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3,(1):230-231
《三农记》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部农书。作者姓张名宗法 ,号师古 ,四川邡县人 ,生于康熙甲午年 ( 1 71 4)二月 ,卒于嘉庆癸亥年 ( 1 80 3)九月初三 ,终年七十九岁。据其自叙 :“法也生长农家 ,终身畎田 ,与鸟兽同其休息 ,与草木共其春秋 ,业业小人而已”。显然是个隐寓于农的知识分子。《三农记》引用了大量的前人著作 ,同时征引了老农的谈论 ,特别是纪录了四川农民特有的操作方法 ,也有作者本人发挥。王毓瑚评价其 :“虽文字不免芜杂 ,究竟应当肯定是一部很全面而内容又颇可观的农书”。全书 2 4卷 (有 1 0卷本 )约 30万字 ,内容包括天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书分类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农书的体裁和内容范围分类农史研究中,常按照农书本身的体裁,结合其内容范围,划分基本类型,以便揭示农书系统的内容构成特点及各个种类的发展演化,并由此说明古代农业生产的一些历史特征。王流瑚先生在《关于中国农书》一文中对古代农书的类型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指出农书中有关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著作极不平衡。前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后者数量很少,内容也比较单一。在植物生产内部,综合性农书中没有花卉地位,更没有讲到森林,而蚕桑部分极为突出,“桑”与“农”几乎分庭抗礼。在动物生产内部,关于畜养的又远逊于兽医的。…  相似文献   

3.
《补农书》是明末涟川沈氏作,清初桐乡张履祥辑补,反映明末清初浙西地区(主要是嘉、湖,其次是苏、松、杭)农业生产状况的一部农书。现行《补农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沈氏所著,称《沈氏农书》;下卷为张履祥撰写。《补农书》形成于明末清初,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经营地主。经营地主的代表人物沈氏、张氏为指导地主进行有效生产经营,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及自身生产经营之道而作《补农书》。“该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难得的注重经济效益分析,为经营地主提供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农书。”(1)尽管经营地主…  相似文献   

4.
郑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79-15580
根据古农业文献记载内容的范围,将中国农书分为综合性农书和专业性农书两大类,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古为今用,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甫方)《农书·祈报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甫方)《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古农书,成书于南宋,全书共三卷,约12000多字,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陈在前代农学家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南方水田农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成就,其《农书》被农史学家称为一部综合性农书,国内外较多学者都对之做过专门研究,主要着眼于书中所载的农业技术,农业思想以及农业管理进行讨论,成果不菲.  相似文献   

6.
日本传统农书(江户农书)在其国内制度变革、日中农学交流等多重因素的促动下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最终问世,并在江户时段内获得了长足发展。江户农书尽管受中国农书影响较深,但在创作编写方面坚持引用与独创并重,强调风土考辨与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地方性种植农书为主体的结构特点以及作物技术科学详尽、农业思想丰富可贵、本土色彩鲜明的内容特色。与同时期的中国清代农书相比,日中农书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农书类型、理论水平、创作主体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赖作莲 《农业考古》2001,(3):108-111
宋元时期是传统农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北方旱作传统农学理论及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而 且南方农业也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两朝,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 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要了解古代农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情况,最完整的资料还是要依据古农书”(1) 。当时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农书空前增多。王毓瑚先生的《中国农学书录》中,收 入宋代以前的农书仅有六十多种,宋元时期突增至一百三十多种。宋代农书有105种,元代 则出现了三部好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是农书…  相似文献   

8.
李根蟠 《农业考古》2001,(3):208-209
《马首农言》是清代地方性农书中很有代表性和很有价值的一种。作者是山西省寿阳县名宦 祁藻。该书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 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节,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寿阳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社会状况。作为该书记述重点的农业技术,是北魏《齐民要术》以来北方旱地精耕细作 传统的延续,但比起前代和当世的农书,又有其明显的特色。寿阳位于晋中高寒的太行山区 ,《马首农言》从“地势气候”开篇,突显了农业技术地方性特点的客观依据。“种植”一 节从耕作、播…  相似文献   

9.
韩兴勇 《农业考古》2003,5(1):221-229
《农政全书》是明朝末期徐光启所编写的一部系统农书 ,传入日本以后(1) ,在与《农政全书》出版相距六十年以后 ,日本的宫崎安贞以《农政全书》为范本 ,并结合自己的农事经验 ,编写了一部日本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农书 ,即《农业全书》。对于这部农书 ,很多日本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在日本近世时期最有代表性 ,最系统的 ,具有最高水准的农书 ,在此书的出版以后五十年里 ,超越它的农书是找不到的 ,以后日本各地出现的农书 ,都多少受它的影响 ,以它为范本结合当地的农事经验 ,编写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书(2 ) 。因此日本农学界对《农业全书》作出了…  相似文献   

10.
兰溪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以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种植为主的粮油生产,以杨梅、枇杷、早熟犁为主的特色水果业,以生猪、蜜蜂、蛋鸭为主的养殖业,以兰溪小萝卜为主的蔬菜业、中药材及蚕桑生产等6大类12种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格局,农业增加值已达14亿元。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内容和方式日趋复杂。传统的农业推广的指导思想、思维观念、方式途径等各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近日,蓬溪县政府与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遂宁办事处签订了《蓬溪县出口食用菌(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同时还与长林食品、川锦食品、大福菌业、吴宏菌业等8家食用菌(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10个《食用菌(蔬菜)招商引资协议》,签约总投资达5亿多元。这标志着我省第一个出口食用菌(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为蓬溪县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县跨越注入了新动力和新血液,也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树立了新典范。  相似文献   

12.
蚕场是柞蚕的饲料来源及生产基地,养蚕业又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特产之一。凤城市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5%左右,是农业生产的两大王牌(种植业和蚕业)之一。柞蚕生产在辽宁省占1/7,在丹东地区占1/2左右。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例大的原因是凤城市有得天独厚的柞树资源,  相似文献   

13.
唐代农书在存目的数量上相对稀少,农书内容与质量相对薄弱,未能出现较重要的农学思想和农业技术。唐代士人的著述动机在科举初兴的催动下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行卷习例使得士人著述偏狭于仕进,鲜能触及农家末学;农学观念的扩大与道教倾向使得农书著录和内容杂驳,从而淡化了农学价值;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江南农业初兴,北方农书创作相对低落,却为南方农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书的传播与农技的推广相悖而行,加上两次文献遭厄使得农书流传多舛,"稀见"语境下的唐代农书开启了后世农学发展的诸多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与农具演变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农业发展会促使农具改革,同样,改进了的农具当然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传统农业的农具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在未曾被现代农业机械取代以前,基本已趋向于定型。尽管以中国领域之大,农具的地区间差异显著,但因长期的交流改进,在相同的耕作制下,农具的差异显然缩小了。譬如南方水田的耕、耙、耖体系,北方旱地农作的耕、耙、耢体系,使用的农具,都是大范围的同中有小异。王侦《农书》的《农器图谱》部分,共20集,囊括了粮食作物从种到收,包括耕田、整地、中耕、除草、灌溉、排水,直至…  相似文献   

15.
董恺忱 《农业考古》2001,(3):206-207
由山西省农科院高恩广与胡辅华两位研究员标点、校注并语释的本书,在1991年初版后,未 及十载,又经修订于1999年再版,而印数竟多达6000,这在古农书的整理出版工作中,是为 数不多的。究其原因,除了本书的学术成就与实用价值外,也和整理者的认真负责,从而使 本书达到了应有的水平,既便于一般读者的学习,也有助于研究者的参考有关。该书对了解 山西中部地区19世纪上半叶的农业生产成就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概况与习俗,当大有助益;就 北方旱农生产经验的理解与应用,也会随之深化与推广。有关本书内容及作者经历,可…  相似文献   

16.
《沈氏农书》和《补农书》是反映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明末清初地主经营情况,总结前人和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综合性农学著作。《沈氏农书》为浙江归安(今属吴兴)侠名的沈氏所撰,成书于明代崇祯之末(从书中记载的灾情、物价、生产情况并与沈氏《奇荒纪事》相印证,推定约在公元1640年或稍前),经张履祥的录辑及其弟子的刊印而得以保存至今。全书为:一、“逐月事宜”,相当一篇农家月令提纲,详列各月“天晴”、“阴雨”的农务和“杂作”、“置备”事项。对农业生产经营、家庭副业和生活日用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履祥说它是“首列月令,深得授时、赴功之义”。二、“运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00-17101,17104
以古代文献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农书分布的情况以及特色性,并对古农书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农书不仅是研究我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月令体裁的农书源远流长,在整个农书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谓月令体裁的农书在这里是泛指用月令,时令以及岁时记等以时系事的一应有关体例写成的农书,除了全书整个结构,并对其中主要部分采用了这种体例的农书也兼所论及。分析这些农书先后之间的继承关系,比较这些农书的内容,找出各该农书所具的特点,不仅有助对加深对这些农书的理解,还可进而从中看到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一些侧影。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的农业是以种植业(植物)和养殖业(动物)为主的“两元结构”农业忽视了对菌业(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中因产品过剩而出现的“卖难”问题,实际上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结构性过剩”,而成本高、效益低、毁林种粮、毁草种菜、垦荒种粮等问题,则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反微生物(菌业)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来,把目前农业的“两元结构”体系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元结构”体系,让三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车艳妮  刘庆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8,(20):229-231,236
《二如亭群芳谱》是我国17世纪初期的一部农学专著,其内容广泛,论述周详,是16世纪以前古代农书的集大成者。以谷类作物为例,探究该书在指导思想、内容体例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对《齐民要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展示我国宝贵的农业遗产和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