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里杜鹃天下奇 我国著名的杜鹃观赏胜地,首推贵州西部的“百里杜鹃”。其面积之大,品种之多,实为国内外罕见,故被公认为“世界杜鹃花中心”。 百里杜鹃位于贵州省黔西县和大方县境内,环状分布,长50公里,宽2~5公  相似文献   

2.
奏刚 《森林与人类》2001,21(6):28-28
在贵州省西北部的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有一片举世罕见的原始杜鹃林带。整个林带呈环状分布,绵延50余公里,宽约1至5公里,总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百里杜鹃花园”。  相似文献   

3.
引进杜鹃晚花品种对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杜鹃群落进行改造,延长百里杜鹃花期。结果表明:引进大白花杜鹃、百合杜鹃、映山红、羊踯躅、西洋毛杜鹃等5种杜鹃早晚花种类对百里杜鹃群落进行改造,整个花期从38d延长至83d,比引种改造前延长45d,延长118%。  相似文献   

4.
3月,乍暖还寒的云贵高原,当许多花儿还在沉睡的时候,贵州西北部的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是杜鹃花的海洋。漫步山路,五彩缤纷的杜鹃花迎面扑来。登高远眺,一幅幅杜鹃花的壮美的画卷此起彼伏。百里杜鹃展现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到处是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景观。  相似文献   

5.
阐述石榴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地理分布特征,将我国主要石榴分布区和百里杜鹃风景区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9个主要生态因子中,该区域地理坐标、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这5个因子均与我国主要石榴分布区相符,是百里杜鹃风景区石榴栽培的生态适宜因子;百里杜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土壤p H值这2个因子与我国主要石榴分布区相符;百里杜鹃大部分地区的积温和年日照时间这2个因子明显低于我国石榴分布区,是百里杜鹃风景区石榴栽培的生态限制因子。推测这2项因子是导致该区域石榴口感偏酸、口味欠佳的主要原因。在该区若要大规模栽培石榴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百里杜鹃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始杜鹃花资源,以"花"闻名,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然而现有知名花卉景观的杜鹃花海,花期为每年3~5月,花期较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百里杜鹃内也没有形成知名的花卉旅游产品。针对百里杜鹃花卉景观和花卉旅游产品规划进行了探讨,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了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遇分析和威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处鹃花醉游人李盛仙杜鹃花是世界著名观赏花卉。我国是杜鹃花的分布中心,又是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当令世界有杜鹃花850多个品种,我国就有650多种。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云、贵、川三省。四月杜鹃红似火,你可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观赏杜鹃花胜地吗?百里杜鹃天下...  相似文献   

8.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雪凝灾情分析及重建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贵州省凝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实施细则,就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受灾地块设置样方进行林木受损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普底花区的成灾面积比远远低于金坡花区;杜鹃林中马缨杜鹃受灾最严重,映山红(落叶)受灾最轻;大径级的杜鹃花受损较严重,林内出现大量的林窗,面积最大的达2 100 m2.从树种、林分结构、自然条件等情况,分析灾害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灾后重建应以杜鹃花区为重点,加强大径级杜鹃花的保护力度,林窗的生态恢复需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鹃属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西部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鹃属植物种类关系到其保护区的价值。经过调查研究,该保护区计有杜鹃属植物33种(含变种),分属于5个亚属,占贵州现有杜鹃属植物种类111种的29.73%;并发现了西昌杜鹃和白花杜鹃两个贵州的新分布种;进而从园林的角度,论述了这些杜鹃属植物种类花的颜色、大小及花期等的观赏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丹东杜鹃分布概况,发展概况,发展前景、制约因素,结合丹东实际情况,丹东杜鹃产业发展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贵州百里杜鹃煤矿采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以科技为先导,采取生物治理为主,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为给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演替趋势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典型杜鹃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更新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百里杜鹃典型杜鹃群落由13科19属27种植物组成,重要值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马樱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80.99%)、迷人杜鹃R.agastum(48.69%)、露珠杜鹃R.irroratum(46.25%);典型杜鹃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比较低,整体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群落稳定性较差。2)在林层的垂直结构中,上层主要为少量的檫木Sassafras tzumu、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下层主要包含白栎Quercus fabri和杜鹃属植物,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在分布的数量和高度上均略大于其他树种,且其胸径均较小,均具一定的竞争优势。3)百里杜鹃群落的更新方式,以萌生为主,其株数占更新幼树总株数的63.36%;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的幼树株数均较多,分别占群落幼树总株数的26.17%和26.64%,在未来演替中均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人上一百,行行色色;花开一里,眼花缭乱。而百里杜鹃——这被誉为"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生福地,避暑天堂"的神奇地方,120多平方公里的杜鹃花肆无忌惮地开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采用随机调查法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查明杜鹃花病害5种,其中真菌病害4种,即枯叶病、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病毒病1种.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百里杜鹃林区主要的20种杜鹃花的13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测定,并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20种杜鹃花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迷人杜鹃等10个种类的杜鹃花观赏价值较高,可在林区优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最大杜鹃林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以大面积千姿百态、绚丽动人的杜鹃花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是迄今为止中国已查明的面积最大的天然杜鹃林带,被誉为"高原上的天然大花园"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探讨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林分土壤中有机酸的分布特征,以期为野生杜鹃林分土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表层土壤,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土壤中的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乙酸、乳酸、丁二酸、甲酸的含量。【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酸总量分布情况为: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露珠杜鹃林常绿混交马缨杜鹃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混交迷人杜鹃林;土壤有机酸的分布差异显著,有机酸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甲酸丁二酸,草酸为优势酸,乙酸、甲酸和丁二酸含量较低;土壤有机酸与pH呈负相关,其中酒石酸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与pH呈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混交林明显区别于其他林分类型,且草酸含量最高。【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中有机酸分布受到优势种的影响,百里杜鹃的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土壤有机酸含量远高于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混交杜鹃林,森林土壤有机酸分布特征应成为森林林分管理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以5年生盆栽泰顺杜鹃Rhododendron taishunense和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为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于2021年8月下旬晴天6:00—18:00测定85%遮荫和全光照下泰顺杜鹃和鹿角杜鹃的光合特性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种光环境下的泰顺杜鹃和鹿角杜鹃的Pn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6:00—10:00时,泰顺杜鹃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遮荫下的,到了12:00—16:00时则相反,全光照下的Pn比遮荫下的小,18:00时遮荫的泰顺杜鹃接受到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只有3.8μmol CO2·m-2·s-1,Pn降为-0.4μmol CO2·m-2·s-1,PAR大于1 154μmol CO2·m-2·s-1后泰顺杜鹃需要适当的遮荫;除了18:00时,鹿角杜鹃全光照的Pn都大于遮荫下的,也比全光照泰顺杜鹃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采煤塌陷对贵州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及地表植被的影响机理,为矿区原始杜鹃林带的保护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在选取典型样地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塌陷年限不同土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煤塌陷年限(未塌陷、塌陷5 a、塌陷10 a)的延长,塌陷区土壤酸性逐渐减弱并向中性趋近;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逐渐下降,全钾含量逐渐升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表层土(0~30cm)中下降,在底层土(30~60 cm)中逐渐升高。总体上,采煤塌陷改变了贵州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化学微环境,打破了土壤养分的平衡,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而表层土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准确界定物种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提。鉴于叶绿体片段无法区分贵州百里杜鹃区域的杜鹃花属植物,本研究采用基于基因组水平的RAD-seq技术探讨该区域杜鹃花属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复杂植物类群的物种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百里杜鹃保护区的34种杜鹃花进行RAD-seq技术测序,统计测序深度、覆盖度及多态性位点等基本指标;用de novo方法获得高质量SNP位点,以Tajima’s D为指标筛选中性的SNPs,最后用中性SNPs通过fastStructure、PCA、GCTA及IQ-Tree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聚类与系统树构建。【结果】共获得42 083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28 983个为中性SNP位点。基于PCA、fastStructure及系统发生树的分析结果,支持目前34种杜鹃花在亚属水平的形态学分类处理,6个亚属中的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羊踯躅亚属和映山红亚属能明显分开,而糙叶杜鹃亚属与杜鹃亚属不能区分开,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物种水平能区分绝大部分的种,相比前期研究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一些形态特征极相似的种如繁花杜鹃与皱叶杜鹃无法区分。【结论】RAD-seq数据产生大量的中性SNP位点,可在亚属水平和物种水平区分百里杜鹃保护区杜鹃花属的大部分植物,同时证实RAD-seq技术在复杂植物类群的物种分类方面相比传统分子标记,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