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明  徐长安 《油气储运》1995,14(3):62-64
我国原油多属“三高”原油,因此,掌握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是提高原油输量,避免“凝管”现象发生的关键。而含蜡原油的粘度和析蜡点是流变参数中的主要物理量。也是输油工艺设计和管道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参数,所以,准确测定原油的粘度值和析蜡点对输油管道的运行与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稻草中分别在添加尿素、尿素+大豆粉条件下氨化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尿素+大豆粉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在5d、10d和15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尿素组(P〈0.05);尿素+大豆粉组的粗蛋白含量在15d比对照组提高了5.16倍,比尿素组提高了36.25%。(2)尿素+大豆粉组的粗纤维含量分别在5d、10d和15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尿素组(P〈0.05);尿素+大豆粉组的粗纤维含量在15d比对照组降低了15.71%,比尿素组降低了7.13%。  相似文献   

3.
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的肥料发展中心(NFDC)自60年代起开始研制和发展硫包膜尿素(Sulfur Coated Urea)简称(SCU)以来。于1968—1972年建成小型中试装置,生产能力为1吨/小时,1976年建成示范生产厂,生产能力为10吨/小时,至此已初具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达2.7万吨/年。产品主供世界各地进行试验和示范使用。硫包膜尿素是NFDC研制和发展的一种最为成熟和最有前途的水溶性缓效颗粒肥料品种。  相似文献   

4.
尿素再加工产品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尿素的基本特性和我国尿素的生物消费概况,明确提出了尿素再加(urea reprocessing)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国内外尿再加工产品的途径及主要用途,旨在进一步寻找其新的再加工方法,以改善尿素的农用性状,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涂层尿素对早稻、中稻、双季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茎蘖消长、叶色、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尿素在早、中稻上应用均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6%~10%,最高的达17.69%。增产原因是涂层尿素肥效较长,供氮总量较大,对色较绿,生长稳健,分蘖成穗率、亩有效穗、穗粒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中稻上还有一定的增加粒重作用。涂层尿素在早稻及双晚上以施用全量涂层尿素效果为好,在中稻上以施用减量10%的涂层尿素为佳。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大庆原油加降凝剂后先急冷后缓冷处理工艺的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原油凝点比不加剂原油降低了14.5℃,比加剂后单纯慢速降温处理降低了7℃,而且低温下的粘度也明显降低。采用这种新型处理工艺将拓宽原油加降凝剂输送的应用范围,并可大幅度降低管道运行中的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8.
长效尿素释氮过程及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效尿素是氮肥新品种。通过1989、1990两年试验和大面积施用调查,发现长效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可抑制脲酶活性五十天左右,在施用前期,土壤脲酶活性低于对照区,尿素残余量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作物的叶绿素和氨基酸总量增加;增产效果明显,亩增产玉米40公斤,大豆10公斤,甜菜150公斤,亩纯增益分别为14.8,18.8和16.8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尿素肥料转化速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尿素肥料在陇东旱地黑垆土中40天左右即被完全水解转化成铵。在整个解过程中表现出前期快、中期相对稳定,后期缓慢,前10天约有60%的尿素被解成铵,从第11天到20天止,水解总量已达80%,在最后水解阶段的20天中,水解量仅占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微电水在枸杞鲜果脱蜡制干中的效果,本试验以宁杞7号为材料,采用不同处理介质(不同p H值微电水、不同浓度食用碱液、微电水+食用碱液)及不同浸洗时间对枸杞鲜果脱水速度、干果色泽、果面附着碱粉、残次果率、百粒重、内含物及制干成本等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寻找鲜果脱水速度快、干果色泽红润、果面干净、商品率高、百粒重大且内含物不受影响、制干成本较低的微电水p H值、最佳浸洗时间及脱水方式,为枸杞鲜果脱蜡制干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内原油电脱水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良 《油气储运》1997,16(3):48-49
从油田或管道中取出的油样具有很高的含水率,在进行实验室原油物性和流变性实验时还需脱水。研究证明,最经济,有效的脱水方法是电脱水法,但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根据原油性质,对不同的原油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脱水时间,以脱水效果好,不发迹原油性质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混掺5%~10%俄罗斯原油的大庆原油,开展了铁大线和秦京线大庆原油触变特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原油存在不完全可逆性结构的Houska修正触变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在特定测试温度、进站温度和多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大庆原油触变行为。试验获得了秦京线、铁大线实际管输条件下不同测试温度和进站温度的触变模型参数,对于准确计算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加降凝剂的原油实现长距离的管输,就管流剪切速率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把加降凝剂的原油降温过程中的剪切率称为降温剪切率,以加剂新疆原油为油样,通过试验发现,降温剪切率与降温速率有关,且存在着使粘度最小的最佳降浊剪切率,分析管道内加剂原油的流动情况,将流体沿管疲乏径向分为近壁底层区、过渡区和紊流核心区、分别测定各区内流体的剪切率,指出当管输量较低时,主要是过渡获近壁底层区内的管流剪切对加剂原同低  相似文献   

14.
原油改性处理的管道输送工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介绍了原油管道加热输送工艺存在的缺陷、原油改性处理输送工艺的发展史及我国应用化学改性处理工艺的概况。原油改性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是控制条件或添加某种化学的来影响蜡的形态,消弱蜡结合趋势和结构强度,从而推迟原油胶疑的发生。其方法可分为的物理(热处理)和物理化学(添加化学刘)两大类。指出唯有石蜡基或混合基原油一含蜡多者,才有可能用化学剂降凝。有效的降凝剂基本都具有长烃链和极性基的聚合物。其单体中的碳原子数要和原油中的蜡主体部分碳数相适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加剂温度、处理温度、降温速率和方式、处理最终温度等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工艺条件。对于改性效果的评定,除遵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外。还必须做更全面的考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改性处理工艺实施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原油的屈服应力,给出了修正的Moore触变流体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原油触变行为的初次裂解过程,预剪后的裂解过程,动态恢复过程,静态恢复过程以及结构的裂解过程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均与实际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新疆胶凝原油屈服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胶凝含蜡原油的屈服特性对输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有重要影响。用控制应力流变仪RS75对新疆胶凝原油的屈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胶凝原油是一种粘弹性体,在剪切应变小于胶凝原油的临界线性应变γ_(cl)范围内,胶凝原油表现出线性粘弹性固体特性;在应变大于γ_(cl)而小于其临界屈服应变γ_(cy)的范围内,胶凝原油为非线性粘弹性体;当应变大于γ_(cy)时,胶凝原油才真正屈服流动。指出判定胶凝原油是否屈服流动的指标是临界屈服应变γ_(cy),而非屈服值。  相似文献   

17.
含蜡原油屈服应力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服应力是含蜡原油的一个重要流变性质,它能够表征含蜡原油的胶凝强度和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的难易程度.回顾了屈服应力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含蜡原油屈服应力的各个影响因素,包括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原油组成以及静置时间等.总结和分析了屈服应力测量的主要方法.测量系统的几何尺寸、壁面性质以及时间等因素均会对屈服应力测量值产生影响.就屈服应力认识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蔡惠平 《油气储运》2002,21(5):41-49
根据码头库区多年来接卸海上原油的实际情况,对海上原油途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海上原油途耗的对策及预防措施,就码头库区接卸计量原油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加热输送原油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凝点高、粘度大的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必须进行加热与保温,以保持原油的良好流动性,用太阳能替代部分常规能源来加热输送原油可以减少大量的能源消耗.根据原油加热输送过程的工艺条件及特点,设计了一套太阳能加热原油输送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性能指标,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使原油温度提高25~30℃,年均节省天然气9×104m3.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在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 ,是一项投入少 ,产出大的采油技术。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 ,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 ,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 ,对重油进行降解 ,使得重油粘度变小 ;或者 ,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乳化分散 ,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