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侵害云南松树组织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辉  吕军 《林业科学》2001,37(6):71-74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蓝污真菌(Leptogramphium yunnanense)接种试验,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木质部,蓝污区域呈现出以心材为中心的扇形分布。在韧皮组织内,蓝污真菌主要沿着细胞轴向在垂直方向上生长,并可通过孔纹进入到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细胞内。本项研究揭示了该蓝污真菌在云南松树干韧皮和木质部组织,细胞内的生长和蔓延规律,进一步表明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L.yunnanense是云南松的一种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2.
分析云南松对不同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抗性反应,探讨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为控制切梢小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接种法比较6种伴生菌(Ophiostoma canum,O.ips,O.abietinum,Leptogramphium maifestum,L.conjunctum,L.yunnanense)所引起的寄主韧皮反应区及其萜烯类抗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伴生菌侵染产生的韧皮反应区长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伴生菌诱导产生的α-蒎烯、莰烯、柠檬烯、β-水芹烯4种单萜烯的含量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菌种间,O.canum诱导产生莰烯的含量增加值最小。基于寄主韧皮部反应区长度以及韧皮组织萜烯物质的含量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伴生菌的侵染力以及寄主的抗性反应。研究结果为揭示云南省切梢小蠹成灾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的主要伴生菌Leptographiumwing-fieldi在六种温度下的生长力及对苏格兰松Pinussylvestris的侵染力和致病力。在10℃~25℃范围内,L.wingfieldi随温度升高生长加快,而在3℃或30℃下生长受到抑制。接种苏格兰松的前10天表现出一定侵染力,但也诱发了树木的抗性反应,该反应抑制伴生菌的进一步扩张。在伴生菌较高密度接种下,寄主木质部有大量伴生菌、松脂分布,部分木质部也因失去水分而丧失正常功能,表明L.wingfieldi对苏格兰松有较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4.
依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得云南松林样地调查数据,研究亚热带区域不同海拔区间段与云南松天然林平均胸径生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热带云南松林的胸径生长率呈径阶越小生长率越大,并随海拔的升高,生长率总体呈明显递减趋势,反映出随海拔升高,热量和积温随之下降,云南松的生长也相应趋缓,但2 001~2 500 m海拔区间的云南松26及以上径阶样木生长率出现了异常变化,生长率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3个海拔区间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境温度对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影响。其中:MOR、MOE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在—10~20℃范围内变化不大;IB 因温度升高、胶老化增加,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流域不同海拔处云南松生态弹性及生长衰退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金沙江流域云南松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不同海拔处云南松的生态弹性和生长衰退历史,为预测未来极端干扰事件对云南松生长动态的影响提供依据,为该区森林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用生长锥钻取金沙江流域永仁县不同海拔处云南松树轮样芯,建立不同海拔树轮年表。利用树木径向生长变化百分率研究云南松生长衰退历史,用抵抗力和恢复力指标判断云南松的生态弹性,用响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海拔云南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限制云南松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在低海拔区(1 845 m)和中海拔区(2 340 m)为生长季初期3—5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干旱强度以及生长旺季的降水量及干旱强度,在高海拔区(2 740 m)为生长季初期的干旱强度及生长旺季7月的平均气温;过去近150年中,研究区域云南松在1884—1886、1897—1900、1903—1906、1947—1949和2009—2011年间发生了生长衰退;相同时段的径向生长衰退现象在低海拔区域最明显,高海拔区次之,中海拔区较弱;不同海拔的云南松对相同年份极端干旱事件的生态弹性不同,抵抗力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恢复力表现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随年份后延,低海拔区云南松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抵抗力在增强,恢复力在下降,中海拔区云南松的抵抗力稳定,恢复力在2012年极端干旱事件时增强,高海拔区云南松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在研究期内稳定。【结论】接近云南松林分布气候界限环境的树木更易发生径向生长衰退,位于水热条件适宜环境下的云南松抵抗极端事件干扰的能力更强,接近云南松林生长极限环境的树木受极端事件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在野火燃烧下松树球果鳞片对种子的保护作用,通过模拟野火的不同燃烧程度,设置不同燃烧处理水平:400℃+3 min、500℃+3 min、500℃+5 min、500℃+7 min、600℃+3 min、600℃+5 min、常温对照等。球果分为云南松大球果(PB表示)、云南松小球果(PS表示)、地盘松(PP表示)。结果显示:在燃烧时间3 min下,3种不同大小的球果内的种子,其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和萌发历时都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而萌发时滞则是随燃烧温度升高而升高;在600℃+3 min下,云南松大球果种子仍有萌发,而云南松小球果和地盘松球果种子已无萌发;种子的萌发率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更为剧烈,在5 min下完全无种子萌发;10 d幼苗的生长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先增高后降低,生长量大小顺序为:PBPSPP。研究结果表明,球果鳞片对其内种子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球果越大,球果鳞片厚度越厚,球果鳞片的降温保护效果越明显,保护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气校正法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用地表温度数据分别与经度、纬度、海拔、坡向、坡度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研究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以2014年7月的2景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应用大气校正法反演了研究区地表温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温度在-5.23~50.77℃之间,60.94%区域的地表温度集中在20~30℃之间;研究区地表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呈线性负相关,相关极显著;地表温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相关极显著;地表温度随坡向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趋势,呈多项式相关,相关极显著;地表温度随经度的增大而降低,相关不显著;地表温度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松材线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及生长繁殖状况进行了观察。松材线虫在-70℃不能存活,在-20℃可存活约8d,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松材线虫的生长繁殖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生长繁殖数量随温度提高而增加,松材线虫在40℃可存活约7d,在45℃可存活约5d,在50℃以上不能存活。松材线虫与松树在不同温度下生长速度的差异提示松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发病轻重与此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林雁  叶辉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6):734-737
通过对云南丽江、昆明和个旧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松脂分泌量的测定揭示,云南松泌脂量因地域而有明显差异,泌脂量多少与所在纬度的高低存在负相关。在同一地点,云南松泌脂量随坡向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北坡的松脂流量略小于南坡的松脂流量。同一树体的不同方位的松脂流量并无明显差异。就同一树木不同高度而言,在大树的中下部,泌脂量随取样高度增加而增大。分析认为,温度可能是影响云南松泌脂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