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氢醌对土壤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以及在降低肥料氮对环境污染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氢醌(10-100ppm)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土壤中5种与碳、氮、磷转化有关的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适宜剂量的氢醌可有效地降低尿素氮的挥发损失率。本文从另一方面论证了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含氢醌尿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氢醌在小麦吸收利用氮素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脲酶抑制剂氢醌对土壤中的尿素NH3挥发有抑制作用。延缓尿素水解速率,氢醌对脲酶抑制是有时间性的,随着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恢复,有一定的保氮作用,脲酶抑制剂氢醌与氮磷钾混拌。促进了小麦氮的吸收效率。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的改善了小麦的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氢醌对土壤中尿素氮系列的影响及其条件,在实验室条件下,取白浆土和冲积性砂壤土0—20cm的耕作土壤为试样,进行了氢醌对土壤脲酶活性动态,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土壤脲酶活性动态,土壤尿素氨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氢醌对土壤脲酶活性、尿素氨挥发和硝化强度的抑制率,同土壤脲酶活性大小和培养时间成负相关,同氢醌浓度成正相关;(2)砂壤土中比粘壤土中尿素分解速度快,氨挥发强度大,硝化速率快;(3)在麦秸还田土壤中,脲酶活性增高,尿素分解速率加快,从而降低了氢醌的抑制效应。同时,由于麦秸的“氮因子效应”而弥补了氢醌失效后可能造成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4.
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动态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氢醌用量增加,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率增大,抑制时间增长;尿素配施适量氢醌,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并提出了稻谷产量,施用氢醌提出了水田土壤供氮能力和植株含氮量。  相似文献   

5.
脲酶抑制剂氢醌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特克塞尔与东北半细毛羊杂种公羊 16只 ,平均体重 4 0± 1.2 0 kg,采用 2× 2析因试验设计。豆饼日粮主要以豆饼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加 (S1)与不加 30 mg· kg-1脲酶抑制剂 (S0 )共两个水平 ,尿素日粮主要以尿素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添加 30 mg· kg-1脲酶抑制剂 (U1)和不添加 (U0 )共 2个水平。在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中不同组动物分别饲喂这 4种日粮 ,以研究在不同氮源日粮中添加氢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不受氮源的影响也不受氢醌添加与否的影响。然而 ,在日糖中添加氢醌能使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提高 18% (P <0 .0 5 )。尿素氮在尿中的排出量在不同氮源日粮间差异显著 (P <0 .0 1)。不同氮源或氢醌添加与否对氮平衡没有产生影响。在整个试验中氮源与氢醌之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P >0 .0 5 )。在豆饼日粮中添加氢醌具有减少尿中尿素氮排出量的趋势 ,这说明氢醌很可能具有改善内源尿素氮利用率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 ,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氢醌能够提高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 ,但对其它养分的消化率和氮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红壤稻田氢醌配施的节氮效果,通过设置不同尿素施用量和氢醌的配比试验,测定和分析水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0.5%的氢醌配施下,早稻季不同氮肥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晚稻季以施纯氮140~160kg/hm2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这主要与该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均显著提高有关。进一步结合拟合方程发现,在配施0.5%的氢醌前提下,红壤稻田晚稻季最佳的施氮量为134.42~141.42kg/hm2,最高产量为8544.03kg/hm2,最大的氮肥农学效率为28.19k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薄浅湿晒节水灌溉技术的减排增产效果及其与新型氮肥和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提出增产与减排双赢的水氮管理措施。【方法】以江汉平原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水氮管理措施:1普通尿素+常规灌溉(U+CI),作为对照(CK);2普通尿素+薄浅湿晒节水灌溉(U+SI);3树脂包膜控释尿素+薄浅湿晒节水灌溉(CRU+SI);4碧晶尿素(含0.5%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氢醌+薄浅湿晒节水灌溉(NU+HQ+SI)。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进行稻田温室气体连续监测,分析不同水氮管理措施的CH_4和N_2O排放量、基于CH_4和N_2O的综合温室效应。水稻收获后统计产量,计算各处理单位产量的排放量(GHGI)。【结果】薄浅湿晒节水灌溉有效抑制了特别是水稻生育后期的CH_4排放峰,导致早稻和晚稻U+SI处理的CH_4排放量极显著地小于U+CI处理(P0.01),且晚稻的减排幅度更大。节水灌溉条件下,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碧晶尿素混施氢醌比普通尿素进一步减少CH_4排放量,CRU+SI和NU+HQ+SI处理的两季水稻CH_4排放总量分别是U+SI处理的60%和73%。薄浅湿晒节水灌溉促进了稻田N_2O的排放,早稻和晚稻U+SI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比U+CI处理显著增加了34%和39%(P0.05)。节水灌溉条件下,相比普通尿素,碧晶尿素混施氢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的N_2O排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以碧晶尿素混施氢醌处理的控制效果更好。综合早稻和晚稻2个季节,薄浅湿晒节水灌溉下CH_4和N_2O排放此消彼长,但CH_4减排量大于N_2O增排量。总体而言,薄浅湿晒节水灌溉具有减少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作用,减排效果视不同氮肥种类而不同,以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的减排效果最高为49%,其次为碧晶尿素混施氢醌,减排幅度达46%,普通尿素最低为28%。同时,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碧晶尿素混施氢醌更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降低排放强度。【结论】薄浅湿晒节水灌溉具有减排稳产的良好效果,薄浅湿晒节水灌溉结合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和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能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和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水稻生产减排增效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脲酶抑制剂氢醌与尿素肥料混合施入土壤后所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在不同氢醌用量处理(2—8ppm)的土壤中和小麦体内均未发现有氢醌的残留。用旱地棕壤和水稻土进行的淋洗试验表明,氢醌不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氢醌由于挥发性极差也不会进入大气。施用氢醌对作物的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氢醌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泌乳量、胎次、泌乳月相近的 18头黑白花奶牛分为 3组 ,分别饲以精料补充料Ⅰ ,Ⅱ ,Ⅲ。精料补充料I含有11%的豆饼 ,在等能等氮分别添加 0 .l%和 0 .0 2 %氢醌 (脲酶抑制剂 )的前提下 ,用尿素取代精料补充料I中全部豆饼构成精料补充料Ⅱ和Ⅲ。结果表明 :3组试牛泌乳量、乳脂率、血液尿素氮、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差异均不显著(P >0 .0 5 ) ,但Ⅰ组试牛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有提高趋势 ,而Ⅱ ,Ⅲ组试牛泌乳量有上升趋势。因此 ,在奶牛饲养中适当应用氢醌尿素对泌乳量无负效应 ,而且可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
将泌乳量、胎次、泌乳月相近的18头黑白花奶牛分为3组,分别饲以精料补充料Ⅰ,Ⅱ,Ⅲ.精料补充料I含有11%的豆饼,在等能等氮分别添加0.l%和0.02%氢醌(脲酶抑制剂)的前提下,用尿素取代精料补充料I中全部豆饼构成精料补充料Ⅱ和Ⅲ.结果表明:3组试牛泌乳量、乳脂率、血液尿素氮、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Ⅰ组试牛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有提高趋势,而Ⅱ,Ⅲ组试牛泌乳量有上升趋势.因此,在奶牛饲养中适当应用氢醌尿素对泌乳量无负效应,而且可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郑单958玉米为材料,连续2年比较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提高叶片与茎鞘总糖含量,12叶展前以普通尿素处理效果较好,吐丝后以包膜尿素处理效果较好;施氮显著提高叶片与茎鞘全氮含量,以包膜尿素处理效果较好;施氮降低茎鞘C/N,降幅以包膜尿素处理较大;施氮使氮收获指数下降,包膜尿素处理降幅较普通尿素处理大;叶片与茎鞘碳转运发生于乳熟至成熟期,而叶片与茎鞘氮转运分别主要发生于乳熟至成熟期和吐丝至乳熟期,碳、氮转运量一般以包膜尿素处理较大,包膜尿素能改善夏玉米碳氮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表明:施用尿素时,每次添加100—150g脲酶抑制剂(氢醌和醌氢醌),尿素在土壤中水解速度减慢,肥效期延长,可提高尿素利用率4%—6%,每亩减少尿素用量5—10kg,增加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新型尿素对新疆哈密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几种新型肥料对新疆吐鲁番哈密瓜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吐鲁番哈密瓜施用的新型尿素。【方法】 以黄皮981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氮磷钾(P2O5 140 kg/hm2、K2O 15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普通尿素处理为对照,分析大田试验下施用几种新型尿素(等氮量聚能网尿素、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控失尿素、等氮量含锌尿素、等氮量常规尿素加锌处理)下哈密瓜干物质、产量、养分吸收、氮肥利用及品质情况。【结果】 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几种新型尿素处理均增加了哈密瓜产量及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其中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施用后的哈密瓜产量和干物质最高,分别为30 452和2 724 kg/hm2;相对于普通尿素而言,等氮量聚能网尿素、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控失尿素均显著增加哈密瓜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的农学效率,其中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效果更佳明显,氮肥利用率为36.08%、氮肥的农学效率为40.84 kg/kg;相对于普通尿素、等氮量聚能网尿素、控失尿素、等氮量含锌尿素、等氮量常规尿素加锌处理,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更好提高了哈密瓜的心糖含量且糖梯度最低。【结论】 等氮量腐殖酸尿素的施用在新疆吐鲁番哈密瓜作用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磷钾肥等量条件下缓释肥不同减氮量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为生产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西都森玉1号为试材,按农户施用比例及次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减氮10%、减氮20%和减氮30%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控失尿素处理及控失尿素减氮10%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8.63%和17.49%,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9.50%和11.59%,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控失尿素处理氮累积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34.81%;控失尿素减氮10%处理磷积累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21.44%;控失尿素、控失尿素减氮20%处理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0.37%和14.14%。【结论】磷钾肥等量条件下控失尿素减氮10%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与利用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正>尿素是最常见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含氮量很高。纯尿素含氮量是46.7%,一般尿素含氮量为42%~45%,其蛋白质含量为260%~290%,即1kg尿素所含的氮量相当于2.6~2.9kg粗蛋白质所含的氮量;约相当于5.8kg油饼类所含的蛋白质氮。  相似文献   

16.
减量施氮对郑麦101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常规施用磷、钾肥的条件下,以不施氮肥和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225 kg/hm2)为对照,设置4个减氮处理(普通尿素减少10%、20%、30%和控释尿素减少20%),探讨减量施氮对郑麦101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和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处理相比,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30%时,显著减产4.93%,而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10%、20%及等量控释尿素减少20%时,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不显著。对小麦的一次加工品质进行研究发现,减施氮肥会造成郑麦101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在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20%时达到显著水平。对小麦的二次加工品质进行研究发现,小麦沉降值、吸水率和形成时间对施氮量并不敏感;湿面筋含量虽表现出随一定范围内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但在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减少20%及等量控释尿素减少20%时并没有显著变化;等量控释尿素减氮20%(180 kg/hm2)时可以显著延长面团的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  相似文献   

17.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控释尿素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相同氮水平下,控释尿素处理的籽粒产量较普通尿素的均有所增加,其中氮水平为75%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100%的处理次之,50%的最小,其增产达5.7%~28.9%。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与对照不施氮处理差异显著。N肥利用率与N肥农学效率则表现为75%>50%>100%,且控释尿素处理有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的趋势,其中75%控释尿素处理的N肥利用率及N肥农学效率分别高达24.1%和17.4kg/kg。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控释尿素在夏玉米的2个氮素利用关键期(大喇叭口和抽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高于普通尿素,说明控释尿素在夏玉米氮素关键期能维持较高的水平以满足作物对于N素的需求,其中以75%控释尿素处理表现最好。本试验条件下,控释尿素75%的施氮水平是提高夏玉米产量、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施氮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利用脲酶抑制剂--氢醌和调节麦秸的“氮因子效应”,作为大豆保护性施氮的科学依据,通过砂壤土盆栽和白浆土田间微区试验,初步验证了保护性施氮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包膜控释尿素和尿素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可降低稻田土壤和水层中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在水稻生育前期,植株的含氮量与等氮量尿素处理相比,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到灌浆初期,植株的含氮量则显著高于等氮量尿素处理,较等氮量处理分别高出44.09%和17.84%,其氮素利用率可达37.8%~64.4%,比尿素处理提高了17.9%~19.1%;即使在氮素用量减半时,依然可获得较高产量。包膜控释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主要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增加了水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袋控缓释条件下,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当年生毛桃尿素态氮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尿素处理、尿素与硝态氮混施、尿素与铵态氮混施,尿素与硝态氮、铵态氮按1∶1∶1混施4个处理15N利用率分别为13.81%、10.92%1、5.53%和15.78%,尿素与铵态氮混施、尿素与硝态氮、铵态氮1∶1∶1混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均能提高植株对尿素态氮的吸收利用;而尿素与硝态氮混施,15N利用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降低了植株对尿素态氮的吸收利用。从15N在植株不同器官的分配来看,各处理植株叶片的15N分配率最高,均占植株总吸收量的60%以上,其它依次为根主干枝梢。植株总吸氮量以尿素与铵态氮混施处理最高,但该处理表观生长量低于尿素与硝态氮混施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