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虫剂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后,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据报道,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4个目500种以上的昆虫和螨类产生了抗药性,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杀虫剂,害虫抗药性已成为杀虫剂应用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抗药性是因杀虫剂连续大量应用而产生的,是一种“瞬间进化”现象(Oppenoorth,1985),要终止其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合理地施用杀虫剂,降低抗性发展速率及防治抗性害虫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化学农药使用数量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并且发展很快。害虫抗药性已成为农业保产的重大障碍。而合理使用农药,则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一、影响抗药性产生的主要因子 适应了杀虫剂的有毒环境而生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昆虫的抗药性是一种遗传性状。昆虫对杀虫剂发生抗药性是由于大量反复使用杀虫剂,逐渐把抗药力弱的个体淘汰,使具有抗药力强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因而群体对杀虫剂的抗性明显增高。通过这种选择作用,使个体中的不定向变异逐渐成为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变异。因此,选择作用和抗性稳定性是研究抗药性机制、预测抗性发展和进行抗性治理的工作基础。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已有80多个国家报道了该虫的为害,并且可能在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地区均有分布,对小菜蛾的防治一开始就依赖于使用有机杀虫剂。由于小菜蛾生活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化学杀虫剂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活上广泛应用,在给害虫防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有利经济昆虫(如家蚕、蜜蜂等)、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大量农林、卫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高,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昆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脂肪体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物质存储和中间代谢组织,在昆虫对农药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昆虫脂肪体对农药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经济昆虫和防治农林害虫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虫脂肪体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昆虫脂肪体对有机磷农药及杀虫剂的代谢机制,为经济昆虫、天敌昆虫的保护及新型环境友好农药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螺虫乙酯是一种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为作用靶标的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由于其良好的杀虫活性及环境相容性,该药剂已在防治农作物害虫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螺虫乙酯的广泛使用,部分害虫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介绍了靶标昆虫对螺虫乙酯抗药性发生监测情况、交互抗性研究情况以及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业害虫抗药性治理现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一种杀虫剂,开始使用时,效果往往很好,但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害虫抗药性上升的案例不断出现。其实,自然界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对农药敏感程度不同的个体。杀虫剂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杀虫剂对昆虫种群起选择作用的过程。每使用一次杀虫剂,就会留下相对抗药的个体,杀死相对敏感的个体,这也就使  相似文献   

7.
<正>一种杀虫剂,开始使用时,效果往往很好,但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害虫抗药性上升的案例不断出现。其实,自然界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对农药敏感程度不同的个体。杀虫剂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杀虫剂对昆虫种群起选择作用的过程。每使用一次杀虫剂,就会留下相对抗药的个体,杀死相对敏感的个体,这也就使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明了杀虫剂穿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昆虫抗药性测定的指导意义,论述了杀虫剂穿透生物学提出的背景及其与田间毒理学的关系,分析了在昆虫抗药性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杀虫剂穿透生物学在昆虫抗药性测定中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化学杀虫剂滥用导致昆虫抗药性问题日渐突出,研究昆虫抗药性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基因芯片为害虫抗药性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平台。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昆虫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总结了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和乙酰胆碱酯酶等靶标酶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昆虫抗药性提供了依据,为从基因组学水平深入、全面开展昆虫与农药的互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昆虫毒理学是害虫防治与研究创新药剂的理论基础.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昆虫毒理学在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发、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药剂分子毒理学研究、不育剂的研发、环境对药效的影响研究领域的发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储粮害虫又叫储藏物害虫,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储粮害虫仅指昆虫;而广义的储粮害虫则包括了昆虫、螨类、鸟类、鼠类和微生物。其中以储粮昆虫和储粮螨类最为重要。在现阶段,即防治储粮昆虫和储粮螨类的现状,仍然是以熏蒸剂和谷物保护剂为主。但随着大量而长期使用熏蒸剂和化学农药谷物保护剂,储粮害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抗药性。从发展的观点,熏蒸剂的使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限制;而包括昆虫生长调节剂在内的谷物保护剂的应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可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卫生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除虫菊不仅对害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而且还有熏蒸、驱赶和击倒的作用。加之其具有高效广谱和低毒的特性,除虫菊被作为防治卫生害虫的一种理想的天然杀虫剂。由天然除虫菊素衍生而来的拟除虫菊酯,例如,烯丙菊酯、炔丙菊酯、炔戊菊酯等是一类仿生杀虫剂系列,其立体构造对生物活性有着重大的影响。拟除虫菊酯的光学活性开发是未来拟除虫菊酯的一个发展方向。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容易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但品种间抗药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差异较大。拟除虫菊酯光学活性的研究在定向合成、酶拆分和膜拆分等新的技术领域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巳报道小菜蛾对50多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苏云金杆菌(Bt)类等杀虫剂。本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小菜蛾抗药性研究概况,包括小菜蛾抗性发展、交互抗性、抗性稳定性、抗性机理及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小菜蛾抗药性的治理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当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后,就会降低杀虫剂的药效,因此设法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克服害虫的抗药性,是确保杀虫剂药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1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1有的昆虫对某种农药有天然抗性,如敌百虫对蚜虫无效. 1.2生活史短、每年繁殖世代多的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1.3使用药剂的浓度越高,抗药性形成越快. 1.4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敏感的个体被杀死了,抗性强的个体保留了下来,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使昆虫的抗性逐步发展并趋于稳定,最后形成抗药性的品系或生理小种.这种抗药性称为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连续使用有机磷类及菊酯类农药杀虫,致使害虫对上述2种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特别是大豆中后期害虫耐药性更强,使得常规农药防效很差,以至于没有效果.为解决大田生产抗药性害虫防治难的问题,我们引进一种新型高科技杀虫剂"除尽"进行药效及复配试验.  相似文献   

17.
植物质杀虫剂对水稻三化螟的拒食及内吸毒力试验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近代有机杀虫剂的问世,是人类同害虫斗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和个别品种本质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人畜中毒、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从而引起了举世的关注。研究工作者们试图从各个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如生物防治、农业技术防治、培育抗虫品种等。但目前在国内外较为广泛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从天然产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经分离、提纯,测定分子结构后,作为人工合成新农药品种的模板(如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的衍生物等),已成为当代杀虫剂的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7,(2)
<正>农民在打药时常对这样的问题疑惑不解:原来效果很好的农药即使浓度提高了几倍仍无济于事,其实抗药性问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昆虫抗药性的定义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随着农药使用量的迅速增加,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趋势显著加剧。尽管农药的药效愈来愈高,但抗性产生的速度也愈来愈快,已经导致了棉铃虫害特大发生等惨痛事例。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已经成为全球  相似文献   

19.
杀虫剂田间毒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杀虫剂田间毒理的观点及近年来的进展,指出杀虫剂田间毒理的主要观点是:在化学药剂、环境条件及害虫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基础上,研究在田间生态条件下如何提高药剂对害虫个体及群体的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作用。主要进展有:1.以生态学为基础,用田间毒理观点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荔蝽的自然抗药性现象,包括自然抗药性机理、实际防治措施及施药技术等,为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植物质杀虫剂及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的研究,为综合治理提供了新型药剂。3.利用“累积虫日”等参数,改进了田间药效的评价方法。这些观点和研究进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昆虫毒理学及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回顾害虫抗药性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抗性的产生和扩张与各类杀虫剂应用的发展密切相关。害虫抗性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杀虫剂的历史发展,50年代中期DDT和其它有机氯剂广泛使用,致使抗性害虫种类开始猛增(Harnish,1982)。70—80年代,由于品种更新,有机磷剂及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的抗性问题发展加快,开始在农业上推广使用不久的拟除虫菊酯也以较高速度发展着(Georghiou,1981)。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抗药性的出现和发展,除昆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学的因素外,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