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象征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分析、历史时间断面分析法等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商务部公布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中华老字号总体呈现"南多于北,东部密集,中西部稀少"的区域分布特征;2)中华老字号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性明显,存在"江浙沪、京津"两大高密度区;3)中华老字号涉及食品加工、医疗、零售等七大行业类型,不同类型的老字号在数量结构与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的特征;4)清代及民国是老字号创立的主要时期,时空分布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特征;5)中华老字号空间分布受到历史文化、人口与社会经济、旅游活动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1985年~2000年西藏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藏地区1985年及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并结合GIS和统计软件,对西藏地区15年来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2000年,西藏地区各景观要素之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未利用地、居住地及建筑用地、灌木林地及疏林地面积增加,其中居住地及建筑用地增加的速度最快,增长率为46.6%;农用地、森林、草地、河流及湖泊、冰雪地面积减少,河流、湖泊和农用地面积减少率较大,分别为13.1%和10.4%;各景观要素发生相互转移,其中转移程度较大的是草地与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向草地转换了80313.46km2,草地向未利用地转换了155974.97km2,占草地转出量的90%以上。通过对景观格局分析发现,总体景观斑块数量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破碎度增加,优势度等减小,西藏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发展;同时各景观要素之间聚集度指数在增加,形状指数、分维数减小,景观不同要素分布交错格局趋于简单,斑块形状向着规则化方向发展。利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人口增长、过牧等人为活动以及海拔、气温等自然因子是西藏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蒙古高原农牧业系统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蒙古高原农牧业系统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阐述了蒙古国农牧业生产现状和过去半个多世纪农牧业格局变化,在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耕地比例小,主要作物单产很低,耕地面积自1950年代起逐渐增加,至198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然后持续减少,谷物总产量在1980年代中期前波动增加,之后则持续减少,人均拥有谷物量与总产量走势基本一致;畜牧业是蒙古支柱产业,但畜牧业粗放经营,畜产品生产力远低于发达国家,各种畜种数目自20世纪初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山羊自1990年代起增长迅猛,而人口稳定增长却导致人均占有家畜量波动下滑。分析认为蒙古农牧业系统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农业技术投入和牧业管理、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尤其气候灾害和开放市场经济对蒙古农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兰州百合苗期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对苗期的盆栽兰州百合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0,0.2%,0.4%,0.6%,0.8%NaCl水溶液)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在胁迫的30 d时间内,NaCl胁迫造成兰州百合植株的生根数目减少,高度增长缓慢,花卉质量变劣。同时使百合各组织(根、鳞茎、茎和叶)生物产量减少。NaCl胁迫也导致百合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减少,同时可溶性糖含量也呈现减少的趋势。兰州百合可耐0.4%NaCl胁迫。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5年和2010年影响甘肃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的9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测算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在GIS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各城市的旅游场强,运用空间变差函数、ESDA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城市旅游场强的变化,揭示了区域旅游场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场强呈现明显的区段性特征,形成了“斗笠”型空间分布格局,在5年时间中格局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极化效应更加突出,接着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缩小地区之间旅游经济差距、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复种指数和"热量-降水"定量化关系模型,分析了西南三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从1990—2015年间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1990—2015年云南、贵州和四川复种指数比分别降低27.04%、1.67%和25.83%,复种指数均值分别为147.37%、239.69%和206.05%。2006—2015年为三省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波动变化最大的时期,该期粮食作物复种指数年际变动率为四川>贵州>云南,其值分别为-41.01%、-33.55%和-29.60%。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东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北部和南部地区。2010—2015年,中国西南地区潜力复种指数均为东部和南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其中四川东部地区潜力复种指数最大;云南省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值,明显高于贵州和四川,贵州省可提升潜力地区最少。耕地复种指数年际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其中复种指数与年均温度、≥0℃积温、人口数量和农业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丘陵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低于平原地区;气...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兰州-西宁区域的DEM数据,采用ArcGIS9.3技术,通过水文分析、三维仿真模拟、格网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和分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对兰州-西宁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形成的自然机制,包括:地势高低决定了人口城市化空间聚集的方向性;水系的空间形态奠定了城市点-轴分布格局;水系分维和城市体系分形具有相似性,并且水系的分维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取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通过分形模型,计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和2005年3个时期各土地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定量分析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指数,探讨新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80年代末至2005年水域分形维数逐年增大,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不规则程度递增,并在空间上呈扩张趋势;但其稳定性呈逐年下降趋势。除水域外的其他各大土地利用类型,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其分形维数呈递增趋势,复杂性递增且达到最高点,土地利用斑块形态趋于不规则,空间上呈扩张趋势;而稳定性递减且达到最低点。90年代末至2005年分形维数呈递减趋势,土地利用斑块形态趋于规则,空间上呈缩小趋势,其稳定性呈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以POI为主的多源数据,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及要素关联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关中平原城市群县域尺度下各旅游要素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总体以陕西三原县为椭圆中心,呈东偏北-西偏南方向分布,较陕甘交界地带,标准差椭圆在山西西南部延伸面积相对较大,基本格局与城市群区域扩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契合。2)要素间空间关联性较差,尤其“食”要素在某些区域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较好地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旅游要素的空间格局有待优化。3)要素空间格局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解释力,即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自然环境等综合影响,其中以夜间灯光指数、常住人口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高程、坡度等因子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行政区划、经济联系和时空距离等原则,界定了兰州都市圈的范围,简单回顾了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历史,叙述了兰州都市圈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外来投资分析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 1 997- 2 0 0 2年兰州市外来投资项目的产业类型、投资区位和资金来源地区的分析与对比 ,得出兰州市外来投资主要集中在市区的第二、三产业 ,国外及特殊地区 (包括港澳台 )资金总额始终低于国内资金 ,而国内外来资金中省外资金少于本省资金。在国外及国内特殊地区外来资金中 ,每年港澳台的资金总额远高于各大洲。从吸引资金总额看 ,美洲和亚洲均呈上升趋势 ,欧洲的投资额始终最少 ,而港澳台的投资额则大起大落。由于外来资金占兰州城市总投资的比例小 ,因此 ,外来投资不是兰州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其仍然对兰州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冠层成为一个气象要素特征和能量交换非常复杂的系统,数值模拟方法在揭示城市气候效应和建筑热环境形成的物理机制、寻找热舒适与节能环保之间的平衡点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兰州是地貌特征独特、城市化气候效应显著、大气污染严重的典型河谷型城市,通过定点观测试验,以热力学和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AUSSSM耦合模型,模拟分析夏季市区典型建筑群的局地气候特征,城市冠层内的气温日变化规律,城市冠层不同时段的气温廓线和比湿廓线;揭示建筑物从底层到顶层4个墙面的温度日变化规律和热力特征,裸土地、草坪、沥青和混凝土楼顶表面温度日变化特征和蒸发速率;城市冠层太阳下行短波辐射、地面反射的短波辐射、大气长波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净辐射的分配状况及气溶胶对辐射传输的影响,揭示了城市气候效应形成的物理驱动机制,从微观尺度获得缓解城市气候效应可操作性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确定了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了兰州市1994-2004年城市化水平,并对兰州市耕地面积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Y=1.506-0.04X。最后提出了解决加快城市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减少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对兰州市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996年的1.66hm2、1.56hm2增加至2005年的2.15hm2、1.11hm2,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也由0.10hm2上升到1.04hm2,分析兰州近几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生态足迹的主要因子。目前兰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兰州市南北两山经70余年的人工造林,现有造林面积9333.3hm2,林草覆盖率为17.59%。其余大部分地域仍为荒山秃岭。为此政府决定投资16.8亿元,新增造林面积32000hm2,使总绿化面积达到41333.3hm2。经计算,两山绿化工程实施后(2007年),年可产生生态效益14119.5万元;经济效益32057.1万元;整体效益46176.6万元。并具有调节气候、消纳污染物、吸收二氧化碳,施放氧气、杀菌、抗逆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61~2009年兰州市气候观测资料,采用城郊对比法,分析兰州市气候环境变化特征,发现兰州市城市气候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干岛效应和暗岛效应,雨岛效应则不明显。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基础上,应用回归分析建立城市化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联模型,其中三次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分析表明:兰州市热岛效应和暗岛效应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现象比较明显,而此现象在干岛效应和雨岛效应中并不存在,兰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并不完全符合环境库茨涅兹曲线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防治兰州百合鳞茎腐烂病菌的高效低毒生物杀菌剂,延缓生产中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生物农药及其混配剂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率、活性及共毒系数。结果表明6种生物农药对尖孢镰孢菌抑菌率均在69%以上,且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多粘类芽胞杆菌、绿色木霉、申嗪霉素、哈茨木霉、丁子香酚、香芹酚,获得4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分别为多·丁(9:1)、多·丁(8:2)、多·百(8:2)和丁·百(4:6),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47.88、129.73、440.60和641.66;这4种混配剂对尖孢镰孢菌引起的兰州百合鳞茎腐烂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单剂的防效,较单剂防效提高了5.88%~57.89%;且在发病前、后施药,混配剂及单剂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均高于治疗作用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深绿木霉蛋白质TraT2A诱导兰州百合抗灰霉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活体试验法分别测定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蛋白质Tra T2A对兰州百合灰霉菌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抗病效果及持效期。结果表明TraT2A高浓度(5×液)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7.44%,低浓度(100×液)具有较高的诱导抗病作用,其诱导效果可达55.89%;TraT2A 100×液处理兰州百合植株3 d后挑战接种灰霉菌,分别于0、1、3和5 d对兰州百合叶片中的PAL、PPO、POD和SOD酶活性及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TraT2A诱导处理后可提高百合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防御酶PAL、PPO、POD、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在接种后1、3和5 d时,4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则低于对照,4种酶活性在第5 d时均达到最大值,PAL、PPO、POD和SOD分别是对照的1.47、2.28、1.36和1.49倍;在接种后1、3和5 d时,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13、12.05和6.05 mg/g;丙二醛含量仅为对照的0.68、0.40和0.51倍;TraT2A防治百合灰霉病的持效期为7 d,高于阿泰灵和速克灵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