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基于AHP法的双孢蘑菇质量安全脆弱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以种植、采收贮藏、运输和销售4环节为骨架的双孢蘑菇质量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Likert五点尺度量表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实现对双孢蘑菇供应链各环节因素对其质量安全脆弱性影响的综合评价,为脆弱性评价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双孢蘑菇收贮运环节化学保鲜剂的使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保鲜剂的安全数据及我国添加剂相关标准,对目前双孢蘑菇生产中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促进双孢蘑菇安全保鲜的研究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气调贮藏对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气调贮藏抑制双孢蘑菇褐变的作用机理,采用透射电镜法对气调贮藏条件下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了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完整性与组织褐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组织细胞的完整性与褐变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气调环境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蘑菇贮藏过程组织细胞的降解,从而延缓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4.
适宜热烫条件保持双孢蘑菇片品质和颜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保持双孢蘑菇片的品质和颜色,采用85、90、95和100℃的热水分别对双孢蘑菇片进行不同时间的热烫处理,以未经热烫的双孢蘑菇片为对照,测定其干片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其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热烫后双孢蘑菇片的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分别损失66.67%~93.33%和12.33%~59.49%,抗氧化活性减弱16.86%~42.75%;与未热烫样品相比,热烫可使双孢蘑菇片亮度L值下降11.23%~30.63%,而色度变化不大,但总色差从10.12±0.55增到22.86±0.21。综合考虑热烫温度和时间对双孢蘑菇片抗坏血酸、总酚、抗氧化活性和颜色的影响,确定双孢蘑菇片的较佳热烫条件为85~95℃温度下处理1~2 min,在此条件下能较好的保持双孢蘑菇片的营养品质和颜色。  相似文献   

5.
双孢菇高氧动态气调保鲜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涵  李玲  王相友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4):282-290
为提高双孢蘑菇保鲜效果,在(2±1)℃下采用高氧动态气调方法对双孢蘑菇进行贮藏试验,选取第1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换气时间、第2阶段不同O_2/CO_2比例的气体组分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总色差ΔE、硬度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对双孢蘑菇的动态气调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第1阶段O_2比例高于80%时,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ΔE的上升(P0.05);第2阶段80%O_2+20%CO_2气体组分,可使双孢蘑菇的ΔE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硬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换气时间则影响较小。最优的动态气调条件为:第1阶段气体组分100%O_2,第3天换气,第2阶段气体组分80%O_2+20%CO_2,双孢蘑菇的ΔE、硬度值和感官品质评分分别为:19.40、6.84×105 Pa和9.52。将此最优动态气调运用于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发现,与静态气调相比,该动态气调显著抑制了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与膜结构的损坏,维持了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抑制了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延长其保鲜期至28 d,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本研究以褐色双孢蘑菇棕秀一号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褐色双孢蘑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溶壁酶1.35%、蜗牛酶7.01%、酶解温度30.4℃、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8.36 d、酶解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4.39×10~7个·mL-1;当溶壁酶含量为1.32%、蜗牛酶含量为6.96%、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9.00 d、酶解时间2.97 h、酶解温度31.0℃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15.1%)。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进行生长特性诱变,筛选获得了18株生长速率提高的突变菌株。本研究为褐色双孢蘑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机器视觉的双孢蘑菇在线自动分级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中人工分级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该文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双孢蘑菇精选分级系统,提出基于分水岭、Canny算子、闭运算等处理的双孢蘑菇图像大小分级算法,设计了基于传送速度、距离、触发时间与算法处理时间的精确控制策略,开发了基于Open CV 2.4.10和visual studio 2010的系统分析与控制软件,在最大限度减少破损情况下,实现双孢蘑菇实时在线精选分级。基于研发的双孢蘑菇自动精选分级系统样机,对新鲜双孢蘑菇进行了分级性能及分级效果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输送速度12.7 m/min、相机行频1 900 Hz下,自动分级系统的平均分级速度是102.41个/min、平均准确率97.42%、破损率0.05%、漏检率0.96%,相对于人工分级效率提高38.86%,准确率提高6.84%,破损率降低0.13%,可以连续稳定工作。对于长时间分级,由于人容易疲劳,自动分级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热处理对双孢蘑菇质量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在75、85、95和121℃条件下分别进行热处理0.5、1、5、10、15和20 min后,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色差、质构指标,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最适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在最适热处理条件下,观察组织结构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显著下降,总色差(△E)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硬度、咀嚼性、弹性和胶粘性逐渐下降,内聚性值先升高后降低;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适热处理条件为温度95℃、时间10 min;热处理后双孢蘑菇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孔隙微增,细胞间持水能力增大,植物香型和蘑菇香型变浓,同时还呈现出微弱的烤香型气味。综上,适当的热处理可增加双孢蘑菇的质构特性并赋予其新的风味。本研究结果为双孢蘑菇的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双孢蘑菇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或蘑菇,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消费最普遍的一种食用菌。双孢蘑菇色泽洁白、质地柔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矿物质,不仅是一种高档的菌类蔬菜,而且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润肺、健美、健脑、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等多种保健功能。但由于双孢蘑菇含水量高,采后呼吸代谢旺盛,采后极易失水萎蔫,褐变、开伞、腐烂变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孢蘑菇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有关二次发酵培养料装盘-码盘,托盘在育菇床架收布及双孢蘑菇采摘3个关键作业环节,分别设计了与各环节相配套的培养料连续装盘-码盘装置、培养料托盘机械化收布装置及与机械式育菇床架配合使用的移动式采菇滑车等作业装置,结合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要求确定了该配套装置各关键部件设计参数,并进行了作业性能测试。装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相关作业环节配套装置运行可靠、稳定,培养料压实厚度保持在269.8~281.5 mm,紧实度均值达到491.4 kg/m3,压实均匀性保持在97.38%~99.62%之间,压实效果满足双孢蘑菇后续工厂化生产需求;涉及3个工段的装置基本运行生产时间不超过5 min,提高了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效率;设计装置产量效应显著,配套装置栽培双孢蘑菇的小区产量均值可达17.61 kg/m2,较传统人工栽培提高了5.79 kg/m2。研究结果将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配套装置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真空预冷减缓双孢菇细胞壁物质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双孢菇在贮藏中后期出现的软化自溶是影响其品质和商品价值的瓶颈问题,研究真空预冷处理对其细胞壁物质组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可为有效控制双孢菇自溶提供理论依据。为探讨真空预冷处理对双孢蘑菇细胞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在真空预冷前后及后续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粗纤维和纤维素酶活性、原果胶含量、可溶性果胶、果胶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处理通过抑制双孢蘑菇中的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上升,在贮藏末期对照样品的粗纤维质量分数为预冷样品的58.0%,原果胶质量分数为预冷样品的62.07%。经真空预冷处理样品的菌丝中空管状结构和相互交织的网状菌丝体结构都比对照样品保持得完整。  相似文献   

12.
香菇EST-SSR引物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SR标记在病原菌中的应用较多,而在食用蕈菌中的应用少见。Barroso et al.(2000)首次报道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及侧耳(Pleurotus spp.)中存在(TATG)n基序;秦莲花  相似文献   

13.
高氧气调贮藏下双孢蘑菇品质和抗性物质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高氧处理对双孢蘑菇保鲜的效果,该试验研究了体积分数为40%、60%、80% 和100% O2及空气气流连续处理对双孢蘑菇在2℃、12 d 贮藏期间主要品质指标和抗性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氧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60%~100%高氧处理可显著抑制双孢蘑菇硬度的下降、菇肉和菇皮的褐变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增加,60%~100%高氧处理的双孢蘑菇脯氨酸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 高氧处理有效保持了双孢蘑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片气调干制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提高双孢蘑菇片干制质量为目的,采用自制小型气调干燥试验设备,以CO2、N2置换部分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双孢蘑菇片进行干制对比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干燥介质对双孢蘑菇片干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室气体的O2含量相同条件下,以N2置换部分空气为干燥介质,可提高双孢蘑菇片的脱水率,干制品褐变度降低、维生素C保存率较高。用均匀试验设计回归分析程序拟合产品的褐变度、维生素C和ADF质量分数随干燥室气体O2含量、干制温度和干制时间变化的回归方程,置信水平达95%,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李月梅 《土壤通报》2007,38(5):1033-103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Fuzzy分析法,研究了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中不同覆土时间、覆土材料、覆土厚度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寻求双孢蘑菇栽培的最佳覆土模式,为提高双孢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覆土材料对生物学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覆土厚度,再次为覆土时间。最理想的覆土模式为播种后16天覆3cm或2.5cm厚林下褐土最为有利。以此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护色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褐变抑制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双孢蘑菇MA贮藏中有利于色泽保持的最适褐变抑制剂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较好的褐变抑制剂及其浓度为:0.1%的无水亚硫酸钠溶液、0.06%~0.10%的抗坏血酸溶液、0.8~2.6 mmol/L的半胱氨酸溶液;保鲜液最佳配比为2 mmol/L半胱氨酸、0.05%抗坏血酸、0.15%无水亚硫酸钠、浸泡时间8 min。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培养料理化指标及酶活与其产量相关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双孢蘑菇二次发酵培养料各项理化参数和酶活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各参数对产量形成所起的作用,为制作和评价高产的二次发酵培养料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10批不同原料做堆肥,采用二次发酵技术进行隧道式发酵,按照工厂化栽培工艺进行出菇管理。取每批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测定含水率、pH值、EC值、碳质量分数、氮质量分数、碳氮比等理化性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以及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α-纤维二糖水解酶、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酶活等13个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统计每批双孢蘑菇产量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各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pH值、EC值、氮质量分数、碳水化合物相关指标是二次发酵培养料指标的主成分因子。主成分分析在二次发酵培养料的13个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分为碳水化合物因子,主要的纤维素降解酶类,EC值和氮质量分数,主要的半纤维素降解酶类,贡献率分别为31.176%、18.45%、18.34%、16.08%,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04%,代表原始因子的大部分信息,结果客观可信。聚类分析将13个指标聚为4类,分别为碳水化合物变化因子,EC值和氮质量分数,半纤维素降解酶类,pH值。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CMC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公式拟合度较好,显著性较高。木聚糖酶、CMC酶活与双孢蘑菇产量存在正线性关系,纤维素含量与双孢蘑菇产量存在负线性关系,此方程可以预测发酵培养料种植双孢蘑菇可能的产量。3种方法综合分析表明,双孢蘑菇产量受培养物料中各理化指标及酶活共同影响,其中木聚糖酶、CMC酶活性与双孢蘑菇产量关系更为密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菌糠作基肥对玫瑰园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双孢蘑菇菌糠作基肥对玫瑰园地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以滇红玫瑰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通过常规施肥和施以不同量双孢蘑菇菌糠发酵肥为基肥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双孢蘑菇菌糠处理较未施肥对照组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使真菌(有害菌)繁殖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蘑菇辐照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超  徐宏青  王宏  蔡健 《核农学报》2003,17(5):363-366
使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双孢蘑菇 ,抑制双孢蘑菇的后熟作用 ,辐照后在蘑菇破膜、开伞、褐化、腐烂、鲜重损失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用 1 2kGy的辐照剂量 ,结合 4℃的低温贮藏能使双孢菇保鲜贮藏 30d左右  相似文献   

20.
初步建立起以RAPD分析为主,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形态特征的菌种检测技术,研究了我国双孢蘑菇9个主栽品种的种性特征。RAPD结果显示我国双孢蘑菇主栽品种间遗传物质相似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