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于特异性的问题,在诊断边虫病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用IFA与补体结合试验(CF)和卡片凝集试验(CA)进行比较时发现,IFA对鉴定已知感染牛最敏感,即假阴性很少,但对检验已知阴性血清特异性最低。在鉴定慢性感染动物时,IFA优于CF试验。  相似文献   

2.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中国广东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姜黄素对罗曼蛋鸡产蛋性能、卵泡发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将健康的26周龄生产性能相近的144只雌性罗曼蛋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C组)、NT1组、NT2组和NT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NC组饲喂不含姜黄素的基础日粮,NT1组、NT2组和NT3组分别饲喂添加50,150,250 mg/kg姜黄素的基础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正试期每天统计各组产蛋性能指标。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级卵泡数量,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卵巢FSH受体(FSHR)、LH受体(LHR)、E2受体(ER)和P4受体(PR)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NT2组的产蛋率和小白卵泡(SWF)数量显著高于NC组和NT1组(P<0.05);NT2组和NT3组的FSH、LH、E2及P4水平显著高于NC组和NT1组(P<0.05),其中NT2...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培养、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斑点杂交(Dotblot)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MDV和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13株MDV野毒株中,有4株培养物既能在IFA中与REV的单抗反应,又可以用PCR扩增出REV的LTR;另有4株培养物能扩增出REV的LTR,但在IFA中却不与REV的单抗反应。结果表明我国MD肿瘤中存在着REV的共感染,且我国MDV某些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有可能已经整合进了REV的LTR序列。  相似文献   

6.
采用饲料强化防霉和常规防霉的方法,探讨纳他霉素对饲料的防霉效果。试验选用自配饲料,分成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平行。对照组不添加防霉剂,处理组分别添加500mg/kg丙酸钙、2.5、5、10、20和30mg/kg纳他霉素。结果表明:(1)饲料强化防霉试验外观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5~20mg/kg NT能够在储存期间缓解饲料霉变。饲料常规防霉试验外观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30mg/kg NT能够缓解饲料霉变,延长饲料的储存期。(2)饲料强化防霉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T显著降低了5d和10d的饲料霉菌数(P0.05);15d时,添加2.5、5和10mg/kg NT组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d时,与对照组和丙酸钙组相比,添加5mg/kg NT组饲料中霉菌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常规防霉试验中,0~15d时,各组饲料霉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d时,与对照组相比,10、20mg/kg和30mg/kg NT组饲料霉菌数显著降低(P0.05);45d时,添加20mg和30mg/kg NT组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d时,各组饲料霉菌数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强化防霉试验营养成分测定中,10mg/kg NT组饲料在5d、15d和20d时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常规防霉试验营养成分测定中,在45d时,20 mg/kg NT组饲料水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 NT组饲料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60d时,5和10mg/kg NT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建议纳他霉素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20mg/kg。  相似文献   

7.
将MDV京-1株强毒高温致弱毒株(B-1/at)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物经冻融、超声波裂解和差速离心制成粗提高毒抗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率为66%。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筛选,结果阳性率为25%,特异性阳性率为10.7%。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出D_(11)~3、D_(12)~3、和H_9~3三个分泌抗血清Ⅰ型MDV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其核内染色体数D_(11)~3为103±6条,D_(12)~3为96±6条,分泌的抗体均为IgG_1,k链。琼脂扩散试验(AGP)表明,无论有无聚乙二醇(PEG6000)存在,这些McAb均不产生特异性沉淀线,其IFA阳性反应能被特异性阳性血清阻断,经IFA、ELISA试验、IFA吸收试验和IFA、ELISA阻断试验等证明,这些McAb只与血清Ⅰ型MDV反应,不能与血清Ⅱ型MDV、血清Ⅲ型HVT和鸡的多种其它病毒发生交叉反应,也不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双城株发生交叉反应,D_(12)~2株McAb有较明显的中和活性。经体内、外连续传代和冻存、复苏,两株细胞的分泌抗体能力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小鼠血液涂片为抗原,建立了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的方法,并对伊氏锥虫病马、同群马、健康马、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作了检测。伊氏锥虫病马和无症状同群马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33/34)和12%(18/150);25匹健康马血清伊氏锥虫抗体均为阴性;84份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的IFA试验均为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多数病马发病一周内的血清IFA试验即为阳性。3匹病马血清抗体消长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病马于治疗后110天,血清IFA试验仍为阳性。本试验表明,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无症状的感染马也能检出,可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用大肠杆菌 BL2 1表达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强毒 GA株的囊膜糖蛋白 B(g B)基因 ,通过 SDS- PAGE电泳分离表达蛋白条带 ,切下并碾碎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 EL 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得到 1株阳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7C8。该单抗腹水的 EL ISA效价为 1∶ 2 1 2 ,IFA效价为 1∶ 80 0 ,与 MDV不同致病型毒株CVI988、GA、RB1B、MD11、6 48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均呈 IFA阳性。1∶ 10 0稀释时与 GA株感染的 CEF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t- EL ISA)中呈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新建立的弓形虫直接凝集试验(DAT),对DAT和常规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作了比较研究。用两种方法平行检测了41份商品兔血清、76份人工感染的兔血清和271份人血清。定性和定量比较的结果显示;DAT与IFA有很高的符合率(93.4~95.9%),DAT较IFA敏感,前者的几何平均滴度高于后者,在检测感染兔血清时,DAT远较IFA敏感。通过出较,作者认为DAT更适用于弓形虫感染的大规模筛选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鼻疽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一直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F)。近几年来,我们又相继建立了微量间接血凝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IF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为了比较IFA、ELISA、cF三种方法对鼻疽马检测的敏感性,我们对31匹鼻疽马及10匹经病理学确诊的鼻疽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IFA法对2批随机抽样的PRRS活疫苗(每批4瓶)、阳性对照(CSFV)、阴性对照(未被CSFV污染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特异性试验检测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 virus 2 type,PCV-2))接种于生长良好的PK-15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SFV,以期建立快速、准确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调查猪蓝耳病活疫苗中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污染情况;在不同时间、相同试验条件下,相同批次的疫苗被重复检测了3次。试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接种的PK-15细胞出现特异性黄绿色荧光,阴性对照、PCV-2和待检样品接种的PK-15细胞均未出现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即待检2批PRRS活疫苗未被CSFV污染;通过3次重复操作,最终的检测结果一致,说明IFA检测猪瘟病毒包涵体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有效测定猪瘟疫苗病毒含量,建立了猪瘟兔化弱毒(HC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冷甲醇固定ST细胞,将所选猪瘟活疫苗检验用阳性血清1:40倍稀释、荧光二抗1:32倍稀释时,IFA检测HCLV感染的ST细胞清晰、特异,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细胞阴性。对不同猪瘟疫苗半成品的检测结果显示,IFA测定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测定兔体感染量(RI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为RID/m L=2.783TCID50/m L+110107.213。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和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测定猪瘟兔化弱毒的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优化了两种方法的一抗使用浓度;筛选了IPMA方法中敏感、易辨识的酶作用底物。优化后的IFA和IPMA方法测定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半成品和成品的TCID50,可以作为兔体感染量(RID)和猪体半数保护量(PD50)效力检验标准的补充,应用到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生产中,加强质检、质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作者制备的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anti-CSFV McAb)为一抗、荧光素标记羊抗小鼠IgG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猪瘟病毒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确定IFA最佳工作条件:CSFV最佳接种浓度和培养条件为CSFV 10-3倍稀释后接种PK15细胞,37℃5%CO2恒温箱中培养36 h;McAb最适工作浓度为1∶1 000倍稀释;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小鼠IgG荧光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50倍稀释。特异性试验表明,用建立的IFA检测方法检测CSFV感染PK15细胞为阳性,而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2型圆环病毒(PCV-2)感染PK15细胞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细胞培养中CSFV抗原的IFA检测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CSF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CSFV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具有广谱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作用的疫苗候选分子,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血清1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基因组克隆外膜蛋白(Omp)lola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pp lola基因由633 bp组成,编码210个氨基酸,不同的血清型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将App lola克隆至pET-32a(+),转化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rLOLA。取4周龄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于0、2、4周经皮下免疫:弗氏不完全佐剂(IFA)+10μg rLOLA(低剂量组)、IFA+30μg rLOLA(中剂量组)、IFA+50μg rLOLA(高剂量组)、30μg rLOLA(rLOLA组)、IFA(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ELISA检测结果显示,第3次免疫接种后相较于对照组(IFA组和生理盐水组),实验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均明显升高,尤以高剂量组小鼠(IFA+50μg rLOLA)更显著(p0.01)。于第3次免疫后2周,利用10×LD50 App对小鼠腹腔注射攻毒,5 d后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30μg rLOLA、IFA+50μg rLOLA、IFA+30μg rLOLA、IFA+10μg rLOLA免疫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20%、40%、20%和10%。上述结果表明,IFA+rLOLA可以诱导部分抗App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广谱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诊断方法的系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对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诊断方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免疫组织化学试验(IHC)等进行了系列研究,这些方法适用于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对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山东、江苏、上海等地的鸡场中,收集疑为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的脾脏、肝脏56份,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斑点杂交试验(Dot-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REV检测。结果有21份呈PCR阳性,20份呈Dot-blot阳性,15份呈IFA阳性,且所有IFA阳性样品,PCR和Dot-blot检测都呈阳性,20份Dot-blot阳性样品中有19份呈PCR阳性。研究表明,PCR检测REV较其他方法敏感,可作为REV的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旋毛形线虫是英国人Peacock 1828年首次于人体中发现,由Owen(1835)定名的,简称为旋毛虫.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严重寄生虫病.该病不仅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而且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诊断旋毛虫病的方法很多,现将压片镜检法(TSM)、肌肉消化法(BDM)、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本研究以纯化的DHAV-C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鼠Ig G(Ig G-FITC)为二抗,建立了DHAV-C IFA检测方法。该方法仅对感染DHAV-C的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阳性,而对分别感染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鸭圆环病毒、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的SPF鸭肝组织触片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好。一抗和二抗在-20℃至少能保存7个月。实验感染SPF雏鸭IFA和RT-PCR检测符合率100%。本研究建立的DHAV-C IFA方法特异性好,可以用于该病毒感染肝组织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