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引言专家系统的研究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开始,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始于“七五”计划。作物新品种选育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成功率低,优良品种的选育相当繁难。但是成功的育种家一生中可以选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为农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专门知识是育种工作的宝贵财富。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解放以来,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新是水稻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的主要因素。辽宁农业科学院以院长、研究员周毓衍为代表的一批水稻育种专家在长期育种实践中选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并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七五”期间,辽宁农业科学院承担了农业部的“水稻遗传育种计算机智能化软件”的研究项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了。水稻新品种选育专家系统”的研究,该系统可帮助和指导育种工作者进行水稻新品种选育,增强水稻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3.
4.
冬小麦新品种汾4439是以晋麦66号为母本、忻915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在2004~200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年折合平均产量5 944.5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9.1%;在2005~200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239.5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0%。苗期和成株期感条锈病和白粉病。子粒含粗蛋白(干基)16.41%,湿面筋32.80%,沉降值22.40 m l,千粒重45 g左右,容重786 g/L。适宜在山西中部和全国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6.
7.
临丰61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用临汾87-6015/运85-24的F1做母本、冀麦26做父本育成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该品种在2000-2002年山西省南部高水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598.95 kg/hm2,比对照品种鲁麦14增产9.16%;2001-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99.9 kg/hm2,比对照品种鲁麦14增产9.58%.通过分析临丰615的遗传基础,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提出了该品种获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 1号是原灵台县独店职业中学用鹑觚 1号 /秦麦 6号的 F1 作母本 ,鹑觚 1号 /德 B的 F1 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 1997- 2 0 0 0年度平凉市冬小麦品种 (山塬组 )区域试验中 ,3年度 18点 (次 )折合平均产量 3810 .75 kg/ hm2 ,比对照品种兰天 4号增产 12 .0 5 % ;越冬率 95 .8%~ 98.0 % ;抗冻性 1~ 2级 ;抗旱性 1~ 2级。对条锈菌致病类型水 3、水 14表现抗病 ,对条中 2 9号、洛 13 、HY3、条中 31号等小种类型及混合菌表现感染。籽粒含粗蛋白 15 .6 9%、赖氨酸 0 .5 5 %、淀粉 6 0 .5 9%、灰分 1.74 %、湿面筋 36 .8% ,沉降值 4 3.8m l(14 %湿基 )。适宜在平凉市灵台、泾川、崇信、华亭县、庆阳市宁县 ,以及陕西省长武县等同类地区山塬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1是平凉市农科所以“秦麦4号”为母本、“7510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抗冻、抗旱性强,高抗条锈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其株高71.3—100.0cm,穗长6.0—8.2cm,穗粒数30.1—43.2粒,千粒重41、8g,容重789.0g/L,含粗蛋白14.18%一14.57%、赖氨酸0.44%一0.47%、湿面筋31.00%。在陇东山塬旱地品鉴和品比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凉38分别增产43.90%、16.50%,在平凉地区山塬组预试和区试中比统一对照品种兰天4号分别增产9.40%、6.70%。适宜陇东大部分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丘陵干旱山区及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材料11110(白芒麦//04H668/天选50号)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进行的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6 956.2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17%;在2020年进行的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7 465.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90%。中梁42号属冬性普通小麦,生育期245 d,平均株高90.35 cm,平均穗粒数46.5粒,千粒重46.02 g,容重748 g/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条锈菌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天水川地冬小麦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4号是以兰天10号作母本,95-3-5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连续自然淘汰和人工选择选育而成。2011—2013年在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2 a共有8个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4 846.95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7.37%,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6位。2011—2012年度在灵台什字全膜覆土穴播示范片,产量高达8 422.50 kg/hm2。株高85 cm,穗长6.6 cm,千粒重42.5 g,容重762.9 g/L,生育期285 d,属中熟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35.0 g/kg,湿面筋209.2%,沉降值19.7 m L,粗淀粉(干基)656.3 g/kg,灰分(干基)16.1%,属强筋小麦。综合抗病性好,条锈免疫,轻感白粉病,抗寒、抗旱性强,抗倒伏。适宜在陇东冬麦区的平凉市、庆阳市山塬旱地及周边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西峰16为父本,76-89-13为母本杂交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兰天9号线比试验和全省区试,表现丰产,稳产,抗寒,抗旱性强,抗锈病性广,产量达4597.5-6075.0kg/hm^2,较对照增产16.7%-30.0%。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2号以旱大穗为母本,自育品系92品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株高90~120 cm,穗长6.5~7.5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21~53粒,千粒重31.5~51.5g,容重784 g/L。含粗蛋白140.0 g/kg、赖氨酸3.9 g/kg、湿面筋222.0 g/kg,沉降值(14%水分基)25 m L,粗灰分(干基)18.3 g/kg,水分9.71%。条锈病2级,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为优质、抗病、抗旱的新品种。在2014—2015年度甘肃陇中片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872.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3%。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等地年降水量200~5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7号是以绵阳87-43为母本、自育品系8358-141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8—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川区组)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 09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0.80%。在2010—2011年度甘肃省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5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平均增产5.20%。株高102.00 cm,穗长6.00~9.00 cm,千粒重44.10 g。籽粒含粗蛋白143.90 g/kg,湿面筋223.10 g/kg,沉降值24.30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抗病,成株期对条中29号、HY8、条中33号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对水4表现中抗,对条中30号表现感病。适宜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2号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旱大穗为母本、自育品系92品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37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09%;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861.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5.30%。该品种属强冬性普通小麦,中晚熟,生育期272~285 d。幼苗习性直立,株高90~120 cm。单株有效分蘖3~5个,成穗数456万~789万穗/hm~2,越冬率94%,穗长6.5~8.2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穗粒数32.5~52.0粒,千粒重35.0~48.0 g,容重763.8g/L。籽粒含蛋白质128.2 g/kg(干基)、湿面筋250.7 g/kg(14%水分基)、赖氨酸3.77 g/kg(干基),沉降值30.5 m L(14%水分基)。对主要流行条锈菌贵22-14、贵22-9、水4、条中33号、条中32号表现免疫,抗旱性和适应性强,高产稳产,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等地年降水量200~5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38号以周麦22为母本、兰天2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81.0 cm,穗长7.7 cm,千粒重43.19 g,容重790.0 g/L。2016 — 2018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折合平均产量6 97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3%。2018 — 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折合平均产量6 543.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0%。经接种鉴定,中梁38号苗期、成株期对条锈所有供试菌系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甘肃陇南(天水及陇南市)川水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肃农业科技》2020,(Z1)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9号以97-4-6-2-1-2为母本、98SF531-1-4-1(92R178/D599)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 766.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9.4%。在2015—2016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65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5.3%。生育期247 d,株高103.5 cm,穗长9.1 cm,穗粒数45.2粒,千粒重42.2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7 g/kg、粗灰分(干基)24.5 g/kg、湿面筋287.5 g/kg、赖氨酸3.91 g/kg,沉淀值43.5 mL,容重805.5 g/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菌系条中32号、水4、贵22-9及贵22-14及混合菌表现免疫,总体抗性表现优异。可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麦积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4号是以兰天19号为母本、多亲杂交后代0770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101.0 cm,穗长6.8 cm,千粒重48.75 g,容重782.0 g/L。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5 89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增产3.4%。201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6 1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4.0%。经接种鉴定,中梁34号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中4-1、贵22-14、条中34号、条中33号、条中32号、贵农其他及混合菌等供试小种均表现免疫。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8号以85-88为母本,多头麦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度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 27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4.65%。在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 522.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平均增产5.62%。株高92.00 cm,穗长8.40 cm,千粒重42.00 g,容重766.00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16.60 g/kg、湿面筋205.10 g/kg、沉淀值36.70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供试菌种及混合菌表现免疫。适宜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浅山、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麦积等县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1号为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洮157”作母本、“75试1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生育期280d,属中早熟品种,株高85.0~87.0cm,穗长7.3~7.8cm,小穗数15~17个,千粒重41.8~43.1g,容重802.5g/L。籽粒含粗蛋白141.0g/kg,湿面筋246.4g/kg,粗淀粉663.2g/kg,沉淀值30mL。2003—2005年在平凉市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5598.5kg/hm2,较对照品种长武134增产29.00%,居10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抗冻、耐寒、抗旱、抗倒伏,适宜在静宁、庄浪及周边河谷川水区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