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该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日前,河南省发布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指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奋力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意见》要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这一"顶层设计",让18亿亩耕地红线更有保障,让中国农业大格局更加清晰。放眼"三农",此举意义深远。《意见》提出,建立"两区"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  相似文献   

3.
舒城县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推进农田建设“标准化”、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化”、助力农业生产“融合化”和推动田间管理“数字化”,在全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57.8万亩,耕地质量总体提升约0.25个等级,不断筑牢粮食生产安全“耕”基。  相似文献   

4.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报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意见》提出,建立"两区"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  相似文献   

5.
<正>6月6日,全国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制度性安排,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两区"的划定和建设,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秦富认为,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体现出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确保产能的粮食安全新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8亿亩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首先要抓好农田建设。到2020年要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明后两年每年都要完成8000万亩以上;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确保完成10.58亿亩划定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问:2016年的农业工作重点是什么?刘宗林:大力推进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强支撑,确保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稳步改善。问:如何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刘宗林:一是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要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幕阜山片区是湖北省精准扶贫四大主战场之一,介绍了全国与湖北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概况,以及湖北省幕阜山片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情况,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下,该片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结构调整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重点追求质并不是不要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定,做到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两手一起抓。要重点保口粮保谷物稳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好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相似文献   

12.
正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近年来,昭通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现代物质装备水平为支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占有率,提  相似文献   

13.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安排了七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二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阳新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依法严管、良田粮用",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美化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农机深松整地能够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机深松已由最初作为一项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项目,提升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战略措施,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艰巨。  相似文献   

16.
<正>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7.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过度依赖化肥,尤其是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掠夺式生产经营,导致耕地地力减退,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农业生产资源高耗、产出能力减弱、农民持续增收空间缩小的压力,张掖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抢抓重大项目支撑与示范引领,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耕地土壤污染严重、水资源过度浪费等现状,通过系列专题调研和技术探讨,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推广节肥、节水、节药等一系列节本增产增效综合措施,建设节约型农业,深入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进一步挖掘全市小麦生产潜力,促进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新政     
《新农业》2017,(8)
<正>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4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建立"两区"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农民合作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满足条件可给予奖补总理李克强4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相似文献   

20.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粮食生产韧性是复杂形势下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利用 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测算粮食生产韧性,并运用连续DID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韧性。通过多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对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品投入强度、提升粮食种植比例、提高农地流转率以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促进粮食生产韧性提升。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韧性,应加快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省份倾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