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在法库县农业生产中 ,土壤耕作方式和其它地区一样 ,铧式犁耕翻仍是耕作的主要模式。过度的翻、粑、压造成土壤风蚀加剧 ,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耕作层底部形成坚硬的犁底层 ,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并使土壤失墒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 ,传统“四全”作业法使作业成本和油耗增加 ,土壤压实而致使机耕质量差 ,经济效益降低。另外 ,我县地处辽河北岸 ,属半丘陵、半平原区 ,春季多风、少雨、干旱 ,年降水量不均不稳 ,春季十年九旱。因此 ,通过改变耕作措施 ,增强土壤蓄雨纳肥能力和提高自然降雨利用率是发展旱地农业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由于过度的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方式,使得旱区农业持续发展受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严重影响。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改变旱区农业的面貌,需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国外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保护性耕作打破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方式,而采用免(少)耕的耕作方式,来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广保护性耕作 促进节本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深松、免耕或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桔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新的农业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该项耕作技术主要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4.
概述传统机械化旱地耕作与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世界粮食和农业组织的有关研究表明 :天然的物理因素如坡地、多石地的土壤深度和排水情况可能加速土壤侵蚀 ,但它们也并非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而农民耕作土地的方式是导致土壤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退化的根源。据统计 ,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5 2 5 % ,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是干旱少雨、旱灾频繁、产量低而不稳 ,难以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是水土流失严重 ,导致土壤贫瘠 ,土石山地耕层变薄。耕作方式的落后 ,使本来贫瘠的土地雪上加霜 ,因此 ,传统旱地耕作方式亟待改进。发达国家采…  相似文献   

5.
克山农场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山农场是我国东北部比较干旱的农场之一。连年干旱、土地板结及坚硬的犁底层等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如何选择正确的耕作方式抗旱保丰收已经成为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重大课题。为此,对保护性耕作的几种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探索出了符合克山农场特点的保护性耕作农业高产栽培模式,即以深松为基础的深、原、浅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源于19世纪末期美国,由于连年耕翻、植被被破坏,土壤退化引起的黑风暴造成作物严重减产,促使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进行反思,对保土保水的新型耕作模式进行探索。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黑龙江省已经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土壤耕作技术进行规模化推广,肇州县作为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极其适合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的耕作方式,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传统的农牧业耕作方式造成土地风蚀沙化严重,导致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粮草产量低而不稳。在旱作农业上实施保护性耕作.找到一条既能促进农业生产又有利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粮油作物产量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是在许多地方,由于人们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导致耕地土壤裸露,风蚀、水蚀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农田土壤物质与能量的收支失衡,农业生态系统恶化。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循环,很多地方开始研究改良传统耕作方式,试验推广以少耕、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1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的功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与节水补灌技术组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是对农田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作用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冰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现有耕地94970khm^2,旱区约占60%,主要分布在日照长、温差大、富有农业生产潜力的北方和中西部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由于过度耕作而造成地表裸露,耕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尘暴、沙化愈来愈烈,极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残茬覆盖、生物覆盖、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立刚  刘昕  邸妍 《农业机械》2011,(33):46-47
保护性耕作是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综合性农艺措施组装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的根本出路。它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本增收,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保护性耕作是传统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本文对风沙干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对策及效益进行了表述。  相似文献   

14.
《农机科技推广》2004,(7):19-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作物收获后留有25cm以上的根茬。地表有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实行免耕播种,用化学结合机械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抑制农田表土扬尘,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护生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对传统的翻耕、耙切土壤来说,的确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场革新和改良。革新是指耕作方式从土壤的上下层全面翻动,转变到土壤的同层次少量搅动。改良是指自然保护效果从容易水土流失,转变到保存土壤和减少空气扬尘。从农业经营观念来说,需要扭转对耕作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以免耕播种和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为主要内容,具有减轻土壤风蚀、水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的实际效果。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耕地持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加快我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保水、保土为中心少耕或免耕 ,以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采用免耕播种机等配套的农田机械化作业体系。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土壤流失 80 % ,水分减少流失 6 0 % ,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两项最有效措施。保护性耕作可年减少作业 2~ 3项 ,降低作业成本30 % ,经济效益显著 ,具有明显的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 概述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东部 ,耕地面积 2 0万公顷 ,机耕面积 1 0万公顷 ,占总耕面积 50 % ,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风沙 ,干旱等自然灾害相当频繁。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 ,土地沙化 ,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改变了过去农业机械化单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一味追求粮食产量的传统耕作模式;把机械化与资源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耕作方式都是犁耕和旋耕组合方式。连年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耕作阻力不断增大,并且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它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破坏了土壤养分的输送能力,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要求,同时由于犁底层的存在,使降雨径流现象十分突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在目前现有综合技术条件下,大力推广以机械化深耕深松为主导的种植模式,是使作物增产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农机科技推广》2003,(3):15-16
北京京郊农业一直沿袭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法。由于实行深耕细耙,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肥含量,裸露的耕地表土也加剧了沙尘暴的肆虐。这一方面,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影响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另一方面,传统耕作方式所需机具作业费增加,同时土地沙化、水肥流失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致使农民难以增收。因此北京地区实行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重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2002年北京市在房山、大兴、通州、昌平等四个区开展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与示范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初步改变了京郊传统的耕作方式,而且对京郊现代化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