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恩诺沙星人工诱导鸭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原始菌株和诱导株经不同浓度的复方紫花地丁溶液处理,检测其MIC及菌体药物蓄积浓度.结果表明,经复方紫花地丁溶液处理的菌株,MIC显著降低,且与紫花地丁溶液呈浓度依赖关系.研究结果提示,一定浓度的紫花地丁溶液可以逆转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以复方紫花地丁制剂为消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对照组消除剂,以鸭大肠杆菌耐药菌株为靶细菌,进行耐药质粒体外消除试验,通过质粒DNA抽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观察紫花地丁注射液对该耐药菌株质粒的影响。结果提示:复方紫花地丁制剂对耐药鸭大肠杆菌作用24 h,其1/2 MIC、1/4 MIC、1/8 MIC的消除率分别为6.9%、8.6%、10.2%;延长作用时间至48 h,其1/2 MIC、1/4 MIC、1/8 MIC的消除率分别为7.1%、8.9%、11.3%。结果表明:复方紫花地丁制剂对鸭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与功效呈反比。  相似文献   

3.
鸭大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14株鸭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鸭大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其次为庆大霉素,敏感率为78.6%;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性最为严重的是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及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2.9%、85.7%、78.6%,对阿莫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7.1%、50.0%、64.3%;78.6%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耐阿莫西林菌株经碘-淀粉测定法测定均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阿莫西林对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256~ 1 024 mg/L.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冯世文  李军  曾芸  杨威  陈泽祥  潘艳  彭昊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315-3322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 (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耐药情况及蒲公英水煎液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7份犊牛源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进行8种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水煎液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将菌株与蒲公英水煎液作用后进行耐药消除试验。结果显示,从107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44株犊牛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41%;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CTX-M基因携带率为8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qnr(S)基因携带率为32%;蒲公英水煎液对筛选出的耐药菌株的MIC为200 mg/mL;经蒲公英水煎液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而且更不容易出现耐药。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而蒲公英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可降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临床疗效,本...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与整合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携带整合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以确定菌株的耐药性;运用PCR方法检测细菌携带Ⅰ类整合子的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对头孢噻呋、呋哺唑酮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5%,而对磺胺类和抗菌增效剂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7%以上;57株大肠杆菌中有21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6.8%,且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8种以上抗菌药物);整合子阳性菌株对链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四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结果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药敏试验测定,复方苍术口服液和复方十大功劳颗粒对5株耐药大肠杆菌无抑菌活性。但将其加入耐恩诺沙星大肠杆菌的肉汤培养基中进行传代,连传7代后,发现3株菌株的MIC降低了8倍以上,耐药逆转率为60%。其中2号菌株GyrA基因83位氨基酸突变为正常的氨基酸序列,3号菌株ParC基因80位氨基酸也有原来的氟喹诺酮耐药性突变状态转变为正常状态。结果表明中药制剂能逆转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从海口某种鸭场的病死鸭中分离得到疑似大肠杆菌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先锋孟多、头孢噻肟、克林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不敏感。说明该鸭场出现了耐药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北地区狐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其耐药性展开调查。采用纸片扩散的方法测定各分离菌株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养殖场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控制其耐药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狐源大肠杆菌各个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敏感率在80%以上,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消除作用。选择22种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对山西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致病性鸡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质粒分析和耐药质粒转化试验,并分析多种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显示,20株试验菌对测试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5耐及5耐以上的菌株占分离菌株的90%,试验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0%),其次为恩诺沙星(85%),而对黏杆菌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最低;分离出12种质粒谱型,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仅有部分相同或相近的流行质粒共存;对其中5株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发现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耐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的耐药性基因;中药单剂或合剂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其中黄芩的消除效果最好,中药处理后部分菌株质粒图谱无变化,只有黄连和双黄连造成2条质粒带丢失;对中药提取物作用后的消除子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研究结果提示联合使用中药治疗鸡源大肠杆菌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山东省15个地区分离纯化并鉴定了的47株对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等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对这几种药物不同剂量耐药性的研究,以探讨大肠杆菌的药物耐受性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没有耐药性的菌株,抑菌圈直径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大部分已有耐药性的菌株,抑菌圈直径与药物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药物耐受性与药物剂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从山东省15个地区分离纯化并鉴定了的47株对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等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对这几种药物不同剂量耐药性的研究,以探讨大肠杆菌的药物耐受性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没有耐药性的菌株,抑菌圈直径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大部分已有耐药性的菌株,抑菌圈直径与药物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体外耐药诱导株的MIC变化特点,以盐酸四环素、盐酸环丙沙星、水杨酸钠、氯霉素作为诱导剂,采用1/2×MIC诱导法,对大肠杆菌质控菌株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试验。于诱导前对试验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并于诱导过程中对试验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于诱导前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质控菌株的MIC,并于诱导剂浓度达到128×MIC时,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4株诱导菌株的MIC。结果表明,试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特性与大肠杆菌一致。诱导前,16种抗菌药物对质控菌株的MIC为0.25-64.00μg/mL;头孢噻肟、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甲砜霉素、诺氟沙星、头孢西丁等抗菌药物对盐酸四环素诱导株的MIC与质控菌株相比.提高幅度均达到或超过4倍,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头孢噻肟对盐酸环丙沙星诱导株和氯霉素诱导株的MIC与质控菌株相比.提高倍数都超过了4倍,而其余抗菌药物的MIC变化均无显著性意义。水杨酸钠诱导剂浓度大于16×MIC时,菌株不能生长。结果提示。抗菌药物对盐酸四环素诱导株的MIC变化最明显,表明大肠杆菌在四环素的选择性压力下较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毒剂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大量细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为了探讨细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亚抑菌浓度苯扎溴铵对大肠杆菌质控菌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测定诱导前后多种抗菌药物的MIC变化,结果显示,经苯扎溴铵诱导后的大肠杆菌质控菌,对恩诺沙星、磺胺二甲氧嘧啶钠、土霉素均产生了耐药性,提示细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之间的耐药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某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调查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从某工业化猪场分离到17份拉稀仔猪粪便样本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化鉴定,按NCCLS推荐的K-B法对67株大肠杆菌进行了17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这17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常用药物如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大部分抗菌药耐药性很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豫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多态性,对分离的21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实验,采用PCR技术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RAPD技术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分离的猪源性大肠杆菌菌株对常见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情况的耐药性。其中对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异恶唑、环丙沙星、新生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霉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为85%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PCR检测得到8种耐药基因的条带;对菌株进行RAPD分析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型。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豫北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感染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秦皇岛地区育成鸡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常规细菌学鉴定和16S rRNA PCR法,从采集的秦皇岛地区患病死亡育成鸡38份肝脏病料组织中分离鉴定出20株大肠杆菌,采用玻板凝集试验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其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属于5种血清型,以O1和O2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对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林可霉素4种药物耐药率为100%,对头孢拉啶、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等12种药物耐药率在50.0%~95.0%之间;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5.0%~40.0%之间;4重以上耐药菌株占100%。提示该地区育成鸡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北京顺义肉鸭大肠杆菌及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情况,对该区约50个小型肉鸭养殖农户,采集具有典型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特征的病(死)鸭肝脏、心脏、脾脏等组织,经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瑞氏染色及16S r DNA序列分析从而鉴定菌株。共分离得到大肠杆菌33株,鸭疫里默氏菌9株。这42株细菌的药敏试验表明,鸭疫里默氏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而大肠杆菌则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