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6):173-178
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玉泉营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诊断该区土壤Zn、Cu、Ni、Pb、Cd、Cr6种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险程度,旨在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土壤污染防治和葡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葡萄主产区土壤Zn、Cu、Ni、Pb、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95、32.50、39.58、14.46、0.08和63.93mg·kg~(-1),与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u、Cr的平均含量均超过背景值;Ni、Cu和Cr达到轻度污染水平,Cd属于尚清洁水平,Zn和Pb属于清洁水平;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险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Cu、Zn、Cd、Pb之间具有相似的迁移规律及来源。研究区域土壤存在一定程度重金属积累现象。在今后的生产耕作中,应追根溯源,加强控制超标重金属来源,确保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4.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芦花台、青铜峡甘城子和永宁黄羊滩3个葡萄产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酿酒葡萄园,通过测定表征土壤肥力的1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结合模糊数学评价各产区葡萄园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16个土壤理化指标中速效磷为强度变异,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铜、交换态盐基钙、胡敏酸、富里酸、腐殖质、硒、有效硼、有机质、胡敏素、全钙、全硼和全铜为中等变异,pH值为弱变异。不同产区相比较,银川芦花台土壤有机质、胡敏素、有效硼和速效磷含量比青铜峡甘城子和永宁黄羊滩分别高53.7%、20.3%、17.2%、334.8%和44.4%、19.9%、13.8%、15.4%;永宁黄羊滩土壤腐殖质、富里酸、胡敏酸、碱解氮、速效钾、全钙、交换态盐基钙、全铜和有效铜含量比银川芦花台和青铜峡甘城子分别高13.1%、6.1%、9.9%、5.9%、25.8%、4.5%、63.7%、36.1%、30.6%和31.9%、25.5%、45.4%、77.7%、30.8%、10.9%、59.3%、28.6%、79.3%;土壤pH值比银川芦花台和青铜峡甘城子分别低4.28%和4.95%;青铜峡甘城子土壤全硼含量比银川芦花台和永宁黄羊滩分别高12.6%和14.4%。通过主成分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为有机质、pH值、速效磷、全硼和有效硼5个指标。综合评价,银川芦花台土壤肥力指数为0.543,属于中等肥力;青铜峡甘城子和黄羊滩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0.343和0.460,属于低等肥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全部数据集指标建立的SFI值(SFI-TDS)与最小数据集指标建立的SFI值(SFI-MDS)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4,故利用最小数据集指标能够代替全部数据集指标评价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廊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203-208
葡萄酒旅游走廊是在带状地域内整合葡萄酒旅游要素而形成的专业化区域旅游系统。国外的实践证明,葡萄酒旅游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葡萄酒旅游正处于形成演化的初期阶段,通过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廊的分析,认为偶然事件、区域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在该地区葡萄酒旅游走廊形成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地方政府适时的介入和支持则是葡萄酒旅游走廊发展演化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东麓不同种植年限葡萄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不同种植年限(1 a、7 a、20 a)葡萄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开垦的荒漠草原为对照(CK),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土壤贫瘠,土壤C、N、P含量均值分别为4.88、0.56 g·kg-1和0.24 g·kg-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12、1.06 g·kg-1和0.65 g·kg-1),土壤K含量均值为28.88 g·kg-1,高于全国水平(16.6 g·kg-1)。各年限土壤SOC均值变化范围为3.93~5.36 g·kg-1,TN均值变化范围为0.39~0.73 g·kg-1,TP均值变化范围为0.21~0.37 g·kg-1,TK均值变化范围为27.88~30.16 g·kg-1。随荒漠草... 相似文献
7.
研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文献比较、实地调查、专家访谈获取的资料为依据,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的契合点,探讨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延伸型、重组型、渗透型这三种融合模式适合于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在集群化运行机制下打造特色产品,推进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可促进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积雨云的时空分布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祁连山区29个测站1961-2001年1~12月云状资料,分析过去41年来祁连山区积雨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大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受地形动力抬升作用的影响,祁连山主区积雨云出现频次高于周边地区;②柴达木盆地积雨云有显著增多趋势,其他区域积雨云有减少趋势;③祁连山积雨云的年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1961-1967年为明显上升阶段,1968-1970年为急剧下降阶段,1971-1988年为缓慢上升阶段,1989-2001年为明显下降阶段;④春季积雨云频率与降水的关系密切,积雨云发生次数越多,则降水量越多;⑤祁连山积雨云偏多年与偏少年差值最大的月份是7月和5月,偏多年和偏少年在亚洲500 hPa高度场上有较大的差异;⑥与积雨云频率显著相关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副高北界、脊线、纬向环流和极涡强度、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⑦用前期环流特征量为因子,建立了祁连山主区积雨云频率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次工作建立了内蒙古680处雨量站点建站至2000年5种历时的暴雨数据库,利用水利部南京水科院开发的实测最大值统计、约束准则适线和多历时目估适线3个应用软件,准确快捷完成了CV(CS/CV=3.5)与均值的计算和专家系统修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成果图件的编绘和发布,其成果达到技术要求并通过审查。本文重点就内蒙古暴雨统计参数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作了分类归纳、分析和总结,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虑冻融作用的东北黑土地耕作土壤风蚀统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风蚀的计算模型较多,但是考虑冻融作用参与下的风蚀模型目前很少。通过野外大量实测试验数据以及室内冻融循环及风洞风蚀模拟试验,总结出冻融次数与土壤风蚀量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风蚀量与风速之间为幂函数关系,土壤含水量与风蚀量之间为对数关系的看法,运用统计学理论,建立了黑土地耕作土壤冻融风蚀统计模型,模型中包括7个比较容易直接观测的变量参数,模拟误差小于5%,可用于黑土耕地冻融作用下的风蚀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11.
宁夏贺兰山的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具有10种以上的属有4个,含59种,占贺兰山大型真菌总数的27.83%。含有5~10个种的属有10个,含57种,占大型真菌总数的26.89%。5个种以下的有55属,含96种,占总数的45.28%。69个属中世界广布属有18个,北温带分布属有15个。从种的组成上看,世界广布种36个,占总种数的16.98%;北温带分布种有56个,占总种数的26.42%;除此之外还有东亚-北美间断的分布种21个,占总数的9.91%;中国-日本分布种有7个,占总数的3.30%;欧亚大陆分布种17个,占总数的8.02%;这说明宁夏贺兰山的大型真菌区系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贺兰山7个新分布记录种: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准噶尔拉拉藤(Galium songaricum Schrenk)、挪威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L.)、光岩蕨(Woodsia glabellaR.Br.ex Richards)、红果类叶升麻(Actaea erythrocarpa Fisch.)、四叶葎(Galium bungei Steud.)和尖唇鸟巢兰(Neottia acuminata Schltr.).其中,羊蹄又为宁夏省级新分布记录种;准噶尔拉拉藤和挪威虎耳草又为内蒙古及宁夏省级新分布记录种.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40个蒙古扁桃样地,得到野生维管束植物133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于91属39科。区系分析表明,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扁桃群落具有温带性质,且以北温带成分优势,占总属数的35.16%。生活型谱中地面芽植物占总种数的近半,表明蒙古扁桃群落生境寒冷而干旱。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度结果表明:1)草本层的多样性高于灌木层;2)北段海拔1700~1800 m处多样性最高,则在中段2000~2100 m处多样性最高;3)北段阴坡的多样性最低,中段则相反,阴坡和半阴坡的多样性比阳坡和半阳坡的高;4)坡度20°以下坡上的群落多样性高于20°以上坡的多样性,且20°以上的坡,随坡度增加而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4.
15.
阴山北麓是典型的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区,由于其物种组成、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生态功能上的特殊性,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采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阴山北麓木本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阴山北麓木本植物区系由16科38属68种植物组成。该区系木本植物≥10种的优势科有3科,含2种的属和含1种的属物种较为丰富多达31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1.58%。植物科分布包含5个分布型和1个分布变型,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有11个分布型和4个分布变型,以温带分布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西坡不同类型草地土壤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山前地带的主要草地类型为对象,分析不同类型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且在0~10 cm土层的差异尤其显著;② 各类草地土壤酶活性均沿土壤垂直剖面依次降低,差异呈显著性水平;③ 偏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区草地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最主要的因素为土壤微生物碳氮、有机碳和全氮,碱性磷酸酶主要受土壤微生物碳和全氮影响,对过氧化氢酶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土壤微生物碳、pH、全氮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海拔、坡度、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四个方面,对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来讲,三江河谷地带水蚀较强;山体中部以微度侵蚀为主,而森林采伐迹地土壤侵蚀严重;海拔4500m以上地带,冻融侵蚀严重。(2)不同的海拔与坡度等级下,4000-5000m与25°-35°土壤侵蚀最强。(3)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褐土与灰褐土土壤类型,冻融侵蚀主要发生在寒冻土、黑毡土以及草毡土土壤类型。(4)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林地,低覆盖草地上冻融侵蚀尤为严重。通过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土壤侵蚀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