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用‘西子绿’、‘翠冠’、‘黄冠’等11个梨品种与‘圆黄’梨进行授粉试验,研究花粉直感对‘圆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黄’果实在坐果率、单果重、种子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而在果形指数、肉质、汁液等方面表现不明显.因此, ‘圆黄’梨最适宜的授粉品种是‘翠冠’、‘新酥’、‘金晶’和‘丰水’.  相似文献   

2.
对‘翠冠’等6个优质梨在苏北地区的植株长势、果实经济性状和叶片抗病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翠冠’、‘若光’梨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且果实经济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早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园黄’和‘秋月’树势开张,果实品质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中熟和晚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翠冠梨果皮特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翠冠为南方主栽梨品种之一,自然生长状况下果面极易形成锈斑,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通过对翠冠梨进行不同类型果袋的套袋处理,系统定量研究了套袋条件下果皮的形态特征、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无绣果和少绣果的比率,增加了果面亮度,改善了果实外观色泽,减小了果点直径,减淡了果点色泽。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清晰看到套袋使果面光洁平滑,龟裂程度远小于未套袋果面。套袋处理普遍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透光袋显著提高了果肉石细胞含量。在外观品质改善上以双层透光蜡纸袋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今后对翠冠梨果实袋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选出适宜‘翠冠’梨绿皮栽培的果袋,于2016—2017年在庄行蜜梨不同基地进行果袋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套袋后果皮均较对照光滑,果面锈斑也明显减少,果实外观品质明显改善;各套袋处理单果重没有明显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显著低于对照,果实硬度基本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来看,为减轻‘翠冠’梨果锈、保持固有绿皮色泽,提升庄行蜜梨品牌效应,建议生产中使用外黄内白双层纸袋一次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5.
不同果袋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翠冠梨是南方早熟梨主栽品种之一,属砂梨系统。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农药污染,提高果实品质(特别是外观品质),是日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试图通过对翠冠梨套袋果和未套袋果氨基酸含量及果实品质变化的测定、分析,探讨套袋果实外观品质提高和某些内在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机理。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普通双层袋和小林1-KK双层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套袋均能改善翠冠梨果实外观,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以小林1-KK双层袋效果最为明显;套袋后,果实氮、钙、镁含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尤以小林袋套袋最为突出;套袋后矿质营养的下降并不直接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南方早熟梨果实套袋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南方早熟梨绿皮品种果实的外观品质,以‘新世纪’、‘翠冠’、‘蜜雪梨’为试材,开展果实套袋综合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梨绿皮品种对内、外袋类型和质量要求较高,内袋以采用F-PK2小林牌或台果牌小蜡袋、外袋以采用外黄过蜡里黑双层纸袋效果最佳,谢花后15-25 d套小蜡袋,可完全阻止果面锈斑的产生,果皮色泽一致,为最佳套袋时间;套袋次数以二次为好,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效果明显;套袋前清洁果面应规范使用农药,宜使用水剂或粉剂,避免使用乳剂等,以免诱发果面锈斑。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早熟梨果实套袋试验表明:对早熟梨实施套袋,可以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尤以对外观品质的作用显著。套袋果实的果面都较对照的果实光滑,果点较小,锈斑面积小。可见,套袋是提高果实的商品性、生产无公害梨产品的有效途径。但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于对照果,风味稍变淡,内在品质不如对照果,在生产上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根外追肥、适当晚采、采前去袋等措施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套袋纸质的选择应根据品种而确定:‘翠冠’梨选择以台湾好果袋、山东爱农果袋等质量较好的双层纸袋为好。梨套袋时间也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果点大而密、颜色深、锈斑严重的应该尽早套袋;果点小、颜色淡、锈斑轻的品种套袋时期可适当晚一些。‘翠冠’梨适宜的套袋时期一般以谢花后30 d为宜。  相似文献   

9.
果实套袋对翠冠梨果锈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翠冠梨[幸水×(杭青×新世纪)],具有成熟期早、丰产稳产、肉质松脆、汁多味甜等优良栽培经济性状,成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早熟梨品种之一。但其果面易生锈斑,对外观品质构成严重影响。翠冠梨果面锈斑的产生虽有其固有的遗传背景(为褐色与绿色皮色基因组成的杂合体控制的中间色),但实际产生与否、程度轻重还受栽培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水湿条件最为关键。控制水湿条件以实行果实套袋最为有效。虽然梨果套袋研究报道甚多,但针对翠冠梨果锈产生特点展开的套袋技术研究报道却不多见。笔者在对翠冠梨锈斑发生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早优宝是新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为赤霉素S复合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翠冠是江苏省南部地区主栽的梨早熟品种,该品种果肉细嫩、酥脆,汁液多,风味甜,品质上乘。翠冠在南京市8月初上市,此时正值水果上市淡季,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售价高,但该品种果实发育期短,果实发育期正值梅雨季节,日照不足,使得单果重偏小,商品性降低,这已经成为翠冠梨产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就早优宝对梨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已有一些报道,笔者在研究早优宝对早熟梨果实品质及货架期影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早优宝对翠冠梨果实外观和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早优宝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翠1号’梨因其极早熟、汁多味甜、肉质细脆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为了解‘苏翠1号’成熟果实主要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探究其果实优异性状形成的物质和分子基础,对‘苏翠1号’及其亲本‘翠冠’和‘华酥’成熟果实样本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代谢组分析发现,3个品种间,前25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甘油磷酸脂、脂肪酸和绿原酸。HPLC测定表明,蔗糖含量在‘苏翠1号’中最高,葡萄糖含量在‘翠冠’中最高,果糖含量在‘苏翠1号’和‘翠冠’中相似,略高于‘华酥’,山梨醇含量在‘苏翠1号’和‘华酥’中均显著低于‘翠冠’;苹果酸含量在‘苏翠1号’中最高,柠檬酸含量在‘华酥’中最高,‘苏翠1号’和‘华酥’总酸含量相近,均高于‘翠冠’。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苏翠1号’的氨基酸总含量及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翠冠’和‘华酥’。转录组GO和KEGG分析表明,相较于‘翠冠’和‘华酥’,‘苏翠1号’有机底物分解过程、脂质代谢、有机酸生物合成、羧酸生物合成、多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及代谢途径显著富集。进一步挖掘差异基因发现,糖代谢中的SPS、山梨醇代谢中的S6P...  相似文献   

12.
‘翠冠’梨在浙江富阳地区7月下旬成熟,自然条件下存放有效期5天。对其进行冷库贮藏保鲜试验,8成熟时采摘入冷藏库贮藏,维持1~5~C的温度,保持70%~85%的湿度,贮藏近4个月中,果实品质变化趋势是:贮藏初2个月,风味达到最佳,未发生腐烂,果实失水率为5%;贮藏2个月后,品质开始下降。说明‘翠冠’梨冷藏最佳时间为2个月。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栽培对‘翠冠’梨物候期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护地栽培的‘翠冠’梨为材料,研究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环境因子对‘翠冠’梨物候期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梨树采用保护地栽培,棚内温度、湿度均高于露地,尤其是前期更为明显,从而促进‘翠冠’梨提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翠冠梨品种套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果实套袋后的微域环境效应,套袋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耐贮藏性等性状的影响,套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不同效果,展示了梨免套袋栽培的方向,为翠冠梨套袋生产中果袋的选择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翠玉’、‘初夏绿’特早熟梨新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新世纪’、‘翠冠’、‘西子绿’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翠玉’、‘初夏绿’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特早熟、丰产性强、品质优、果形端正、抗黑斑等病、无锈斑,外观商品价值好,货架期较长,是适合南方早熟梨区发展的特早熟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保护地栽培的‘翠冠梨’、‘新世花梨’和‘黄花梨’为材料,研究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的环境因子与梨果实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梨树保护地中的温度、湿度均高于露地,尤其是前期更为明显,从而促进梨树提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7.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氨基酸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翠冠梨属沙梨系统品种,果个大,肉质细嫩松脆、味甜、汁多、品质上等,果实于7月上旬成熟,深受消费者欢迎,已经成为南方主栽梨品种之一[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苏州地区不同授粉品种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选用苏南地区最常见的4个授粉品种喜水、初夏绿、鸭梨、清香对生长健壮、盛果期的翠冠梨树进行人工授粉,测定了不同授粉组合的果实内外在品质等几个主要指标。结果表明,杂交果在单果重、纵径、横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酸含量、石细胞、果形指数等方面,以清香梨授粉的杂交果表现最优良。综合考虑认为,清香梨是苏州地区翠冠梨最适宜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9.
‘初夏绿梨’是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以‘西子绿’为母本、‘翠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梨新品种(浙认果2008004),德化县于2009年引进试种,经7年的观察,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树势旺、特早熟、丰产性强,果个大、少锈斑、品质优、较耐贮运,是适合南方早熟梨区发展的特早熟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造成大果芽变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以‘翠冠’和表现出大果性状的芽变‘潘庄大翠冠’为材料,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进行基因组DNA序列差异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潘庄大翠冠’的染色体倍性,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细胞学观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AFLP分析证实‘潘庄大翠冠’为‘翠冠’的大果芽变,果实内在品质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潘庄大翠冠’为二倍体,与‘翠冠’相同。‘潘庄大翠冠’梨的细胞分裂期从盛花期开始一直到花后24 d,较‘翠冠’长4 d,花后28 d时,果肉细胞层数显著多于‘翠冠’。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CYCD3)在‘潘庄大翠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翠冠’。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CYCA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A1(cyclin-dependent kinase A1,CDKA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B2(cyclin-dependent kinase B2,CDKB2)等基因也有表达差异。【结论】‘潘庄大翠冠’确为‘翠冠’的大果芽变,其果实增大的机制并非染色体加倍,而是果实发育过程的细胞分裂期细胞的活跃增殖导致细胞分裂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