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鸭、兔巴氏杆菌病交叉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鸭、兔巴氏杆菌病交叉感染的诊治耿金华,蔺月英(山东省平原县兽医站化验室,253100)禽巴氏杆菌病在我县发生较少,而鸡、鸭、兔同时感染就更少见,前不久笔者在林在乡某村见到一起鸡、鸭、兔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经过和临...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和hyaD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8℃,最佳混合引物浓度为0.8μmol/L。该方法特异性强,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kmt1和hyaD基因双阳性,对兔源D型和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kmt1基因单阳性,对兔源其它细菌性病原和阴性对照则均为阴性。该方法敏感性高,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和hyaD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103拷贝/μL和1×104拷贝/μL。该方法重复性好,且与已报道的多重PCR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6.12%。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为该病原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动物之间具有传染性,人亦可能感染。兔的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年龄、品种的兔均易感染,2~6月龄兔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原菌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兔排泄物、分泌物中含细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  相似文献   

4.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人也有致病性。关于巴氏杆菌在同种畜(禽)相互感染问题,说法都大同小异,而对巴氏秆菌在畜、禽之间相互感染问题,却是语焉不详。关于巴氏杆菌病在畜、禽之间的交互感染的介绍和报道极为少见。为了丰富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将猪、鸡交互感染巴氏杆菌病一例报道于  相似文献   

5.
鸡皮下注射兔源巴氏杆菌弱毒833菌苗150亿活菌,对鸡是安全的,注射10万个活菌可以保护80%以上,安全量与免疫量相差15万倍以上,远远超过其他禽霍乱弱毒菌苗。因此,它是一株颇有希望的禽霍乱菌苗。  相似文献   

6.
参照GenBank公布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巴氏杆菌kmt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RHDV的VP60和巴氏杆菌kmt基因的目的片段。通过正交试验,对反应各组分浓度与组合、反应退火温度及反应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建立了RHDV、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RHDV及巴氏杆菌,最低核酸检出限分别达到70 pg和62pg。检测兔源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结果均为阴性。用本方法对临床送检的104份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检出RHDV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1份,巴氏杆菌单独感染10份,双重PCR检测结果与临床病原分离结果完全一致。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兔出血症病毒和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2个和4个最小致死剂量的巴氏杆菌强毒人工感染福建黄兔、新西兰兔和比利时兔,以比较这三个肉兔品种对巴氏杆菌急性感染是否存在一定抗病性差异。结果:福建黄兔、比利时兔和新西兰白兔高、低剂量组的发病率均为100%,除新西兰白兔低剂量组死亡率略低(90%)外,其余各组死亡率均为100%。从各组死亡时间来看,低剂量组的福建黄兔、比利时兔和新西兰白兔攻毒后2天内死亡率分别为80%、100%和90%;高剂量组的比利时兔24h内全部死亡,而福建黄兔和新西兰白兔24h内死亡率分别为80%(8/10)和70%(7/10)。本试验结果表明:福建黄兔、新西兰白兔和比利时兔在对抗巴氏杆菌强毒人工感染急性发病时,其抗病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省某种兔场从法国进口一批珍妮种兔,因饲养管理不当,死亡近百只。其后,为预防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病,分别注射了兔禽两用巴氏杆菌灭活菌苗和兔魏氏梭菌(A型)灭活菌苗,仍陆续发病23只,死亡13只。经诊断为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ILT兔源高免血清抗体,进行免疫组化试验检测15份人工感染ILT患鸡,5份(ND)患鸡和10份健康鸡气管分泌物,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测定.结果人工感染ILT患鸡阳性检出率高达100%,ND患鸡和健康鸡阳性检出率为0.表明ILT兔源高免血清酶联免疫组化试验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检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引起兔呼吸困难、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兔场发病病例剖检,采集8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兔样品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鉴定、16S rRNA PCR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病原,并采用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两端钝圆、卵圆形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及8株短粗、卵圆形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1和细菌2分别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化特性,分别命名为HN-W01和LY-W05株;扩增的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大小分别为643和1 494 bp,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604234.1和肺炎克雷伯菌MK824895.1的同源性分别为99.32%和99.93%,表明该兔场患病兔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小鼠死亡。经药敏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多粘菌素B和氯霉素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研究为家兔养殖过程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兔瘟”与兔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根据我们对129只病死兔的实验室诊断,现将其鉴别要点简述如下。一、流行病学:“兔瘟”易感动物仅限于家兔,人工感染小白鼠、鸡胚、仔兔都不  相似文献   

12.
兔瘟 巴氏杆菌 魏氏梭菌三联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人工感染兔瘟病兔的肝、脾、肾及从惠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病兔分离的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兔三联苗)。试验兔于免疫后7、50、100和180天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天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天保护率也为100%;免疫后45天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天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  相似文献   

13.
参考GenBank中兔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的fim2的基因序列,应用Premier 5.0软件在二者高度保守区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参考菌株进行PCR扩增,分别能从各自的基因组中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44bp和425bp的特异性DNA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为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fim2基因序列。该方法对波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4×102 CFU,对巴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6×101 CFU。对兔源性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扩增结果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鉴别诊断兔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以及2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引起湖北省荆州市某养鸡场鸡群发生疑似禽霍乱死亡的原因,试验从该养鸡场采集病死鸡的肝脏病原,通过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克隆测序分析、荚膜和脂多糖PCR分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病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阴性,瑞氏染色为两极浓染的球杆菌;分离菌经荚膜和脂多糖PCR分型鉴定为荚膜B型、脂多糖L2型,将其命名为JZ-B-1;JZ-B-1菌株与巴氏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别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亚种处于同一分支上,属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亚种;菌株JZ-B-1对哌拉西林、羧苄西林和青霉素有耐药性,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四环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氯霉素、呋喃唑酮、万古霉素、氧氟沙星、诺氧沙星、麦迪霉素高度敏感。说明从病死鸡中分离的菌株为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属败血亚种,丰富了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亚型,对湖北地区巴氏杆菌病的防控和细菌耐药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采集疑似病死兔病料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王志明 《畜牧与兽医》1995,27(4):171-172
鸡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王志明(温岭市食品总公司317507)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关于巴氏杆菌在同种畜禽相互感染问题,说法都大同小异,而对畜禽之间互相感染的情况,报道甚少,为丰富这方面的资料,现将鸡感染...  相似文献   

17.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为了预防兔巴氏杆菌感染,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针对兔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等进行总结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疑似禽霍乱病死鸡中分离一株细菌,采用16SrRNA方法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分析其血清型为A型,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多粘菌素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高度耐受.本研究结果为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危害家兔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分为败血型、鼻炎型、肺炎型、中耳炎型、结膜炎型、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等类型。在兔群中常呈散发性,近年来,大批急性死亡已经较少见。2012年11月,昆明某养兔场发生鼻炎和肺炎型的  相似文献   

20.
兔巴氏杆菌又名兔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慢性病例以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九炎和脓肿为主要特征。家兔对本病非常敏感,一般不分品种和年龄均易感染,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吉林省双辽市某养殖户饲养品种兔512只,发病477只,死亡335只。经诊断确诊为免巴氏杆菌病。急性型死亡305只,多为仔免和青年免;慢性型死亡30只,多为种兔;其余病兔172只经治疗有149只症状消失;还有23只正在治疗。该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