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UT采胶技术是由印度橡胶研究所(RRII)于1996年研究开发出来的。它是从橡胶树的基部开始沿着割面斜线向上割阴刀,直到2.5~3m甚至更高的高度,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产量45%,减少褐皮病(死皮)2/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通过3年的小面积试验,初步验证了该项技术从采胶方法上顺应了橡胶树排胶生理特性,揭示了死皮发生和阴线高产的原因以及传统割制的弊端,是橡胶树采胶技术上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发现,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和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会提高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的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45.7%-63.0%,而胶刀割胶结合乙烯利刺激的4个林段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6.4%-27.8%。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死皮停割率达到33.6%,而施用沤熟有机肥的死皮停割率为6.7%-21.5%。  相似文献   

3.
正为解决橡胶树死皮问题,中国热科院橡胶所采胶研究室王真辉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攻关,针对重度死皮(3级及以上),研发了一种橡胶树死皮康复组合制剂,提出了免刨皮直接树干喷施和割面涂施相结合的施用方式,并以此为核心技术形成了橡胶树死皮康复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为解决橡胶树死皮问题,中国热科院橡胶所采胶研究室王真辉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攻关,针对重度死皮(3级及以上),研发了一种橡胶树死皮康复组合制剂,提出了免刨皮直接树干喷施和割面涂施相结合的施用方式,并以此为核心技术形成了橡胶树死皮康复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为解决橡胶树死皮问题,中国热科院橡胶所采胶研究室王真辉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攻关,针对重度死皮(3级及以上),研发了一种橡胶树死皮康复组合制剂,提出了免刨皮直接树干喷施和割面涂施相结合的施用方式,并以此为核心技术形成了橡胶树死皮康复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为解决橡胶树死皮问题,中国热科院橡胶所采胶研究室王真辉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攻关,针对重度死皮(3级及以上),研发了一种橡胶树死皮康复组合制剂,提出了免刨皮直接树干喷施和割面涂施相结合的施用方式,并以此为核心技术形成了橡胶树死皮康复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死皮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综合症,严重制约了天然橡胶产量的提高。为了解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分析了海南植胶区12个国营农场与5个民营胶园的橡胶树死皮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橡胶树的平均死皮率高达28.62%,其中3级以上死皮率与停割率分别为21.93%与14.27%,国营农场的死皮率较民营胶园低4.20%,死皮率和停割率均随割龄的增长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3个主栽品种的死皮率和停割率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RRIM600;死皮总体发病指数为22.24,民营农场总体发病指数高于国营农场。随着割龄的增大,发病指数也逐渐增加,3个主栽品种的总体发病指数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RRIM600。调研显示,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死皮发生严重,为橡胶树死皮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橡胶树割制改革30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我国进行橡胶树割制改革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背景,回顾我国30a来从橡胶实生树到高产芽接树割制改革的历程,总结了割制改革成就,指出了我国采胶技术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胶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热研7-20-59’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晚熟品种,为探讨该品种应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的产量效应和技术适应性,在2018—2020年期间,在该品种上连续使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并对其胶树死皮率和产量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连续3年使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干胶产量逐年递增,2020年株产达到7.2kg,高于同割龄基本试验区株产,年平均四、五级死皮率低于0.5%。在‘热研7-20-59’上使用气刺短线采胶技术,既省工又高效,配合使用动态调控技术割胶,可实现连续3年增产。  相似文献   

10.
在胶工正常割胶时间,通过逐株观测橡胶树排胶动态的方法,调查了云南 3个植胶区不同割龄段和不同品系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结果表明:0~10割龄段的发病率、发病指数和 7~9级株比例分别为 15.99%,11.94,7.72%,均较 11~20割龄段 (分别为 56.19%,45.65%,37.26%)和 21~25割龄段 (分别为 54.19%,46.39,36.59%)的低;RRIM600品系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发病指数较 GT1品系的略高;在 0~10割龄段中,橡胶树死皮树大部分呈单株分布,而且,死皮树连续分布的条带较短,呈连续分布的橡胶树死皮树最高仅达 8株 (橄榄坝橡胶分公司,GT1品系),11~20割龄段,呈连续分布的橡胶树死皮树的比例较高,死皮树分布的条带最高长达 28株,21~25割龄的橡胶树死皮树大部分呈连续分布,死皮树分布的条带最高长达 20株 (东风橡胶分公司,RRIM6000)。  相似文献   

11.
1999—2003年,我们在海南省龙江农场25队的老龄胶园试验使用橡胶树增产刺激剂乙烯灵。表现为老龄胶园干胶产量稳、干胶含量高、死皮比对照减少、再生皮恢复快、能大幅度延长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和生长期等。为了更好地挖掘我场老龄胶园产胶潜力,提高植胶经济效益,自2004年开始,在我场d/5新割制的老龄胶园第6作业区的7个生产队大面积推广使用乙烯灵刺激割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云南最早进行橡胶树微割采胶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微割采胶的株产、株次产都高于对照常规割胶,年平均净增产率为5.78%,干胶含量比对照低1~4个百分点;割胶速度为对照的2~3倍;耗皮量为对照的20%-25%;累计死皮率为4.04%,低于对照(5.91%),为常规割胶的68.36%,胶乳生理参数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无性系热研7-33-97为试验材料,分析死皮防治剂处理前后死皮树割面及胶乳的生理变化。结果显示,该药剂能使死皮橡胶树割面部分恢复产胶,但对不同死皮植株恢复产胶的效果不同;同时,该药剂对胶乳生理具有显著影响。施用该药剂后,胶乳硫醇、无机磷、粗酶液蛋白质及蔗糖含量明显增加,而蔗糖转化酶活性降低。暗示药剂处理后死皮树乳管细胞产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制的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死皮停割的‘云研77-4’和‘GT1’进行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个月后,参试的‘云研77-4’死皮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防效为23.1%,且死皮级别在3级以下的橡胶树死皮长度恢复率(45.1%)要好于死皮级别4~5级的橡胶树(17.6%),而参试的‘GT1’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对恢复产胶的植株持续割胶后,处理的产胶量与对照相比也较稳定。由此得出,该药剂对‘云研77-4’3级以下死皮的恢复效果较好,对4~5级死皮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橡胶树新品种热研7-33-97适宜的割胶制度,在充分挖掘橡胶树产胶潜力的同时又能保证胶树的安全。对热研7-33-97进行1/2阴阳线轮换与单阳线割制的比较。通过5年的田间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3天1刀的情况下,热研7-33-97优良无性系采用1/2阴阳线轮换割胶制度,其产量比单阳线割制增产10.6%,干含提高0.9%,死皮发病率下降0.5%。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刺微割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刺微割技术是应用在巴西橡胶树采胶生产上的一项新技术.核心是乙烯气体高效刺激技术.刺激强度为每周期施用30mL乙烯,每月3个周期,进行高部位树皮短割线采胶。连续1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气刺微割使得割胶效率大大提高,胶乳干胶含量保持正常水平,树皮产胶解剖结构、功能正常。长流胶是气刺微割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气刺微割是一种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橡胶树采胶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天一刀(d6)割制下不同割胶耗皮厚度、乙烯利涂施时间和强度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为d6割制关键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5个割胶耗皮厚度(0.16、0.18、0.20、0.22和0.24 cm)和5个乙烯利涂施时间(割胶前1、2、3、4和5 d涂施)处理,比较d6割制下不同技术参数处理的幼龄热研7-33-97橡胶树胶乳产量;以四天一刀(d4)割制(不涂施乙烯利)为对照,设不同乙烯利浓度(2刀涂施1次0.5%、1.0%和1.5%乙烯利)和不同涂药周期(1、2和3刀涂施1次1.5%乙烯利)5种刺激强度的d6割制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单株干胶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在d6割制下,割胶耗皮厚度0.20、0.22 cm和割胶前2、3 d涂施乙烯利刺激的热研7-33-97幼龄胶树的单株平均胶乳产量较高,分别为相应处理中最低胶乳产量的1.37和1.23倍、1.25和1.35倍.较高强度刺激(涂施1.0%~1.5%乙烯利)可充分调动胶树产胶潜力,获得理想产量,且胶乳生理状况良好,死皮病发生率(1.6%~8.3%)低于d4割制.刺激强度(涂施乙烯利浓度和刺激频率)越高,d6割制的单株干胶产量越高,胶乳生理代谢越旺盛,但强刺激(1刀涂施1.5%乙烯利)的死皮病发生率(8.3%)和死皮指数(0.23)明显升高,同时影响高产期的产胶潜力.对刀次产量的全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d6割制具有高产期(9—12月)更高产的特点,高产期刀次产量占全年产量的3.50%~5.50%.[结论]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进行d6割胶,需增加割胶耗皮厚度、并适度施用乙烯利,同时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能获得较高的胶乳产量,并延长产胶经济寿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割胶制度下对巴西橡胶树3个品种(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的死皮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幼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研7-33-97(开割4年)PR107(开割6年)热研8-79(开割3年),中龄树发病率和停割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R107(开割15年)热研7-33-97(开割8年)热研8-79(开割14年)。3个品种的中龄橡胶树比幼龄橡胶树的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和病情指数都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对于幼龄橡胶树而言,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年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低;而中龄树除热研7-33-97表现出幼龄树的趋势外,其它2个品种(热研8-79和PR107)则干胶株产量高,发病率和停割率也高。绝大多数死皮病属割面干涸类型,少部分为褐皮病;褐皮病有一部分是一开始就发生的,多数是由割面干涸发展而来的。在停割至少1年之后,能够恢复排胶的死皮树比例较小,很少超过10%。在3个橡胶树品种中,PR107品种恢复排胶的比例最高,幼龄树和中龄树恢复率分别达8.70%和6.20%。  相似文献   

19.
低频割制的高效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割胶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低频割胶,短线蛟,微割,针刺采胶,机械化采胶,管道流胶,尼龙袋收胶等等,但其中综合效益最佳的途径是低频割制。因为其它方法存在较大缺陷,有的造成减产,有的成本高,有的受环境制约,有的劳动强度太大等。当时,要提高我国低频割制的效能,就必须注意:(1)采用拖拉机运胶,减轻胶工的挑胶负担;(2)尽量采用大胶杯收胶,减少收胶次数;(3)采有S/2阴阳线轮换割制,少用S/4阴阳线同时割制,以简化割胶操作;(4)实行割胶和林这分开,或尽量采用机械化林管(化学队草和机械挖坑施肥);(5)加强当地天气预报,防止雨冲胶。  相似文献   

20.
老龄橡胶树应用气刺技术进行更新前强割比常规技术更为增产省工高效.在合理规划胶树割面和逐年增加割线数目的条件下,其干胶产量、干胶含量比对照高,净增产率达12.9%,3年累计平均亩净增产干胶36.28kg.该技术可大幅降低胶工劳动强度、增加胶工收入和节约树皮消耗量;对胶树死皮发生以及乳管内缩的影响比对照轻.因此,利用气刺技术对胶树更新前进行强割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