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9月,某鸡场1~3日龄雏鸡发生急性死亡。分离培养到一株分泌暗红色素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定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氧哌嗪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链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吖啶橙免疫荧光苗团培养沉淀法。用该法可检出每毫升接种约40个菌,增菌24h的培养物或每毫升合约10万个菌的菌悬液,不与水弧菌、大肠杆菌等13种杂菌发生交叉反应。对貉、水貂、獭兔和熊等经济动物310份肛拭样本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66%、19%、21%、29%,与常规培养法均相差不显苦(P>0.05),可在27h内报告结果,而常规培养法则需要5~7d。该法适用于大样本的检测和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孤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食品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菌首次由藤野恒三郎于1951年分离获得,近些年来由该菌引起的暴发流行有增无减,多数为食用污染的鱼贝类所引起。据上海1950~1961年的统计,嗜盐菌占查明细菌食物中毒炳原菌的83.8%。目前国内外检测副溶血弧菌主要依靠常规分离培养法,其操作既繁琐又费时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分离纯化1株致使罗非鱼具有链球菌发病症状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氯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PCR扩增该菌的cfb基因,将扩增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上登录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培养时间和pH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培养温度对其致病力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攻毒方式(腹腔、胸腔和背部肌肉注射)与鱼发病快慢的关系;并对不同规格(100和10 g左右)的罗非鱼对该菌的易感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该菌的最适培养时间为11.5 h,最适培养pH为7.5;腹腔、胸腔和背部肌肉注射后,其发病时间几乎一致,但胸腔注射的试验鱼死亡速度最慢,背部肌肉注射是较安全可行的攻毒方式;33℃培养的无乳链球菌攻毒的罗非鱼发病最快,死亡最集中;100 g的试验鱼比10 g的试验鱼更易感染。  相似文献   

5.
杀蛙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疖疮病是进口动物检疫对象。该菌只能在疾病流行期从病鱼体内分离。在水和鱼卵中虽有此菌,也无法用常规细菌分离和培养法进行分离和鉴定。用ELISA技术快速检测水样中的该菌获得成功,为进口虹鳟鱼卵时检测该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两步培养法。该培养法具有生产周期短、不易污染、菌体得率高等优点,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工业化生产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我区某羊场流产波尔山羊的胎儿与羊水中分离到一株球菌。将该菌人工感染试验动物,证实为致病菌。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致病特性等进一步进行检测,证明该分离菌为羊链球菌。同时对该细胞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敏,而对青霉素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对豫南地区出现的疑似沙门菌阳性病料进行分离,并对该菌的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等进行鉴定,根据fliC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预期片段,通过与GenBank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为沙门菌。通过药敏试验确定了该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为临床治疗用药奠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沙门氏菌毒力基因侵袭蛋白A(invA)的特异性肽核酸(PNA)探针,在前期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并评估了沙门氏菌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NA-FISH)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Sal-invA探针除对目标菌杂交呈阳性外,与12株常见的非目标菌杂交均为阴性,特异性强;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为10~5cfu/mL,而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细菌分离培养法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cfu/mL和10~5cfu/mL,PNA-FISH方法的灵敏度与分离培养方法相近。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生肉制品,增菌培养后经上述3种方法检测的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00cfu/mL。对83份生鲜肉经增菌培养后,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符合率均达到98.8%。表明,增菌培养是提高该PNA-FISH检测方法灵敏性的重要步骤。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沙门氏菌的PNA-FISH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用于临床肉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四川南充某养殖场发生了一种以仔猪下痢为主的疾病,采集病死仔猪肝和肠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涂片、染色和镜检观察,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产气荚膜梭菌。采用那西肽等药物对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药敏试验,那西肽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002 5μg/mL;其次为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和吉他霉素;林可霉素对该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2种不同的重组溶菌质粒转化至鸡痢疾志贺菌中,构建含有双重溶菌质粒的志贺菌重组菌株,以提高该菌菌壳制备的裂解率和稳定性,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用重组溶菌质粒pBV220::E和pBBRIMCS-E共同转化到鸡痢疾志贺菌,构建志贺菌重组菌株Sd(pBV220::E/pBBRI MCS-E),重组菌株于28 C培养至D600值为0.5时升至42℃继续培养,间隔30 min检测菌液D600值,进行重组菌株的溶菌裂解动力学比较试验,绘制裂解曲线图并计算出裂解率,制备菌壳并对其形态进行电镜观察.重组菌株Sd(pBV220::E/pBBRIMCS-E)经42℃诱导后可形成菌壳且保留了基本的细胞形态,裂解率达到了99.999 9%.本研究成功制备出鸡痢疾志贺菌菌壳,为研究利用该菌菌壳预防鸡痢疾志贺菌病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从全国30多个猪场送检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中,用PPLO培养基进行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对分离菌进行了PCR鉴定和生化鉴定,并测定了该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成功分离到了15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菌对先锋霉素类和氯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从患病仔猪体内分离出病原菌,据其病原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为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唑啉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阿莫西林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庆大霉素低度敏感,该菌致死小鼠.利用分离培养的细菌进行增殖培养,制备了生理盐水菌液和营养肉汤菌液两种灭活疫苗.结果表明菌种在普通琼脂斜面上生长旺盛,两种疫苗接种小鼠全部健活,生理盐水和营养肉汤菌液组免疫保护率分别达到75%和87.5%,说明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从某规模猪场病死猪肠内容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魏氏梭菌的细菌,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经鉴定该菌为魏氏梭菌,通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敏感;对氟哌酸、氯霉素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5.
尹望  杜志琳  李雪平 《饲料研究》2015,(3):18-20,59
对一株猪源乳酸菌HEW-A208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对胆盐及酸性环境的耐受性。通过对菌落数、菌落大小和溶钙圈大小3项指标进行检测,确定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为最优培养基;在p H2.5、3.5和4.5环境下处理150 min对该菌无显著影响,在p H 1.5环境下处理30 min该菌仍保持较高的存活率;胆盐对该菌生长有一定影响,但短时间内低质量分数处理影响较小。相同胆盐质量分数下,培养时间越长,活菌数越低,胆盐质量分数高于0.2%时该菌生长基本停滞。  相似文献   

16.
藏鸡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地区某藏鸡饲养场的腹泻病料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反应,确定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菌在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均能生长,生化反应中该菌可发酵葡萄糖产气,但乳糖、蔗糖等反应呈阴性;16 S rR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志贺氏菌为100%同源,系统进化分析中该菌与福氏志贺氏菌位于同一分支,确定该分离菌为福氏志贺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普通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高度耐药,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这是国内首次在藏鸡中发现福氏志贺氏菌感染,对藏鸡的安全养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保加利亚乳杆菌在以胰蛋白胨为主要氮源和在以大豆蛋白胨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光密度值(OD)、活菌数、湿菌泥得率和培养过程中细胞革兰氏染色的形态,来分析两种培养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在以胰蛋白胨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得的OD590 nm值要比在以大豆蛋白胨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中的高,活菌数也较多,但由于其细胞形态相对比较细小,因此所获得的湿菌泥得率反而相对比较少。该结果对今后工业化生产该菌种直投式发酵剂的氮源选取提供有利参考,同时也进一步阐明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生长的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气肿疽梭菌C54-1株(CVCC60001)的菌种特性,制备了1批气肿疽梭菌C54-1株,并对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16S rDNA等进行检定,以及对于该菌的适宜培养基促生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冻干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〇〇〇版质量标准的规定。16S rDNA鉴定为气肿疽梭菌,相似度为99.93%。在免疫原性检定中,使用致死剂量攻毒时,免疫组能够4/4被保护,证明该菌明矾苗免疫效果良好。使用商品化梭菌培养基对于该菌培养进行了比对,证实商品化培养基替代厌气肉肝汤的可能性。本研究为气肿疽梭菌的制备和检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使用不同培养基进行比对研究,为该菌的稳定培养和疫苗工艺改进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22日,扬州动物园内的1只松鼠猴突然发生死亡。解剖该松鼠猴可见其肺脏、肾脏、脾脏及肠道上呈现白色圆形、干酪样、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无菌采集肝脏和脾脏后,在麦康凯琼脂板、血清琼脂板和鲜血琼脂板上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纯培养后,鲜血琼脂板上可见干燥的灰黄色的菌落。经生化试验和16S rDNA试验鉴定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也表明该菌为该松鼠猴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羧苄青霉素和头孢噻肟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伴侣动物发生化脓性疾病的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天津市某动物医院的一例犬子宫蓄脓病例的脓汁进行病原学研究,包括细菌的分离、纯化、涂片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基因序列分析。通过观察分离菌菌落形态和染色特征、生化培养鉴定特性、药敏试验测定该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PCR方法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基因进化树的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该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湿润的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培养特征与埃希氏菌属一致;该菌对链霉素、麦迪霉素、哌拉西啉、妥布霉素、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头孢西叮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哌酮和卡那霉素耐药;该菌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与弗格森埃希氏菌最接近,基因进化树构建与弗格森埃希氏菌属在同一分支上。说明该分离菌属于弗格森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