.8%下,甘蔗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尤其在有盐与无盐之间差异极显著,表明甘蔗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对盐分敏感,它们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急剧减少,土壤酶的活性亦是同样的表现;相关、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在盐胁迫下,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间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和典型相关性,放线菌数量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脲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间有显著的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南疆香梨园为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生草和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生草>覆盖>清耕>免耕,生草和覆盖较清耕分别提高64.17%、31.76%。各处理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覆盖和生草0-40 cm土层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免耕和清耕,脲酶活性在各处理中差异不明显。细菌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真菌、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是影响蔗糖酶和脲酶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树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3,(5):18-21
分别于展叶期、新梢生长期、现蕾期、果实成熟期、落叶期取树莓"哈瑞太兹"根际土壤,株龄为2、4、5、7年生,测定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细菌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细菌数量均在现蕾期时达到最大,而磷酸酶活性在成熟期最高;真菌数量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高,而放线菌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在现蕾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南疆香梨园为对象,分析不同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生草和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生草〉覆盖〉清耕〉免耕,生草和覆盖较清耕分别提高64.17%、31.76%。各处理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覆盖和生草0-40cm土层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免耕和清耕,脲酶活性在各处理中差异不明显。细菌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真菌、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是影响蔗糖酶和脲酶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4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栽培3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快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产量分别提高19 425kg/hm2、8 662.5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83.7%、37.7%;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10 762.5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3.4%。  相似文献   

15.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京郊8个蔬菜主产区县,25个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分析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20 cm表土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40 cm亚表层土;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大部分土壤酶活性表现为1月份大于5月份;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3~4年增势变缓。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碱性、中性、酸性磷酸酶和脲酶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数量和上述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讨论和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荷兰15号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研究在平畦覆膜、低垄覆膜、高垄覆膜三种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探索起垄覆膜对冬种马铃薯抗寒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平畦覆膜,低垄覆膜和高垄覆膜方式下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高垄覆膜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均优于低垄覆膜,但高垄覆膜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低垄覆膜。因此,起垄覆膜可以有效调节冬季土壤的温度,增加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进而增强了马铃薯的抗寒能力和产量,并且适当的提高种植垄的高度更有利于抗寒和增产,但要注意高垄覆膜方式下的水分供给。  相似文献   

17.
调节茶园土壤pH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酸化和碱化作用对茶园土壤主要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而探讨pH值变化与三者之间关系。[方法]用石灰调节茶园土壤pH进行不同天数培养后研究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果]酸性土壤经石灰调节提高pH 1~2,引起土壤中速效磷、可交换性酸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近10倍,真菌随pH增加而减少;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随pH调节而增高。[结论]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茶园土壤pH呈降低趋势;土壤中速效磷、交换性酸、真菌数量及转化酶活性与pH之间呈负相关;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的酶活性与p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进行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的设施棚内,研究有机肥与有机肥氮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及其与无机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与固氮菌数量,其中细菌为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组分,然后依次为固氮菌、放线菌以及真菌;单施有机肥及其与无机肥配施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与磷酸酶活性,单施有机肥可显著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设施葡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细菌、放线菌、固氮菌与脲酶、蛋白酶、蔗糖酶以及磷酸酶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综合比较,以有机肥配施氮肥40g/株(MN2)处理效果最佳,此模式可维持设施葡萄较高土壤生产力及促进设施葡萄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连年旋耕而引起犁底层上移、耕层变浅、土壤质量退化导致作物产量低下等问题,研究粉垄耕作技术对土壤性状的改良效应。本试验设置粉垄耕作(F30:耕作深度0~30 cm)、粉垄耕作(F45:耕作深度0~45 cm),以传统旋耕(C15:耕作深度0~15 cm)为对照,探究粉垄耕作对马铃薯产量、土壤物理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15处理相比,粉垄耕作后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协调土壤三相比,有助于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F30、F45处理马铃薯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6.48%、10.19%,商品薯率分别提高4.46%、6.83%。此外,经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后,以0~45 cm耕作深度进行粉垄耕作对土壤的综合改良效果最佳。可见,粉垄耕作技术可为雨养农业区提供一种有效的新型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设施大棚中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两种土壤改良剂——松壤与木霉菌剂,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松壤后,连作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微生物总量增加,土壤真菌总数无显著变化;施用木霉菌剂后,连作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增加,微生物总量增加。两种土壤改良剂施用均提高了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施用两种土壤改良剂均有利于青菜植株根系生长,设施青菜的长势和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