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熟性大豆在当地均有各自最适宜的播期。浙春3号的最适播期是7月6日,乐豆1号的最适播期是6月15日,而贡选1号的适宜播期是6月15日和6月22日,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较早熟品种(浙春3号)和中熟品种(乐豆1号)能显著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独立生长期最长,从而减轻了生育前期玉米对它的弱光伤害,保证了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茎干重以及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综合大豆的熟性和播期2个因素,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下有限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产量因素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明浩  杨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8-8410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有限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产量因素的变化。[方法]以吉密豆1号为材料,设置8个密度处理(15万、23万、31万、36万、39万、42万、47万、557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大豆的干物质积累、经济系数、荚粒的纵向分布情况。[结果]吉密豆1号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符合方程Y=-2.697X^2+208.884X+1130.584,密度为31万-42万株/hm^2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为397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经济系数为0.261;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和分枝结荚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中、下层荚数显著减少,而主茎荚数无明显变化;荚粒数、百粒重和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随密度增加,吉密豆1号以上层结英为主,主茎与分枝结荚兼顾。  相似文献   

3.
在低光值区"麦/玉/豆"模式下进行了套作大豆带植模式、品种、播期、密度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双三〇"带植模式为基础,选用耐阴性强的迟熟大豆贡选1号,在6月8日至6月15日期间抢墒播种,并根据不同台位土壤肥力水平及墒情,一台土植90 000株/hm2,二台土植135000株/hm2,配套紧凑株型玉米,控制玉米/大豆幅宽为1.17 m/0.83 m或1 m/1 m时,套作大豆可获1 910 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4.
早熟马铃薯套作不同密度大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薯豆套作模式下大豆不同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密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表达,并随大豆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度趋于升高,而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趋于下降,荚粒数、百粒重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密度对套作马铃薯株高及单株结薯数影响不大,而商品薯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大豆密度为15万株/hm^2时,大豆、马铃薯产量均最高,分别是2136.03、42462.5kg/hm^2。  相似文献   

5.
套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5月底)导致3种不同熟性大豆产量的降低,而晚播(7月上旬)能提高早熟品种(浙春3号)的产量,6月上中旬播种则能提高中熟品种(乐豆1号)和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 但3个品种中又以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晚熟品种生育期长,通过播期的调整,能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从而减轻生育前期玉米植株对其造成的弱光伤害,延长后期的独立生长期,整个生育期内,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强,可溶性糖、淀粉和氮的含量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了高产。试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播种。  相似文献   

6.
选用3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研究了大豆种植密度对其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趋于升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趋于下降,播种密度对荚粒数、百粒重无明显影响。套作大豆产量与种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在该套作模式下,晋豆19、中黄30、晋豆23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21.7万株/hm~2、22.3万株/hm~2、17.9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8.
玉米材料的耐密性鉴定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杂交种的耐密性。以夏玉米育种上常用的4个基本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耐密自交系130为对照,在种植密度7.5万~15.0万株/hm^2范围内设计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穗部性状、倒伏倒折率和产量的影响,旨为耐密型玉米育种提供合理的选系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4个参试玉米材料的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长度增大,当密度超过某一个范围后倒伏倒折率明显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2.0万~13.5万株/hm^2;而耐密自交系130(对照)的穗部性状变化幅度较小,倒伏倒折率明显较低,产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对同一玉米材料的主要生育期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影响。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种植密度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选择耐密型自交系时低代选系材料的种植密度应〉13.5万株/hm^2,在选择耐密型杂交种时还要保证穗粒数和穗粒重不能降低得太多,对耐密型杂交种进行鉴定时设立一年多点异地鉴定并适当加大鉴定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不同种植密度(7. 5万株/hm~2、15. 0万株/hm~2、22. 5万株/hm~2、30. 0万株/hm~2、37. 5万株/hm~2)条件下,进行耐密植大豆沈农12号、较耐密植大豆辽豆14号和普通大豆辽豆1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沈农12号、较耐密植品种辽豆14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不耐密植品种辽豆11号。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耐密性不同的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不同,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说明耐密植品种沈农12号叶片性状有利于叶片的受光态势,并且随着密度增加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顺单6号群体结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透光率、茎粗、叶夹角和单株干重均呈下降的趋势,群体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则呈上升趋势;根系体积和干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玉米根系多数集中在0~20 cm土层中;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秃尖和双胞率均呈下降趋势,产量呈抛物线趋势,以4.95~7.2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较高。这说明,耐密型品种可以在较低密度下,以增加单穗产量来提高总产,也可以在高密度下提高库容来增产。鉴于玉米实际生产管理的便利,建议耐密型品种顺单6号种植密度为4.9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商豆14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种植密度对商豆14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株高、节间长度与密度呈正相关,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呈现正相关;脂肪含量与密度呈现正相关,蛋白质含量、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结论]商豆14的最佳密度为25.5万~28.5万株/hm~2,其产量为4 680.12~4 746.79 kg/hm~2,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为60.07%~61.1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大果花生适宜的化控时期。[方法]以商花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株高化控对大果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株高化控,花生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饱果数均随植株化控高度增加而增加;常规密度种植条件下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大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植株,饱果率和出仁率则相反;花生无论是常规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其产量均随株高的增加而增加,且花生株高达40cm时,产量最高,化控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云  马尧  牟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95-11795,11866
[目的]研究密度与谷子生长、产量性状的关系,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中,以不分蘖型谷子品种"鸭子嘴"为试材,设计18万、21万、24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以26万株/hm2为对照,较系统研究了密度与谷子生长、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18万、21万、24万株/hm2种植密度谷子的株高比对照分别矮化8.6%、6.0%和4.1%,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大22.6%、11.3%和3.8%,谷子穗长、穗粗略有增加,穗重和穗粒重增加1~2g。3个种植密度的增产效果与对照均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产量最好的是21万株/hm2密度下的谷子,比对照增产75.5%,差异极显著。[结论]谷子的种植密度与株高呈正相关,与茎粗呈反比关系。21万株/hm2密度下谷子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00~900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0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对其群体、个体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随生育进程的发展,总茎数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干物质积累量则持续增加;最大总茎数在拔节期出现,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最大值在抽穗-扬花期。随密度增加,最高总茎数、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群体最大LAI、单株和群体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350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总茎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而65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LAI变化较大,50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且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最大,产量最高达8 472.49 kg/hm2。[结论]在南疆地区,为了获得高产高效,冬小麦密度应控制在500万株/hm2时较好。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旱地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旱地烤烟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指导其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安仁县为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5 0001、6 5001、8 0001、9 500株/hm2)对烟株的生育期和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烟株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系数和株高增加,烟株茎围变小,节距变长。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当种植密度为18 000株/hm2时,烟株留叶数和烟叶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48 660叶/hm22、397.3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及均价均逐渐减少。烟叶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 000株/hm2时最高(达26 801.85元/hm2)。[结论]在安仁县特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旱地植烟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红花在新疆主产区塔城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每果球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呈降低趋势;每果球粒数、千粒重在种植密度为2.1×104株/667 m2时最大;红花籽粒产量与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果球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果球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达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显著.[结论]在新疆塔城地区,红花适宜种植密度为1.8×104~2.1×104株/667 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进尚  柳伟祥  何进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36-5837,5841
[目的]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栽培下大豆生育动态,确定综合性状表现合理的栽培密度。[方法]通过田间测定和实验室考种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密度下大豆生育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单株叶、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不同,最大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宁夏引黄灌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合理的大豆种植密度为行距0.50 m,株距0.10 m。[结论]研究结果为宁夏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山区大豆高产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82-11384
[目的]为筛选毕豆2号的最佳栽培密度。[方法]2006~2008年,在贵州毕节分别选择德沟、赫章双坪、何官屯作为3个试点,设置6组处理,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间长度均随之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杆重量均减小,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结论]处理④为最佳栽培密度,其产量最高,达2982.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