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动态     
滨州冬枣研究院助推冬枣产业科学发展本刊讯作为一家以冬枣优质高产、病虫害生物防治、优良株系选育、嫁接组培、贮藏保鲜等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民办研究院,山东滨州冬枣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为冬枣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证,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先后完成了《绿色冬枣生产与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优质冬枣质量控制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等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  相似文献   

2.
今年,“中国冬枣之乡”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在总结近20年冬枣产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四优化”为重点促进冬枣产业和谐发展。一是优化冬枣管理结构,冬:枣由分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推动冬枣标准化生产。二是优化冬枣品种结构,通过品种改良,淘汰劣质单株,提升冬枣整体质量。三是优化冬枣种植结构,移栽稀疏过密园片,为冬枣优质高产创造适宜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四是优化冬枣流通环境,规范冬枣市场和物流秩序,为冬枣销售、外运创造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沾化冬枣的知名度和冬枣产业经济效益,山东省沾化县将冬枣商标作为培育和发展重点.积极引导企业、经营者、经济组织申请商标注册,并为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者提供免费咨询和服务。目前,该县已注册“林国红”、“寒红”等冬枣商标26件。2008年,注册了商标的冬枣市场售价较普通冬枣高1~1.50元/kg.为枣农增收近亿元,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冬枣产业是临猗县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全县枣树栽植面积1.34万hm~2,涉及9个乡镇70多个村,其中冬枣面积1.2万hm~2,鲜枣年产量30万t,总产值20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0%。临猗县先后进入"中国红枣产业十大县""中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国家优质鲜枣生产基地县"行列,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鲜枣生产基地、流通基地和集散地。  相似文献   

5.
沾化县出台冬枣物流配送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冬枣物流配送市场,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枣农,近日,山东省沾化县出台了《沾化冬枣物流配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物流配送企业的配套设备、基础设施、信息网络、遵纪守法、诚信守约以及营运、营业资格等都有明确规定,并严格审验有关证照。该办法还规定,配送价格由物价和交通部门监管,这必将为冬枣物流配送市场规范有序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据《北方园艺》2012年第4期《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家政等)报道,以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采后冬枣,以微孔保鲜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冬枣保鲜袋内氧气和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在山东省星火科技服务基地建设办公室的技术指导下,无棣县富硒冬枣协会实验基地86.7hm^2冬枣园获得丰收,平均每667m2产量达1500kg。据测定,无棣县富硒冬枣硒含量达43.2μg/kg,受到了客商青睐,尚未成熟便被北京、广州等地的超市以高出普通冬枣4~6元/kg的价格签订了包销协议,枣农平均增收11万元/hm^2。  相似文献   

8.
为弘扬冬枣文化,打造知名品牌,反映冬枣产业发展成就,更好地服务于冬枣产业,由山东滨州裕华集团、滨州冬枣研究院、滨州市冬枣协会、中国枣业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冬枣网(www.cndzw.cn)日前正式开通。该网站是继中国枣网、中国枣信息网和中国金丝小枣网等专业网站后国内开通的又一家枣专业网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冬枣专业网站。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2020年出台了《鄂托克旗优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2020—2022年)》旨在加速发展当地肉牛养殖业。随着进一步优化畜牧结构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优质肉牛产业迫在眉睫,秉承助力鄂托克旗优质肉牛产业发展及发挥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支持力量,对鄂托克旗肉牛产业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当地肉牛养殖户及产业从业者提供帮助的同时可以为当地政府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蚕业》2016,(4):49
《农业装备技术》是由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主要介绍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措施和生产技术,交流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科研新成果及发展动态,促进农机企业及产品的宣传与交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传播科技知识,促进农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栏目有装备工程、现代农业、设计与工艺、农业开发、机手之友、热点问题、适用技术、四新集萃、展望预测、信息窗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畜牧科学》2010,(6):F0004-F000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中央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以服务“三农三牧”为宗旨,围绕科研中心工作,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在研究和解决自治区农牧业重大生产技术问题、农畜新品种培育推广、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技联合协作及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坚持抓好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全院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桂林市冬枣种植面积1 100 hm2,鲜果以果粒较大、质地松脆、风味清甜或浓甜、核小、皮薄、营养丰富、耐贮运、货架期长等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冬枣在桂林市种植表现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速生早结、丰产稳产、鲜果品质优良,并且果实成熟期比桂林市以北地区早,生产经营效益高,产业效益突出,因此冬枣产业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畜牧科学》2010,(9):F0002-F000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中央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以服务“三农三牧”为宗旨,围绕科研中心工作,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在研究和解决自治区农牧业重大生产技术问题、农畜新品种培育推广、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技联合协作及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坚持抓好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全院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牵头,2018年5月成立国家优质蜂产品科技创新联盟,提出蜂业提质工程项目,主旨是要壮大我国蜂业科研力量,优化研究布局,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协同创新,引领蜂产业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天宝康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宝康)、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神农之乡养蜂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开展“生产成熟蜜优质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课题研究。在改革生产的蜂蜜品质低、收益差和落后的蜜蜂饲养技术方面,研究提出多箱体饲养强群、多个浅继箱生产成熟蜜的方法,取得蜂蜜高产优质高收益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果蔬》2012年第1期《热和钙处理冬枣贮藏试验》(作者李宁等)报道,以“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45℃热水、氯化钙2%溶液、45℃氯化钙2%溶液对冬枣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45℃热水、氯化钙2%溶液、45℃2%氯化钙溶液处理后在(0±1)。℃贮藏均可保持冬枣贮藏品质,有效地抑制了贮藏期冬枣呼吸跃变,保持了冬枣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6.
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境内的裕华集团冬枣园盛产著名的“雁来红”冬枣,是全国最大的绿色冬枣生产基地,素有“中华第一冬枣园”之称。该园依托独特的规模、区位和品牌优势,努力从深层次挖掘农业生态旅游文化的内涵,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景点。目前已建成观林台、上枣下鱼区、老冬枣树游览区、大棚科学实验区、百枣园游览区、生态餐厅、趣味生态园等十几个景点。在冬枣即将收获之机,该园又推出了“三自一保”旅游活动,旨在使都市人实现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当前和今后15年,我国农业科技将优先发展包括增产、优质、高效和农用工业在内的八大关键技术体系,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质量与水平。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在北京国际周期间向记者介绍了这八大技术体系的具体内容。发展以提高农产品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增产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直接应用于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生产第一线,有效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技术,为保证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发展粮棉等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及产业化技术,主要作物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生物灾害控制技术,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与集约化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大棚冬枣花期采取蜜蜂授粉与常规喷施赤霉素授粉后对冬枣结实率、果实品质、综合效益等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蜜蜂授粉果实畸形率为2.7%,较常规激素授粉降低12.6个百分点,但亩产仅836kg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释放蜜蜂与喷施1次赤霉素配合的授粉方式对应枣果畸形率较常规授粉降低43%以上,且可改善果实品质,综合效益最高。本研究对保护地冬枣生产如何授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牧草产业不仅可有效改良土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能通过发展商品化青贮饲料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饲草资源,促进农牧民增收。我国牧草产业发展历史较短,专业设备及技术研究相对薄弱,需要企业和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务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升整体产业水平,才能尽快摆脱依赖进口草的被动局面。因此,应解决好科技和人才资源的叠加,发挥草业科技推广和服务支持能力,加速草业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向草业经济优势的转型,实现牧草产业走向商品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康相涛 《中国家禽》2006,28(16):1-5
由于之前的禽流感影响,我国优质鸡产业生产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中国的优质鸡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本文对优质鸡产业发展之道进行了深入研究。优质鸡育种与生产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生产第一要素,关键是寻找科技创新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发展优质禽加工技术,以优质特色产品为品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优质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