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单子叶散生竹类.它是靠竹鞭(地下茎)上的鞭芽发笋长成竹的.竹鞭的长势旺盛与否决定着毛竹林质量的优劣、产量和效益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陈军 《农技服务》1994,(9):37-38
<正> 3.成林的培育 (1) 留母竹与更新 丛生竹植后头2年,选留头目、二目、三目上长出的笋1~3个培育成新竹。这样到第三年,每丛约有母竹7~8株。麻竹、甜竹、大头典竹等以4~6年生母竹发笋力最强。所以,植后第三、四、五年只是割笋,不留母。第六年除割笋外每丛应选留3~4株新的母竹,并在冬季伐去3~4株老的母竹以保持每丛中有较多的发  相似文献   

3.
正1.保笋养竹。冬笋、春笋都能长成竹子,复壮头2~4年内,要严格控制采笋量,护笋养竹,做到不挖壮笋,尽快增加出笋量。清明前后是毛竹出笋期,要禁笋养竹,严防牲畜毁笋,并注意做好笋期害虫防治工作。6~9月是竹鞭生长盛期,做到不挖鞭笋,以免影响竹鞭蔓延和成竹质量。2.劈山去杂。在不能垦复的陡坡,每年进行劈山抚育,劈除杂草灌木,这  相似文献   

4.
福建酸竹造林母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酸竹造林成活率与其母竹的各器官结构特征发育息息相关 .侧枝型大 ,根系总重大 ,根系分岔级数多 ,且竹鞭上壮芽数丰富的 2~ 4年生竹株移栽易成功 ,尤以 2年生竹株为好  相似文献   

5.
绿竹出笋规律与散生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和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47.60 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39.30和222.40 g·m-2;尾目最低,仅70.60 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4.32 cm(头目),19.48 cm(二目),三目13.06 cm(三目)和8.44 cm(尾目)。各目成竹胸径:头目、二目>母竹,三目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尾目<母竹。绿竹散生状栽培中适宜选择留养秆基中下部笋目成竹,因尾目发笋质量差,产量低,距母竹近,成竹胸径小,培育中可采用有意识抹芽,以减少营养消耗,促进其他笋芽萌发。二水笋至母竹距离明显大于一水笋,且其成竹(仅指单母竹二水笋成竹)胸径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在散生状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很大。表5参10  相似文献   

6.
以撑绿竹和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年龄、母竹留养、胸径结构和立竹密度对2种大径丛生竹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丛生竹结构特征对其出笋率、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硬头黄竹退笋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增加而升高,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升高而降低。撑绿竹在年龄结构0.75~1.25时,有较低的退笋率,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保留2~3株母竹可以取得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撑绿竹保留2~5株母竹时,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留养母竹的平均胸径并非越大越好,硬头黄竹母竹平均胸径为4.0 cm时,退笋率最低,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撑绿竹母竹平均胸径6.5 cm时,具有较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在立竹密度6 000株·hm-2、撑绿竹在立竹密度5 818株·hm-2时,有最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2种大径丛生竹合理结构模式为:硬头黄竹2 000~3 000丛·hm-2,留养母竹2~3株·丛-1,年龄结构为0~0.49,母竹平均胸径4.0 cm;撑绿竹1 066~2 909丛·hm-2留养母竹2~5株·丛-1,年龄结构为0.75~1.25,母竹平均胸径6.5 cm。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分析母竹粗度、秆高、秆基笋目数、蔸长、根指数与其对应的生长指标,综合分析母竹条件对出笋成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吊丝单移竹造林,母竹条件以根指数、笋目数、秆粗度对出笋成竹影响为较大.挖掘母竹时,应选择那些根指数达200,笋目数6~8枚,秆粗4~5cm的竹种造林,发笋较多,成林快,一年生竹生长较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的栽培技术,包括母竹选择、选地与整地、母竹栽培、竹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移竹造林时,群众选择种竹,习惯地把毛竹分为“公竹”和“母竹”。竹秆节较稀,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单生一枝者称“公竹”;竹秆节较密,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双枝者称“母竹”。如九江、奉新、婺源、上饶等地群众认为“公竹”不会出笋或很少出笋,因而在移竹中只选用“母竹”,不选用“公竹”;又如安福县群众则认为“栽竹要成双,栽了不白忙”,意思是说栽竹时,必须把“公竹”和“母竹”搭配起来栽,才能发笋长竹。事实上,毛竹是双性花的一种单子叶植物,并非雌雄异株,没有公母之分,谈不上公母竹。至于第一盘分枝是单枝还是双株,这是毛竹…  相似文献   

10.
<正>鞭笋又称鞭梢,是指夏、秋两季产的竹笋。鞭笋味道鲜美,可供食用。合理、适时地挖除鞭笋,可抑制竹鞭顶端优势,使竹鞭上的侧芽解除休眠,刺激其萌发一条或数条支鞭,控制竹鞭长度,改变单个鞭竹系统,调整竹鞭的分布结构,促进有效笋的萌发,实现淡季供应竹笋,提高竹林经营效益和总产值,值得产区竹农大力发展。其生产技术如下。1园址选择生产鞭笋的竹林应选交通方便、接近水源、远离污染源、可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段,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笋期管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循环增殖,不断发展.毛竹地下茎(竹鞭)先端的幼嫩部分和鞭节上膨大的芽称之为笋.毛竹笋按其着生部位,生长时期和生长方式可分为鞭笋、冬笋、春笋、大年笋和小年笋.鞭笋是竹鞭在春、夏、秋季横向生长的先端幼嫩部分.冬笋是竹鞭节上的芽,从夏末秋初开始膨大生长至冬季逐渐肥大,因冬季气温低在地下缓慢生长的笋称之冬笋.春笋是冬笋在春季气温回升,生长加速突出地面,在地上生长的笋.毛竹林大量发笋长竹的当年称大年笋,反之为小年笋.笋是新竹新鞭和实现毛竹林新老更替的基础,是维持毛竹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之关键,搞好笋期管护和合理挖笋是毛竹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梁俊荣 《农家科技》2006,(12):21-21
毛竹林是靠竹鞭发笋长成新竹进行繁衍的。处理好笋的挖掘利用与留笋养成竹的关系,是保证毛竹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以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在福建省漳平市进行试验,以(2 2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对照组(CK),分别设置(1 365±100)、(1 950±100)、(2 550±100)和(3 1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A、B、C、D处理组,分析立竹密度对竹鞭数量结构特征、年龄结构特征、鞭芽特征和鞭根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毛竹竹鞭的总鞭长、总鞭质量和鞭节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K平均节间长最大,D处理最小;幼壮龄鞭受立竹密度的影响大于老龄鞭,C处理的幼壮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D处理的老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总鞭芽数、弱芽数、壮芽数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处理的空节芽数最多,CK最少;毛竹鞭根系活力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表明C处理最有利于毛竹竹鞭系统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4.
<正> 长期以来,在立地条件合适,并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的情况下,进行毛竹移栽造林后,仍有一些竹只出小笋而不出大笋。且小笋始终长不大,一般高度只有30~120厘米,即使有个别高度能达5~6米者,但也是胸径只有3~6厘米的小径竹。其主因是母竹鞭龄已老化。毛竹鞭龄1~2年生为幼龄阶段,3~6年生为壮龄阶段,7年以上者为老龄阶段。1~2年生竹鞭的有效鞭芽多,但未成熟,孕笋少,一般不  相似文献   

15.
1毛竹的生物学特性 1.1竹鞭的生长特性 竹鞭生长主要是鞭梢(又叫鞭笋)生长.鞭梢由坚硬的鞭箨包被,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1年间鞭梢的钻行生长可达4~5米,方向变化不大,起伏扭曲也很小.竹鞭粗壮节稀,芽肥根多,有利于出大笋,长大竹.  相似文献   

16.
<正> 毛竹林是靠竹鞭发笋长成新竹进行繁殖的。因此,处理好竹笋的挖掘与留养关系,运用正确的挖笋技术,是保证毛竹林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的关键。现介绍毛竹材用林的挖笋技术诀窍,供参考。 (一)不挖壮冬笋冬笋和春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由竹鞭上的隐芽发育而成的。冬笋是春笋的前  相似文献   

17.
绿竹密度与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繁茂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84-184,195
应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绿竹经营密度及年龄结构对产笋量及新竹生长状况影响,结果表明:绿竹林分经营密度和竹株年龄结构对鲜笋产量、母竹大小等因子有较大的影响,鲜笋产量和挖笋个数均随着丛立竹数及1 a母竹的比例增加而增大,但当从立竹数和1 a母竹数均达到一定量后,单株发笋个数、笋个体重、新竹大小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丛生竹次生枝的扦插繁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重点研究了丛生竹次生枝的扦插繁殖技术。指出次生枝扦插成活率除因竹种而异之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枝龄──6月龄左右的嫩枝扦插成活率可达“60%~90%;枝级──一级次生枝扦插成活率约50%~90%;二级次生枝降至15%~40%;三级次生枝低于2%;扦插季节以春季(3月)最好,成活率为81.8%,4月以后扦插成活率下降至41.7%。此外,研究了人工促进次生枝萌发生长,营建采萌圃的技术,其主要措施是:选母竹──一年生健壮竹株,直径2cm左右为宜。截杆──在小母竹离地1.5m处截断;伤地下茎芽──阻止孕笋,促进萌枝;定──按1.0mx1.5m株行距将母竹定植于采萌圃;圃地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食用笋竹种之一。笋具有味鲜美、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雷竹种有三大特点:一是夏季栽植翌年春即出笋成竹,其粗度相似母竹或超粗;二是以二月早笋上市取得经济效益;三是易种植成竹快。夏季雷竹正处新竹鞭粗壮生长,竹鞭芽眼在形成,栽后成活率100%,正处雷雨季节,所以提  相似文献   

20.
研究挖掘鞭笋8 a后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笋材两用林基地中竹鞭的鞭径、节间长、岔鞭数量和跳鞭等情况,旨在为鞭笋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①岔鞭鞭径比主鞭鞭径减少0.10 cm。②挖鞭笋比不挖鞭笋试验之间的竹鞭整体鞭径平均增加0.30 cm。③不同母竹年龄(1,2,3度)的主鞭鞭径大小,挖掘鞭笋的比不挖鞭笋的增加了0.30~0.70 cm。④挖鞭笋比不挖鞭笋之间的平均竹鞭节间长度增加0.31 cm。⑤岔鞭的条数平均增加2条。t=6.006>t0.01=3.355,存在极显著差异。⑥挖鞭笋后的样地中没有找到跳鞭。表4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