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森林抚育改造后的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的氮源进行森林废弃物腐熟试验,以期找到科学合理的处理森林废弃物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森林废弃物粉碎后,添加鸡粪为氮源的处理在堆体发酵温度和理化性质等方面优于添加尿素为氮源的处理,添加鸡粪为氮源的处理腐熟后C/N更适合做为栽培基质使用。建议将林下改造剩余物加入有机氮源进行堆肥腐熟后作为林下枯落物还入森林,可以增强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樟子松原木楞堆进行室外燃烧试验,研究楞堆燃烧时的温度场特性,分析原木楞堆体积和风速对环境温度场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燃烧过程中,楞堆温度可达900℃;对于环境温度场来说,在所有研究平面与楞堆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与风流动方向垂直的平面温度变化最大。较大的楞堆体积和较快的风速会加速楞堆的燃烧速度,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上升较快。研究结果为贮木场火灾消防援救和计算机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薛伟  耿志伟 《森林工程》2014,30(5):79-82
对落叶松原木楞堆做细水雾灭火实验,测定实验过程中楞堆各点的温度,利用SPSS软件对定点间温度场进行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木楞堆前部温度与其后部温度、左侧温度变化存在两元线性回归方程,前部温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大;原木楞堆右侧温度与其顶层温度、中层温度、底层温度变化存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层温度线性相关性最大,上层温度线性相关性最小。利用回归性准确预测整个楞堆温度场变化,对保障林区贮木场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实验,利用“太平2号”蚯蚓处理有机垃圾,研究了蚯蚓品种、环境温度、预处理方式对蚯蚓处理有机垃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0~30℃时,“太平2号”处理有机垃圾的转换率较高,在25℃时最高。用蚯蚓粪和EM菌对有机生活垃圾进行腐熟预处理,并调含水量至70%,利用“太平2号”处理100kg该种腐熟垃圾,可以产生5kg的蚯蚓和40kg的蚯蚓粪,1kg蚯蚓每天可吞食0.9kg生活垃圾,年平均日吞食量为0.6kg左右,产生的蚯蚓可用作药材和饲料等,蚓粪可做有机肥料和除臭剂。  相似文献   

5.
以废弃烟末和腐殖土为主要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在添加不同有机物料腐熟剂的条件下,采用好氧人工翻堆方式,研究了烟末+腐殖土高温堆肥进程中有机碳、全氮、C/N和T值〔(初始C/N)/(堆肥后C/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33天后,添加BYM菌和VT菌的堆料中有机碳的下降率比不添加腐熟剂的分别提高了49.72%、26.41%;与堆肥前相比,不添加腐熟剂的全氮含量降低了10.50%,而添加BYM菌和VT菌全氮含量增加了27.69%、43.84%,添加腐熟剂处理的C/N值小于20、T值小于0.6,达到完全腐熟。由此可得出,添加腐熟剂加快了烟末-腐殖土联合堆肥过程中有机碳的下降速度和比例,增加了全氮含量,降低了腐熟后堆料的C/N和T值。  相似文献   

6.
以木屑和稻壳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木屑和稻壳混配后的腐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木屑和稻壳混配更能达到较高的发酵温度,腐熟后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可溶性糖得到大量分解,纤维素含量降低,EC值降低。木屑与稻壳比为6:4时发酵更彻底,有机废弃物腐熟C/N比标准T值应小于0.5。  相似文献   

7.
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废弃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林业一项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堆肥处理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回顾了好氧堆肥影响因子研究现状,并对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及基质化利用进行了评述,以期为农林有机废弃物堆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育苗基质用的有机废弃物腐熟堆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无土栽培的发展及泥炭资源的匮乏,基质的要求越来越向环保型、经济型、集约型以及具有优良理化性质的方向发展。有机废弃物是育苗基质的优良材料,但其本身含有一些易分解及有害物质须进行一定处理才能用作育苗基质。有机废弃物的前处理方法为腐熟发酵,本文对轻型基质发展状况及有机废弃物的高温好氧发酵技术进展进行简要地叙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园林废弃物等难降解有机物的堆肥腐殖化过程及机制,采用激发-发射矩阵-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等多重光谱学方法研究了园林废弃物与鸡粪共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堆肥理化性质和光谱学分析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在≥50℃高温条件下发酵170 d左右达到完全腐熟。随着堆肥腐熟过程,DOM中来自鸡粪的类蛋白质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等腐殖化中间产物几乎完全转化为类腐殖质物质。偏最小二乘结构模型(LPS-PM)分析显示,类富里酸物质转化和类腐殖质物质形成分别是直接和间接影响园林废弃物堆肥腐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稻壳基质化腐熟处理微生物菌剂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菌剂添加量为稻壳干物质重量的1%、2%、3%、5%、7%、9%,对稻壳基质化腐熟处理微生物菌剂最适添加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越多,物料堆体温度达到最高温度的速度越快,但维持的高温时间较短,添加1%菌剂稻壳达到温度最高,为52℃,且高温过程维持时间较长;菌剂不同添加量对稻壳有机质含量、C/N比影响不大,均达到腐熟标准;从基质理化性质、育苗效果及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添加干物质量1%菌剂腐熟效果最好,大规模生产中添加量可减少。  相似文献   

11.
环境温度对室内装修有害气体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两种代表性的品牌刨花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对挥发性有害气体(VOCs)释放量的影响。利用小型气候箱和手提式VOCs测试仪分别测量两种刨花板在15℃、23℃、25℃和35℃情况下的VOCs释放量。研究表明:温度为23℃时,板1VOCs的最初释放量高于板2;温度为35℃时,刨花板中VOCs释放量要高于其他温度情况下的释放量。由此可以看出环境温度对刨花板VOCs的释放量有明显的影响,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板材有害气体的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储藏时间(0、12、24、36、48、60、72 h)和不同储藏温度(0℃、4℃、常温对照)下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D(肉桂醇脱氢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下,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PPO、CAT、CAD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次,4℃以下对PAL、POD、PPO、CAD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大。0℃、4℃储藏对采后甜龙竹笋酶活性有降低作用,可通过低温结合其他方法对甜龙竹笋进行保鲜处理,达到延缓甜龙竹笋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黑杨派新无性系引进选育和区域化试验报告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引进39个黑杨派新无性系,以I69杨和中林46杨为对照,进行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分别在鲁西南、鲁南、胶东、鲁西北共营造区域化试验林20片,并测定各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形质指标、木材材性以及抗干旱、耐盐、抗病虫等性状。经过多性状分析,选出L35、L323、L324、T66、T26、I102、L802、I107、中荷1号等9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可作为优良品种在山东省推广应用,并提出它们的适生范围、培育目标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笋壳微生物腐熟肥料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煮笋加工废弃物笋壳接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化处理的效果,并以笋壳腐熟产物作为有机肥进行蔬菜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菌剂可以大大加速笋壳堆肥腐熟的进程,添加发酵助剂有利于发酵菌剂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实现笋壳快速腐熟。笋壳有机肥对青菜和番茄的生长有良好的作用,当笋壳有机肥用量体积比为40%时,蔬菜幼苗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怀远产玉石籽、玛瑙籽、青皮、粉皮、红玉石籽(皖榴3号)5个石榴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室温(20.0±0.5℃)和低温(5.0±0.5℃)两种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时间石榴果实中糖分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常温贮藏下石榴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大于低温贮藏。(2)在常温条件下,玉石籽的总糖和还原糖均为最大,其值分别为0.14%和0.13%;在低温条件下,粉皮品种的总糖和还原糖均为最大,其值分别为0.13%和0.12%。(3)一定贮藏期后,粉皮和青皮品种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其他品种的高,适宜低温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不同采集时间及温度处理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集时间设间隔1d、3d、5d,在8℃保存前后进行或不进行15℃缓冲,设4种温度处理类型共12种处理组合,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集时间为间隔5d的孵化率或显著高于1d、3d,或与1d、3d无显著性差异。花绒寄甲卵8℃保存前后进行或不进行15℃缓冲,对其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采集时间为间隔1d、3d或5d均是如此。综合本研究结果,考虑花绒寄甲卵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可考虑每隔5d收集卵一次,平均孵化率最高可达97.77%,校正孵化率为82.73%,8℃保存前后是否需要进行15℃缓冲处理,可视具体试验需求而定。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湿度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湿度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规律,采用3×3回归设计,在人工气候箱15℃、25℃、35℃和60%、80%、100%三种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云南松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率与温度和湿度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发芽的最佳温度为19.6℃、最佳湿度为82.6%,对应的最高发芽率为96.9%。  相似文献   

18.
以25℃为对照,比较了花角蚜小蜂雌成虫在5、10、15、33、36、38℃温度胁迫下逐日产卵量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对花角蚜小蜂的逐日产卵量和存活均产生显著影响(P<0.01),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花角蚜小蜂的产卵和存活。花角蚜小蜂产卵和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9.
共设<5℃、5~10℃、10~15℃、15~20℃、20~25℃5个区段温度,研究不同温度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3800~4400 m)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子的平均千粒重为7.78 g,与其它冷杉属的种子比较,其种子千粒重较小,但有较低海拔(4000 m以下)种子千粒重较大而较高海拔(4000 m以上)种子千粒重较小的趋势;急尖长苞冷杉种子的适宜发芽温度为15~20℃,低于5℃无法发芽;不同海拔急尖长苞冷杉的种子发芽能力不同,以海拔3900 m的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0%,从海拔3900 m开始,其种子发芽能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