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临床血液检测等方法,探讨持续运输应激对育肥出栏猪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以及组织损伤与HSP27组织定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初期(1~2h),反映组织损伤的血液肌酸激酶(CK)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都显著升高;应激4h时,CK及AST活性有所下降;当应激持续到6h和10h时,CK活性又显著升高。组织病理损伤也呈现出相似的波动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HSP27在组织中的定位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HSP27主要分布在心肌和肝细胞胞浆中,在背最长肌的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肺脏细支气管的黏膜下层有强阳性表达,在受检组织的血管壁及内皮细胞中也有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临床血液检测等方法,探讨持续运输应激对育肥出栏猪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以及组织损伤与HSP27组织定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初期(1~2h),反映组织损伤的血液肌酸激酶(CK)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都显著升高;应激4h时,CK及AST活性有所下降;当应激持续到6h和10h时,CK活性又显著升高。组织病理损伤也呈现出相似的波动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HSP押在组织中的定位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HSP27主要分布在心肌和肝细胞胞浆中,在背最长肌的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肺脏细支气管的黏膜下层有强阳性表达,在受检组织的血管壁及内皮细胞中也有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肉鸡组织脏器的急性热应激损伤及HSP90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将30日龄AA肉鸡在(40±1)℃高温中分别持续2、3、5和10 h,定期剖杀,进行临床血液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热应激2~5 h 内,受试鸡外周血液中肌酸激酶活性持续升高(P<0.01);当热应激持续到10 h时其活性出现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受试鸡的组织脏器在应激前期损伤较严重,热应激2~5 h内,各主要脏器组织如心肌纤维、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甚至坏死;而后期组织细胞的损伤则无明显坏死.提示在热应激持续一定时间后,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逐渐获得对高热的耐受能力.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90广泛分布在热应激受试鸡脏器组织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尤其在组织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呈现强表达.提示血管壁中HSP90可能通过血管的舒缩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4.
将90只肉鸡随机分成A组(对照)、B组(热应激6 h)、C组(热应激12 h)、D组(热应激18 h)、E组(热应激24 h)和F组(热应激48 h).对各组受试鸡心肌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4种HSP单克隆抗体(HSP27、HSP60、HSC70和HSP86)对心肌纤维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热应激时心肌纤维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变性和心肌纤维断裂;HSP27、HSP60、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的定位不尽相同,HSP27、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有强阳性表达,但HSP60的阳性染色较弱.提示HSPs在心肌纤维内的广泛分布对保护心肌纤维方面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下肉鸡心肌的损伤和热休克蛋白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90只肉鸡随机分成A组(对照)、B组(热应激6h)、C组(热应激12h)、D组(热应激18h)、E组(热应激24h)和F组(热应激48h)。对各组受试鸡心肌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4种HSP单克隆抗体(HSP27、HSP60、HSC70和HSP86)对心肌纤维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热应激时心肌纤维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变性和心肌纤维断裂;HSP27、HSP60、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的定位不尽相同,HSP27、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有强阳性表达,但HSP60的阳性染色较弱。提示HSPs在心肌纤维内的广泛分布对保护心肌纤维方面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化学恒温培养箱对小鼠实施42℃1h/天的热应激处理,建立持续的全身热应激动物模型.在热应激持续到8、13、21和35天时,颈椎脱臼处死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小鼠,应用改良巴氏染色法检测附睾精子畸形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的方法检测附睾组织HSP70的表达.结果显示:热应激组小鼠附睾精子畸形率随着热应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小鼠附睾组织HSP70呈极强表达(+++),而热应激组小鼠附睾组织HSP70的表达随着热应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当热应激持续到35天时呈极弱的表达(±).结果表明:热应激损伤了附睾的功能,使附睾精子畸形率增加;附睾内HSP70为非热诱导型,HSP70可能在附睾精子的成熟过程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途运输应激对猪免疫器官的病理性损伤、HSPs mRNA的分布和转录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学、原位杂交和本实验室建立的猪HSPs mRNA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平台等方法,研究长途运输应激对猪免疫器官的病理性损伤、HSPs mRNA的分布和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在长途运输应激初期(1~2 h),淋巴结和脾脏出现急性病理性损伤变化,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运输应激4 h时,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与应激初期相似,但血管的充血程度有所减轻;淋巴结和脾脏中HSP70 mRNA的转录水平随着运输应激时间的延长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运输应激持续到10 h时,HSP70 mRNA的转录水平升到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9.59和11.46倍;HSP90 mRNA的转录水平在应激初期(1~2 h)急剧升高(P<0.01),运输应激2 h时,淋巴结和脾脏中HSP90 mRNA的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9.67和13.03倍,到运输应激持续到6 h后,升高不再显著。HSPs mRNA在淋巴结和脾脏细胞中的定位无肉眼可见的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HSP70和HSP90 mRNA之间的定位存在着差异。【结论】运输应激可以导致组织损伤和HSPs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但对不同家族的HSP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不同;HSP90 mRNA的转录水平与组织损伤有着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猪运输应激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运输应激猪肝脏中热应激蛋白的定位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长途运输试验猪肝脏中5种不同分子量的热应激蛋白HSP70、HSP72、HSP86、HSP90和HSP27进行定位和表达。所有长途运输后应激猪和对照猪肝脏组织中均同时检测到了上述5种HSP。肝细胞胞浆和胞核均显示阳性信号,但HSPs在肝细胞中的定位有差异,大多数HSP70、HSP72和HSP27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内,而HSP90和HSP86阳性颗粒在核内的分布比其在胞浆中的分布更为明显。肝小叶周边区有明显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的肝细胞中HSPs的阳性染色信号较弱。6h的长途运输应激后,与对照组相比,HSPs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表现为HSP70家族的HSP70和HSP72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升高(P>0.05),HSP90家族的HSP90的表达出现极显著的增加(P<0.01),然而,HSP90家族的HSP86和小分子量家族的HSP27的表达量呈现明显的下降(P<0.05)。  相似文献   

9.
肉鸡热应激病理损伤与应激蛋白(HSP_(70))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血液临床病理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对AA肉鸡进行了为期10 h的急性热应激,观察分析了高热应激状态下受试鸡组织损伤及其与HSP70的相关性。热应激受试鸡组织脏器在应激初期即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等退行性变化;外周血液中反映受试鸡心肌等细胞组织损伤的肌酸激酶(对照)活性显著升高;反映鸡体基础代谢水平的甲状腺素T3和T4、胰岛素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应激持续较长时间(10 h)后受试鸡外周血液中对照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趋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环境胁迫条件下热休克蛋白60 mRNA(hsp60 mRNA)转录水平和应激性损伤的关系,将30日龄AA肉鸡的饲养环境温度从(22±1) ℃突然升高到(37± 1) ℃分别热应激1、2、3、5和10 h后剖杀,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热应激不同时间对肉鸡重要器官心脏和肾脏组织损伤及其hsp60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持续热应激处理后的肉鸡血液肌酸激酶(CK)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显著升高,CK在2、3、5和10 h与对照组(无热应激)差异极显著(P<0.01),ALT在3 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5 h和10 h差异极显著(P<0.01);持续热应激处理2 h后的肉鸡心脏和肾脏组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以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性损伤;心脏和肾脏组织中hsp60 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5、10 h逐渐恢复正常.提示:hsp60 mRNA转录水平与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和肉鸡组织的热应激损伤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运输应激猪肝脏中热应激蛋白的定位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和Westernblot技术 ,对长途运输试验猪肝脏中 5种不同分子量的热应激蛋白HSP70 、HSP72 、HSP86、HSP90 和HSP2 7进行定位和表达。所有长途运输后应激猪和对照猪肝脏组织中均同时检测到了上述 5种HSP。肝细胞胞浆和胞核均显示阳性信号 ,但HSPs在肝细胞中的定位有差异 ,大多数HSP70 、HSP72 和HSP2 7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内 ,而HSP90 和HSP86阳性颗粒在核内的分布比其在胞浆中的分布更为明显。肝小叶周边区有明显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的肝细胞中HSPs的阳性染色信号较弱。 6h的长途运输应激后 ,与对照组相比 ,HSPs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 ,表现为HSP70 家族的HSP70 和HSP72 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升高 (P >0 .0 5 ) ,HSP90 家族的HSP90 的表达出现极显著的增加 (P <0 .0 1) ,然而 ,HSP90 家族的HSP86和小分子量家族的HSP2 7的表达量呈现明显的下降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大白鼠脾脏和肝脏组织HSP70和N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用42只6月龄健康雄性SD大白鼠,研究热应激处理1 h后恢复0、2、4、8、12、48 h6个时段脾脏和肝脏组织热应激蛋白70(HSP70)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免疫组织的化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热应激处理后恢复4 h,大白鼠脾脏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达到高峰,大量细胞破裂,8 h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恢复0、2、4、8、12 h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恢复48 h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P0.05).(2)热应激处理后各恢复期肝脏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热应激处理后恢复8 h,肝脏组织NOS的阳性表达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恢复0、2、4、8、12 h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恢复48 h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P0.05),恢复0、2、4、8、12 h间的阳性表达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4)热应激处理后各恢复期脾脏组织NOS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模拟运输应激小鼠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和3种热休克蛋白(HSP27、HSP70和HSP90)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腺髓质增大,皮质中血管充血,淋巴小结缩小,脾小结增大,中央动脉被破坏,细胞发生凋亡等;淋巴细胞核核膜呈锯齿状甚至碎裂,嗜酸性粒细胞胞核溶解消失,浆细胞破坏更为严重,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等;HSP27在淋巴小结中的表达逐渐降低,在淋巴结髓质和脾脏中的表达有所增加,HSP70在淋巴结髓质中的表达逐渐降低,在淋巴小结和脾脏红髓中的表达升高,HSP90仅在淋巴结中有明显表达。综上可知,运输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对小鼠免疫器官的结构造成严重损伤,应激相关热休克蛋白HSP27、HSP70和HSP90的表达情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提示热休克蛋白与运输应激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长途运输应激对猪肾脏中HSPs mRNA转录水平及定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杂交和本实验室建立的猪HSPs mRNA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平台等方法,研究长途运输对猪肾脏中HSP70及HSP90BmRNA转录水平及在组织细胞中定位的影响。经1,2,4,6和10 h的运输应激后,肾组织中HSP70mRNA的转录水平随着运输应激时间的延长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运输应激持续到10 h时,HSP70mRNA的转录水平升到最高,为对照组的14.2倍;HSP90mRNA的转录水平在应激初期(1~2 h)急剧升高(P<0.01),到运输应激持续到6 h后,升高不再显著。HSPs mRNA在肾组织细胞中的定位无肉眼可见的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相应变化。HSP70mRNA和HSP90mRNA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核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阳性分布。运输应激可以导致HSPs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并且对不同家族的HSP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不同;HSP70mRNA的转录水平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有望成为猪运输应激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冷热应激对三河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冷热应激期和非应激期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和尿素氮(BUN)含量及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1B、HSPA8)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冷热应激期血清中CK和LDH活性相比非应激期均升高,热应激期升高尤为显著(P0.05);热应激期GLU含量相比非应激期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BUN含量略低于非应激期,差异不显著;冷应激期GLU和BUN含量相比非应激期均显著升高(P0.05)。2)冷热应激期淋巴细胞中3个HSP70家族基因mRNA表达量相比非应激期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慢性冷热应激改变了血液中酶的活性、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导致奶牛的一些组织细胞的损伤和营养代谢的紊乱,并冷热应激时血液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mRNA表达量的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动物机体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抗应激添加剂对肉牛因运输应激导致机体应激蛋白表达波动的影响,揭示抗应激添加剂的作用以及肉牛运输应激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本试验选择27头体重和体况相近的健康出栏育肥辽育白牛,随机分成3组(n=9),其中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饲粮,2个添加剂组饲粮中分别添加抗应激1号和2号,饲喂10d后,在20℃、相对湿度51%的环境条件下,以50~60km·h-1的速度在公路上运输5h,分别采集运输前及运输后的肉牛血液及运输后的肉牛肌肉组织,制备血清,提取组织RNA及蛋白,采用ELISA、q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HSP70含量和肌肉组织中应激蛋白HSP27、HSP70及HSP90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运输后各组肉牛血清HSP70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添加剂组同对照组相比,运输前后血清HSP70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抗应激1号组肌肉组织HSP27、HSP70和HSP9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抗应激2号组肌肉组织中HSP90mRNA的表达量较抗应激1号组显著升高(p0.05)。两个抗应激添加剂组肌肉组织HSP70和HSP90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运输使肉牛血清和肌肉组织中应激蛋白含量增加,而抗应激添加剂可影响运输后肉牛血清及肌肉组织中应激蛋白的水平,尤以抗应激1号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急性热应激肉鸡组织中Hsp90的表达与应激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蕾  鲍恩东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816-3821
【目的】探讨急性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及其Hsp90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0羽。正常环境温度下对受试鸡进行30 d的适应性饲养后,除对照组外,将其余80只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由(25±1)℃上升至(40±1)℃,并分别持续进行2、3、5和10 h的热应激处理。利用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热应激状态下受试肉鸡心脏、肝脏及肾脏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和Hsp90的定位与表达。【结果】在热应激开始的2~5 h,受试鸡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实质细胞损伤表现出随热应激时间的持续而逐渐加重的趋势,病理变化特征以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为主。热应激2 h后,Hsp90在肉鸡心脏、肝脏、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应激持续到3~5 h时呈现下降趋势,待热应激持续至10 h后,心脏和肾脏组织中Hsp90的表达量又逐渐上升。【结论】热应激状态下肉鸡组织细胞的应激性病理损伤与Hsp90的分布和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Hsp90含量随热应激时间延长而出现先升高、然后下降并逐渐回升的波动,与同期各组织细胞所呈现的病理损伤变化相吻合,表明在热应激初期促使Hsp90表达量增加,以增强细胞在不利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NLRP3炎性小体在鹅热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将27只雏鹅分为A、B和C 3组,对照组A组环境温度设为25 ℃,热应激组B组和C组分别在38 ℃和40 ℃环境下热处理1 h.采集各组雏鹅的脑、肝脏、脾脏、肺脏、空肠等组织,将A组和C组的组织制作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提取各组所有组织的RNA、反转录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NLRP3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A、B、C各组雏鹅静脉采血,用ELISA对血清中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组织切片结果显示,40 ℃热应激组的肝脏、脾脏、肺脏、空肠等组织出现明显的显微结构损伤和炎症细胞聚集增多.荧光定量结果显示热应激促进了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38 ℃热应激组NLRP3、ASC、Caspase-1在脾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β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1β的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试验表明热应激导致雏鹅组织炎症的发生,NLRP3炎性小体可能参与热应激处理导致的脾脏和肺脏的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虎汤对实验性急性热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生化培养箱法对小鼠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前先给小鼠灌胃高低2个剂量的白虎汤,试验结束时采集小鼠血液、肝脏和空肠组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尿素(UREA)含量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观察肝脏组织与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热处理后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P0.05),热处理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CK和URE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GSH含量和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呈现大量中央静脉淤血和肝细胞不规则排列;白虎汤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和UREA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GSH含量和T-SOD活性升高,肝组织中央静脉淤血减少并且肝细胞排列较整齐。【结论】白虎汤对实验性急性热应激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造成的小鼠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蒜素对鸡热应激的影响,进行了大蒜素对热应激肉鸡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饲0.01%大蒜素能显著降低(P0.05)持续热应激升高肉鸡AST活性的作用(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对热应激升高ALT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大蒜素、热应激以及二者同时作用均使肉鸡血液中CK、AKP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热应激大于大蒜素降低AKP活性的作用(P0.05)并有迭加效应(P0.05);大蒜素使热应激肉鸡降低的TP、GLO和ALB浓度显著回升(P0.05),但均低于正常水平。表明,大蒜素具有一定缓解热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