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栊翠庵品茶”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宝哥哥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的主要情节。本文主要解读其中的茶文化,以飨读者。 一天,贾母带了刘姥姥一帮人来到栊翠庵,庵里住持妙玉忙接了进去。贾母见院中花木繁盛,对众人笑道:“到底她们是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看,一面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相似文献   

2.
茶具小史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说的是拢翠庵有个修女叫妙玉很讲究品茶和茶具。她用海棠式的雕漆填金“云龙献寿”茶盘和白瓷盖碗沏茶招待贾母,又用“绿玉斗”茶碗沏茶招待宝玉。茶是“老君眉”,水是隔年梅花上的积雪,喫在嘴里,幽香扑鼻,清醇无比。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品茶和茶具非常注意,把茶具作为品茶重要条件。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同时我国陶瓷业发展历史更加悠久,驰名中外。自古至今,我国茶具丰富多  相似文献   

3.
茶具的变迁     
茶具与茶器同名。最初多用茶具这一名词,如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意思是在烹茶时要将茶具洗净备妥。晋代以后的一些古书中多用茶器这一名词,唐代陆羽《茶经》中把采制茶叶的工具称为茶具,饮用茶叶的器具称为茶器,宋代以后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了。我国古人重视品茶艺术,使用茶具也极为考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众人在栊翠庵品茶,所用的茶具各具特色:贾母身份最高,用的是成窑珍品;妙玉是主人,用的是绿玉斗;宝钗和黛玉是小姐,用的是“古玩奇珍”;宝玉是少爷,用的是“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其余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一书不仅是方学巨著,其字里行间也浸透着茶文化的底蕴. 1 茶叶花色品种 《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相似文献   

5.
正一、众说纷纭的老君眉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对"老君眉"作了如下的细节和背景描述: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写到拢翠庵忽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庵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带发修行的.那文墨极通,模样儿又极好的妙玉忙去烹茶待客。原来是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庵中吃茶。妙玉捧出一  相似文献   

7.
成语“清茶淡话”语见金·侯善渊《西江月》:“寐静茅淹潇洒,危峰甯锁烟霞。朝阳轩外一枝斜。待客清茶淡话。”成语大意是说,一杯清茶,一番闲话。比喻待人随和而情真意切。综观社会交友状况,有的是清茶淡话,有的是浊酒狂歌,到底哪一种方式好呢?有的人认为后者好。例如,清·瞿灏《通俗编·言笑》就引《王直方诗话》这样说:“司马温公题赵舍人庵曰:‘清茶淡话难逢友,浊酒狂歌易得朋。’”实际上并非如此。台湾女作家三毛和琼瑶是一对以姐妹相称的文坛好友,在她俩真挚的友谊中,还凝聚着清茶的芳香,三毛曾在她的作品中记述了在琼瑶家3次难忘的饮…  相似文献   

8.
品茶与分茶     
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诗中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何谓分茶?看了几本诗选,各家注释不同。《宋诗一百首》注:“分茶即品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分茶。犹言品茶。分,鉴别的意思”。《宋  相似文献   

9.
作家茶趣     
武清爽 《茶叶通讯》2005,32(2):47-47
茶能助文思,更能显示出作家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都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此茶馆的一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正巧妙地揉…  相似文献   

10.
茶事典故     
《广东茶业》2004,(4):29-29
四才子品茶联诗 茶事趣闻之一。《吴门四才子佳话》载:明代唐、祝、文、周四才子一日游览至泰顺(属浙江温州)境地,酒足饭饱,皆昏然欲睡。唐伯虎道:“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片刻,香茶端上。祝枝山说:“品茗岂可无诗?今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联成一绝。”唐伯虎接着便吟:“午后昏然人欲眠”,祝枝山续道:“清茶一口正香甜”,文征明说:“茶余或可添诗兴”,周文宾作结:“好向君前唱一篇”,邻座一位客官听完,连称“好  相似文献   

11.
成语“茶余酒后”语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3回:“赵老爷听了,也当作新闻,茶余酒后,未免向各同事谈起。”也作“茶余饭后”。章以武《邢编辑轶事》:“在文艺界,传为茶余饭后的美谈。”还作“茶余饭饱”。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成语大意是说,品茶饮酒之后。指休息空闲的时刻。泛指闲暇之时。一般人认为,饮茶是休闲之事,可是,从“茶余酒后”、“茶余饭后”和“茶余饭饱”等成语可以看出,“茶余酒后”等成语才是指休闲时刻。那么,饮茶则如同喝酒、吃饭一样,属于必要时刻。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翻译学视角对比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及戴维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对《红楼梦》栊翠庵中各种茶具英译的识解重构过程,解释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及戴维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翻译时的认知活动。结果表明:由于译者对于我国茶文化的理解不同,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同一茶具进行了不同的识解重构并采用了不同的译法进行翻译,结果导致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及戴维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对于茶具的译文各有优点与不足,有一些茶具两者的译文都与原文意思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3.
正与《红楼梦》相关的茶事,文人们写了很多,这也难怪,整部"红楼"哪处少茶?但同样茶事随处见的《西游记》,却很少有人为之落上几笔,岂不惜哉?因之,不避才枯笔涩,我让《西游记》在自己脑海逐页而过,茶事茶影应笔而来:双叉岭上,刘伯钦一家招待唐僧的那几盏茶让读者跟着一品同胞的温情,味儿久久不息于心间。刘伯钦将唐僧从虎口救出,得知唐僧的身份后,他说  相似文献   

14.
饮茶史话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远古时代 ,人们把茶叶当作一种药材 ,称为“荼”(《说文解字》)、为“”(《尔雅·释木》)。“茶”字出现较晚 ,始见于盛唐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茶的药用价值早为人们所认识。《诗经·谷风》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神农食经》说 :“利小便 ,去痰热 ,止渴 ,令人少睡。荼茗久服 ,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也说 :“甘荼久食益意思。”茶作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 ,历来说法不一。据《华阳国志》记载 ,传说周武王伐纣后 ,巴蜀等西南小国曾将其所产茶叶作贡品献给周武王。茶作为饮料的正式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  相似文献   

15.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于辛亥革命前后,在《雅堂文集》说:“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武夷之茗,厥种数十,各以岩名。上者每斤十至二十金,中亦五、六金。三州之人嗜之,他处之茶不可饮也。新茶清而无  相似文献   

16.
去南京办公,对方单位请我去茶楼品茶。幽雅的茶室,飘散着氤氲的茶香,茶香入口暗香萦绕口鼻,如入兰圃,香清气爽。清缘的茶汤,澄彻明净,棉软的茶汁,盈满齿颊。细品无些许苦涩,入喉甘润。我嗜茶有年,还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品啜着,思索着,回忆着……这是什么茶呢?不可名状。在客人面前又不好意思问,还担心客人问我!毕竟是从北方大城市来南京的人,怎么能“露怯”呢?客人埋单,我偷问茶艺小姐,她莺声燕语地说“:太平猴……”尾音随着她那袅娜的身影带走了。茶的名字简直太怪了!有名茶“江‘西狗牯脑’”,正好对“南‘京太平猴’”?绝妙茶联。不过这…  相似文献   

17.
(一 )南朝时饮茶典故中子鸾子尚兄弟颠倒陆羽《茶经·七之事》中的前目上有南北朝时南朝“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字样 ,后面的全文是 :“《宋录》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 ,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 ,子尚味之曰 :此甘露也 ,何言茶茗 ?”有人想把此典故人物说得通俗些 ,写成“新安人王子鸾、豫章人王子尚”兄弟如何赞美茶。文章加了个“人”字 ,便成姓王的了”。恰与笔者同姓 ,我知古之饮茶王氏 ,汉有王褒 ,南北朝时有王肃 ,未见还有这两位王姓饮茶名士 ,待查看他们的生平。检南朝·梁·沈约《宋书》 ,唐初李延寿《南史》 ,…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便叫:‘茶博士,将两杯茶来!’没多时,茶到。”这里的“茶博士”.是称茶楼、茶馆内沏茶和跑堂的堂倌(茶铺中招呼接待茶客和专司泡茶续水的人)。“茶博士”始见于唐朝封演的《封氏  相似文献   

19.
周昊  张惜丹 《福建茶叶》2023,(1):179-181
饮茶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品茶在与中国古代思想融合后成为一种除物质性之外更具有精神层面体验的活动。品茶是建立一种脱离世俗的意境,绘画作品建造“世界”制造“大地”,使得观看者通过“象外”走入意境。物质世界纷繁复杂,茶和艺术都可以让心得到抚慰和宁静,品茶让人端坐于桌前或盘坐于席上,以茶道之缓和、茶香之清苦修身而养性,艺术作品能让人真正的获得坚定的力量和向前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的泡茶,“饮” 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 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 和“艺术”的根源。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 的精神,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