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用超干处理不同种子含水量为1.256%、2.579%、3.825%、4.474%和未处理9.030%(CK)的披碱草种子置于45℃下贮藏,测定种子发芽率,电导率,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贮藏1年,CK的发芽率为0,超干各处理的发芽率为42%~44%,综合所测指标,含水量2.579%是披碱草种子在45℃贮藏的最适...  相似文献   

2.
超干及老化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东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干处理,测定室温贮藏与高温老化处理后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5.72%含水量的超干处理综合表现最优,该处理下室温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较对应CK(室温贮藏的未超干种子)高28.91%、30.02%和66.06%,可溶性糖含量、APX活性高22.85%、76.21%,而MDA含量仅为CK的50.15%,TTC相对减少量为CK的95%;老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较对应CK(老化处理未超干种子)高26.31%、23.19%和67.09%,可溶性糖含量、APX活性分别高39%、115.27%,MDA含量仅为CK的52.32%,TTC相对减少量为CK的93.05%.说明5.72%种子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使苜蓿种子活力保持在较高状态,对苜蓿种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温硅胶干燥处理,山竹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种子含水量由8.01%分别降至4.45%,3.42%和2.65%。然后用铝箔袋密封不同含水量的种子,50℃恒温条件下老化处理10天。研究超干及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种子活力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种子进行超干处理,含水量降低至3.42%,种子活力维持较高水平;当含水量下降至2.65%,种子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种子因超干处理受到损伤。高温老化后,随含水量降低,种子活力呈增加趋势,2.65%含水量种子的活力处于最高水平。超干处理增强了山竹岩黄芪种子抗老化能力。种子脱水下限与种子种类有关,最适含水量的确定尚需根据实际贮藏温度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4.
超干贮藏对菊苣种子活力与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超干处理对菊苣种子活力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硅胶干燥法超干处理菊苣种子,分别得到8.45%,5.17%,3.64%,2.33%和1.69%含水量的种子,密封于双层铝箔袋内放在50℃恒温箱内进行人工老化处理10 d,回水后测量种子活力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结果显示老化前超干种子与未超干种子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老化后超干处理的菊苣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对照,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在超干种子中含水量为2.33%时贮藏效果优于其他含水量的种子。表明适度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以使菊苣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提高了其耐贮藏性,为探讨菊苣种子的适宜贮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低温保存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红豆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辉  曹社会 《草地学报》2007,15(6):588-592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及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电导率、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超低温保存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与红豆草种子在自然含水量状态即可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保存时间的长短对种子质量影响不显著;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差异不显著,红豆草种子冻后发生了有益的适应性变化;含水量不是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多年生黑麦草和红豆草种子超低温保存最适含水量范围分别为9.2%~11.8%与5.6%~9.0%。  相似文献   

6.
以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种子为材料,采用超干燥和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处理种子,测定其发芽率、活力指数、抗氧化酶活性、自由基水平及其他指标,研究种子劣变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种子超干对种子活力没有不良影响,而且种子在老化条件下(45℃,2 d)能显著地提高种子的抗老化能力.华北驼绒藜超干种子最适含水量为3.78%.超干种子经老化处理后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超干种子老化处理后自由基水平升高,但超干种子在萌发前经回水处理对自由基有清除能力,从而使自由基水平下降.因此,适度超干可以使华北驼绒藜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提高其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7.
籽粒苋种子超干贮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超干处理时间获得8.09%、4.12%、2.03% 3种不同含水量的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种子,在50 ℃恒温箱内进行人工老化处理10 d,回水后测量种子发芽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老化前超干种子与未超干种子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老化后4.12%超干处理的籽粒苋种子发芽率、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均高于对照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并且抗老化效果优于2.03%超干处理,表明适度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以使籽粒苋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提高其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8.
以9∶1摩尔比的NaHCO_3和Na_2CO_3混合液模拟典型碱胁迫环境,在0mmol/L、25mmol/L、50mmol/L和100mmol/L 4个碱处理梯度下,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垂穗披碱草种子水分分别从8.20%(CK,未处理)降低到5.33%、4.67%、4.17%和4.07%,研究碱胁迫对超干处理下不同水分含量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含量的种子,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和幼苗活力指数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而相对危害率、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在相同碱液胁迫下,不同水分含量种子的以上指标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采用平均隶属度法进行综合评价,不同碱液处理下不同含水量种子平均隶属度排序为4.67%8.20%(CK)4.07%5.33%4.17%;超干处理不同含水量种子,其不同碱液浓度平均隶属度值25mmol/L0mmol/L(CK)50mmol/L100mmol/L。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在含水量为4.67%、碱液浓度为25mmol/L时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贮藏条件和超干燥对塔落岩黄芪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塔落岩黄芪种子含水量由原来的7.900%降至4.645%,3.460%,2.921%和1.829%,用铝箔袋密封后在-4℃、4℃、室温和45℃条件下贮存12个月后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在2.921%~4.645%内可以提高塔落岩黄芪种子的耐贮性,增加塔落岩黄芪种子膜透性,增加SOD、POD、CAT活性分别至4.74 U/mg, 0.233 U/mg,2.91 U/(min·g),降低MDA含量至59.72 nmol/L,3.460%为塔落岩黄芪种子超干贮存的适宜含水量。室温适度超干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低温未超干的保存效果,因此认为适度超干可以作为塔落岩黄芪种质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氯化钠胁迫下3种披碱草属牧草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锦川  云锦凤  张磊 《草地学报》2010,18(5):694-697
为研究披碱草属(Elymus Linn.)3种优良牧草在盐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用浓度为0%,0.5%,1.0%,1.5%,2.0%的氯化钠溶液分别处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和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的幼苗,处理7 d后测定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RWC)、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等抗性指标。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各材料的RWC,SOD活性呈下降趋势;电导率,MDA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Pro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牧草种子萌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老芒麦和诺丹冰草种子生产田进行N、P、K肥单施、混施、分期施氮和喷施微量元素后,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P、K肥单施和混施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无显著的效果;在抽穗期施氮有利于提高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但对诺丹冰草则无明显影响;0.05%浓度的锰使老芒麦种子的发芽指数明显降低,而诺丹冰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则明显提高;其他微量元素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则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种子含水量对卫星搭载诱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水分含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品种"中苜一号"(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种子,返回后对其各发芽指标、分枝数、叶面积、株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含量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及植株生长发育具有影响,未搭载13%~17%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株高、分枝数和叶面积均不同程度低于自然含水量种子;高水分含量可以提高空间诱变效率,搭载后13%~17%含水量种子各项指标均高于相应对照;含水量13%~15%为紫花苜蓿种子卫星搭载进行品种选育的适宜含水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超干处理对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柳枝稷种子耐干性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硅胶干燥法将柳枝稷种子含水量由9%分别降至7%,5%,3%,2%,1%,测定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活力以及种子萌发后第14 d幼苗的叶面积、根长、苗长、根冠比、鲜重、干重及相对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柳枝稷种子含水量由对照9%降到2%的过程中,种子仍保持较高活力。含水量降至1%种子活力显著下降,但种子的相对电导率与种子活力没有显著相关性。超干处理后幼苗生长正常。柳枝稷种子属于正常型种子,其贮藏的安全水分下限为2%。超干处理并没有破坏柳枝稷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也未对幼苗的生长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不同含水量(4%,10%,16%,22%,28%,34%,40%)老芒麦种子为材料,研究贮藏温度对老芒麦种子氧自由基、抗氧化酶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为探索种子劣变的内在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经过4℃低温和常温贮藏后,种子发芽率不同程度降低,含水量高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随着含水量增加,死种子明显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O2·- 产生速率随含水量的升高不断下降,在含水量达到28%时,APX活性、O2·- 产生速率开始上升。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种子含水量在22%之后,APX活性升高,O2·- 产生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量在16%时,O2·- 产生速率突然升高,发芽率降低到0%,不正常、新鲜未发芽种子和死种子明显增多。在低水分(4%~16%)条件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积累可能是引起种子劣变的关键,而高含水量种子的活力下降,并非与自由基积累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
孙守江  马馼  祁娟  师尚礼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2,30(10):2549-2557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贮藏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缓慢降低,贮藏2年以后,上述指标活性急剧下降,从而加快了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进程。老芒麦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造成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影响了种子的萌芽以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