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对水稻产量盲目追求,水稻氮磷钾化肥用量普遍偏高,肥料增产效率下降,部分稻田土壤酸化。含硅土壤调理产品不仅能补充水稻所需养分,起到增产效果,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在水稻上应用上开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可在一定程度提升水稻实粒数,减少瘪粒数,实现水稻增产,较常规处理增产3.83%~22.30%。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酸性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而土壤全氮较试验前和常规施肥差异不大。总体看,含硅土壤调理产品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和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作用,在土壤地力水平较低、常规施肥量较小、常规处理产量较低的地区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方地区酸性水稻土淋溶作用强、硅钾素缺少等问题,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土增施硅钾肥对土壤理化性状、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硅钾肥15kg/667m2、30kg/667m2、45kg/667m2、60kg/667m2及硫酸钾9.6kg/667m2和对照6个处理,三次重复,结果表明:随着硅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 H值也呈递增趋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分别比对照(习惯施肥)增产3.21%、12.46%、10.65%、17.05%、9.35%,说明增施硅钾肥料,不仅可以改善酸土理化性状,而且可以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常规施钾和平衡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穗长、千粒重、产量和秸秆全钾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平衡施钾能增加水稻产量,有效增加水稻籽粒全氮、秸秆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由此可见,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以平衡施肥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明确枸溶性钾肥对稻麦轮作体系的应用效果,开发利用枸溶性钾肥,对于解决我国钾资源缺乏有重要意义。试验分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比2个部分,探究其对小麦当季的应用效果及水稻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各处理的稻麦产量、生物量、钾素累积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用高水平的枸溶性钾肥会造成稻麦的奢侈吸收。比较分析等量水溶性钾肥和枸溶性钾肥施用处理,水溶性钾肥对小麦当季肥效更好,而枸溶性钾肥则对后季水稻效果更好。以枸溶性钾肥代替水溶性钾肥,枸溶性钾肥适宜施用量为0.150~0.225g·kg-1。与对照相比,等量施钾下,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比均能提高稻麦生物量、产量、不同部位钾含量、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中以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配比为1∶1的效果最佳。结论:从枸溶性钾肥对稻麦钾养分供应角度考虑,枸溶性钾肥可替代或部分替代水溶性钾肥。  相似文献   

5.
稻草与钾肥配合施用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钾肥和稻草还田对南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在施氮磷肥基础上设计了稻草与钾肥不同组合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施氮磷肥,增施钾肥和稻草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钾、缓效钾含量,且以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对土壤钾素提高的效果明显好于氮磷肥基础上施用钾肥或稻草;至马铃薯成熟期,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平均高180.13%、125.16%和10.62%,而且较种植前也有较大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33.33%。钾肥与稻草不同配比中以T5(K3S2)、T8(K2S3)对土壤钾素影响比较明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比种植前分别增加69.69%、14.09%和81.98%、10.76%。从节约资源和改善土壤钾素状况综合考虑,在南方早稻-晚稻-马铃薯种植模式下,钾肥和稻草施用量以199.7 kg/hm2和9 000 kg/hm2较佳。  相似文献   

6.
介绍平顶山市土壤钾素现状及变化,并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平顶山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上进行了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不同,其顺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在速效钾低于120 mg/kg时,施钾肥增产率在10%以上,速效钾含量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从作物种类来看,钾肥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最佳经济施钾量依作物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75.0127.5 kg/hm2,其用量大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相似文献   

7.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的试验点如麻城、广水、鄂州和蕲春归为低钾土壤,标记为Low-K。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3K;(5)S+2/3K;(6)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以此来考查当前推荐钾肥用量(K2O 75 kg•hm-2)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及轮作模式下麦秆或油菜秸秆还田钾素对钾肥的替代作用。【结果】结果显示CK处理(-K),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 372、8 710和7 767 kg•hm-2,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与CK相比,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均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量分别为633、1 098和814 kg•hm-2,增幅分别为7.7%、12.6%和12.5%;地上部钾素累积吸收增量分别为40.2、56.5和49.3 kg•hm-2,增幅分别为15.9%、21.3%和36.8%。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会造成高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下降,但可明显提高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同时秸秆还田也会显著降低高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但对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同钾肥利用率相比,钾素利用率均有所降低,但中钾土壤和低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要显著高于高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钾素累积增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钾土壤和中钾土壤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38.2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49.1%;中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60.0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20.0%;而低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 mg•kg-1),增产效果显著,推荐钾肥用量不足。【结论】因此,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而低钾供应田块推荐用量略显不足,增施钾肥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8.
镁渣硅钾肥对含盐土壤肥力特性 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渣硅钾肥由工业冶炼镁渣和碳酸钾(K2CO3)在高温条件下熔融反应制得。该肥料中含有K、Si、Ca、Mg等多种矿质元素,通过盆栽实验探讨施用镁渣硅钾肥对含盐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 g/kg镁渣硅钾肥含盐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硅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80%、33.43%和18.85%;且该处理条件下油菜鲜重和叶片含钾量均有显著提高。因此镁渣硅钾肥通过提高含盐土壤的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对K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然而过量镁渣硅钾肥的施用也会对土壤p H值和重金属含量造成显著影响。因此,针对镁渣硅钾肥的长期施用应当把握用量或者将镁渣硅钾肥进行中和改性,从而对土壤改良和肥力增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钾肥是河北省科学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增产菌剂,它能促使土壤中缓效性钾向速效钾转化,增加对作物的钾素供应。但它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应用方法等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定性的资料。本试验设拌种、大田基施、追施不同数量生物钾肥及施用氯化钾等处理,以不施钾肥为对照。结果表明,生物钾肥与氯化钾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主要作用在于增穗、增粒。生物钾肥以每亩大田基施500克效果最好,其产量略高于亩施氯化钾10千克的处理。用于拌种增产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10.
古雁宾 《农技服务》2012,29(9):1036+1038
为了引起广大农民对钾肥的重视,使之平衡施肥,增产增收,在大季作物水稻收割后,对试验田各小区进行水稻钾肥后效试验,观察后效钾肥对油菜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前茬作物水稻施用钾肥的各处理的油菜比不施钾肥处理的油菜产量明显增加。处理opt-N和opt-P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增产率只有3.58%和12.7%,说明在施用钾肥时也要配施氮肥和磷肥。其他处理opt、opt+OM、K1、K2、K3、K4,增产率分别为16.33%、39.29%、24.5%、53.59%、21.94%、和15.31%,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