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云南下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因此下关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但同时也有不少差别存在。从韵母(元音)、声母(辅音)以及声调等方面对普通话和以关迤语音为代表的下关方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语音差别,突出下关方言的语音特点,为推广普通话和研究下关方言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除音调有差异、声母韵母有变化之外,最突出的一点是河南话分尖团音,而普通话不分尖团音。本文以平顶山市及所辖舞钢市周边区域的方言为代表就河南方言的尖团音现象加以举证和归类。  相似文献   

3.
社会语言学重视语言的多样性以及个人和社会对语言多样性所作出的作用。语言接触是语言或方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临沂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接触越来越频繁,普通话日渐对临沂方言产生负迁移影响,以至于临沂口音发生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 ,对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中的声调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的声调主要问题是调值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以《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为调查文本,对开原方言古清入声字的声调进行描写。结合人口迁移导致的方言接触对开原方言清入声字归入四声的原因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为:清入声字归入声四声无规律是受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影响的结果;古入声读作去声可能是刻意追求“伪入声”的使用心理。此外,说明了普通话推广与制约力量使开原方言清入字归调向普通话靠拢,东北官话清入字归入上声多于北京官话这一规律在开原方言中并未体现。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中双宾构式"V+给+NP1+NP2"的句式语义特征为"表示领属关系的转移",NP1为间接宾语,NP2为直接宾语。南方方言双宾构式与普通话的不同,在于句法结构中的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的倒置,且"给"前不能出现其他动词,但两者可以表达相同的语义特征,这也正体现出"整体汉语"下南方方言与普通话中双宾构式的差别与联系。在"整体汉语"视角下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对两种不同的双宾构式的语义特征与句法条件进行分析,发现南方方言中的双宾倒置现象可能是古汉语的遗存,而周边的民族语,也对这种古老格式的保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北方农村的人来说,普通话一般不会成为进城务工的障碍,但是对南方以及一些边远地区的人来说,如果自己家乡的方言与普通话相差甚远,自己的口音又很重,进城之前练好普通话就极为迫切和必须了,否则的话你在城市里将寸步难行.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不会说普通话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8.
商水方言是中原官话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河南方言的重要部分。调查本地区语言实际,总结出该地区的语音与词汇特色,为河南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而努力。推求出该地区方言的音系,不仅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便利,也为语音的历时研究提供基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词条,为记录方言词汇与揭示悠久地域文化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9.
历亚丽 《河南农业》2012,(12):37-38
高职生的普通话教学工作,应根据其所在地域以及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普通话教学内容是方言声母发音辨证、方言韵母发音辨证、方言声调发音辨证、方言词汇辨证、发音训练等.高职生学习时耐力不足,但思维却十分活跃,创新性强,喜欢参与各类活动.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形式的重点应放到趣味性与参与性上,进行分层课程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将枯燥的知识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为高职生踏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安徽颍上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特殊性的语法现象。文章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了颍上方言中评比句的几种主要形式的语法意义和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1.
商城方言里有一些在口语中使用但不见于书面语的词,这些字词人们只知其音不知其字,还有些字词在发展的过程中读音已经和普通话大不相同。文章根据商城方言古今音变规律,找出该地方言音韵现象并结合文献材料考证出存在商城方言里的二十二例本字。  相似文献   

12.
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方言同时对文学创作、古汉语研究及丰富汉语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半个多世纪普通话的强制推广及时代的迅速发展,方言的话语权被不断削弱,局部地区方言式微,有的已濒临消亡。因此保护方言势在必行。保护方言可以从立法规范、加强宣传、增加方言类节目和教学、录音整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起来,考察了枣阳方言中后缀“娃儿”、“儿”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重点比较二者作名词后缀时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差异,以及方言中形容词、名词、量词的儿化形式及语义特征。认为“娃儿”是一种正在虚化且未完全虚化的语缀,其虚化历程与“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员,他们讲本地方言滔滔不绝,叽叽喳喳,一说普通话就目瞪口呆,吞吞吐吐,虽然他们勤劳朴实、诚实吃苦的品质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由于普通话说不好,只能从事工作强度大、工资低的工作,不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现状。普通话教育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教育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来,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替代了。儿时在农村长大的我,还懂一些方言,可在城里长大的儿子,到了老家,方言基本上是听不太懂了,睁个大眼,似懂非懂。家乡的方言在流失。久日不见的同学终于相聚了,一同学提议到烟台山下的"福来齐"就餐。嗬,一进大厅,一股浓浓的胶东文化就展现在眼前。大厅有一张大桌子,放有文房四宝,来此就餐的客人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笔墨功夫。酒饭正酣,服务员会递上一张"名片",仔细一看,好新鲜!———《胶东  相似文献   

16.
现今有些方言的古入声调类已经消失,古入声字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等调类中,这种变化对人们学习、掌握语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母语出发,借助与普通话的对比探求几条较为可行的判断方法,是快速掌握古入声字的捷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对自己方言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成都18怪     
说方言把大师拜 成都人有方言情结,爱听方言的曲艺节目,爱看方言电视剧,对于普通话却张不开嘴,硬要说几句也是椒盐味道,不仅外地人听不懂,连成都人自己也是二懂二懂的.成都方言在平常说一说还不觉得难听,可是在电视上,在电台里一说,要多土有多土,连成都人自己也会被吓一大跳,想不到自己认为富有表现力又十分动听的方言通过电波传出来这么吓人.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方言曾以独特的韵味引领"官话"多年,但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普通话的推广,河南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河南味儿十足的河南方言,能讲的人越来越少。河南方言大致分豫东、西、南、北、中很多分支,发音各有不同,只有地道的河南人才能分得清。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已有数十年之久,而对普通话水平等级进行测试,这项工作开展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在普通话使用和测试的过程中,却逐渐发现了一些缺陷音,这些缺陷音可以借助前后进行判断,但是如果单独拿出来,往往听起来似是而非,容易引起误解和语感的欠缺。这种缺陷音会影响普通话的规范性,同样也会影响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和修正。本文主要探究针对四川方言这种典型的韵母和声调缺陷发音,进行修正,并找出克服的方法,对四川学习普通话人群语音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语言,是以普通话为基础规范化的语言,包括适量的方言土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些电视媒体出现的方言口播新闻节目,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这些研究,多从语言学的角度去探讨,讨论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电视媒体上,而对传统纸质媒体新闻写作中方言词汇使用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着眼于新闻写作本身,通过一些实例,分析研究方言词汇在报刊新闻中频繁使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