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植物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新基因发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贾继增  黎裕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585-1592
种质资源是基因的载体,如何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出新的目标基因是21世纪植物育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新的基因发掘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新基因发掘也产生了各种新的思路和策略。笔者在回顾基因发掘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新基因发掘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种基因发掘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开展新基因发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浅析抗虫基因种类及抗虫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目前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较广的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和动物源抗虫基因及抗虫原理,分析了抗虫基因植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延缓害虫对转基因植物抗性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λ-Red同源重组酶和FLP重组酶系统,构建了STM OppA::lacZ基因融合菌株,并通过P22噬菌体转导技术构建了相应的GcvB和Hfq基因缺失菌株,qRT-PCR和β-半乳糖苷酶试验分别检测了重组菌株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除GcvB基因使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了4.4和5.4倍;敲除Hfq基因使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了6.5和6.0倍;同时敲除GcvB和Hfq基因,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了6.8和8.3倍。结果表明,Hfq存在独立于GcvB对OppA mRNA冗余的负调控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fq与OppA mRNA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几种安全标记基因,包括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木糖异构酶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葡糖醛酸酶基因、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和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基因,分析了其应用范围和工作机理,认为可代替传统的抗性标记基因,实现植物转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λ-Red同源重组酶和FLP重组酶系统,构建了STM OppA::lacZ基因融合菌株,并通过P22噬菌体转导技术构建了相应的GcvB和Hfq基因缺失菌株,qRT-PCR和β-半乳糖苷酶试验分别检测了重组菌株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除GcvB基因使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了4.4和5.4倍;敲除Hfq基因使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了6.5和6.0倍;同时敲除GcvB和Hfq基因,oppA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了6.8和8.3倍。结果表明,Hfq存在独立于GcvB对OppA mRNA冗余的负调控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fq与OppA mRNA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目前应用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两类主要基因 ,即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分类、杀虫机理以及基因改造后应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近况 ,同时探讨了抗虫基因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提出了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胡敏  毛理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25+9535-9525,9535
综述了真核生物水平基因转移的4个种类:内共生和大量的基因转移、原核到真核的基因转移、真核到真核的水平基因转移和真核到原核的水平基因转移,以及真核水平基因转移的4种检测方法:序列相似性分析法、密码子分析法、基因分布分析法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法,并分析了水平基因转移在真核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干旱胁迫相关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逆境因子。人们为了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从各种生物中鉴别和定位了几十种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分为功能蛋白基因和调节蛋白基因。综述了调控基因的种类、功能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类基因在作物耐逆改良研究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基因的可专利性问题的探讨,阐明了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的区别,并结合我国现有专利法对基因专利的法律保护及基因的生物学特点,剖析了基因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同时论述了基因专利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1.
褐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多年同次世代平均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种群矩阵模型讨论揭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问题,褐稻虱种群生命表划分为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历期不相等,本文把这4个阶段继续细分为等期的日龄状态,与此相适应,种群矩阵模型的转移矩阵也扩展为相应维数的方阵,结合输出方程,输入始发期1天调查的各虫期的密度,连续输出约40天内各期的密度,在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基本不变,其他干扰因素比较稳定的条件下,预测结果对当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足鼠6月和10月高峰期的数量与上年3月的种群数量、性比和年龄结构有关。本文建立了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模糊相关的关系式。其中,模糊相关模型能最好地拟合原始数据,可作为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柑桔锈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和为害损失测定,用BASIC语言编制了该螨种群系统微机管理模型,包括种群数量动态模型,产量及经济损失模型,防治指标模型,施药模型(利用种群数量动态模型预测是否需要药剂防治的模型),并系统地论述了SASIC程序的运行过程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论述了群体遗传学的核心问题,生物群体在进化过程中,目标基因在中性状态(没有选择压力),或选择压力随机波动情况下,基因频率随机变化动态特征,及描述这些特征的随机过程数学模型的原理,基本公式的来源,目前常用模型的主要类型、用途,解决实际问题是所需的约束条件,参数的设置及其遗传学意义,主要方程的解析公式等。主要模型包括离散状态的Markov链和连续状态Markov过程,扩散方程,Kolmogolov前向方程和后向方程,Wright-Fisher模型等。总结归纳了前人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的联合作用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适应于种群动态控制的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生命表参数模拟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通过输入不同的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动态控制的作用,研究这些生物因子的组合对小菜蛾种群动态的控制。模拟结果表明,施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与散放赤眼蜂和施用苏云金杆菌组合应用,在种群趋势比较高的情况下也可能控制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应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数据拟合了豆蚜Aphiscraccivora种群动态的Leslie矩阵模型.模型考虑了温度和湿度对种群的影响,用该模型模拟特定条件下豆蚜未来种群的数量和年龄分布,可靠率达70%.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中,大多数材料是在实验种群的试验中获得的,本文应用控制指数分析方法把实验种群的试验结果与自然种群的重要作用因子组合起来,对水稻品种抗性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说明,品种抗性作用于若虫存活率,与天敌的作用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而品种抗性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与捕食性天敌引起的成虫非正常死亡的共同作用,对褐稻虱种群后代卵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品种抗性在种群系统控制中的优点,并为作物品种抗虫性对害虫自然种群作用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田间调查与室内研究,组建了1986和1987两年褐稻虱田间第6代种群平均生命表.通过重要生态因子的作用效果分析,进一步表明影响第6代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为自然天敌,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表的资料,把矩阵模型与差分方程结合起来,构造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在计算机上逐日模拟褐稻虱的种群动态,其结果与田间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又探讨了此模型与天敌作用模型的耦联模拟情况.由此表明此模型可用于自然变温条件下褐稻虱田间种群数量和发生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密山地区水稻负泥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符合近似抛物线型曲线;幼虫盛发期在6月下旬,田间种群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顾方程为:Y(损失率)=0.0033X(百丛虫量)^1.419,种群数量达300头/百丛时水稻显著减产:药剂防治指标为幼虫田间种群数量92.4头/百丛。  相似文献   

20.
根据鹿群结构关系.建立了鹿群结构动态模型.并以模型为依据对鹿群结构的调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