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穗装置是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技术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作业质量.针对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摘穗装置,存在的收获损失大、籽粒破碎严重、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对摘穗装置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改进了优化玉米摘穗装置的技术性能,提高了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穗装置是玉米收获机械完成摘穗作业的核心装置,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机作业质量.为此,通过对玉米在割台中的运动状态的研究,找出拨禾链速度、机器前进速度、摘穗辊间隙等因素对摘穗辊工作长度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摘穗辊工作长度的计算公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锦  涂娅欣 《湖南农机》2016,(11):57-58
目前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只能对某一固定行距的玉米进行收获,无法推广到对各种不同行距的玉米进行摘穗.为此文章设计了一款可以自动化调节摘穗行距的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装置.此摘穗装置主要通过螺纹和螺母形成螺旋副来实现行距调节功能,通过单片机对原动力直流电机进行正转、反转以及速度控制,进而实现对摘穗单体行距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玉米摘穗装置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摘穗装置是玉米收获机械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玉米收获机的玉米损失率、玉米籽粒破损率及机具稳定性等问题.为此,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4种摘穗装置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玉米摘穗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设计一种茎穗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摘穗装置。从摘穗装置型式、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工作参数选择等方面介绍该摘穗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论述摘穗辊的设计思路。经试验,该摘穗装置设计可满足玉米茎穗兼收的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摘穗板-拉茎辊组合式摘穗装置作业效率高,但仍存在果穗损伤和掉粒损失,而造成玉米果穗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果穗与摘穗板碰撞时冲击力过大。为此,拟通过增大果穗与摘穗板的接触面积和作用时间来减小果穗所受冲击力,降低果穗损伤。在Solid Works中建立玉米果穗和摘穗装置模型,利用ADAMS对果穗碰撞摘穗板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选择摘穗板形式、接触材料和弹簧刚度为试验因素,果穗与摘穗板接触力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摘穗板形式、接触材料和弹簧刚度均对果穗受力有显著影响;摘穗板形式为弧板、接触材料为EPDM、弹簧刚度为15N·mm/deg时,玉米果穗平均最小受力为531.147N。研究可为柔性摘穗装置关键部件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玉米摘穗装置的发展进行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的玉米摘穗装置的优缺点,并针对玉米摘穗装置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专利信息     
玉米摘穗装置(专利号:ZL95203685.1)这种装置先割断玉米茎秆,然后再进行摘穗作业。其特点是割刀在前,这样前端可以做成封闭型,而后端是开放的,这和目前的玉米摘穗装置正好相反。作业过程为,先在穗位下方将茎秆割断,割断后的茎秆只在穗位范围内很小一段距离被拉曳,完成摘穗过程后茎秆立即从后面的开放部分排出。这样,就没有必要将整株茎秆拉曳一遍,只是在穗位附近的一段距离作功,其优点是可以大大降低功耗,提高作业速度,而且茎秆可以回收,缺点是留下的根茬较高。该装置结构简单,导入茎秆、拉曳茎秆进行摘穗、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玉米摘穗-茎秆切碎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对甩刀式、拉茎刀辊式和圆盘刀辊式3种玉米摘穗-茎秆切碎复合型收获装置进行技术性能数据分析,比较其优缺点,提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玉米摘穗-茎秆切碎一体化技术,并重点研制推广拉茎刀辊式和圆盘刀辊式玉米摘穗-茎秆切碎复合型玉米收获机。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研究热带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实际需要,结合热带地区玉米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牵引式的小型玉米全价值收获机。在现有的收获机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选取关键部件摘穗辊的长度、转速、间距为影响因素,以摘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分析软件对玉米摘穗装置及茎秆粉碎装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试验分析得到玉米收获最佳摘穗率,在摘穗辊长度为350 mm、转速为3.5 r/s、间距为14 mm时摘穗率达到最优,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玉米机收率提高以后,玉米摘穗收获成为一种过渡收获方式,子粒收获将是玉米收获机的发展方向。玉米子粒收获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摘穗脱粒收获,在欧美国家已成为成熟的玉米收获技术;另一种是全喂入脱粒收获,与其他谷物收获机械一样,将茎秆在脱谷室内打碎排出机外,果穗脱成子粒送入粮仓。该文重点阐述通过改装和换装小麦收获机的部分工作部件,实现全喂入玉米子粒收获这一过程中,几种关键部件的试验、研究和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植株中果穗及茎秆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摘穗装置设计要求下的技术特征,确定了机具主要的工作参数,应用力学原理分析了在玉米摘穗过程中果穗及茎秆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立辊型玉米收获机摘穗辊辊型对工作性能的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穗辊辊型对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果的影响显著.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立辊型玉米收获机摘穗辊辊型对作业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同时对各运动参数的交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运动参数的最佳组合.摘穗辊的花纹形状对损失率的影响显著,圆顶花纹在摘穗辊转速为1 000 r/min的条件下工作可以获得最佳效果.辊型对功率影响显著,圆顶花纹在摘穗辊转速为900 r/min的条件下工作的功率消耗最低.摘穗辊的工作间隙与损失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辊型和作业速度对玉米收获机摘穗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阐述了玉米联合收获机卧辊式摘穗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参数。试验了摘穗辊辊型和作业速度对摘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摘穗辊辊型是影响摘穗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正常工作范围内,作业速度对摘穗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立辊式玉米摘穗与茎秆切碎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满足玉米联合收获机穗茎兼收的要求,提出立辊式玉米摘穗与茎秆切碎装置以及3段式摘穗辊结构和摘穗辊各段长度的计算公式,确定了主要参数选择的依据及应用范围。经试验和应用,证明结构设计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效降低玉米收获机板式摘穗割台的损失率和断茎秆率,寻找拉茎辊转速、割台高度和机器前进速度3个作业参数的最优匹配值,应用SAS软件对3因素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和分析,并结合ANSYS软件分析玉米秸秆在拉茎辊中径向压缩和弯曲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在搜索半径为1时,损失率岭脊分析的最大和最小响应值为5.19%和2.36%,损失率和断茎秆率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84和0.9;断茎秆率岭脊分析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14.3%和10.3%。与长轴方向相比,短轴方向的压缩极容易把玉米秸秆掐断,导致秸秆堵塞在割台上的概率增大。试验结果为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中国玉米种植模式、收获工艺及收获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中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历程和主要机型.阐述摘穗、剥皮及茎秆处理等通用技术与装置的特点,以及中国在不分行玉米收获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外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各玉米产区种植与收获特点,指出了中国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玉米联合收获装备.  相似文献   

18.
搭建了喂入角可调式玉米摘穗切茎试验台,对影响玉米植株切碎合格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较优组合为喂入角90°、行进速度0.7m/s、摘穗辊转速1 000r/min、动刀轴转速1 980r/min、喂入角对其有显著影响:喂入角0°时,玉米植株运动发生90°转向,出现严重喂入不畅,切碎合格率约为72.8%;喂入角30°时,在喂入过程中,依然有喂入不畅通,产生间歇性,影响了茎秆切碎效果,切碎合格率约为87.6%;喂入角90°时,摘穗辊旋转有助于玉米植株的喂入及切碎,切碎合格率约为97.6%。同时,通过分析玉米植株受切运动,推导出数学模型,并运用高速摄像技术对运动轨迹进行同步捕捉追踪,经MatLab拟合处理,找到了喂入角对切碎效果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水平摘穗辊与可退让拨禾器组合式玉米摘穗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玉米收获机的摘穗辊结构长度和质量较大。不易与我国大量拥有的中小型拖拉机悬挂配套,而采用短摘穗辊后果穗损失增加。针对这一问题,研制出水平摘穗辊与可退让拨禾器组合式摘穗机构。文中论述了这种摘穗机构的结构,在分析研究其基本原理和作业性能的基础上。试验验证了摘穗辊和拨禾器结构参数对作业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