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78、183天,在2013—2014年度多点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166、2161.8 kg/hm~2,较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种籽平均增产18.47%、18.24%;平均花瓣产量分别为512.1、529.95 kg/hm~2,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花瓣平均增产20.00%、24.18%。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无刺、株高适宜、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29.1%、26.3%)、高亚油酸(分别为81.95%、80.86%)、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红花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4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定名为‘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 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同时,也适应新疆红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稻米的香味除了受遗传基因影响外,栽培环境对香稻的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也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贵州省从江县不同种植点的土壤环境对‘苟当1号’稻米香味物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在贵州省从江县200~900 m的海拔范围内选取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分别种植‘苟当1号’,并对5个地点的土壤进行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测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各个种植点的‘苟当1号’稻米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苟当1号’在不同种植点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影响水稻香味的重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在土壤中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最高的高大种植点相对含量最高,因此‘苟当1号’在该种植点的香味最浓郁。‘苟当1号’香稻稻米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成分,探究该香稻品种种植于不同种植点的土壤特性与主要的香味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该香稻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点提供理论依据,为香稻生产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峰 《中国种业》2021,(5):86-87
峰禾1289是保山瑞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冬季用单交种YA1126?LF242为母本、自交系LF8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三交种。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19191号。该品种抗性好、适应性广、丰产性稳产性好、出籽率高,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玉米种植区种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因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被称为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目前杂交粳稻存在产量竞争优势不强、生育期偏长,生态适应范围窄、稻米品质有待改善等问题。选育同时兼顾产量、生育期、品质等特性的新组合将有利于杂交粳稻的发展。‘申优2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申恢26’配制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5-201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751.3 kg/hm^2,比对照‘花优14’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69.5 kg/hm^2,增产2.6%。‘申优26’具有产量优势强、成熟期早、稻米品质优异、适宜种植范围广等优势,已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编号为沪审稻2017001。适合在上海全郊区、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作为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本研究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豆杂种优势是提高中国大豆单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选育高产大豆杂交新品种对中国大豆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皖杂豆5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W1101A’,恢复系为‘MR1312’。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98.7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8.49%。2019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60.7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6.06%。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豆2020000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等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大豆新品种‘皖杂豆5号’的选育和推广对中国大豆单产的增加、国产大豆的振兴和豆农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密度对中熟春大豆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滴灌中熟春大豆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以中熟春大豆品种‘新大豆27号’和品系‘11-109’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8.0 (D1)、28.5 (D2)、36.0 (D3) 万株/hm2 3个不同种植密度,并对其群体上、中、下三个冠层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做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密度由D1增加到D2,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显著增加;密度由D2增至D3,叶面积指数继续增加,而干物质和产量不再继续增加;增加密度明显降低植株7节以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结荚节位,降低单株粒数、粒数和经济系数;新大豆27号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叶片光合速率等对密度的响应不如11-109敏感。D2是两品种(系)的适宜密度,新大豆27号籽粒产量为5551.13 kg/hm2,较11-109高14.73%。超高产春大豆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对密度的响应不如高产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芒果采后易软化、变黄和腐烂等问题,以‘台农’、‘红贵妃’和‘金煌’3个品种芒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热处理(50℃热水处理10 min),并比较其作用效果。发现热处理能维持果实的硬度,但对糖、酸和Vc的含量无显著的影响,能抑制MDA的产生,但不能抑制芒果的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不同品种之间,从硬度和可滴定酸的保持以及低电导率、低MDA含量和较高SOD活性的保持,都充分说明了‘红贵妃’的耐贮性好于‘台农’和‘金煌’2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2-C-甲基-D-赤藓糖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MDS)是MEP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鉴定芒果中的MDS家族基因,探索MDS家族基因的进化、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同源搜索的方法,从13个植物基因组中下载了16个MDS家族基因,对其进行了蛋白结构域、系统发育及在芒果中的表达分析.蛋白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芒果MDS家族...  相似文献   

9.
探明低温贮藏期对‘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病害、抗氧化水平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芒果果实的低温贮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广西百色地区的‘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采用10 °低温贮藏果实,分别在贮藏期第0、5、10、15、20、25和30 d时,测定果实中抗氧化能力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总抗氧化能力、多酚氧化酶、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总酚,和果实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以及果实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期第15 d,芒果病害开始出现,而且,随贮藏期越长,果实腐烂率越高。贮藏前期(15d以前)果实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等维持了较高的含量;贮藏后期(20 d以后)果实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开始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进一步降低。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采用10 °低温贮藏‘台农1号’芒果果实,中短期(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In mango (Mangifera indica) cv. Nam Dok Mai fruit, stored at 4 °C, peel browning occurred within 9 d, while no browning was found in cv. Choke Anan fruit stored at 4 °C for 30 d. During 6 d of shelf life at 27-28 °C, following various periods of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he peel browning in cv. Nam Dok Mai (if not yet maximal) became worse, whereas little browning was observed in cv. Choke Anan fruit. The pulp of the fruit of both cultivars did not show browning during the 4 °C storage, but the pulp of cv. Nam Dok Mai exhibited some browning during shelf life if the fruit had been stored at 4 °C for more than 18 d. Peel and pulp color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total free phenolics.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observed between peel browning and PAL activity in the peel, while a very low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peel catechol oxidase activity. The browning in the pulp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measured enzyme activities. The data therefore show a relation between PAL activity in the peel and low temperature-induced peel browning.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为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玉米品种及辨别不同玉米品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研究方法】采用7种当地主推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采用宽行密植栽培技术,收获后考种测量穗部性状及产量。【结果】研究发现:(1)先玉335产量相比其他品种仍为最高,军玉288次之。太玉811在产量相关指标方面均低于其他品种;(2)除协玉4号之外,各品种中影响穗粗的基因表达相近,且品种差异对穗行数及穗长影响显著,但有些品种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反映出当前市场上有些品种的遗传背景较为相近;(3)军玉288应通过一定的栽培措施降低秃顶长度,且反应出除协玉3号与协玉4号之外其他品种在控制轴粗方面的基因相近,而现在的育种目标追求细轴,因此协玉3号与协玉4号应在轴粗方面进行相关改进。在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选取玉米品种时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产量相关性状差异也不显著,但在一些外部形状、抗逆性、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先玉335的综合性状在这些品种中为最优。且有些性状的表现反映出这些品种的遗传背景相近,说明我国玉米遗传资源狭窄,因此今后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在遗传资源的拓展、抗逆性的提高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对芒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对芒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红芒6号’芒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采收期对芒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着重考察芒果常温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病果率、硬度、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及固酸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早采收的芒果,其TA和Vc含量较适时采收的要高,而TSS含量和固酸比则较低;过晚采收的芒果,其失重率和病果率高,果实软化快。笔者提出了‘红芒6号’芒果最佳的采收期是盛花期后120天,适宜采收的生理指标是TSS和T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0%和0.85%。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新疆春小麦不同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异。以20% PEG-6000 作为水分胁迫剂,对10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芽长、相对根长、相对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20%浓度的PEG胁迫后,发芽率、发芽势、相对芽长、相对根长、相对发芽率均受到抑制,不同品种降幅不同;2) 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10份春小麦的综合评价值(D值)在0.01~0.82之间,中国春为强抗旱品种(1级),新春3号、新春6号、新旱688等3个品种为中抗品种(2级),新春2号、新春26号等2个品种为弱抗旱品种(3级),新春7号、新春17号、新春20号、新春21号等4个品种为不抗旱品种(4级)。因此,新旱688、新春3号、新春6号可作为新疆小麦抗旱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在豫西地区环境条件下推广的最优花生品种,给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在往年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采取随机区组、3次重复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荚果、果仁产量高低趋势基本一致,果仁产量比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增产超过5%以上的有‘豫花9326’、‘漯花4087’、‘濮花9519’、‘豫花15’、‘秋乐177’、‘豫花9719’、‘商花6号’,果仁产量比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减产超过5%以上的有‘白沙1016’、‘远杂9102’、‘商花5号’,其余品种介于二者之间,依据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性等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定,筛选出目前在豫西地区春花生田中最佳的种植品种为‘豫花9326’、‘漯花4087’、‘濮花9519’、‘豫花15’、‘商花6号’。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凉山州春马铃薯高产新品种筛选及其稳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凉山州生态区域的春马铃薯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合作,以美姑、昭觉、越西和布拖为示范点,开展春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多年多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美姑地区,‘罗硕’和‘川凉薯1号’表现突出;昭觉地区,引进的新品种‘青薯9号’增产显著,可以大面积推广,适量种植米拉;越西增大‘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适当种植‘米拉’和‘凉薯17’;布拖适当增加‘镇薯1号’和‘云薯107’的种植面积,减少米拉的面积。由此可见,凉山州不同生态区域适宜的春马铃薯品种差异较大,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工作应长期坚持。此项工作的开展结束了高原山区多年不换种,马铃薯春作、秋作、冬作品种不分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