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5,(4)
以健康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营养根为材料,探讨同色兜兰菌根脱色条件和酸性品红、台酚蓝、苏丹红Ⅳ、苯胺蓝、墨水等5种染色剂对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建立同色兜兰菌根真菌的最佳染色方法。结果表明,在20%KOH溶液中90℃水浴5 h的同色兜兰菌根制片效果最为理想;5%醋酸墨水染色液(派克纯黑书写墨水Quink)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兰科真菌的菌丝、泡囊等结构清晰可见,并且能够明确地分辨兰科真菌与其他菌根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保存长久。墨水染色法操作简便、低毒性、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同色兜兰兰科真菌的染色和制片观察。 相似文献
2.
3.
4.
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的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共10个种和1个变种的trnL-F和rbcL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薯蓣及其近缘种trnL-F序列长689~834 bp,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有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11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4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6%,其中转换率为0.6%,颠换率为1.0%;序列的G C含量为32.5%.薯蓣及其近缘种rbcL序列长1 096~1 160 bp,存在变异位点42个,其中信息位点1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9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6%,其中转换率为0.3%,颠换率为0.3%;序列G C含量为44.1%.基于2个序列分别重建了薯蓣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个系统树的结构基本一致,均支持经典分类方法对薯蓣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的划分.同时,本研究也证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测定是鉴定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的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共10个种和1个变种的trnL-F和rbcL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薯蓣及其近缘种trnL-F序列长689~834 bp,当空位始终作缺失处理时,有变异位点67个,其中信息位点11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4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6%,其中转换率为0.6%,颠换率为1.0%;序列的G+C含量为32.5%.薯蓣及其近缘种rbcL序列长1 096~1 160 bp,存在变异位点42个,其中信息位点1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93%;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6%,其中转换率为0.3%,颠换率为0.3%;序列G+C含量为44.1%.基于2个序列分别重建了薯蓣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个系统树的结构基本一致,均支持经典分类方法对薯蓣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的划分.同时,本研究也证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测定是鉴定山药原植物薯蓣及其近缘种的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进行鉴别,采用PBONTOSIL KROMAPLUS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25℃。结果显示,斑地锦与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匍匐大戟(Euphorbia prostrata Ait.)、台西地锦[Euphorbia taihsiensis(Chaw et Koutnik)Oudejians]的HPLC指纹图谱均存在较显著差异;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能有效鉴别斑地锦及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8.
该文就杨雪毒蛾及其近缘种的中-拉名称订正与鉴别做出澄清,这看似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内容,但却对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4种兜兰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纹、硬叶2种斑叶类和带叶、亨利2种绿叶类兜兰为材料,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等方法,对4种兜兰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兜兰的光饱和点位于420~590μmol/(m2.s),均表现出阴生性特点,绿叶类兜兰的耐阴性强于斑叶类;CO2补偿点均大于2 000μmol/mol,其中硬叶兜兰明显高于其他3种兜兰,最适生长温度都在25℃左右;带叶、亨利的光化学启动速率高于紫纹和硬叶,但启动后紫纹、硬叶的光化学效率比带叶、亨利高,这与不同兜兰的叶片形态和生境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怒江山茶(Camellia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及其变种云南野山茶(Camellia pitarii var. yunnanica Sealy)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是有价值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对云南山茶及其两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玉米及其近缘种大刍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玉蜀黍属现今分类的所有大刍草种和玉米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为揭示其进化趋势与种间亲缘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根尖压片法确定玉米和大刍草的染色体数目,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玉蜀黍属内各个种及亚种染色体数目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为 2n=4x=40 外,其余种 (亚种) 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0.玉蜀黍属内亚属问以及亚属内物种问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小,各个种及亚种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随体全部位于短臂上;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具2对随体外,其余种(亚种)均具 1 对随体,其中,玉米的随体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上,大刍草的随体均位于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上.核型分类上,繁茂亚属的4个种均为2A型,玉蜀黍亚属主要属于2B型.[结论]细胞学证据表明,玉蜀黍属除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染色体数目为2n=40,其余种(亚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玉米和大刍草作为同属的物种,染色体核型结构差异较小;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不是由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加倍演化而来,它们是2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2.
13.
14.
禺毛茛(Ranunculus cantoniensis,4x)复合体是毛莨属中一群形态相近的复合分类群,包括禺毛莨(R.cantoniensis)、卷喙毛莨(R.silerifolius var.silerifolius)、茴茴蒜(R.chinensis)、扬子毛茛(R.sieboldii和长花毛茛(R.silerif... 相似文献
15.
防风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分子标识法对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硬苗防风Friocyclaalbescens(Franch).wolff,竹节防风P.dielsianumFeddeexwolff,前胡PeucedanumledebourieuoidesK,T,Fu,葛缕子CurumCarvil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SDS法提取防风及其近似种的总DNA,以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通过距离系数UPGMA法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关系树系图,获得了理想的RAPD。结果表明,RAPD法可准确鉴定正品防风及其近似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花卉的野生近缘种,对于我国的花卉育种工作和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文从我国重要花卉及其野生近缘种研究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花卉业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和利用的途径,希望能够为观赏园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菊花及其近缘种的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基本关系就是在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以生物大分子的信息推断生物进化的历史 ,重建系统谱系关系。该文分析了几个在菊花及其近缘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CHS基因、CDS基因和核糖体nrITS基因等的分子进化和以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进化差异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 ,概述了前人基于RAPD、AFLP和SSR等分子标记的以基因组DNA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构建的菊花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展。作者比较了基于分子特征和表征特征研究菊花及其近缘种及品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的异同点 ,认为只有将分子进化的系统发育研究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细胞和生理学研究的表征特征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澄清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苏农业科学》2017,(17)
为探讨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的关系,对采自贵州兴仁的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贵州安顺的光枝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 var.leioclada M.T.An,Y.Z.Cheng et M.Zhong)及采自贵州遵义、兴仁的缫丝花(Rosa roxburghii Tratt.)以及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上下载的长尖叶蔷薇(Rosa longicuspis Bertal.)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软件对ITS序列进行分析,ITS序列总长为629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53 bp,5.8S长度为164 bp,ITS2长度为212 bp;对无籽刺梨、缫丝花、长尖叶蔷薇进行组合分析,组合1(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兴仁缫丝花)和组合2(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遵义缫丝花)中整个ITS序列共有26个变异位点,占序列总长度的4.10%,组合3(光枝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兴仁缫丝花)、组合4(光枝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遵义缫丝花)中共有30个变异位点,占序列总长度的4.76%。4个组合中ITS1变异位点数都为7个,占ITS1序列长度的2.76%,占序列总长度的1.11%;5.8S序列均没有变异位点;组合1、2中ITS2的变异位点数为19个,占ITS2序列长度的8.96%,占序列总长度的3.02%;组合3、4中ITS2的变异位点数为23个,占ITS2序列长度的10.8%,占ITS序列总长度的3.65%。4个组合中无籽刺梨与光枝无籽刺梨都含有2种碱基叠加的变异位点,叠加的2种碱基中1个来自长尖叶蔷薇,1个来自缫丝花,无籽刺梨同时具有缫丝花、长尖叶蔷薇的2种ITS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MP)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无籽刺梨与长尖叶蔷薇聚为1支,通过形态学比较发现,无籽刺梨与贵州缫丝花、缫丝花较为接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无籽刺梨的物种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构建败酱Patrinia scabiosifolia与近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败酱及其近缘种,对其核基因ITS片段和叶绿体基因p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采用最近距离、相似性搜索和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3种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ITS和psbAtrnH分子系统树支持败酱不同居群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分别为65%和68%;其中,败酱与攀倒甑(P. villosa)构成一单系分支,ITS和psbA-trnH数据的支持率分别为51%和99%。败酱及其近缘种种间ITS和psbA-trnH序列的遗传距离为0. 008 31~0. 072 92和0. 005 86~0. 039 18,均远大于败酱种内遗传距离0~0. 003 31和0。由此可知,中药材败酱与攀倒甑亲缘关系最近,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败酱及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20.
选取来自8个产地的材料, 进行DNA提取、PCR扩增、测序。通过ITS条形码及其二级结构对云南丹参和正品药用丹参进行鉴定和聚类分析。采用DNAMAN 8.0进行碱基统计和序列比对; 应用软件MEGA 6.0构建NJ系统进化树; 并应用软件RNAstruct 6.0对各样品序列的ITS1和ITS2进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云南丹参和正品药用丹参ITS序列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NJ系统树上分为两支, 其中5.8S rDNA序列基本一致, 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2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ITS1和ITS2区表现出了较大的种间差异。因此ITS序列可以作为云南丹参、正品药用丹参及其他近缘种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