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南澳岛现有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约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海藻与贝类混养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防止赤潮污染危害有着积极意义。开展太平洋牡蛎和龙须菜生态立体套养,实现贝藻生态混养,是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  相似文献   

2.
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海洋功能食品已成为食品业的热点。讨论了海洋功能食品的概念,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洋功能食品包括海藻功能食品、微藻功能食品、鱼虾贝类功能食品和浓缩水解鱼蛋白功能食品等的研制状况及营养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广东水产学会组织的"牡蛎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评价会在广东汕头举行。专家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对牡蛎品质改良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积极意义,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专家建议:汕头牡蛎必须走高端发展路线,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促进产业发展。据汕头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马庆涛介绍,牡蛎是汕头海区产业化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为了促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2008,(1):43
近日,汕头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为广东省大型海藻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新途径,标志着汕头在龙须莱度夏技术、”荣福”海带低纬度引种养殖技术以及龙须莱、坛紫菜等养殖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汕头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海藻养殖和研发基地。该项目组系统地开展了汕头市大型海藻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5.
本从分析汕头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快汕头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加强两项管理,优化两个产业结构,建设三大体系,重点发展四个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OP的比重从目前的7.9%提高到15%。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藻产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海藻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来看,海藻养殖的产量世界第一,但海藻产业的产值十分不理想,海藻产业在海洋经济中仍属薄弱环节。加工技术落后是制约海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原因。由于海藻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发展的基础早已形成,也很有潜力,本文对海藻产业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09,(7):45-46
记者从汉沽区获悉,纳入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国内首个贝类底栖生物海洋生态区现已启动建设。目前生态区的海域划定、水质检测等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1年底前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津门近海海洋生态,助力渔业资源的恢复。同时,有关部门还将在此放流大量的红螺、牡蛎、扇贝等珍稀水产,更好地丰富市民餐桌。  相似文献   

8.
海洋贝类活性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结构多样的生物活性肽。研究发现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已经发现的有抗氧化、抗肿瘤、抗高血压、抑菌和抗凝血等生物活性。酶解法制备海洋贝类活性肽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在制备、分离和纯化海洋贝类活性肽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概述了海洋贝类活性肽的活性及其结构鉴定方法,并就有关海洋贝类活性肽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贝类养殖大国,随着人类健康、营养需求的提升以及海洋生物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贝类及其加工副产物为原料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将是今后的发展热点。糖胺聚糖是海洋贝类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本文就海洋贝类糖胺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为贝类及其蒸煮液精深加工利用奠定基础,进而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贝类资源、开发新型海洋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海洋贝类在海洋生物类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经济种类已被广泛地进行人工养殖。因此,运用现代生物学手段为养殖单位提供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苗种显得十分重要。已有的资料表明,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多种性状均优于二倍体个体。基于此,海洋三倍体育种越来越引起重视,许多学者在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拟就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的原理及方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这项研究工作在我省深入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研究进展迅速,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方法理论上能产生100%的三倍体,从而方便、高效、稳定地生产三倍体,克服直接诱导的不足,开辟了三倍体诱导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四倍体也因此逐步成为海洋贝类染色体操作技术中的热点。一、贝类四倍体的研究现状贝类四倍体研究历史较短,自从Stephens和Downing(1988)报道了对长牡蛎四倍体的研究,至今仅有十几年,与人工诱导贝类三倍体相比,人工诱导四倍体的技术难度更大。因为诱导贝类三倍体是通过阻止第一或第二极体的释放来增加一个染色体组,而诱导贝…  相似文献   

12.
《齐鲁渔业》2009,(11):60-61
在辽阔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08,(12):7-7
11月10日至11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召开全省第六次海洋工作会议,总结近五年来我省的海洋工作,对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工作作出部署,并出台《关于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李容根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阳胜,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海鲜世界》2003,(1):36-36
“海洋蔬菜”即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裙带菜及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我国海藻资源丰富,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有100多种。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在海藻内还有许多陆生蔬菜中不可能有的植物化合物。科学研究表明食用海藻对人体十分有益,它对  相似文献   

15.
海洋贝类抗癌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糖蛋白、多糖和多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癌和防御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对几种常见的海洋贝类的抗癌免疫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海洋贝类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毒贝和贝毒     
李诺 《海洋渔业》1983,5(4):181-182
现存的软体动物约有11万5千种。其巾海洋贝类约有10万1千种,淡水贝类约有1万4千种。它们绝大多数无毒或可供食用,仅少数种类因含有毒素或毒液能使人类中毒,这些具有毒性的贝类称为有毒贝类。据调查,有毒贝类约有80多种,主要分布于海洋中。贝毒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而造成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贝类的利用和贝类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早在十七世纪,贝毒问题在欧洲就作为医学上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1]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海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贝类,深受人们喜爱,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2005年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在海南省沿海市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海南省主要的海洋贝类养殖产业之一,其苗种生产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关于方斑东风螺苗种繁育研究的报道^[2,4,5],  相似文献   

18.
筏式养殖是我国北方地区皱纹盘鲍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鲍鱼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长(3年)、海上成活率低(70%左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大。大型海藻和贝类套养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物修复作用,在增强了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同时,提高了鲍鱼品质,减少了疾病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海区养殖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由海洋贝类传播的人肠道病毒会引起人类甲肝和胃肠炎疾病。海洋贝类传播的人肠道病毒主要有HAV,Norwalk Virus(NV)、Snow Mountain agent、SRAVs、Cockle agent、Parvovirus、Astrovims、和Calicivirus。除了HAV以外,上述其它病毒与胃肠炎的患病有关。从人类健康和水产品食用安全方面考虑,发展一种有效的病毒检测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过去40年有关海洋贝类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做一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06,27(5):35-35
海藻对渔业养殖多为有害生物,清除它们需要时间和劳力,还容易污染环境。最近,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使用海藻制作养殖饲料,目前已经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将收集的海藻添加适量纤维素酶、乳酸菌及酵母等,使其在发酵槽内发酵,24小时后,海藻即被分解为小粒,似海洋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