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普通小麦栽培品种Roblin对叶锈病和秆锈病均具有抗性。用Roblin同时锈病易感品种Thatcher及秆锈病易感品系RL6071进行杂交以研究这种抗性的遗传。从每一杂交组合中随机选出一套F6品系。在大田锈病圃中随机种植该品系及其亲本。再用叶锈病和秆锈病分离混合物进行人工接种并鉴定锈病反应。用叶锈病和秆锈病专化小种对同样的材料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Roblin携带有抗叶锈病的基因Lr1,  相似文献   

2.
S.C.Sharma等利用侵染型匹配技术,研究了88个普通小麦品系(种)对小麦叶锈病菌(Puceinia temndita Rob, ex Desm)的7个不同小种的抗性差异。根据侵染型和总抗性反应把该88个小麦品系(种)分为11个不同的抗性组,即I一M组。9个小麦品(系)种NL459,PR2,83SN9121和RCB48对小种108,12,162A,77及小种77的3  相似文献   

3.
4.
增强小麦商业品种抗病性的最有效途径是把抗性因子从Triticum L. 属的野生和稀有种中转移给小麦.因此,必须弄清楚不同种小麦的抗病程度,也可以作为划分抗性类型和育种过程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6.
为了鉴定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tritici)的抗性,作者以早期实验中按数量性状作为突变体,从San pastore中选出的突变品系M_(12)、M_(13)、M_(14)为材料,以S.pastore为对照,进行了抗小麦叶锈菌的实验(菌种统一编号为8号小种和13号小种)。并在人工接种发病的小区内测定其反应型及严重度。通过温室内一次鉴定和田间三次鉴定的结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叶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气候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近年来,小麦叶锈病有加剧危害的趋势,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叶锈病危害最经济环保的途径。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对小麦叶锈病病原菌、抗叶锈基因定位、抗病育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研究对策和展望,为抗叶锈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1985-1987年期间进行了花生锈病抗性遗传研究,设计为4×4双列双杂交,通过数量性状分析,从F_1F_2和B_1C_1中观察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抗性属数量隐性遗传.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重要.抗锈性回交效应明显.本文对花生育种遗传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叶锈病[Puccinia rubigo-vera(DC)Wint.f.sp.tritici(Eriks.)Carl。或(P.recondita Rob.ex Desm.)]在所有种植小麦的地方都有发生。它是否每年流行,决定于气候条件。在气候较凉的地区,它是偶发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抗秆锈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间对来自我国小麦主要生产种植区15个省份的182份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与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系)中,114份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62.64%,其中来自东北春麦区、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的品种(系)对秆锈病抗性较强,部分地区材料对秆锈病的抗性较差,甚至江苏省的13份品种(系)对秆锈病全部感病,这表明虽然我国当前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然存在有相当数量的感病品种,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向日葵与向日葵锈病病菌的互作关系及品种的抗性机制,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向日葵品种对锈病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在电镜下观察发现,向日葵锈病菌侵染向日葵后,在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上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病菌在感病品种细胞间隙分布有大量的胞间菌丝,寄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叶绿体变形,叶绿体的片层结构排列零乱,直至叶绿体解体.在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没有观察到吸器的产生,寄主细胞的早期坏死与锈菌的发育受阻密切相关.品种的抗病性可能与饥饿阻止真菌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中的两大主要病害。为系统掌握四川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性及抗病性水平,以大田样品和近10年审定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成株期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15份大田样品和33个审定品种构成的总群体共扩增出38条多态性带,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2~1。大田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信息指数、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868 4、1.422 8、0.253 0、0.386 7、33和86.8%,各项参数值均高于审定品种。聚类结果显示,多数审定品种与大田样品同源且出现于多个采样地点。抗性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明显,对白粉病的抗性丧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 Speg.)是六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流行病害。近年蔓延很快,发病普遍,为害严重。花生发病后,植株早衰、茎叶枯落、果荚腐烂,种仁不饱满,产量、含油率显著降低。 花生锈病在武汉地区于1968年发现为害,七十年代初期时有发生,1975年以后,迅速蔓延。该地区一般在7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盛发,发病率达100%,产量损失率一般达10—20%。重的30%以上。1980年花生生育季节,气温较常年偏低1—2℃,日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对19个河南省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南方锈病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间对南方锈病抗性差异明显,其中鲁单981、蠡玉16、DH601抗性较强;郑单958、鲁单9002、粟玉2号对锈病抗性较差;其余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水平居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15.
叶锈病、白粉病和颖枯病害在世界范围内使小麦产量降低.为给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小麦属中供试物种对小麦叶锈菌、白粉病菌和颖枯病菌所表现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免疫性育种的成就决定于选择具有抗性的原始品种,这种品种的抗性受不同来源的基因型所制约。因此,育种家们不断地寻找新的抗性供体。因为小黑麦有许多有益的性状,特别是它的抗病性,所以研究者们越来越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大部分小麦主产区都普遍存在秆锈病。它是破坏性最大的小麦病害之一。据报道,该病曾在北美、中美、南美,澳大利亚、南欧和东欧的部分地区,以及苏联、印度和肯  相似文献   

18.
张薇  曹连莆 《麦类作物》1997,17(2):18-20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19.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20.
交链孢菌(Alternaria triticina)是小麦叶斑病的致病菌。自1961年首次报道在印度比哈尔的马哈拉施特拉和西孟加拉邦的部分地区流行以来,至今已几乎蔓延到印度的所有麦区。由于此病的威胁越来越重,人们一直致力于培育抗性品种来对付这一病害。目前虽已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