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甘薯长喙壳菌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的研究实践,评述了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 et Halst.)及其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的组成、影响因素、收集检测方法和应用价值;比较了芳香性气体物质几种收集方法的优劣和技术难点;分析了甘薯长喙壳菌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特征在天然香味物质获取新途径、农作物废料再利用和作物病害防治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提出了围绕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开展系统研究,加速开展芳香性气体物质收集方法的筛选、组分分析及其生物学效应为主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甘薯黑斑病的生物农药,测定了9种生物制剂对甘薯长喙壳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防治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四霉素对分生孢子萌发以及菌丝生长均表现出最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0和0.15 mg/L;丁子香酚次之,EC50分别为0.24和0.93 mg/L。四霉素对薯苗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接种甘薯长喙壳菌分生孢子浓度为5×104孢子/m L时,四霉素有效用量6与9 mg/L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67%和78.57%;当接种浓度为5×105孢子/m L时,四霉素有效用量6与9 mg/L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44%和90.23%。本研究为生物农药应用于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明确咯菌腈在苗期和储藏期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从中国河南、四川、河北、山东采集并分离得到64株甘薯长喙壳菌;采用凹玻片法观察了咯菌腈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4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WP)防治苗期和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咯菌腈处理浓度增加,甘薯长喙壳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逐渐下降,芽管扭曲程度逐渐加大。咯菌腈还可造成菌株芽管过早出现分支。咯菌腈对供试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值在0.20~0.99μg/mL,平均值为0.52μg/mL;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7~0.31μg/mL,平均值为0.2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所占频率呈正态分布,可作为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50%咯菌腈WP在有效成分500 mg/L下浸苗处理,对薯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24%,显著高于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同浓度下的处理。采用浸薯块法防治储藏...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理学报》2016,(4)
为明确一种新的香蕉(Musa sapientum)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以云南省新平县香蕉园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为供试材料,通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试验和gyrB,16S rDNA和rpoB基因片段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该病由克雷伯氏肺炎球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pneumoniae)引起,病菌可侵染香蕉叶片、假茎和果实。茎干被病原菌侵入3 d后即可出现黑色小斑点,在接种部位附近呈上下方向蔓延趋势,7 d后茎干上出现大面积棕色坏死,内部组织褐变。本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克雷伯氏肺炎球菌肺炎亚种可侵染香蕉植株,引起香蕉细菌性叶斑病。 相似文献
6.
7.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tem rot)是一种破坏性严重的病害,多发于油菜和许多其他阔叶作物,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氯氟联苯吡菌胺作为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建立河南省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的敏感性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5年和2016年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的119株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氯氟联苯吡菌胺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范围为0.0417~0.4732μg/mL,平均EC50值为(0.1968±0.1053)μg/mL。EC50值频率分布范围窄且呈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可以作为河南省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的敏感性基线。为明确氯氟联苯吡菌胺是否能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复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核盘菌对氯氟联苯吡菌胺、多菌灵、咯菌腈、丙硫菌唑、菌核净、叶菌唑及其混合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氯氟联... 相似文献
8.
《农药学学报》2021,(3)
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江苏和浙江两省不同地区分离鉴定出100株藤仓镰孢菌,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建立了藤仓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测定了该药剂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理影响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100株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的范围为0.012 5~0.111 8μg/mL,平均值为0.050 3 (±0.002 9)μg/mL;对100株藤仓镰孢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的范围在0.000 1~0.024 5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03 8 (±0.000 5)μg/mL。用0.05μg/mL (EC50值)或1.3μg/mL (EC90值)的氟唑菌酰羟胺处理藤仓镰孢菌菌丝体后,菌丝体顶端分支增多、产孢量下降、细胞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受损、细胞内含物渗漏增加,胞外多糖产量无变化,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0、15和20 g的剂量拌种处理100 kg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77%、98.60%和100%。研究结果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高活性,对水稻恶苗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理学报》2016,(3)
LuxR家族的调控因子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起重要作用。对西瓜嗜酸菌一个LuxR家族的调控因子LuxR-2460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调控因子有2个保守结构域:N-末端为REC结构域,C-末端为HTH结构域。通过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法,构建了luxR-2460全基因缺失的突变株,该基因缺失突变株能够引起菌株致病力、运动能力及蹭行运动能力的下降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qRT-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缺失导致鞭毛基因fliR在突变株中的表达量下调,影响病菌鞭毛的形成。说明luxR-2460基因对西瓜嗜酸菌的致病能力及相关因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可以作为该病害防控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0.
《农药学学报》2021,(4)
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可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并降低小麦的品质。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于2016—2017采集自河南省的107株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值范围为0.012 8~0.607 9 mg/L,符合正态分布,平均EC_(50)值为(0.223 9±0.119 2)mg/L。因此,这些敏感性数据可以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通过对苯醚甲环唑与其他7种杀菌剂氟环唑、多菌灵、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及叶菌唑对20株禾谷镰孢菌的log10 EC_(50)值之间的Spearman’s rho (ρ)相关性分析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叶菌唑之间具有较低水平的相关性,与其他供试杀菌剂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可为监测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发展和防控小麦赤霉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野牛角蝉Stictocephala bisonia Kopp et Yonke,1977原产于北美洲中西部,是新北区物种,后传布美国各州及加拿大,是普遍发生的经济植物害虫,1912年出现在欧洲,现在很多国家已有分布报道(Lauterer et al.,2011)。2017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学生在陕西省太白县采到4只形态奇异的角蝉标本,经本课题组初步鉴定为野牛角蝉。本研究拟进一步明确其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