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犊牛保育设施,是指在犊牛出生后与母牛分开,使用隔栏提供给犊牛一个相对独立环境的设施,也称犊牛保育栏。保育栏可以有效的保证犊牛与母牛分割开,既能达到较好的人工哺乳效果,又可以保证犊牛生长环境的卫生要求,起到防风保暖的效果。同时,由于犊牛间的接触减少,可以有效的减少犊牛疾病在犊牛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为引导小农户对繁殖母牛进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积极性,将该饲养技术进行有效推广。妊娠母牛饲养要点,首先要保持母牛中上等膘情,其次要控制精饲料喂量,再次也要保证饲料质量,保证矿物质、维生素的供给充足。分娩后日粮饲喂量要根据母牛采食量变化进行调整,产后母牛应该早期进行配种。犊牛出生后保持呼吸畅通,让其吃足初乳,应让犊牛随母牛自然哺乳,如母乳不足,可人工哺喂35~38℃的常乳,犊牛出生后必须保障充足温开水饮用,犊牛7日龄以后应在母牛栏的旁边设犊牛补饲栏,将母牛与犊牛进行短期隔开补饲适量精料和优质干草,犊牛每天能吃到1 kg左右的颗粒精料时,就可以断奶。科学有效地加工调制饲草料也是非常重要,小农户一般没有机械,可采用人工调制加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日增重、疾病发生率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佳的培育方式,促进犊牛生长发育,降低犊牛疾病发生率、死亡率。[方法]试验分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II组。[结果]结果表明,三月龄以内的犊牛和母牛分栏,每天定时投放哺乳或者母牛带犊牛单栏的饲喂方式,犊牛的生长发育、日增重、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出生7天后犊牛和母牛隔离分舍单独饲喂,疾病发生率极显著低。[结论]安格斯犊牛不适合和母牛隔离单独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一、清洁栏舍。 犊牛合应阳光充足,排水畅通,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切忌阴、冷、湿、脏。犊牛出生后,立刻移到产房内可移动的保育栏养育,栏的大小为1~1.2立方米,每栏放一头,一般饲养10~15天,之后出产房至犊牛合集中管理。犊牛栏要勤打扫,保持清洁卫生,常换垫草,定期消毒。[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饲养 牛群按泌乳牛、干奶牛、犊牛、后备母牛、青年母牛分群舍饲,并配置相应牛舍,以满足牛群正常周转需要.舍外设运动场,运动场内设遮阳棚、干草架.成年母牛泌乳期305天,干奶期60天,产前15天进产房,产后15天出产房.犊牛出生后立即母子隔离,5天内喂初乳,15天内喂母乳,15天后喂混合常乳,犊牛2月龄断奶,哺乳初期每栏1头,单栏饲养.哺乳后期和断奶犊牛小群栏养,后备母牛群养,青年牛、干奶牛、泌乳牛在舍内用颈枷固定牛位.  相似文献   

6.
孟秀荣 《北方牧业》2015,(6):18-19,21
"今天的犊牛,明天的母牛"已经得到奶牛养殖界的共识并付诸实践,对哺乳犊牛实施强化营养管理技术,首先要有明确的饲养目标,并为此制定饲养标准,通过母牛干奶期,犊牛接助产、出生护理、初乳、断奶、营养、疾病防疫、环境等关键环节的科学、高效地饲养管理,满足犊牛自然生长的天性和需要,使犊牛生长发育更快,日增重更多,提早达到配种要求,减少犊牛死亡和疾病的发生,争取更大的效益。目前,国内已有牧场开始实施哺乳犊牛强化饲喂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究繁殖营养素对西门塔尔杂交母牛繁殖性能、产后健康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对33头390kg左右妊娠8-9月的初配西门塔尔杂交母牛饲喂不同添加量的繁殖营养,对母牛繁殖性能、产后健康及犊牛生长性能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饲喂10g/(头·d)繁殖营养素母牛人工助产率较对照组大幅降低,且犊牛成活率提高,犊牛发病率减少。第一次发情时间提前7.42d,且受胎率也有所提高;饲喂10g/(头·d)繁殖营养素大幅度降低了母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疾病的发病率;添加了10g/(头·d)繁殖营养素组的犊牛从出生到产后3月龄,其体重和体尺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母牛日粮中添加10g/(头·d)繁殖营养素能提高母牛繁殖性能、降低母牛产后疾病的发生率以及一定程度上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 ,国外先进的养殖企业 ,采取早期断奶(如 2 1日龄 )并立即转保育栏的方法 ,很大程度地减少了仔猪断奶、转栏、并栏等应激 ,较有利于仔猪的生长。但是国内养猪企业一般仍沿袭先断奶、停 1周后再转保育栏的方法 ,应激多 ,仔猪生长慢 ,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 ,我们通过本对比试验来检验同时断奶并转栏这一技术的有效性 ,供养猪界同行参考。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猪只为同一产房的同批纯种长白、大约克小猪 ,断奶体重相近 ,按品种比例随机分组 ,2 1日龄断奶后立即转保育栏的为试验组 ,产房停 1周至 2 8日龄再转保育栏的为对照组。保育栏…  相似文献   

9.
分娩栏利保育栏是现代化猪场设计的关键。提高安全舒适的分娩、保育饲养环境,对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对母猪的哺乳和体力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应如何维护犊牛的分娩区,如采用个体分娩栏,做好消毒工作,铺好垫料,以及母牛正常分娩的过程,难产的处理和母牛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母牛带犊繁殖技术是由受体母牛哺乳产后犊牛,犊牛断奶后,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对受体母牛进行营养调控和繁殖系统护理,尽快恢复母牛的繁殖功能,以继续进行胚胎移植孕育犊牛。采用母牛带犊繁育技术饲养母牛和初生犊牛,对母牛的整个生殖过程及犊牛的生长进行专业的饲养管理及营养调控,显著降低了犊牛饲养成本,降低母牛的难产率和助产率,提高了受体母牛的繁殖效率和犊牛日增重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母牛双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1胎产1犊,在自然状态下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 1 母牛的双胎效应双胎可使母牛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对母牛来说, 其单产的产肉量增加;产奶量提高;终生产犊数多;孪生母牛的繁殖性能正常,而犊牛的生产发育不受影响。李连江等研究表明,双胎与单胎犊牛初生重差异显著, 而24月龄时体重差异不显著。双胎犊牛在初期生长较  相似文献   

13.
胎儿直接从母体获取营养,其体重在妊娠后期呈指数级增长。母体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均能够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影响犊牛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研究发现,妊娠后期母牛充足的营养摄入能够影响母牛和胎儿肠道菌群组成,保障犊牛健康;保证后代血糖稳衡,促进犊牛生长;促进犊牛肌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增殖,最终改善胴体品质。阐明母牛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对后代的影响有助于肉牛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4.
1环境设施的要求牛生长适宜温度为10℃~25℃,因采用封闭式舍内拴养,所以要求圈舍采光、排水、通风及保温性能良好,便于实施消毒、通风换气、调节舍内温度及湿度、驱蝇灭鼠等,同时要求周围无噪声、无空气污染。2对入栏犊牛的要求挑选5~6月龄断奶体重在200千克左右健康的犊牛,其杂交父本最好以安格斯牛、利木赞、夏洛莱、西门塔尔、皮埃蒙特为好。入栏前除对圈舍要充分消毒外,对新购进犊牛用0.3%过氧乙酸溶液体表喷洒消毒,对虱、螨较多的牛再用2%敌百虫溶液喷洒驱除。3犊牛入栏后适应期的管理适应期为15~20天。在此期间调节牛的饮食,喂一些…  相似文献   

15.
12.4.5成年母牛拴牛架高135~145cm;育成母牛拴牛架高130~140cm;犊牛拴牛架高100~120cm。成牛母牛床间隔栏用弯曲的钢管制成,其一端与拴牛架连在一起,另一端固定在牛床前2/3处,栏杆高90cm,由前向后倾斜。拴牛采用活铁链或铁颈枷固定。  相似文献   

16.
哺乳犊牛处于奶牛生长抗逆性最差的阶段,对于饲养管理和环境具有更高的需求.但是哺乳犊牛的饲养模式及其环境管理一直存在模式选择不合理、环境控制机械化程度低、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导致犊牛的患病率增加,甚至会增加犊牛死亡率、延缓生长、延长初次受胎成功的时间,从而影响奶牛场的整体效益.哺乳犊牛常用的饲养模式为舍内群养、舍内单栏饲...  相似文献   

17.
冬季天气寒冷,犊牛易受寒生病.因此,冬季犊牛的饲养管理历来受到养牛户和兽医技术人员的重视,尤其是大型养牛场,在冬季必须及时把临近分娩的母牛转入分娩牛舍,牛舍内要有专用护仔栏.笔者所在的南阳市黄牛研究所育种中心,现存栏牛276头,三年来冬季(11月、12月和1月)累计出生犊牛69头,成活67头,成活率达到97.1%.笔者把这几年冬季犊牛饲养管理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8.
草原红牛属于地方优良品种牛。笔者以初生犊牛及其母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断奶犊牛和人工断奶、补饲犊牛进行对比,研究早期补饲对犊牛生长发育及母牛后期发情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断奶补饲犊牛其体高、体长、十字部高、胸宽、胸深、腹围等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自然断奶犊牛;体重增长人工断奶补饲犊牛与自然断奶犊牛在4月龄后增长差异极显著;并且后期母牛发情较早,发情率及受胎率均显著提高,体现出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犊牛实施早断奶,早期补饲,能够显著提高母牛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犊牛早期补饲是犊牛在出生一定时间后,在继续接受哺乳的同时,开始补充适量的精粗饲料,以促进犊牛消化器官快速成熟,肠道尽快建立正常的菌群,减少犊牛疾病发生,提高犊牛成活率。笔者主要就犊牛早期补饲效果开展试验,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采用犊牛早期断奶能够显著提高断奶牛体重,缩短断奶时间,减少青干草的采食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犊牛氟中毒     
氟污染饲料导致奶牛氟中毒已早有报道,但犊牛牙齿氟中毒和奶牛产乳量急骤下降的报道还是第一次。氟中毒母牛所产犊牛可发生先天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釉质呈褐色、发育不全,骨骼有褐色斑点,软骨细胞分化严重受阻,成骨细胞萎缩,骨细胞减少,骨髓细胞萎缩,骨髓脂肪浆液性衰退,以及严重的生长停滞。本文报道了氟中毒母牛所产犊牛的先天性氟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